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计算项目设计计算内容及说明备注参考一、课程设计项目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三、公路设计概况四、设计标准的确定五、主要设计生参数胡熊公路AB段初步设计胡熊公路为本路网中的某路段,拟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中AB段位于丘陵地段。段起点设计高程99,终点设计高程为为111,起终点方位不受限制。本路段设计时,不受水位的影响。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道路设计的构思、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本设计要求学生完成胡熊公路AB段初步设计的部分工作,具体内容为:1) 选择路线方案2) 公路平面设计3) 公路纵断面设计4)公路横断面设计公路等级:三级公路设计车速:40km/小时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宽路基双幅两车道,宽7.0米,非机动车道2.5米,路肩1.5米。路拱坡度2%,路肩坡度3%。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60一般最小半径100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2.21所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计算项目设计计算内容及说明备注参考三十六页技术指标三级公路一般最小半径 (m)100极限最小半径 (m)6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路拱600路拱800圆曲线最大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400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平曲线最小长度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倍的缓和曲线的长度。由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平曲线,其平曲线的长度不应短于9s【100米】的行驶距离,由缓和曲线组成的平曲线要求其长度不短于6s【67米】的行驶距离。平曲线内圆曲线的长度一般不应短于车辆在3s内的行驶距离。缓和曲线技术要求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l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l 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l 控制行驶时间不过计算项目设计计算内容及说明备注参考l 符合视觉要求;因此,规范规定:微丘区三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40m.。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600米】时,可不设缓和曲线。平面设计计算有关内容及计算公式(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设起点坐标为,第个交点坐标为,则:(2)曲线要素计算:q切线增长值 p内移值 T切线长 E外距 J切曲差【D=2T-L】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在路线选定和曲线计算完成之后,要将路线加桩,直线段为50米加桩,曲线段为50米加桩。曲线主点桩号计算计算结果详见逐桩坐标表计算项目设计计算内容及说明备注参考六、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七、道路平面设计三十一页 直线最小长度八、平面选线方案方案分析(1) 道路选线就是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地物及其它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2) 选线是道路路线形设计的重要环节,选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质量和工程造价。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根据小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所确定的路线方案,即可在较大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详细的精确定线,此时可按交角点的偏角,结合地形地物确定平曲线半径及其要素,鉴于时间所限,平面设计长度可取1公里。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为道路线形的基本组成要素,诸如直线最大长度【778米】、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段长度的规定等均应从行车安全视觉舒顺出发满足要求并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平面线形的桩距应按照规定并对地物及地形变化给予加桩。曲线段的设置影响平面视距,此时应结合纵横断面的设计进行视距的验算,取得视距的保证。见地形图所示三个方案方案1的优点:先直走,通过村镇旁,不占用居民区,同时也尽量避免占用农田和破坏植被,再沿地形走,最后到达终点。路线最短,基本避开了山丘高差大的地区,所以减少了大量的填挖方量;路线行进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视线通畅,驾驶时视觉感受较好;路线行进方向高差较小,有利于设置标准较高的纵断面,有利于行车。方案1的缺点:在路线后半部分坡度较大。方案2的优点:基本不过村庄,有利于减少噪声污染。方案2的缺点:穿过山垭,经过较多的起伏,施工难,计算项目设计计算内容及说明备注参考九、公路平面设计十、道路纵断面设计十一、平、纵组合的基本要求不够经济,挖填方量很大;施工难度较高;地形复杂,施工不便,施工速度较慢;道路坡度较大,纵断面不理想;路线在较长挖方段中通过时,容易出现视距不够、视觉压抑等问题;较大的挖方量和较高的挖方高度,容易出现难以预料的工程地质危害。方案3优点:利用老路,路线平缓,起伏较小,顺适方案3缺点:路线较长,工程量大两方案比选结果:综合比较以上三方案各自的优缺点,最终选择方案1为最终设计方案。在平面线形上采取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相结合的线性布线形式,整个平面图采用比例尺为1:2500。在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基础上,设计速度为40Km/h.。1)、圆曲线上,采用一般最小半径,通过查表3-1得,取R.100m2)、在缓和曲线上,采用缓和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通过查表3-4得Ls50m.纵断面设计线的确定包括:纵坡度的选定、坡长的限定以及竖曲线半径的拟定。三级公路最大纵坡为7%最小纵坡为0.3%最小坡长为120m 三级公路坡长限制 (设计速度40km/h)坡度345678坡长1100900700500300(1) 平包竖 。(2) 平曲线与竖曲线对应关系曲中点与变坡点相重合最好;错开不超过平曲线的1/4 时较好,超过其 1/4时很差;竖曲线起终点分别置于两条缓和曲线上。(3) )平、竖曲线半径均较小时不宜重合。(4) 平、竖曲线半径大小要均匀。(5) 选择适宜的合成坡度,一般最大合成坡度不大于8%,最小坡度不宜小于0.5%。参考资料: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参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计算项目设计计算内容及说明备注参考十二、道路横断面设计十三、行车视距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主要参考资料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并充分考虑行车安全及等因素的情况下,采用对向双车道,车道宽度为7.0m,两边设置双路肩,每边硬路肩为2.5m,软路肩为1.5m,设计结果见附图3:道路横断面 (1:100)。在平曲线地带,需要设置超高,有利于路面排水及行车安全。通过查表及计算,可得选取超高i=6%。规范规定,三级公路设计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的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对于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停车视距St取40 m,超车视距Sc一般值取200m,低限值取150m。附图1 道路平面设计图 1:25 00附图2 逐桩坐标表 曲线要素计算书附图3 道路纵断面图 横向1:2500竖向1:200附图4 道路横断面 1:2001. 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