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水浒》中的女性形象.doc_第1页
《三国演义》《水浒》中的女性形象.doc_第2页
《三国演义》《水浒》中的女性形象.doc_第3页
《三国演义》《水浒》中的女性形象.doc_第4页
《三国演义》《水浒》中的女性形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 题 目:三国演义水浒中的女性形象学生姓名 李超学 号 c20110500038专 业2011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刘洪 2013年 5月 目录一、前 言4二、三国演义水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5(一)肯定与否定的“美丽”女性形象5(二)美化和丑化的“女英雄”形象7(三)可怜和可恨的“女配角”形象8三、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女性形象不同原因分析析8(一) 创作的时代不同9(二) 作者思维受到影响不同9(三) 作者心中的妇女观念不同10结语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三国演义水浒中的女性形象摘要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的之一,在小说当中塑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对后代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女性人物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三国演义水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出发,探讨两部小说当中女性形象的相同的和不同点,并分析这一不同的原因,深刻揭示当时女性生活情况。关键词:三国演义;水浒传;女性;形象三国演义水浒中的女性形象一、前 言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水浒传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小说的先河。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都。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当中都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形象,其中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 “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而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也是家喻户晓。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在对女性形象的描述中具有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内容来进一步认识封建社会的“妇女观”更的理解女性的生存状态,更好的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表现的人类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二、三国演义水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一)肯定与否定的“美丽”女性形象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出现了很多的美丽女性形象,列入貂蝉、甄氏、大乔、小乔、孙夫人、祝融等。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貂蝉,她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她的描写相对也比较多。“闭月羞花”一词中的“闭月”就是用来形容貂蝉的美貌的,更有词赞道:“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婉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王允见了貂禅以杖击地曰:“谁想天下却在汝手中也!”,董卓纳貂禅后更是“为色所迷,月余不出理事”。从上可见貂蝉之美貌。就是这样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成功的利用自己的美色实施了王允的连环计,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残忍的董卓,保住了汉家的天下。作者也称赞到: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可见作者对貂蝉的态度还是肯定的。后来的毛宗岗也评价貂蝉说:“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一貂禅足以杀之,刘关张不能胜吕布,而貂禅一女子能胜之。可谓女将军哉!”在这里貂蝉为汉家天下立下了奇功一件,表现出深明大义、为了国家甘愿含羞蒙垢,牺牲个人幸福的高尚品格。这些都是被作者肯定和称道的。再如孙翊妻徐氏,“聪明、美貌、更善卜易”。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大都是美丽的(除了黄月英)比如还有甄氏、大乔、小乔、孙夫人、祝融等。她们或深明大义或聪慧过人或英勇善战,总之,三国演义是肯定妇女的正面作品。水浒中的美女,首先想到的是潘金莲、潘巧云和阎婆惜。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大淫妇,她们都是美丽的,但内心又是丑恶的,在在水浒传中被刻画成淫妇的代表,她们的命运都是不得善终,都被梁山好汉残忍的杀害。如“花容袅娜,玉质娉婷”的阎婆惜,一日宋江带同房押司张文远来吃酒,她便看上了这个“生的眉清目秀,齿白唇红”,“一身风流俊俏,更兼品竹弹丝,无有不会”的张文远。她“眉来眼去,十分有情”,不久便和他“搭拾上了,打的火块一般热”。在抓住宋江私通梁山的把柄时,她一口一个“老娘”地羞辱要挟宋江,全不念宋江对她母女的救命之恩。另外如潘金莲,被作者称为“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在小说中先是引诱武松,遭到武松拒绝、呵斥后,反向武大告状说武松调戏她。在王婆的“撮合”下,她却和西门庆通奸,并亲手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武大。最后就是杨雄的妻子潘巧云,背着丈夫与和尚私通,发觉石秀有所察觉,就诬陷石秀调戏她。水浒当中的这些女性的结局都是被血腥的残杀。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作者对这样的女性严厉的批判和道德谴责。三国演义中的美丽女性,追求一种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主动牺牲自己的幸福,对大汉的忠心,符合大众的道德认同,因此她给人深明大义的印象。而水浒传中的美女完全脱离了道德的束缚,追求生理感官上的刺激,表现为“淫”。在她们身上欲望膨胀大于道德的约束,因此她们的结局都是被杀害。可见,三国演义中的美丽女性与水浒传中的美丽女性的含义是截然相反的。(二)美化和丑化的“女英雄”形象三国演义中的女性英雄形象是很多的,前面提到的貂蝉,为保刘家天下,牺牲自己,反间吕布和董卓。毛宗岗评价她是“女将军”另外孙夫人,孙尚香也可是女英雄之列。在小说当中孙夫人有着和男子一样的气魄和胆识,在刘备见到孙夫人的“厮杀半生,尚惧兵器乎!”可以看出孙尚香的日常习惯,喜欢刀剑,虽男子犹不及也。真是由于孙夫人的说辞刘备才能离开东吴,孙夫人的勇气和胆魄,敢于出头的女丈夫形象,表现出了她睿智的一面。作者罗贯中极力的刻画孙夫人是女中丈夫,是当之无愧的女英雄,充满了赞扬之意。对孙夫人的描写充分的肯定了作者对这类女性的肯定和赞颂。水浒传中的女英雄就不同了,她们往往把自己男性化,去适应这个男性社会,在她们身上表现的是男人的粗鲁和意气,没有半点女性的温柔含蓄的美,她们是作为男人而存在的,并不是作为一个女儿、妻子、母亲尔存在的。如水浒传中孙二娘和顾大嫂,是这样描写的: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楗似桑皮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红裙内斑斓裹肚。黄发边皎洁金钗。钏镯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庄客腿。她有男人一样的性格,讲义气、粗犷雄壮、爽朗慷慨,她们杀人与情与爱与性无关,就可以为所欲为。虽然从生理上她是女人,但是作者和读者根本没有把她当作女人来写来看,俨然已经成为男人婆,因而她的杀人行为也被当作男人的英雄气概来处理,被视为是正常之举。因此水浒传中描写的女英雄男人化丑陋化,这是对女性的贬低,对女性的持否定的态度。(三)可怜和可恨的“女配角”形象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很多女性角色在小说中只是一闪而过,有的既无名也无姓,有的是相对来说不是作者要描写的主要对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安的妻子,水浒传中的王婆、阎婆和虔婆等人。三国演义中刘安之妻,小说中她的命运是悲惨的。刘备逃难时,途中绝粮,尝往村中求食。但到处,闻刘豫州,皆争进饮食,猎户刘安找不到野味来招待刘备,就杀妻给刘备吃。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玄德不疑,乃饱。刘安杀妻给刘备吃在当今社会来看,这种行为是及其残忍的,但在那个时代作者并没有过的的去谴责他的行为,甚至认为他的行为是合理的,在曹操听说这件事后令孙乾以金百两赐之。可见对于这件事的认同的。这充分说明女性的地位是如此低下的,没有任何权利可言。水浒传中的王婆是及其丑陋的一个角色,她不仅外表丑陋,其内心更加丑恶。她对家长里短异乎寻常的热心、她对别人心思过分的好奇和揣测、她对钱财的贪婪、她损人利己的品行、下贱本事和手段以及在作品都有充分的表现。王婆灵魂的丑恶可以说,在水浒传中无人能比的,让人恨之入骨。三、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女性形象不同原因分析析造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女性角色的截然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创作的时代不同 三国时代是一个乱世,是一段传统儒学蓬勃发展的时期。从历史发展看,儒家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统治者的性格与心态“,表现在哲学心态和思维方式上,就是重人生,务实用,看重群体关系,强调伦理道德,注重个人对社会的义务。 三国演义中涉及的女性人物多为王侯将相女子,也多为大户人家的妻女。她们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懂得自尊自爱;较高的社会地位能让她们看到全局,深明大义,因此她们的行为多表现为贤德坚毅、忠君报国。水浒传中固然有很多乱世情节,但背景是国家相对统一安定的北宋,整个社会机制在正常运转,传统儒学即将达到顶峰,“男尊女卑”和“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思想压抑着人们。特别是书中涉及的女子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她们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各个方面的压迫,生活悲惨,这些薄命女子不顾一切冲破理学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私欲,自然为世人所不齿。(二) 作者思维受到影响不同三国演义的成书是以陈寿的三国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蓝本,杂之以魏晋唐宋以来的野史,文人独立创作和民间的创作的成分较少,很少受市民观念的影响。作为正史对人对事的评价是公正、客观、清醒、不抱偏见,对女性也不例外,作为三国演义也延续了正史对女性的评价,因此在主流意识的影响下三国演义中的众多女性都成了道德的化身,在他们身上体现出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她们也成为贤妻、良母、节妇、烈女的典型。水浒传主要形成于市民社会,在成书之前经过了一个长期口头流传的过程,尤其是民间说书人的说书表演,当时流行的说话名目,可见在成书之前,水浒传中的许多故事已经相当成熟和独立。可以说,水浒传基本上就代表了下层百姓的情绪、观念和趣味。因此水浒传中的很多女性的描写都体现了市民阶层的道德观。这就造成市井意识对女性出现“红颜祸水”“男尊女卑”的认识。这就是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大都是丑化的原因。(三) 作者心中的妇女观念不同三国演义罗贯中的妇女观念是矛盾的。一方面让赵云以“其妇再嫁,便失大节”作为拒绝樊氏的理由,一方面曹操主动令曹丕纳甄氏,而甄氏原是袁绍的儿媳。很多例子可以看出在三国时代,人们并不强调妇女的贞节观,并没有为女人划出从一而终的道德约束范围,起码在人们的一般观念如此,还有作者对才智过人的女性持欣赏态度,如作者对才女蔡文姬的称道,这显然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封建思想要求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同,可见这是作者有意保留的三国时代对女性看法。这与宋代之后的看法是有区别的,因此作者对待妇女观问题上用了两个标准。而水浒传中施耐庵的妇女观代表了水浒传故事在长期的流传和积累过程中所体现的市民阶层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作为非主流的民间道德观和价值观,它表现出的是对女性的误解和贬低,例如水浒传对小说中的奸夫淫妇的痛恨,是公众价值观的一种体现,作者正是继承了这种女性的价值观,因此就不难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女性形象不同的原因了。结语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女性形象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造成两部作品女性形象的截然不同与成书年代和作者思想有重要影响。但是无论从两部作品可以看出,当时的女性地位是非常低下和平等的。参考文献:1罗贯中.三国演义M.刘世德、郑铭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42朱一玄、刘毓忱(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10月第一版3沈伯俊.说三国M.中华书局.2005年12月.4林成西、许荣生.另眼看三国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7.85叶松林.女性与皇权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人格类型与价值评析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6刘卫华、胡众庆.缺席、物化、异化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女性生存状况.邯郸师专学报J.2003年12月.第13卷第4期7宋俊华.三国演义的女性价值J.零陵师专学报.1998年第2期8杨林夕.柔肩担道义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崇德倾向及其文化内涵J.阴山学刊.2010年6月.第23卷第3期9梁燕、于蕴华.失去自我的生灵论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女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