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肥料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学院:荆楚理工学院班级:10级生物技术及应用学号:2010307030203姓名:汪芳【摘要】简述了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功效,介绍了我国微生物肥料应用现状,提出了推广应用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微生物肥料 种类 应用现状 发展趋势前言:无公害绿色食品对当代的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更高的选择。而肥料是作物的“粮食”、“营养”,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随着国内外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产安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在生产绿色食品的过程中,则要求不用或尽量少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和其它化学物资。这就要求肥料首先能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产品质量,其次不造成有害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再次是不污染环境和土壤。这就为开发生产高效优质的微生物肥料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已施用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制品和多种微生物肥料,不但减少和缓和了农产品(尤其是蔬菜和水果)中硝酸盐的污染,而且能改善作物的品质。一、微生物肥料的定义:微生物肥料又称生物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肥料制品中的一种,与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绿肥性质不同,它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代谢产物的作用,改善作物养分供应,向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生长物质、调控其生长,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华癸先生曾对微生物肥料做过准确的定义。他提出,微生物肥料是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植物生产取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产生中,制品中活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起关键作用。”二、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效果及特点:2.1)使用微生物肥料能改善作物根际小生态环境。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合成或分解作用, 能改善由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带来的土壤板结、理化性差的状况, 使作物根际土壤保墒、保肥, 通透性良好, 作物根系发达, 耐旱能力增强。并且, 由许多有益微生物种群形成的作物根际有益菌优势群体, 能拮抗相对弱势的致病菌种群, 消灭或削弱病原菌, 从而减轻或避免作物发病。 2.2) 微生物肥料比化肥在提高作物品质上更有优势。许多研究试验结果证明, 微生物肥料具有平衡营养供给关系的作用, 对于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效果明显。合理、正确地施用微生物肥料, 可以改善农产品的外观品质, 提高耐贮运性能, 优化风味口感, 增加干物质积累。2.3) 制造和协助作物吸收营养, 增进土壤肥力,提高化肥利用率, 减少化肥使用量。通过微生物肥料中特定微生物种群的固氮、解磷、解钾等功能,和微生物对作物根系的促生作用, 可以一方面增进吸收, 另一方面微生物种群的生命活动, 可以形成大量的腐殖质, 改善土壤理化性, 避免化肥在土壤中的大量固定和流失, 从而提高肥效。同时, 由于微生物的分解、合成(如固氮等) 作用, 可以提高原生土壤对根际的供肥量, 减少化肥用量, 从而增效节能。2.4) 微生物肥料与化学肥料相比, 生产时所耗能源少, 生产成本低。并且由于微生物肥料的使用, 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至少达50% 以上, 就目前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状况来看, 无论是微观农业生产中生产成本的节省, 还是宏观的国家能源节约方面, 这都是一笔惊人的经济账。2.5)使用微生物肥料, 能促进农业废弃物(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畜产品下脚料等) 和城市垃圾的腐熟和开发利用; 可制成微生物有机复、混合肥, 实现废物利用, 供给农业低成本的优质肥料。2.6) 微生物肥料用量少, 省工节时, 本身无毒无害, 没有环境污染问题; 并能因其促生作用而减少农药用量, 简化农事操作工序。而化学肥料的使用则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7) 通过微生物肥料的分解、合成作用, 可以净化水质, 净化空气, 净化土壤; 减少空气中硫化氢、二氧化氮气体等有毒物质含量, 能实现养殖场的除臭效应, 能降解或转化水域土壤中重金属粒子及硝酸盐等其它有害物质, 改变其存在形态; 是绿色农业(生态、有机农业) 首选的主要肥源。据报道, 使用微生物肥料的蔬菜内硝酸盐含量比施用尿素的平均下降约70% , 重金属类汞下降30% , 镉下降80%, 铅下降10% 等, 达到了提高品质和食品安全水准, 控制污染的目的。三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1、从微生物肥料的功能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1)微生物拌种剂利用多孔的物质作为吸附剂(如草炭、蛭石),吸附菌体的发酵液而成菌剂,这种菌剂用于拌种或蘸根。有益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改善植物营养状况而导致增产。其代表品种为各类根瘤菌肥料,主要应用于豆科植物,使其能在豆科植物根、茎上形成根瘤,同化空气中的氮素来供应植物氮素营养。也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固氮菌、芽孢菌或其它一些细菌)互不拮抗、互相有利,通过其生命活动使作物增产。2)复合微生物肥料除了含有效微生物外,还有一些营养物质。根据营养物质的不同可分为:微生物和有机物复合;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及无机元素复合。如果根据作用机理则可分为:以营养为主;以抗病为主;以降解农药为主;也可多种作用同时兼有。2、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根瘤菌肥、固氮、解磷、解钾肥)、放线菌肥(抗生肥料)、真菌类肥料(菌根真菌、霉菌肥料、酵母肥料)、光合细菌肥料。3、按作用机理,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自生或联合共生类)、解磷肥料、硅酸盐类肥料、芽孢杆菌制剂、分解作物秸秆制剂、微生物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四、施用微生物肥料注意事项:微生物肥料是生物活性肥料,其施用方法比化肥、有机肥要严格,施用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4.1 )开袋后要及时施用:微生物肥料不宜久放,拆包后要及时施用。施用前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热、受潮及阳光直接照射。包装袋打开后其菌细菌有可能侵入袋内,使有效微生物菌群发生改变,影响其使用效果。4.2)避免在高温干旱条件下使用:高温和干旱会影响微生物菌群的生存和繁殖,从而影响肥效。微生物肥料最适宜的施用时间是在清晨和傍晚或无雨阴天,并结合盖土、盖粪、浇水等措施施用,避免微生物肥料受阳光直射杀死有益菌或因水分不足而难以发挥作用。4.3)避免与未腐熟农家肥或过酸过碱肥料混用:微生物肥料与未腐熟的有机肥堆沤或混用,会因高温杀死有益微生物,影响微生物肥料肥效的发挥。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与过酸、过碱的肥料混合使用,因为过酸过碱都不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4.4)避免与杀菌剂同时使用:化学杀菌剂农药会不同程度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甚至杀死微生物。若需要使用农药,也应将使用时间错开。不能用拌过杀菌剂、杀虫剂的工具混拌微生物肥料。4.5)注意增施其它肥料:微生物肥料可用于拌种、浸种、蘸根,作底肥、追肥,沟施或穴施,但土壤基施或作种肥用,其效果要好于茎叶喷施。微生物肥料可单独施用,但不能代替化肥,与其它肥料混合使用效果更好。五、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历史及现状:我国微生物肥料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过程,已有几十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纪30 年代,是由中国著名的土壤微生物学专家张宪武教授研制的大豆根瘤菌,到60 年代的“5406”抗生菌肥料和固氮蓝绿藻肥,7080 年代中期的VA 菌根,80 年代中期90 年代的联合固氮菌肥、硅酸盐菌剂、光合细菌菌剂、PGPR 制剂和有机物料(秸秆)腐熟剂等。实现了由豆科作物接种剂向非豆科作物肥料转化, 由单一接种剂向复合生物肥转化, 由单一菌种向复合菌种转化,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化,由无芽胞菌应用向有芽胞菌应用转化。目前在农业部登记的微生物产品共有11 类,菌剂类有9 个、肥料类有2 个,已成为我国肥料家族中重要成员。在微生物肥料使用菌种方面, 涉及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酵母菌等110 多个种, 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近几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和产业化专项,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800 多家生产企业、年产量900 万吨,11个品种、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规模,这已成为我国农业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肥料应用面积在一亿亩以上。微生物肥料在国家生态示范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中已成为肥料主力军,其用量超过450 万吨,占产量的一半。我国微生物肥料具有品种种类多、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尤其是在功能微生物与有机、无机营养物质复合方面, 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也存在不足,很多微生物肥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仅仅停留在增产原因分析、菌株分离和大田试验方面, 对于微生物肥料及其产品中微生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定植机理和存活繁殖动态、生态行为、作用机制、影响肥效的制约因子等机理问题缺乏了解,对于最佳生产工艺、设备、新原料的研究缺少投入,并且人力资源缺乏、管理粗放、研究与生产脱节的矛盾仍然严重。微生物肥料行业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很多厂家生产技术创新不够、设备简陋、工艺不完善、破坏环境、肥料效果不稳定,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微生物肥料的进一步发展。六、 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微生物肥料行业开发现状可以看出,目前限制我国微生物肥料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技术、设备和原料。根据以上所述我国微生物肥料现状,我认为微生物肥料行业研究方向为:(1)新产品:新产品主要向减轻和克服作物连作障碍、农药降解、节肥增效、降耗培肥和提高品质等多功能、安全、复合型微生物肥料发展;(2)工艺及设备:设备主要向自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工艺主要向标准化、经济化方向发展。(3)新原料:新原料开发则更多集中在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为微生物肥料生产寻求新的廉价原料,减轻资源过度开采,实现资源有效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目的。七、微生物肥料迎来发展契机微生物肥料商机无限,分析我国微生物肥料市场,至少在五个方面存在商机:一是因化肥的普遍涨价,给微生物肥料带来发展空间。今年上半年,由于受国际大环境影响, 许多原料涨价,造成化肥市场价格暴涨。与化肥相比,微生物菌肥价格涨幅不大。有调查表明,化肥比往年同期销售下降31.2%,一些农民开始认可和选用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这给微生物肥料生产厂家带来商机。二是从目前的土壤现状看。农业要增产化肥起了主要作用,但由于农民长期偏施氮肥特别是对氮肥的长期依赖,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现象十分普遍。目前我国肥料利用率还很低,氮肥利用率30%;磷肥利用率20%;钾肥利用率70%。由于微生物肥料有解钾、解磷、固氮的功能, 能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所以逐渐将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三是国家提倡大量使用微生物菌肥,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今年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提到:加强对土壤的保护与改良, 在全国大力推广和使用有机肥料。各级政府也把改良土壤保护耕地、发展和促进出口创汇农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重视和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必然要加大对微生物菌肥的使用。四是销售利润空间较大。有些经销商之所以抢先进货,与化肥、氮肥相比,经营微生物肥料利润空间比化肥大,而且市场上微生物菌肥相对化肥品种较少,竞争对象少。特别是一些大的正规厂家少,以前那些家庭作坊式的小生产企业,由于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多数经营不景气。而那些资金实力雄厚,又有科技后盾,售后服务搞得好的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空间相对较大。五是从农民的用肥习惯看微生物菌肥的商机。在生产实践中,不少农民亲身体会到微生物菌肥在生产中的作用,当农民通过使用微生物菌肥尝到甜头,尤其是对微生物菌肥在抗病增产方面的作用之后。他们不再嫌麻烦,自觉采取配方施肥,搭配施肥,主动向地里投入生物菌肥。八、小结:总之,无论从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状况或市场现状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前几年我国微生物肥料在生产与应用上也曾出现过几次大的起落,但总的来说微生物肥料的市场前景还是十分乐观。当然,现阶段微生物肥料市场在我国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许多地方的农民在用肥上还是老一套,这就需要科研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生产厂家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宣传和试验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从而改变农民单一使用化肥的习惯,使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1. 薛华. 现代农业要大力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J.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11/07)2. 夏飚; 北京华夏康源科技有限公司; 蔬菜, Vegetables, 2008年 12期3. 孟瑶,徐凤花,孟庆有,顾万荣. 中国微生物肥料研究及应用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6) . 4.刘宇眉,孙强,陈菲,李采鸿. 微生物肥料与绿色有机食品J. 农业科技通讯, 2009,(07) . 5.袁田,熊格生,刘志,贺利雄.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07) . 6. 张倩茜.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效果与广阔前景J. 今日科苑, 2008,(06) .7.高峰,张颖. 微生物肥料产业化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12) .8.杨俊辉,黄忠乾. 微生物肥料应用现状与建议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03) . 9. 赵娟娟.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及应用前景J. 现代农村科技, 2009,(22) . 10. 曾玲玲,崔秀辉,李清泉,刘峰,王成,王俊强,张成亮,季生栋.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0911. 刘建玲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作用 中国热带农业 2005/0312. 潘殿莲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其应用 科技致富向导 2009/1913. 热萨来提依明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作用 农村科技 2007/0714.孙强生.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与安全施用 山东省烟台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2009/0915. 宛彩云.肥料的种类特点及合理施肥J.北方水稻,2009.(3):69-71.16. 平卉.生物肥料使用须注意J.农村新技术,2009/517.孟莉苓.浅谈不同种类肥料的科学施用方法J.石河子科技,2008(6):30-31.18. 韩庆岭 微生物肥料开发策略探讨 上海蔬菜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设计标准试题及答案
- 安全知识必考试题及答案
- 税务筹划合规性研究-洞察及研究
- 安徽会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阿坝电大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 2025河南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 工业园区用地地契租赁合同解析
- 跨境电商企业股权合作与品牌运营合同
- 耕种土地承包与农业环保合作协议
- 车规级芯片短缺-洞察及研究
- 2024年辽宁省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含解析
- 供应商审计培训课件
- 国家临床版3.0手术操作编码(ICD-9-CM3)
-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3课课件
- 2021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标准(职业编码:4-04-05-05)
- 第二十章-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 质保金支付申请表
- 苏科版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一册全部教案(共9课)
-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查记录表
- 35kV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协调机制和工资预防机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