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重在扶志贵在扶智.doc_第1页
扶贫重在扶志贵在扶智.doc_第2页
扶贫重在扶志贵在扶智.doc_第3页
扶贫重在扶志贵在扶智.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pension n. 养老金;退休金扶贫重在扶志贵在扶智来自苍溪精准扶贫一线的报告民之疾苦,国之要事。 贫困是物质的贫乏,但归根结底是知识与技能的贫乏,信心与斗志的缺乏。给钱送物、修路搭桥,基建式扶贫见效虽快,但没有贫困主体的积极参与,就像无根之木,难以为继。 去年,按国定贫困线标准,“贫困县”苍溪规模识别贫困人口9.5万人。缺乏劳动力与生产技能成为制约脱贫的最大瓶颈。 9月下旬,记者在苍溪多个乡镇采访时发现,该县通过扶志与扶智双管齐下,抓住了要害、抓到了关键,去年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中荣获第一,今年已实现1.5万人脱贫解困。 激发自我奋斗动能 国庆期间,岫云村支书李君没休假,他忙着在网上筹划爱心拍卖村里贫困残疾人养殖的土鸡。 残疾人基本生活有相关政策“兜底”,为何还搞爱心拍卖? “扶贫不是捐钱给物,我反对那种填鸭式的扶贫。扶贫重在扶志,残疾人一样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实现有尊严的脱贫。”在李君看来,捐钱赠物只能扶一时,缺乏贫困主体的努力,只会导致富一时穷一世。 为何执着于此?李君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有个懒汉,年轻力壮,却好吃懒做,家里穷得叮当响。每回村里分配相关补助时,他又属于扶持对象。村里老少爷们都反对,村干部也很为难。最可气的是,即使有了项目与资金,懒病不除,时间长了贫困依旧。“一定要调动贫困主体的积极性和信心,这样的扶贫才能长久。” 在岫云村试点开展的“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活动,正是基于此类现象开展的爱心扶贫。李君发起成立的一村一品公司在山村收购原生态农产品,再销售到大城市。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贫困户实行收购价上浮一到两成,对残疾人和绝对贫困户实行爱心拍卖。 在岫云村,让记者感动的是,从老到少,甚至残疾人,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不等不靠,脚踏实地地努力着。去年,“远山结亲,以购代捐”实现合作农户人均增收1800元,超过全省平均。现在,这一模式已推广至50余个行政村,今年将实现3000户贫困户直接参与,合作农户在2017年之内即可在全县提前脱贫。 “扶起贫困主体自主脱贫的志气,就等于激活他们自我奋斗的动力,这样的精准扶贫是双向努力,更加精准有效!”采访中,苍溪县委宣传部部长范舜华告诉记者。扶贫扶志更要自强 红雨村是歧坪镇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典型的贫困村:直到去年,村上还没有一截水泥路,没有一项产业发展,人均纯收入仅1000元左右。 “没有水泥路,车进不来,养的猪要自己背到镇上卖,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留下些老弱病残越来越穷。”红雨村主任赵朝平告诉记者,县里扶贫资金有限,项目有限,一听说没水泥路,项目更没戏了。 与其坐等不如自强。转机来自于村里一位73岁的老人的无私行动。老人叫侯顺德。他把一生辛苦积蓄的养老钱24万捐出来,硬化了1公里的通村路。老人说:“路不通,这辈人穷,下辈人还要继续穷。”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们各尽其能,拿钱出力。2014年,红雨村硬化村组路6公里,目前还剩下最后1公里多的路正在硬化。 “侯顺德被评为咱们镇的百姓好人,他是我们全村的榜样,大家现在不管是修路还是发展产业积极性都很高。”赵朝平说,村里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坐等帮扶不如自力更生。 在乡镇和县级单位广泛开展的“百姓好人榜”评选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发展前路:村支书宋富身患恶性肿瘤仍坚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退休干部杨胤恢每年交纳5000元党费支持家乡建设 有志者事竟成。百姓好人榜、百姓大讲堂、百姓大舞台、百姓帮扶队、百里示范走廊“五百工程”在苍溪县统筹推进。将送钱送物送项目与扶志送精神有机结合,使得当地扶贫工作更有效,也更长效。精准扶智增产增收 三川镇卧龙村村民程道洲最近准备“放手一搏”。今年8月,在县农业局组织村民到外地学习了猕猴桃种植技术后,他回来便将自己几十年的存款全拿了出来,准备大干一番,“以前没技术,不知道可以做什么,现在有农业局的指导,不怕干不好!” 想干,不敢干,不知道怎么干,是不少贫困家庭存在的问题。如何破解?苍溪县给出明确答案:治贫先治愚、扶贫贵扶智。 9月16日,该村的挂联部门县农业局为三川镇卧龙村、柳树村两个村的贫困户举办了“精准扶贫”实用技术培训会。技术专家针对贫困户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实际问题,提出推行“1户贫困户+1户资金户+1户技术户+n户劳力户”的办法,社员们“抱团”互助共同发展。 “大家都很激动,也有信心干好!”卧龙村村支书程道雄说,有了技术,再大的困难也不难了。 今年以来,苍溪县整合农业、就业、扶贫资金,对贫困农户开展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710人次,编印发放产业发展实用技术手册2000册。组织的1300余人的春耕生产助耕队,深入到田间地头,确保一村有一个技术权威,一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通过培训农业新科技,苍溪智慧农业发展蓬勃,带动贫困户走向脱贫奔康的道路。 陵江镇金陵村村民何文国就尝到了新农技的甜头。在镇上农技人员指导下,地也不翻,苗也不疏,种上了“懒庄稼”。“算钱的话,总共增收了800多元。”何文国说,当时还担心种得密,苗不壮,“还是要相信技术,掌握了技术人轻松、粮增产。” 在苍溪柳池现代园区,农民只需点开手机上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就可以按“菜单”下地干活。智慧农业实现增产增收,每亩节约人工3/4,节水20%-30%,降低成本约2500元。在智慧园区打工的农民则可增收20%以上。石门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