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企业集团的购并整合管理研究-工商管理学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企业集团的购并整合管理研究-工商管理学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企业集团的购并整合管理研究-工商管理学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企业集团的购并整合管理研究-工商管理学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企业集团的购并整合管理研究-工商管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 容 摘 要 硕士学位论文 论 文 题 目 : 基于企业集团的购并整合管理研究 学科、专业 : 企业管理 硕 士 生 : 指 导 教 师 : 答 辩 日 期 : 内 容 摘 要 内 容 摘 要 作为多法人联合体的企业集团与一般企业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价值创造这一主题下,单体企业间购并和企业集团购并的机理和规律必然有所不 同。企业集团购并整合作为企业集团成长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是由企业集团自身发展规律和内在特征及所处的制度环境所决定的。本研究首先从企业集团与一般单体企业差异谈起,考察企业集团中的组织结构、成员企业关系、集团治理以及管理控制机制等方面的特点,并对企业集团进行综合系统分析,以此说明作为中间组织的企业集团有别于一般企业和市场组织。由此构成了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购并在企业集团中的发生机理和内在特质详细考察,对购并失败内因深入挖潜,并提出了购并后整合在企业集团购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建立一种比较 系统的分析框架,对企业集团购并及整合活动从集团总部和集团内企业间两个层面进行了改进分析,指出应站在复杂性的“最优域”角度全面认识企业集团购并及整合活动。 为此,循着上面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本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企业集团理论及特性。讨论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现状及企业集团内在特质。 第一章:绪论。主要探讨现有购并整合研究对企业集团特殊性探讨的不足,从理论出发和现象问题出发,指出企业集团购并整合应在多方面有别于企业购并整合,对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研究将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效应。随后简要介绍本论 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等。 第二章:企业集团特质及理论分析。首先介绍评介了企业集团涵念类型,接着从中间组织理论、组织机构层次关系、集团治理、集团总部和控制管理体制多方面探讨了企业集团与一般企业形式的差异性,并在此处上对集团整体协同作用和价值创造做了深入分析。 第二部分:讨论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的特殊性及购并后整合在其中作用,提出自己的企业集团购并整合改进框架 内 容 摘 要 第三章: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特殊性的内在机理分析。本章首先从对一般购并失败的价值判断入手,分析购并整合中价值创造过程;然后从总部和集团内企业对核心能 力作用差异,说明了企业集团的购并整合特殊性。同时强调了购并后整合在整个企业集团购并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企业集团购并整合改进分析。在上一章基础上,从集团总部层面和集团内企业层面提出企业集团购并整合改进的分析框架,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最优域的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的整体系统改进构想。 第三部分:讨论中国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绩效并作出实证研究 第五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绩效的初步实证分析。 从我国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理论研究进展来看,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 首先,在企业治理基础上,构建了集团治理的三层面 的分析框架。突破了原有企业治理研究在企业集团适用上的局限性。 其次,面对企业集团的复杂结构及众多难点,一般分析框架只是单一重点因素强调,较少整体性思考,本文从系统性观点出发,提出基于结构、层次、联结纽带、集团治理、控制管理以及总部建设等方面结合的整体性企业集团模式分析框架,深化了对企业集团内在机理的认识。 然后,本文从集团总部和集团内企业两个层面探讨了企业集团尤其是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的协同效应价值创造的机理,所提出的覆盖型、契合型、互惠型购并整合关系以及 文化、人员以及组织三条整合流都 体现了企业集团作为中间组织 在购并整合活动上的特殊性,明晰了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的关键,具有一定的原创性。 最后,从理论深化高度,提出了基于最优域的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的整体系统改进构想。“最优域”的提出是对原有购并整合理论一个有益的探索和补充。 综上,本论文认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进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我国已经明确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今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今后 5 年也将进入购并高峰期。基于企业集团视角下的购并整合管理研究不仅是当代管理研究的前沿课题, 同时也具有 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和社会意义。 内 容 摘 要 关键词: 企业集团;购并整 合;协同效应;价值创造 he of As a is As of be in &A of of A&of a in of by of in of a so as to as an is on a on &A in a on &A of of &A of we a we an on of s &A & of we a on &A & of of of by of of as of On of its In we of of A&of be in A&of of On of we of of s we a on of On A&of of an A&of A&of &A &A. on A&of it MI &A of On A&of on we an A&of on of we a A&of on A on A&of In we a on A&of to A&of of on on we a of on on so we an of of A&of of we is an is a A&To of an of In of is to We a &A in A&of is a of at it is of to 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1 第二节 选题依据 . 2 一、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 2 二、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3 第三节 研究思路、逻辑框架及结构安排 . 4 一、研究思路 . 4 二、逻辑框架 . 5 二、结构安排及研究内容 . 5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6 一、研究方法 . 6 二、论文创新之处 . 7 第五节 本文局限及以后研究 . 8 第二章 企业集团特质及理论分析 . 9 第一节 企业集团涵念及类型 . 9 一、企业集团涵念评介 . 9 二、企业集团类型 . 10 三、企业集团特征 . 10 第二节 企业集团与一般企业的差异性分析 . 11 一、企业集团的理论基石 从企业、市场到中间组织 . 11 二、企业集团内组织形态、层次关系及联结纽带 . 13 三、企业治理与企业集团治理 基于三层面治理 的构想 . 19 四、集团总部的价值及总部建设方式 . 21 五、企业集团控制及管理机制 . 22 目 录 六、企业集团模式的整体性思考与解释 . 24 第三节 企业集团协同效应与价值创造 . 25 第三章 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特殊性的内在机理分析 . 28 第一节 “购并失败”的判断与原因 从一般购并入手 . 28 第二节 基于企业集团的购并及整合的特殊性 . 29 一、购并整合中的集团内企业层面价值创造 来自于企业的核心能力转移 . 30 二、从集团整体出 发的总部在购并整合中的价值创造 核心能力的协同. 31 第三节 购并后整合在企业集团购并中的重要作用 . 32 第四章 企业集团购并整合改进分析 . 35 第一节 企业集团总部层面的购并及整合改进分析(宏观思考) . 35 第二节 集团内部企业层面的购并及整合改进分析(微观思考) . 36 第三节 基于最优域的企业集团购并整合改进整体系统分析 . 38 第五章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绩效的初 步实证分析. 41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 41 二、研究方法及指标设置 . 42 三、模型构建 . 43 四、从传统的产业相关性假设出发考查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绩效. 43 五、实证结果:基于三类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购并整合效应比较 . 44 六、进一步解释 . 46 参 考 文 献 . 48 后 记 . 56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从现实问题出发, 高度计划的集权经济体制在 我 国 经济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经济运行中 占据着主导地位 , 国家 基本上把所有的企业变成为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企业的法人地位有名无实,更谈不上相对独立的生产人事财务等自由决策权,因而不存在多企业自由联合体的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在我国的真正形成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从孕育到实行至今已有 20年的历史,其间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不过严格说来,我国的企业集团形成与发展今天仍 处于 不成熟的摸索阶段。 特别是从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及企业破产、兼并、重组不断发展,企业集团的形 成和规模扩张的速度逐渐加快。尤其在“十六大”之后,我国提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在企业集团的发展中,购并是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将会大大地促进企业的成长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然而,纵观国内外购并的历史和现状,却不容我们乐观。国外在购并方面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出现了五次购并浪潮。美国财富杂志( 2000 年)的调查发现:有四分之三的 购并活动所产生的购并收益不足以弥补其购并成本。我国从 1984 年在保定发生的第一起购并案例算起,企业购并实践经历近20 年时间。许多国内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上市公司的购并活动发现,重组后当年和一年内业绩有所上升,而以后年份内业绩出现较大的下降。 众多的购并实践说明,购并对于企业集团发展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其与业绩和公司价值并无正相关关系。尤其在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中,既可能借助购并得到加速扩张和成长,也可能因此背上包袱,大大阻碍自身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探寻企业集团购并及整合的真正内在机理 并对其进基于企业集团的购并整合管理研究 2 行有效的改进管理对企业 集团的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选题依据 一、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对购并活动和购并后整合的研究,学术界近几十年取得了深入的进展,积累了相当多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企业购并一般分为购并前的规划阶段、购并中的谈判阶段和购并后整合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侧重点的不同对购并研究主要从两条主线展开。 一条主线是从 60 年代开始的针对购并活动前两阶段购并前规划和购并交易的 古典研究 (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购并的动因研究( 1997; 1996; 1996; 1983 等);二是购并的收益和效益研究,主要考察购并在资源配置和创值上的实际效果( 1983; 1993; 1993; 1983;冯根福、吴林江, 2001;洪锡熙、沈艺峰, 2001;余光、杨荣, 2000);三是购并过程和技术性问题研究,包括定价、策略、法律等,但不涉及购并后过程( 1991; 1995; 1992; 2000 )。 如果说第一个购并活动研究方向 古典研究 大多数站在经济学角度,即将购并过程视作是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理性战略抉择的过程,那么,第二个研究方向购并后整合则更多地立足于管理学视角,更加关注被管理者在整个购并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购并后整合研究”( 写为主要研究购并后即购并第三阶段如何实现公司价值增值、购并企业与目标企业双方建立联合价值创造机制的问题。购并后整合研究的基础建立于管理模式难以移植的隐性假设之上,也就是说,购并很难对企业成长立即产生 助益,如果谈到永续经营,就仰赖日后和整合工作是否能够成功,这个购并后整合过程是购并价值创造的重要阶段。从此假设出发,学者们对购并后整合从不同角度作了长期大量探索。在 80 年代中期,国内外对于购并后整合研究侧重于“过程观点”( “组织行为观点”第一章 绪论 3 ( 来。“过程观点”即将购并看作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协同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购买行为;而“组织行为观点”则是更加注重购并双方企业中的员工对购并行为所持有的态度和所采 取的行为。从“过程观点”和“组织行为观点”出发,购并则被看作是一个由购并双方的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参与的、具有延续性而非一次性的一体化过程。目前,购并后整合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涉及到购并后的战略、资产、组织、人力资源、技术和企业文化整合等诸多方面(魏江, 2002;项保华, 2001;程兆谦, 2001;方祖一, 2000)。国外类似的研究也不胜枚举( 1992; 1987)。 因此,由于购并过程和整合过程的同等重 要性,本文所研究“购并整合”将涵盖这两个过程,以下将不做特别说明。 二、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尽管如前所述,企业购并及整合的理论研究已相当深入,但众所周知,作为多法人联合体的企业集团与一般企业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由此不难判断,在价值创造这一主题下,单体企业间购并和企业集团购并的机理和规律必然有所不同。虽然对企业集团这一组织形式已有较多研究,然而对购并这一特殊活动和实践在企业集团成长和形成中的特殊性,学术界论述较少 ,仅仅是作为企业集团成长众多形式的一种而一带而过。在企业集团购并整合活动中,集团内企业与被购并企业的 关系如何处理?集团总部与被购并企业的关系如何处理?被购并企业能否融入企业集团的整个体制之中?如何判断企业购并与企业集团购并失败?进一步讲,文化、组织及人员等因素在企业集团购并整合中的流动与单体企业有何不同,如何改进等等,诸如此类问题,理论界仍然缺乏深入,不能不说是购并研究的一个缺憾。 不仅从理论研究导向看,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研究不够。而且,如论文开始所言,从问题(现象)导向出发,企业集团购并整合实践也充满诸多困惑。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中,企业购并是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的观点几乎没有受到质疑。但 90 年代全球购并浪 潮的一个典型特征却是有 60购并活动至少在财务上看是失败的。国内学者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论。为什么众多的购并活动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我国企业集团购并之后难以像国外 500 强基于企业集团的购并整合管理研究 4 一样既大而强?当今我国企业集团购并整合有哪些内在特点?被赋予了哪些特殊意义?如此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予解决,不仅企业集团购并会频频失误,而且在政策指导和国家宏观调控及产业调整上难以给予有力而明晰的支持。尤其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研究及探索其改进构想对未来几年国有大集团整体改制新一轮高潮的出现将起到更为深远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因此,针对以 上研究及实践现状,本人将努力在这些方面作探索性研究。 本文选题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站在企业集团特质的基础上考察企业集团总部和集团内部企业购并价值创造及购并后的整合管理问题。 这个选题既是问题(现象)导向的,也是从理论研究出发的。主要是基于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购并活动失败现象的问题意识和购并后企业集团对于整合管理的需求判断而设计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如何从理论上分析购并活动失败的原因,研究企业集团购并整合价值创造的机理,对于避免我国企业集团在即将到来的购并浪潮中可能出现的购并活动失败,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和社会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逻辑框架及结构安排 一、研究思路 企业集团购并整合作为企业集团成长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是由企业集团自身发展规律和内在特征及所处的制度环境所决定的。按照研究的一般逻辑,对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的探讨,应从其发生的内在机理说起,所以本研究首先从企业集团与一般单体企业差异谈起,考察企业集团中的组织结构、成员企业关系、集团治理以及管理控制机制等方面的特点,并对企业集团进行综合系统分析,以此说明作为中间组织的企业集团有别于一般企业和市场组织。由此构成了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购并在企业集 团中的发生机理和内在特质详细考察,对购并失败内因深入挖潜,并提出了购并后整合在企业集团购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建立一种较为系统的分析框架,对企业集团购并及整合活动从集团总部和集团内企业间两个层面进行了改进分析,指出应站在复杂性的“最优域”角度全面认识企业集团购并及整合活动。最后,对我国上市公司企业集团第一章 绪论 5 购并活动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 二、逻辑框架 二、结构安排及研究内容 购并整合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评述,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企业集 团购并整合建立新的分析框架,探讨企业集团购并整合成功机理,以增强企业集团通过购并整合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赢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循着上面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本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企业集团理论及特性。讨论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现状及企业集团内在特质。 图 1:本文研究整体逻辑框 架 基于企业集团的购并整合管理研究 6 第一章:绪论。主要探讨现有购并整合研究对企业集团特殊性探讨的不足,从理论出发和现象问题出发,指出企业集团购并整合应在多方面有别于企业购并整合,对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研究将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效应。随后简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等。 第二章:企业集团特质及理论分析。首先介绍评介了企业集团涵念类型,接着从中间组织理论、组织机构层次关系、集团治理、集团总部和控制管理体制多方面探讨了企业集团与一般企业形式的差异性,并在此处对集团整体协同作用和价值创造做了深入分析。 第二部分:讨论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的特殊性及购并后整合在其中作用,提出自己的企业集团购并整合改进框架 第三章: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特殊性的内在机理分析。本章首先从对一般购并失败的价值判断入手,分析购并中价值创造过程;然后从总部和集团内企业对核心能力作用差异,说明了企业集团的购并整合特殊性。 同时强调了购并后整合在整个企业集团购并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企业集团购并整合改进分析。在上一章基础上,从集团总部层面和集团内企业层面提出企业集团购并整合改进的分析框架,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最优域的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的整体系统改进构想。 第三部分:讨论中国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绩效并作出实证研究 第五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绩效的初步实证分析。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1、 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 是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广泛运用的两种方法。本文遵循了这些严谨的分析方法,在论文第一章到第四章着 重于规范研究,注重了对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的价值判断;同时在最后第五章对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绩效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加深了对我国上市公司企业集团的认识。 2、 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 。将经济学对购并的研究方法和管理学对整合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而且能够结合前沿理论,诸如新制度经济学、系统观点等,做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7 3、 全面深入的文献研究方法 。笔者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积累了三十多本相关著作,查阅了有关购并整合、企业集团方面的中文文献 320多篇,英文文献 80 多篇。在此基础上,笔者写了多篇综述,并向导师和同学们汇报了这些综述,听取了他们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4、 比较研究方法的大量采用 。本文多次运用了比较研究方法,如企业治理与集团治理、集团总部与集团企业、购并与购并后整合、横向纵向与混合购并整合对比,提高了论文的科学性。 二、论文创新之处 本论文创新颇多,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上,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 ( 1)在企业治理基础上,构建了 集团治理的三层面的分析框架 。突破了原有企业治理研究在企业集团适用上的局限性。 ( 2)面对企业集团的复杂结构及众多难点,一般分析框架只是单一重点因素强调,较少整体性思考,本文从系统性观点 出发,提出基于结构、层次、联结纽带、集团治理、控制管理以及总部建设等方面结合的 整体性企业集团模式分析框架 ,深化了对企业集团内在机理的认识。 ( 3)本文从 集团总部和集团内企业两个层面 探讨了企业集团尤其是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的协同效应价值创造的机理,所提出的覆盖型、契合型、互惠型购并整合关系以及文化、人员以及组织三条整合流都体现了企业集团作为中间组织在购并整合活动上的特殊性,明晰了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的关键,具有一定的原创性。 ( 4)从理论深化高度,提出了 基于最优域的企业集团购并整合 的整体系统改进构想。“最优域”的提出 是对原有购并整合理论一个有益的探索和补充。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进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我国已经明确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今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今后 5 年也将进入购并高峰期。企业集团购并及整合管理研究不仅是当代管理研究的前沿课题,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基于企业集团的购并整合管理研究 8 第五节 本文局限及以后研究 本文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管理的重要性和内在机理,但仍存在以下局限和不足,同时说明了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 1)在企业集团及购并整合分析上,实际上多针对我国和美国等西方企业集团,对日本、韩国等亚洲以及其他国家的企业集团研究尚少,即以后研究可以进行基于国家层面的企业集团及购并整合的对比研究。 ( 2)本研究受到客观条件及时间所限,样本数和样本公司内部详细资料都较少,一般资料并不能完全明晰问题所在,所以,以后研究要大大开拓样本空间,应尽量深入企业内部,使个案研究与大样本研究互为弥补不足,交相辉映,才能真正探寻购并及整合机理; ( 3)本文主要是基于我国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研究,并作了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购并整合实证研究。但这些研究还是初步的,以后研究不仅要力争涵盖尽可能多的上市公司,还应深 入非上市公司企业集团,因为非上市公司无论在购并整合绩效的评价指标、评价过程甚至在购并整合的管理过程与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上市公司都有着很大差异,对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进行对比性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集团购并及整合理论的适用性; ( 4)本文绩效评价标准仅用了财务指标,实际上企业集团购并和整合的影响之广,涉及财务、股价甚至社会效应,尤其在转型时期仅依靠单一经济指标来评价购并整合是不全面的,因此未来研究寻求结合多种评价指标探析其效应影响。 第三章 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特殊性的内在机理分析 9 第二章 企业集团特质及理论分析 第一节 企业集团涵念及 类型 一、企业集团涵念评介 今天我们所称的 “ 企业集团 ” 一词,首先是在 50 年代的日本开始使用的,特指三菱、三井、住友、三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六大集团,后扩展至新日铁、日立、丰田、松下、东芝等大型新型的独立系工业集团。我国是在 80年代中期引入企业集团这一概念的,目的在于引进一种新型的企业联合体形式,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并加速生产经营的集中,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 企业集团( 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 概念 ,各国学者的定义有所差别。如 日本学者金森九雄在其主编的经济辞典中将企业集团定义为:多数企业互相保持独立性,并相互持股,在金融关系、人员派遣,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制造技术等方面建立紧密关系而协调行动的企业群体。 我国学者 覃斌认为, “ 企业集团是一个或多个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的控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组成的具有多层次组织结构的经济组织。 ” 综合研究文献比较分析,国内外学术界对企业集团的定义可分为两种:广义的企业集团和狭义的企业集团。广义的企业集团是指单纯的企业集合体,是企业之间 横向、纵向联合的产物,它是若干个企业在同一地区、同一部门或跨地区、跨部门的经济联合体;狭义的企业集团是指企业之间在产权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经济组织形态 。 我们将企业集团定义为: 基于协同效应价值创造的通过股权(产权)纽带或契约纽带联系起来的介于单体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多法人企业联合经济组 参见徐向 艺 1999,不过这些企业集团定义至今学术界仍然存有较多争议很难统一。 基于企业集团的购并整合管理研究 10 织 。 二、企业集团类型 尽管经济特征上存在一些差别,但总起来看,可以把企业集团分为两大类,即财团型企业集团和母子公司型企业集团。财团型企业集团一般 仅指以金融资本为核心的垄断财团,这类企业集团规模较大、实力雄厚、数量较少,如日本的 三菱、三井等和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杜邦、花旗银行、波士顿、梅隆等; 母子公司型企业集团 包括以特大型公司为核心,通过控股、参股、契约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 。“特大型公司在从事经济活动的同时又是母公司和控股公司,它们通过控股参股,控制和协调为数众多的子公司、孙公司、关联公司,利用业务协作及长期契约影响大批协作企业,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共同利益的经济组织” 。 三、企业集团特征 通常学术界将 企业集团归结为下列特征: 1、资本(产权)联结性 一般认为,强化企业间协作关系的纽带有三种:即资本及其所体现的产权关系、资产及其专 用性所带来的生产经营协作关系、人力资本关系。企业集团的本质特征是以母子公司关系为代表的控股制。 维持企业集团形成和发展的链条是资本及其所体现的产权关系。 2、层级组织性 企业集团必须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企业,也称为集团公司、控股公司或母公司,母公司是子公司的控股公司,子公司还可控股形成自己的子公司,从母公司角度形成孙公司,这种直接控股和间接控股构成了企业群体。 3、非法人性 企业集团本身不是一个法人,只是建立在控股、持股基础上的法人集合体。 母公司、子公司和其他成员企业等 可以 具有法人资格,为法人企业,依法 行使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但建立在控股、持股基础上的法人集合体 在这里我们只给出一般定义,在以后几节中我们将深入分析企业集团特质。 有关企业集团类型的论述,可参阅席酉民主编:企业集团管理研究丛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三章 企业集团购并整合特殊性的内在机理分析 11 的 企业集团本身 不能视为法人 。 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揭示了企业集团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征,但是这些特征还是比较粗浅的,只是企业集团众多内在特征的外显化表现。很显然,我们不会“浅尝辄止”,本文将在这些特征框架下对企业集团更深入的组织结构、治理管理、控制机制等内在方面作详细考察,以期对企业集团特质获得更加透彻的理解。 第二节 企业集团与一般企业的差异性分析 一、企业集团的理论基石 从企业、市场到中间组织 长久以来,以企业的存在为假设的前提和逻辑起 点的新古典经济学派正统的微观理论是先假设企业的存在,再探讨企业的行为。至于企业存在的本质原因、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与市场的边界等取决于什么因素、企业组织的形式怎样发展变化等等,似乎都不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它们把企业简单地视为一个方程,这一方程是由一个给定的技术水平定义的。企业的职能只是根据这个方程,将原料转为产品而已。因此,“企业和市场似乎都有名无实。在主流经济理论中企业曾经常被描述为一个黑箱,现在也是如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