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于丹《论语》心得(已打印).doc_第1页
【精品】于丹《论语》心得(已打印).doc_第2页
【精品】于丹《论语》心得(已打印).doc_第3页
【精品】于丹《论语》心得(已打印).doc_第4页
【精品】于丹《论语》心得(已打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于丹论语心得(已打印) 于丹论语心得笔记于丹读论语心得之一天地人之道一一个好的人格神于天,圣于地有一种理想主义的天空,让你可以有飞翔的翅膀,有妥协于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但另一方面,要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要能够在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二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与地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那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如果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那是务实主义者而非现实主义者。 乐观主义者发明了飞机,悲观主义者发明了降落伞三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其实我们的眼睛是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向外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孔夫子能教我们的快乐秘决就是寻找内心的安宁。 恒心与定力就是我们在大千世界内能够做成一点点事情的最后那个依据与底线。 有些奇绩是在坚持中完成的。 聋哑小青蛙爬铁塔的故事。 聪明的定义耳聪而目明。 做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是一种选择。 我们现代人很多都是太聪明了,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所以我们做事需要一种信念,在信念中产生一种目标,从而按信念来完成目标。 四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论语的精随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化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就变得无比强大五真正的和谐是指人与大地上的万物和谐快乐地成长有这种和谐力量融合于心中,则你的心胸就会非常开阔六国安需军队、粮食、信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企业兴旺则需员工、资本、理念。 七信仰的力量,足以将一个国家凝聚起来八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九一个人最高的境界是安于贫贱,并且乐于其中之道十为人处事一个字恕。 是非恩怨忍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已不想干的事,就别强迫别人干十一该放下时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已留下一片海阔天空十二仁者无忧,指一个人心胸宽广,则很多事自然变小的十三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时间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并且离你最近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十四越是高尚的人越是平凡于丹读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些缺憾与不如意的事情,那你就将永完生活在阴影之中,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一承认现实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已的努力改变这种不足。 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当有想不通的事情时,首要态度即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第二态度是尽可能的,用自已可以做的事情来补足这个遗憾。 对自已恭敬,对别人要尊重。 李开复“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二假如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你也将会失去星星(泰戈尔)遗憾如放大的话,可能会成为你人生的一大阴影。 如果说生活中的缺憾是不能避免的,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就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也许,一个不经意的点化,会改变你的心态,同时,也就完全改变了你的生活。 三一个人内心的在乎与不在乎,他的悟性能够让他明白这个世界很多很多的事理四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已生命的力量来化解缺憾五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六知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为君子,不可为而为之则为小人。 七勇敢有时候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自信与镇定八真正的勇者,在大事面前而先静心,后谋之九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灵的勇敢。 十社会环境不如意,但我们要懂得适应我们生存的环境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虽然我们凭借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社会,但我们能凭借我们勇敢的心灵来改变我们的心情与态度,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与他内心世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十一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一个人,一生之中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十二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不同的人,我们往往感到无力应对,其实,只我们自已有一颗从容镇定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 就可以表现出勇敢。 十三武功永远不是最重要的,武功只不过是一种技巧,一种形,真正的是一种气势,将这种气化为生命从而进行感悟。 十四一个聪明的人,不会失去可教之人,对不可教之人也不会多言,言多无益(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于丹读论语心得之三处世之道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在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已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么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既关系?一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他给的分寸是以直(公正与正直)报怨,以德报德二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三当我们关注社会环保的时候,但没有关注的我们心灵环境的荒芜,和我们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四避免资源的浪费,就是面对一件事情,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自已最有价值的方式五做任何事,要注意,过犹不及,要光意把握住个“度”,这是人际关系最重要关注的。 六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这就是人际关系分寸的一个“度”什么叫好朋友你看到他有不对的事,你好好地去告诉他,把忠告告诉他,他不听你的那就算了,别再说了,再说就是自取其辱。 好友也有个度七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越早让孩子独立,脱离自已的关爱,这才是父母真正对孩子的爱八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有。 人际关系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九禅宗说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留一点以期待,从而产生美。 十在什么位置做好本身,不要越过位置做不该你做的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为别人操心是锦上添花,自已的工作则是雪中送炭。 十一做人做事多思多想多看多做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什么是君子先把自已修炼好,修好则影响别人,帮助别人(修已而安人)十二自已身经力行的为直接经验,听别人所做的事为间接经验,多听间接经验可以让自已多些直接间接十三(小孩子生气拔钉的故事)与亲人朋友之间争吵,过后可以道歉,但在亲人朋友心中永远留下了伤痕十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人多做事,少说空话。 十五说话要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要懂得礼节。 做好人首要是学好礼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坚难,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就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了十六格物致知诚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需先端正自心,正心需先诚实自已所发的意念,立念则需学知识,而学知识当研究一切事物的真理。 于丹读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君子是孔夫子心目当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即便是今天,人们也希望自已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一君子第一个标准,指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人格与风格相关,风格的表现源于人格(淡定与从容)二选择大于努力,我们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三真正的君子,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惑、惧四就在此际,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五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 我们今天的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已能力一个有知识、教养而且内心忠诚的公民,还有就是为了让自已能成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样的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与提升六孔子所说的君子其实就是做自好的自已,按照自已的人生规划,自已的目标,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已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七我们做事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从当下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 目标不要定得过高,因为环境变得太快八君子的第二个标准有宏阔大志九林语堂说,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心怀天下),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做好自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十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这就是小人物这个词儿的说法十一做好人,我们不妨从恒心与定力开始十二君子的第三个标准必须有良善的人际关系十三世上有三种东西追不回来射出去的箭,说出来的话,流失的机会十四孔子的君子标准善良的人,心怀天下的人,人际关系好的人十五你是为了一个梦想,在走着从脚下达到梦想的历程于丹读论语心得之五交友之道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从朋友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已的影子。 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是什么呢?会给我们的生活与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呢?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呢?会给我们的人生带着怎么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与坏朋友呢?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以从某人的社交圈中,分辨中这个人的内心价值取向二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三益友(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见识多广的朋友)四损友(性暴的朋友,无主见的朋友,心怀鬼胎的朋友)五这个世界上,技术永远不是最终的保障,人规避风险的理智才是他根本的前提六机遇来时人永远都疑虑,但机遇走时你永远抓不着,说明这世界上,很多事不在于你做不做,而在于你什么时间做是有用的。 七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有保质期的,过了保质期,好东西也变成坏东西了八孔子的理论核心即“仁”,爱人即“仁”,知人即“智”九交友两前提,意愿与能力;交友的两个原则,尊敬与尺度;我们怎么样来交到好朋友,需要有仁有智,我们心中对他人要有爱,你就有了交朋友的意愿,我们有了辨别他人的能力,就能交到有品质的好朋友,这是一种交友的能力。 十交到好朋友,其实就是开创了一份好生活,朋友就是一面镜子十一交朋友交那种平和的、谦逊的、团结他人的朋友,是交友的原则之一十二常想一二,不如意事常八九,但还有一二是如意的,多想那一二如意的十三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贫乐道的朋友,是交友的原则之一十四生活中真正心灵的快乐与外在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紧密相关的联系十五真正的好朋友一定是有分寸的,否则将过犹不及十六交友三原则(不要抢话说、不要有话不说、不要睁眼说瞎话)十七寒枫原则听言会意析重点(听其言,会本意,见本析重点)十八你了解别人的内心,别人的需求,你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别人。 交友之智(智)十九交友,先爱对方,再知对方之心之需,用心来满足对方之需,自然成为朋友(仁)二十不要对朋友的态度过份,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做过份的事情。 好朋友是在我们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以一种快乐之人鼓励我们坦荡而快乐地去面对生活的人二十一人生有三大坎(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二十二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已能力斗二十三人前半生是累加的过程,累积能力资源等,老年则是减法的过程,放弃以往的尘灰重新归入生活二十四选择一种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二十五自已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是给自已打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让自已拥有具有光芒的一人于丹读论语心得之六理想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孔子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的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直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永远比他的外在业绩更加重要。 一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他一生的发展和努力,最重要的是眼前的那个起点。 二我们不缺宏大理想,但缺乏到达的切实道路。 三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但当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去追求自已的理想时,常常会忽略了内心的感受四成功的职业不一定就是你心中的理想五表面看业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六一个人是否能成就一番事业,并不在于他给自已定了多高的目标,而在于他内心有能一种淡定的理念,是否能把握自我七知识分子的定义有文凭不等于有文化,一个知识分子一定是知道礼仪廉耻、行为有所约束的人八言必行,行必果这是当代君子所需的诚信准则九理想不一定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权势或者金钱,而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十所有的圣贤,都是站在个人的价值链上了解了自已心灵的愿望,然后才会有宏图大志,在世界有所建树于丹读论语心得之七人生之道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其实人生有心理年龄、生理年龄、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那么,三十而立,立得是什么呢?四十不惑,不惑在何处?五十知天命中的天命指得是什么呢?什么又叫做六十耳顺呢?所谓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不是就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呢?孔子对人生境界的划分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何在?我们能真正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吗?一人的一生,只不是是从光阴中借来的这么一段时光二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受社会约束的人,这是学习的一个起点三以往的学习只是因一个人的思维转向即可,然现代化的学习结果,只有导致一个人整个价值体系的重塑,行为方式变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这才是一个好的学习四为已之用,能够学以致用,就是一个学习的标准。 五我们在信息时代的悲哀,是一个信息的过犹不及,东西太多,必须有自我选择。 三十而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几乎每个年轻人,到了而立之年,都会问问自已,我立起来了吗?那么怎么样才算立起来了呢?是否要有车有房或者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就算立起来了呢,而立之年,对于人的一生又有什么样作用呢?六三十而立,首先即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外在社会坐标给自已的一个符号七将一切学习用于自我,这就是中国文化中所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八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的年纪九学生问天下鬼神之事,老师说先做好人间的事吧,未做好,不谈鬼神,浪费时间。 十学生问生死之事,老师说先弄明白生的问题吧,弄明白了再弄明白死的问题四十岁上有老,而下有小,如何才能不惑呢?从而立到不惑,这是人生最好的光阴,其实人在三十岁之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在不断的在这个世界上收集他的资格,他的学习经验,财富,情感,名誉。 三十岁以后就应开始用减法了,不是内心所需要的就应放弃。 所谓减法,就是将不想交的朋友舍弃了,不想做的事情可以拒绝了,甚至不想挣的那个钱你可以不受那个委屈了,当感于舍弃的时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 十一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十二不惑,指人不断的面对很多世界给你的不公正呀,打击呀,缺憾呀,不再孜孜以求追问为什么不公平,而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