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3回采 地质说明书 [准].doc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3/7e122145-ce45-4946-8745-38fefad08df5/7e122145-ce45-4946-8745-38fefad08df51.gif)
![2433回采 地质说明书 [准].doc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3/7e122145-ce45-4946-8745-38fefad08df5/7e122145-ce45-4946-8745-38fefad08df52.gif)
![2433回采 地质说明书 [准].doc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3/7e122145-ce45-4946-8745-38fefad08df5/7e122145-ce45-4946-8745-38fefad08df53.gif)
![2433回采 地质说明书 [准].doc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3/7e122145-ce45-4946-8745-38fefad08df5/7e122145-ce45-4946-8745-38fefad08df54.gif)
![2433回采 地质说明书 [准].doc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3/7e122145-ce45-4946-8745-38fefad08df5/7e122145-ce45-4946-8745-38fefad08df55.gif)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3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4#煤地面标高(m)+1398工作面名称2433回采工作面工作面标高(m)11001070m地面位置位于丁工业广场正北方,本工作面巷道掘进对地表无影响。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该面位于2402轨道大巷以东,南部、东部为实区,北部与2432采空区以25m煤柱相隔实区。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 无走向长(m)360倾斜长(m)110面积(m2)39600煤层情况煤(矿)层总厚(m)1111.7煤层结构(m)煤层倾角(度)12度14度11.510.(0.15)2.113度可采指数1变异系数()稳定程度较稳定 煤层在工作面内部发育完整,厚约1.54.0米左右,平均厚度3.0m,工作面东部有较大面积的薄煤带发育,煤层厚度变化在1.53.5M。煤层情况M%A%V%QMJ/kgS%Ymm工业煤牌号2.2826.4441.8626.511.149.5气煤一号煤层顶板情况顶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 性 特 征直接顶灰黑色泥岩、粗砂岩2.0.6.0岩性致密,裂隙不发育,属中等冒落型顶板。3.0直接底粗粉砂岩1.23.0底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局部为中细砂岩地质构造情况 据地质报告,井田内发育三条正断层,分述如下: 8Kt_irD 构造名称走向倾向倾角性质落差m对回采的影响程 度F1EWS550正15无F2N700ESE750正8无F3N400ESE700正10无水文地质情况及防治水措施一、主要含水层(1)井田内地表河流不发育,各沟谷平时基本干枯无水,唯雨季时才汇集洪水辗转向西流入井田西界外的七里河支流河道,由北向南汇入桑干河,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流。构成本区基岩风化壳的主要含水层是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主要含水层位为底部的含砾粗砂岩(K1)和上、中部的(K5)砂岩带。基岩风化岩壳裂隙发育,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是来自大气降水的入渗,局部地段受河谷潜水补给。据井田东部边界外1500m处CK12号水文孔抽水实验资料,单位涌水量q=0.005L/sm,渗透系数K=0.0097m/d,富水性弱。据马关河西详查报告资料,本区基岩风化壳富水达到中等以上程度的都处于河谷区域构造比较发育的浅埋藏区。井田内无大的河谷,基岩风化壳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差。基岩风化壳裂隙水的化学特征为弱碱性,多数钠离子,具负硬度,重碳酸性的微硬低矿化度水。(2)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层主要位于下段的砂岩带,底部粗砂岩(K3)局部变为细砂岩,是太原组4-1号煤层的直接顶板,是太原组上段煤层开采的主要顶板充水含水层。本层富水性不均匀,为极弱至中等程度,据CK12号水文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q=0.1636L/sm,渗透系数K=0.966m/d,属富水性中等含水层。本层的水化学特征都是循环条件好近源补给的砂岩溶滤水特征,个别遇有重碳酸硫酸型及重碳酸、氯化物型的低矿化度水。(3)太原组层间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层段主要为8号煤以上的砂岩带,这是太原组下段9号和11号煤层开采的主要顶板充水含水层。本组含水层埋藏较深(一般为100-230m),接受上覆含水层组的越流和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条件较差。其主要补给区,是在井田边界外的本地层条带和零星露头区段,补给面积很有限。据井田东部边界外1700m处50号水文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q=0.140L/sm,渗透系数0.725m/d,富水性中等。本组含水层对矿床充水甚微。该含水层水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上覆含水层组,为弱碱性,富含钙镁离子的重碳酸型或重碳酸、硫酸型的微硬低矿化水,其水温10C-15C,高于上覆含水层组水温,表明其循环深度较大,循环条件较差。(4)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神头岩溶泉多年平均泉流7.468m3/s。平朔矿区西南部,处于该泉域的七里河强径流带部位,奥灰岩溶普遍发育,主要含水层位是下马家沟组(O2x)和亮甲山组(O1l),富水性达到强至极强程度。据井田东南部边界外1700m处S809号水文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6.369L/sm,水位标高1065.66m,富水性极强。水质为弱碱性,微硬至硬的低矿化度HCO3-CaMg型水。据原党家沟煤矿2006年9月施工的供水井资料,井口位置在党家沟煤矿主斜井附近,井口标高1390m,井深651.2m,终孔层位在奥陶系亮甲山组。静止水位埋深314.6m,折算奥灰水位为1075.4m。根据S809水文孔和水井资料,综合分析,推测井田奥灰水位标高1073.001077.00m。(5)、隔水层组主要为本溪组,厚度23.13-39.75m,其中泥质岩岩性致密,细腻,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为阻隔奥灰岩溶水与上部含水层水力联系的重要隔水层。其次,相间于各砂岩含水层之间厚度不等的泥岩,粘土岩亦可起到一定的层间隔水作用。(6)、主要隔水层主要为本溪组,厚度23.13-39.75m,其中泥质岩岩性致密,细腻,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为阻隔奥灰岩溶水与上部含水层水力联系的重要隔水层。其次,相间于各砂岩含水层之间厚度不等的泥岩,粘土岩亦可起到一定的层间隔水作用。最大涌水量40m3/h正常涌水量20m3h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瓦斯低瓦斯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有自燃倾向地温正常地压普氏硬度(f)煤层夹矸直接矸直接底3445储量计算块段号走向长(m)倾斜长(m)斜面积(m)煤厚(m)容量(t/m3)工业储量(t)回采率()可采储量(t)3601103960011.51.4666488495631639问题及建议1、因切眼附煤层倾角较大,使局部区域顶板较破碎,应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销售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央企)2025年附答案
- 油制氢装置操作工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税务服务实务》模拟试题附答案
- 酱油酱类制作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康复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算法测试员晋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化学试剂生产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请假管理制度试卷及答案
- 香精配制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农发行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安装工程技术标
- 2023-2024学年天津八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运动医学分级诊疗管理制度
- 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代数式综合与实践-密码中的数学习题课件新版苏科版
- 挂靠经营合同(2篇)
- 皮带输送机安装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 15ω-3脂肪酸在妊娠期管理的应用
- (完整)高中英语3500词汇表
- 辽宁省沈阳市杏坛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10月份月考数学试卷
-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分班考数学试卷
- 【语文】第二单元《阅读综合实践》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