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汉代画像砖的艺术特色常任这段时间给学生上中外建筑装饰史这门课,不禁被其中汉代古朴凝重的装饰艺术所吸引,于是产生了深入学习汉代建筑装饰艺术的想法。实际上学习研究民族本土文化,对于我们从事现代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教师来说,应该是非常必要的。常任原始时期人类已知道设计,几十万年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设计观念和审美倾向亦随时代更替而变。每一历史时期都会出现体现其时代特色的设计作品,它们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人类古代设计史的珠链上。而最让我神往的,是汉代画像砖那夸张的造型,飞扬流动的气韵,以及蕴藏其中的运动感、力量感和气势感。常任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代,神仙思想较为盛行, 这种思想与“信鬼神,重淫祀”的传统相结合,形成了楚、蜀地区极富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思想,加之轻生重死思想的影响,在修建阴宅之时既想炫耀生前奢华排场,又图死后升仙快乐,故而建墓刻画之风大行。 汉代画像砖最有特色的要数河南与四川两地,河南以空心砖为主,四川则以实心砖为主。四川古为巴蜀之地,秦汉时期属于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为汉代画像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四川画像一般为一砖一画,主题较为独立、完整,画面结构严谨有序。本文试以四川新都县出土的几方画像砖为例,来分析汉画像砖的主题及艺术表现手法。常任养老画像砖是用透视手法制作的汉砖,宽28厘米、长48厘米、高6厘米。画像为一座大型粮食仓库,房顶有二间天仓小房。图中右边一人为戴贤冠穿毛袍的官吏,左边一老人右手持鸠杖,左手提一袋粮食。三个通道由近到远集中到仓库大门, 表现养老发粮的主题。 汉代社会普遍盛行养老之风。后汉书?礼仪志中说:“仲秋之日,是道皆案房比民。年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汉代法律规定,每年秋季,地方官府依法授给年近七十老人以鸠杖,作为养老敬老的标志,并赠以食物。以后,老人手持鸠杖作为凭证,可以到官府仓库领取粮食。此画像砖内容为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主题明确。表现手法为阳刻浮雕,以典型的环境和道具来表现典型场境。艺术造型较为写实,人物和环境比例适当,其中人物动态概括而逼真,粮仓则象建筑剖面图,艺术手法简约、概括。常任观舞画像砖描述汉代观看舞台演出的场景,宽28厘米,长48厘米,高6厘米。画面上前边有三人,右边一个在室内,为一腰束长裙妇女,左边两个官吏跪在方毡上,向妇女挥手答话。画面右边一条小道通向远方一个舞台,舞台上有三人正在表演。 从表情上看前边三人好像为远方三人的精彩演出所感染,禁不住手舞足蹈,评头品足,或忘形地唱和起来。汉代人喜爱舞乐,达官贵人或地主小吏凡有红、白喜必然要宴饮舞乐。画像中之人“坐唱”表演,属自娱性演唱,抒发个人情感。毛诗序云,“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歌咏不能充分抒发情怀时,人们便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起来。从题材上看,此砖仍为表现人们的生活场境,从表现手法上看,此砖为浮雕阳刻。艺术手法洗练概括,人物形态夸张,线条古拙,气韵流畅,浑然一体,生活气氛浓厚。更重要的是此画像砖以近乎准确的透视法则,近大远小的人物造型,体现出作者在二维平面上对表达三维空间的追求。可以想像,汉代民间画工在勾稿时,对如何在较小的画幅空间中浓缩其表现内容上作了较多的考虑。此外,此幅画像砖房屋造型手法仍然为平面化处理,类似建筑剖面图,但地板则用线条作简练的交待,使画面更为简阔,凝炼。常任森林画像砖描绘了古代优美的大自然景色,此砖长48厘米,宽28厘米,厚6厘米,画面上为一片茂密的森林,尖叶的是棕树,长叶的是竹林,阔叶的是枫树。树林中有健鹿二头,一头正昂头鸣叫,另一头正低头觅食,安详宁静。鹿前边有一株高大的灵芝,竹林中几棵竹笋长出地面,竹枝上二只小鸟停立。秦汉时期,西南地区人口较少,战乱亦少,生态环境保持较好。汉书?地理志记载:“巴蜀广汉东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食之饶。”古代,许多民族对森林神有自然崇拜,把森林神尊为“密林之灵。”汉族神话有叫“建木”的大树,是可以登天的梯子。灵芝是民间广泛流传的起死回生之药。鹿被认为是一种长寿的动物,骑鹿可以升天成仙。楚辞有仙人骑鹿的描述,长沙马王堆汉墓有“仙人骑鹿图”。四川汉代戏鹿砖,表现骑鹿人在羽人引导下升仙的情景。森林画像砖题材为风景,表现手法仍为浮雕阳刻,景物处理手法仍为平面化,树林高低不平,但都呈带状排列,装饰性强,手法简约,线条流畅自然,拙朴中透出典雅气质。为了表现特定环境下的气氛,画家们把鹿的动态凝聚于画面,把它的运动性和时间性与森林树木的静止性和空间性结合起来,使画面内容在这一特定的时间中,既动静结合,疏密有致,松紧适宜,变化统一,又体现出高超的艺术处理技巧,使该画像砖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常任古代对炼丹术非常重视,特别是统治阶级妄想得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便让炼丹术士为其炼制,鼎成为炼丹的主要工具,西汉就有黄帝九鼎神丹经这样的炼丹著作。新都出土的画像砖炼丹就表现了汉代炼丹礼仪的场面。此砖宽26厘米,长46厘米,厚5.5厘米,画面中间立一大鼎,圆腹双耳,三足,鼎盖与鼎身合成一体,鼎身饰以流畅的云雷纹。 鼎上方有两个滑轮被长绳穿过,绳子系于鼎盖圆环上,两端被二官用力拖拉,炉鼎盖正要升起。古代炼丹术的重要方法为升华法,炉鼎装固态丹砂矿石,燃烧加热冷却后结晶在鼎盖析出。炼丹家为控制火候,用硝石、硫黄、木炭按一定比例配合成粉状物的黑色粉沫,火药便是这样发明的。此炼丹画面主题仍为表现劳动场面。表现手法为平面化,左右对称,人物一向一背,动态生动传神,浮雕阳刻,线条流畅古拙,除鼎身之外,没有过多修饰,也没有细节(例如面部表情),粗线条,大轮廓的图景形象体现出一种整体的非凡的“气势”美。常任整体来看,汉代画像砖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一般常作几种处理:其一,形态高度夸张,注重整体形象,舍弃细枝末节,没有细节表现,没有过多装饰,同时没有作者的个性风格和主观情感流露,获得的是整体美,“气势”美。其二,在同一画面上根据空间大小用道具(如房屋、树木、车马等)来表现不同时空中又似乎相关的故事。其三,首重表现事物的动态或过程,具有“动态”美。其四,在平面二维空间中利用远近大小来表现三维空间,同时又用平面化的手法安置道具,获得凝炼概括之美。其五,利用画面主体的动态因素与环境道具的静态因素相对比,使画面蕴藏着内在的运动感,力量感。其六,画面形象在写实基础上适当夸张变形,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既有现实美又有理想美。另外在主题上,汉代画像砖主题倾向很明显,除少部分反映贵族生活以外,大部分是描写劳动人民的劳动或生活场面,既有生产劳动,车骑出行,又有庭院建筑,神话传说,优美风景和社会风俗。例如,新都出土的野合画像砖就反映了汉代男女在桑间林中野合的场景,体现了上古的性崇拜风俗。有的则反映了汉代流行长生不死和厚葬习俗,以及汉代人养生和游戏的日常风俗。常任在今天看来,汉代画像砖那些艺术形象显得笨拙古朴,姿态不符合常情,缺乏柔和美,但这些因素反而使其艺术形象具有运动美、力量美和气势美,体现出汉代艺术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古拙、质朴、简约的造型,线条气韵流畅,精神饱满,体现出运动美,主体及环境道具充斥画面,疏密有序,满而不塞,杂而不乱,毫无堆砌之感。画面看似简单,形式单纯, 但耐人寻味,充满热烈而饱满的情感。汉代的装饰风格设计,可以用“拙”、“动”、“满”、“厚”四字概括。常任可以想象,距今两千多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嘉兴市众业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7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300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公开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1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安全培训教学竞赛课件
- 2025河北保定市雄安新区雄县事业单位招聘89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河北省【中职专业高考】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旅游大类】模拟练习
- 居间协议打印版本5篇
- 广播体操课件铃声
- 2025安徽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招聘33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医疗康复器材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中医养生保健操课件
- 平台运营中心管理制度
- 彩钢板房安装合同范本
- 竞选卫生委员演讲稿
- 2025-2030年中国课外辅导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钢包烘烤器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直肠造口护理》课件
- 网络安全现状
- 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国际协作与应对
- 伤口造口护理指南版
- 《轨道交通自动门系统用行星齿轮减速器》编制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