中元节传统习俗(1)_第1页
中元节传统习俗(1)_第2页
中元节传统习俗(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中元节传统习俗1法船法船系大型冥器,小者一丈数尺大者数丈。系由冥衣铺匠人用秫秸扎架,以彩纸裱糊而成。船头为猛虎图案,上站探身持叉的开路鬼,其身后是一对“黑白无常”鬼,对面而立。“白无常”亦称“活无常”,身穿白袍,头戴白色高帽,上书“利见大人”,手持哭丧棒。“黑无常”亦称“死有分”,身穿皂袍,手拿“勾魂牌”,上书“你可来了,正要拿你。”每字还用朱笔圈点。舱内有十殿阎君朝地藏王菩萨。船的桅杆上挂一面旗子,正面写“盂兰圣会”,背面则写“慈航普渡”。另外,还要糊掌舵的一人,持桨划船的数人至十数人。匠人们为了便于搬运,一只大型法船要分做若干节。船身通常为三至五节,抬至法会现场后,再拼连起来,用细铁丝拧上,船舱以及船上的人物、旗杆都是后绑上去的。拼好后四周还要用绳子拉上纤,防止被风刮倒。放荷灯放荷灯,亦做放河灯,乃是中元夜的重要活动。荷灯形式很多,一般是用彩纸做成的朵朵莲花,底下用半个茄子做托,在中心插上点着的蜡烛,使其飘浮水面。还有2/3的是用西瓜、南瓜和苤蓝半个,将其中心掏空,当中插上点好的蜡烛,往河里一送,其灯自然顺水飘流而下,排成一队“水灯”,随波荡漾,灿若繁星。与河里倒影相映成上下双灯,缓缓移动,蔚为奇景。清宗室文昭京师竹枝词云“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当时,凡有河渠湖泊之处,皆有放荷灯之举。例如积水潭、什刹海、运河二闸,最热闹的是水关,次为泡子河。游人云集,几无立锥之隙,竟有被挤下水者,可见当时盛况。莲花灯市面上从七夕后即开始售卖莲花灯,种类繁多。其灯皆是用彩纸莲花瓣组成的各式花篮或鹤、鹭等飞禽动物,任人选购。从七月十三至十七日晚上,各家儿童及少量成年人均呼伴结群,执灯游行“遨游于天街、经坛、灯月之下”,小孩们众口一词地喊道“莲花莲花灯啊,今儿点了明儿扔啊”当年谓此举为“斗灯会”。贫家小孩买不起纸灯,则举一荷叶,中心用竹签插蜡而燃之,谓“荷叶灯”。也有“一柄荷叶绿盖头”的小孩,将荷叶反扣在头上,再插上半只小红蜡点着,满街跑着玩。据清燕京岁时记载“谨按日下旧闻考,荷叶灯之制,自元明以来即有之,今尚沿其旧也。”此外,还有用大棵香蒿子,缚香头数百,一一燃点,3/3或埋立于地,或擎举于长街,远望恍如流萤。更为别致的是,茄子插香头而燃之,谓“茄子灯”西瓜瓤内插蜡燃之,谓西瓜灯。昔年有别出心裁者,借此大出风头,引人注目。有的背一纸糊粪桶,燃烛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