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充装质量管理手册.doc_第1页
气瓶充装质量管理手册.doc_第2页
气瓶充装质量管理手册.doc_第3页
气瓶充装质量管理手册.doc_第4页
气瓶充装质量管理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丙烷气瓶充装质量管理手册 山东锦隆达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话:3656666 2014年12 月修订本目录一、 总 则4二、 公司简介.5三、 质量保证体系.63.1质量方针及目标. 63.2气瓶充装质量标准.63.3质量控制措施.83.4气瓶充装工作依据.83.5质量管理工作制度.93.6质量控制内容.103.7质量管理责任.123.8质量体系组织结构图.143.9质保人员素质图.153.10气瓶充装质量控制工艺流程图.16四.管理制度选编.174.1 关于气瓶管理的补充规定.174.2气瓶定期维护保养制度.174.3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制度. 184.4压力容器管理制度.184.5设备台账管理制度.204.6计量器具、仪表检验制度.214.7资料保管制度.224.8气瓶残液处理操作规程.224.9用户事故管理制度.234.10安全教育制度.254.11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284.12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294.13安全生产逐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364.14焊割气充装站安全管理制度 .374.15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51 4.16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514.17钢瓶的管理制度.694.18单台设备完好状态评定标准. 70 五.用户服务、信息反馈制度.715.1山东锦隆达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焊割气充装站社会承诺制度.715.2一站式首问负责制.735.3安全生产责任制度.735.4充装站安全生产职责.755.5安全部安全生产职责.765.6生产部安全生产职责.775.7综合部安全生产职责.785.8运行班安全生产职责.795.9充装班安全生产职责.795.10维修班安全生产职责.805.11总经理安全生产职责.815.12副总经理安全生产职责815.13安全科科长安全生产职责.82 5.14生产科科长安全生产职责.825.15综合部经理安全生产职责.83 5.16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845.17运行操作工安全生产职责.855.18气瓶充装工安全生产职责.865.19气瓶检查工安全生产职责. 865.20维修工安全生产职责.875.21开票员安全生产职责.875.22门卫人员安全生产职责.87 六.气瓶充装设备一览表.88七.焊割气充装站人员编制表 .89八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表格样本.918.1储罐(烃泵)运行记录.928.2压缩机运行记录.928.3气瓶充装前检查记录.928.4储罐排污记录.938.5气瓶抽检(复称)记录.938.6气瓶试漏记录.938.7收发瓶记录.948.8新瓶和检验后气瓶抽真空记录.958.9气体分析记录.968.10槽车装卸记录.978.11设备运行检修记录.988.12充装站自查记录.998.13充装站安全、防护、电动器材档案.998.14安全培训记录.1008.15残液处理记录.1018.16不合格气瓶处理记录.102一、总 则为了规范气瓶充装许可工作,加强气瓶充装的安全管理,保证气瓶充装和使用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气瓶充装许可规则,制定气瓶充装质量管理手册,本手册适用于我公司内部焊割气瓶充装质量管理。1、质量保证体系是以提高气瓶充装质量和服务质量为目标,运用体系管理理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设置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地组织起来,发挥专业技术和安全管理的作用,实行有效地计划、实施和控制,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全面管理有机体,从而实现气瓶充装质量达标、安全供气的目的。2、充装站的基本任务是针对焊割气市场需求供应充装,为客户提供质量合格的瓶装焊割气。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保护用户使用安全和企业利益,必须走质量保证的道路,建立相应质量保证体系,推行质量管理。只有这样,才会使公司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法制观念得到加强,才会使气瓶充装工作中的每个质量要素长期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气瓶充装质量。3、本质量管理手册记录了公司的基本情况、质保机构、质保人员及相应的职责权限、规章制度、主要控制环节、控制点的质量指标、控制内容、责任人员、控制程序、依据和工作见证。本手册是气瓶充装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保证气瓶充装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气瓶充装质量的保证。4、焊割气瓶充装站站长经过正式任命。5、本手册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根据法律、法规和本站实际情况变动,充装工艺的改进及时进行修订。 企业法人签字: 时间: 年 月 日二、山东锦隆达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焊割气储存经营站简介山东锦隆达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沂源县东苑民营经济工业园,成立于2001年12月,注册资金1436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李刚,属于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现有职工33人,其中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人。山东锦隆达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硫代甘油、吉西他滨中间体、卡陪他滨中间体、格隆溴胺中间体、米库氯胺中间体、美司钠和减水剂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企业。企业持有由淄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70323228002209,营业期限为长期。焊割气是公司新建项目,建100m的焊割气卧式储罐(300014700;100m,椭圆封头)3座,以及与其相配套的辅助设施(主要有装卸泵6台、自动灌装机3台,卸车压缩机2台,万向节3个等设施)公司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保证生产经营的安全有效运营。(附:储罐站平面布置图)三、质保体系3.1.质量方针及目标瓶装焊割气是企业的主要产品,在产品质量上,企业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方针,以用户满意为目标,坚持质量标准、以人为本、质量控制、公平守法的原则,牢固树立质量在我手中,满意在你心中的质量理念,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效益的管理战略贯彻企业经营全过程,全面推进质量管理,建立完善包括售后服务在内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影响气瓶充装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严格把住气源采购、储存、灌装、配送等环节,确保气瓶质量(保证气质、保证灌装合格率、保证供气不漏气率、保证气瓶合格),不断提高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无质量,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亦使企业从经营瓶装焊割气中获益。3.2.气瓶充装质量标准瓶装充装质量标准液化丙烷气质量标准液化丙烷气要符合丙烷99.7%,甲烷0.3%的规定要求。3.2钢瓶供应质量标准3.2.1技术要求3.2.2.重量3.2.2.1.YSP-15型钢瓶:钢瓶皮重+13,灌装误差不大于0.53.2.2.YSP-50型钢瓶:钢瓶皮重+45,灌装误差不大于1.03.2.3外观3.2.3.1.钢印标记、颜色标记符合规定,未超过检验期限。3.2.3.2.钢瓶表面无明显拉伸皱纹及残余变形。3.2.3.3.钢瓶附件齐全。3.2.3.4.瓶体、角阀不漏气。3.2.3.5.有警示标签、充装标签。3.2.4钢瓶灌装合格率达到96%3.2.5钢瓶供气不漏气率达到99%3.2.6考核焊割气充装站考核组每月不定期对供应总户数的1%进行抽查考核。3.2.7 液化丙烷气灌装工艺标准主要内容及要求:3.2.8液化丙烷气灌装压力3.2.8.1最高灌装压力不得高于1.5Mpa3.2.8.2一般工作压力为0.5-1.0Mpa3.2.9灌装能力电子灌装秤240瓶/台、班、3台,灌装量为720瓶/日。3.2.10灌装精度3.2.11 YSP-15型钢瓶:灌装精度在130.53.2.12 YSP-50型钢瓶:灌装精度在4513.2.13检磅在每班灌装过程中,对各台灌装秤分别抽取5瓶用台秤进行检磅。3.2.14防爆指标 充气间瓶位中心径向距离0.5米任意三点(相对高度不得超过瓶高),其液化气浓度不得超过爆炸下限的20%,即液化气浓度不超过0.4%。3.3.质量控制措施3.3.1、制定质量管理工作制度;3.3.2、建立气瓶充装质量标准;3.3.3、设置气瓶充装质量控制点;3.3.4、对气源进行验质,对气瓶充装质量进行抽检;3.3.5、做好控制点见证记录;3.3.6、对充装设备定期检修,做好日常维护、保养;3.3.7、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纳入综合考核内容,与效益挂钩;3.3.8、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坚持持证上岗。3.4气瓶充装工作依据3.4.1、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14193-2009)3.4.2、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17267-1998)3.4.3、液化丙烯、丙烷钢质焊接气瓶(GB17673-1999)3.4.4、钢质焊接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13004-1999)3.4.5、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3.4.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3.4.7、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3.4.8、石油产品包装、储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0164-92)3.4.9、液化石油气标准(GB11174-2011)3.4.10、液化石油气钢瓶标准(GB5842-2006)3.4.11、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8334-2011)3.4.12、气瓶充装许可规则(TSG R4001-2006)3.4.13、企业安全生产制度汇编(2012.8)3.5质量管理工作制度3.5.1、积极推进质量管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用户至上”的理念,以产品质量赢得信誉,占领市场。3.5.2、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气瓶充装质量而形成和运用的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活动体系,手段和方法,贯穿于气瓶充装全过程,企业人员都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3.5.3、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工艺规程,控制影响气瓶充装质量的各种因素。3.5.4、抓好气瓶充装各个环节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气瓶充装标准,操作规程。3.5.5、严格气质充装质量关,进行气瓶充装前检查、充装后检重、试漏等检查。3.5.6、建立健全岗位质量责任制,将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人,纳入综合考核,与经济利益挂钩。3.5.7、依据国家有关气瓶充装规定,制定企业气瓶充装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并予以实施。3.5.8、执行设备定期检修制度,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保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3.5.9、执行计量器具定期校验制度,保证计量精度。3.5.10、搞好文明生产,保持良好灌装秩序,保证生产通道畅通,生产场地整洁,搞好环境卫生。3.5.11、坚持教育培训制度,坚持岗前培训和每年再教育培训,充装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并持上岗证书。3.6质量控制内容3.6.1气源接收:3.6.1.1购进气源验质,记录;3.6.1.2气源计量过磅,记录;3.6.1.3卸车入库(进罐),记录。3.6.1.4储存:专罐储存,定期巡回检查、记录。3.6.2充装前气瓶检查3.6.2.1充装前的气瓶应由专人负责,逐只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3.6.2.2气瓶是否是由具有“气瓶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3.6.2.3气瓶外表面的颜色标记是否符合规定;3.6.2.4气瓶瓶阀的出口螺纹形式是否为左旋;3.6.2.5气瓶内有无剩余压力,如有剩余气体,应实行定性鉴定;3.6.2.6气瓶外表面有无裂纹、严重锈蚀、明显变形及其他严重外部损伤缺陷;3.6.2.7气瓶是否在规定的检验期限内;3.6.2.8气瓶的安全附件是否齐全和符合安全要求。3.6.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气瓶,严禁充装3.6.3.1不具有“气瓶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3.6.3.2原始标记不符合规定,或钢印标记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的;3.6.3.3颜色标记不符合GB7144气瓶颜色标记规定或严重污损脱落难以辨认的;3.6.3.4有报废标记的;3.6.3.5超过检验期限的;3.6.3.6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3.6.3.6新投入使用或经内外部检验后首次充气的气瓶,未经抽真空的。3.6.4 充装3.6.4.1 电子衡器最大量程不得大于气瓶实重(包括自重与装液重量)的3倍,不小于1.5倍,应定期校验,每班使用前校正一次。3.6.4.2 抽真空的气瓶,真空度应达到0.080Mpa以上。3.6.4.3 气瓶充装时,应严格遵守下列各项:3.6.4.3.1 充装前必须检查确认气瓶是否经过检查合格或妥善处理;3.6.4.3.2 必须认真仔细检查确认瓶阀出口螺纹是否为左旋;3.6.4.3.3 开启瓶阀应缓慢操作,开启注意监听瓶内有无异常音响;3.6.4.3.4 在充装过程中,严禁用扳手等金属器具敲击瓶阀或管道;3.6.4.3.5 在充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气瓶各处的密封状况、瓶壁温度是否正常,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妥善处理。3.6.4.4 气瓶充装量不得大于气瓶型号中用数字表示的公称容量(以千克计)3.6.4.5 充装后的气瓶,应有专人负责,逐只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妥善处理,检查内容应包括:3.6.4.5.1 充装量是否在规定范围;3.6.4.5.2 瓶阀及其与瓶口连接的密封是否良好;3.6.4.5.3 瓶体是否出现鼓包变形或泄露等严重缺陷;3.6.4.5.4 瓶体的温度是否有异常升高的迹象。3.6.4.6 充装记录。3.6.5出站3.6.5.1 气瓶装车。3.6.5.2 开票,交验出门证。 3.6.5.3 出站3.7.质量管理责任3.7.1、认真贯彻执行质量管理工作制度,严格工艺规程,保证气瓶充装质量。3.7.2、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保证工艺手段的可靠性、先进性和安全性。3.7.3、设置工序质量指标、控制点,把质量控制做为操作人员的基本职责。3.7.4、组织落实质量保证各项条款。3.7.5、确保灌装设备的性能、精度符合灌装质量要求,做好备品备件管理及工装器具使用保管工作。3.7.6、保证设备完好率在100%,对因设备不符合技术规范造成充装质量事故负全部责任。3.7.7、坚持持证上岗,对于无证操作引发的质量事故或设备事故,将追究肇事者及有关人员责任。总经理 李刚3.8.质保体系组织结构图充装班X XX质保员充装班X X X 质保员运行班强X X X质保员运 行班 X X X 质保员运行班X X X质保员运行班 X X X质保员维修班X X X质保员副总经理 徐金峰副总经理 张洪静 保卫科长 周 凯 安全科长 王成元生产科长 3.9. 质保人员素质图总经理 李刚副总经理 徐金峰公司安全部焊割气充装站开票、验出门证4气瓶装车4气瓶检斤、试漏3气瓶充装2电子灌装秤校验3气瓶抽残2气瓶外观检查2气瓶卸车4存储、巡回检查记录1气源接收、卸车记录1数字分别代表的人员:1:运行工、2:充装工、3:质检员、4:司机押运员3.10. 气瓶充装质量控制工艺流程图空瓶卸车储 存气源卸车入储罐气源验质、计量检磅、试漏气瓶充装电子秤校验气瓶外观检查、抽残不合格气瓶置换送检、报废处理气瓶装车出站客户四.管理制度4.1 . 气瓶管理的规定依据气瓶安全监察规定、气瓶使用登记管理规则、气瓶充装许可规则、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制定本规定。4.1.1 充装站负责气瓶日常管理工作,收集有关原始数据信息,按照规定建立气瓶登记台帐和档案,办理气瓶使用登记手续,对气瓶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数据库。使气瓶管理标准化、规范化。4.1.2 焊割气充装站负责新购进气瓶及检验气瓶的钢印标识打印及气瓶原始数据记录工作。4.1.3 气瓶的钢印标识打印及记录工作要按照规定进行,安全部应给予业务指导。4.1.4 气瓶的充装、检查、运输、储存、使用、定期检验、报废,按照安全生产制度汇编中“纲瓶的管理规定”等有制度进行。4.2气瓶定期维护保养制度为加强气瓶的购置、使用、维护保养、修复、检验等管理工作,保持完好状态,确保安全运行,制定气瓶定期检验维护保养制度。4.2.1、气瓶实行定期检验制度,检验工作委托法定检验单位进行。4.2.2、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周期为新瓶4年一周期、检验后投入使用的气瓶按规定周期内进行检验,液化石油气钢瓶使用年限超过15年报废。4.2.3、液化丙烷气钢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蚀、损伤或对其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都需要提前进行检验。4.2.4、安检人员发现到期液化丙烷气钢瓶到期瓶信息单通知生产技术科,同时将到期气瓶单独存放,生产技术科对符合检验条件的气瓶送法定检验单位进行检验。4.2.5、检验报告随时归档,有关标志随时附于气瓶上。4.2.6、液化丙烷气钢瓶使用过程中应加强保养,当发现以下情况应立即进行维修保养:4.2.6.1气瓶脱漆严重的应除锈刷漆; 4.2.6.2气瓶角阀漏气的应更换4.2.6.3标志不明显的应重新喷涂;4.2.6.4底圈、瓶阀防护圈损坏严重的应修复4.3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制度4.3.1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压力管道的技术规程、标准,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制度;4.3.2明确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4.3.3、压力管道及其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压力管道及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时,有权拒绝验收;4.3.4、建立技术档案,并到市质监局登记;4.3.5、对压力管道操作人员和压力管道检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4.3.6、制定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计划,安排附属仪器仪表、安全保护装置、测量控制装置的定期校验和检修工作;4.3.7、对事故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重大事故隐患应以书面形式报公司。4.3.8、定期对燃气管道进行巡查,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建立抢险队伍,并定期演练;4.3.9、按有关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质监部门、安全监部门报告压力管道事故,并协助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防止事故的发生。4.3.10、接受主管部门和质监部门对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监察。4.4压力容器管理制度4.4.1 贯彻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等法规、规范。4.4.2 压力容器在安装前,本单位应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申报压力容器名称、数量、制造单位、使用单位、安装单位及安装地点,办理安装手续。4.4.3 在购买压力容器或进行压力容器工程招标时,应选择具有相应制造资格的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单位。4.4.4 公司经理、技术负责人应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负责,并指定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工作。4.4.5 组织压力容器安装验收及试车。4.4.6 检查压力容器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阀附件校验情况。4.4.7 制订压力容器年度检修计划,并组织实施。4.4.8 向主管部门和当地安监机构报送当年压力容器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等。4.4.9 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由档案室统一管理。4.4.10 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到市质监局逐台办理使用登记手续。4.4.11 压力容器的修理和技术改造必须选择具有资质的单位。重大修理或改造方案应经原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同意并报当地质监局备案。应收集修理或改造后的图样,施工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4.4.12压力容器的重大修理是指主要受压元件的更换、矫形、挖补等。压力容器的重大改造是指改变主要受压元件的结构或改变压力容器运行参数、盛装介质或用途等。4.4.13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应按本规定第一条两个规程进行。4.4.14 容器如发现有确实无法消除而影响安全运行的重大缺陷或消除缺陷存在经济上不合理时,应予以报废。4.4.15 应在操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要求。4.4.16 压力容器的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和安全教育。4.4.17 压力容器出现异常现象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向当班负责人报告。4.4.18 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不得任意改变容器工艺条件,严禁超装、超压、超温运行。4.4.19 操作人员应定时、定点、定线进行巡回检查,应保证安全附件齐全、灵敏、可靠,应认真做好检查记录。4.4.20 储罐运行时,压力达到1.6Mpa以上时,应开启喷淋设施降温、降压。4.4.21 压力容器事故报告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要求执行。4.5.设备台帐管理制度4.5.1 建帐原则4.5.11 设备台帐是综合记载充装站拥有状况的基础资料之一,也是充装站统计各类生产设备和设备拥有状况时清点数量的统一依据,所以应如实、准确填写。4.5.12 充装站所属生产设备均由生产技术科建立帐目相符合的有关设备台帐。4.5.13 各种设备台帐必须保持帐、卡、物三相符的原则。设备台帐种类:a、A类生产设备台帐 b、B类生产设备台帐 c、C类设备台帐4.5.2 建帐程序4.5.2.1 凡属已经安装完毕,并办完合格验收转入固定资产手续的各种新购入的设备,均须根据设备开箱验收单,参照设备分类标准及固定资产编号标准,对各类设备进行分类建帐。4.5.22 自制设备投产一年后,经验收合格后图纸资料齐全,可转成固定资产并分类建帐。4.5.23 从外单位调入设备,凭固定资产调拨单分类建帐。4.5.3 台帐管理4.5.31 除应按规定填写台帐内容以外,还应在台帐首页前附一份各类生产设备统计综合表,并按月份顺序及时修订各类生产设备的拥有量数据,在年末时应装成册,立卷归档以使考察。4.5.32 设备台帐必须保持其设备类别、编号醒目的统计特点。登记时必须按设备分类分组顺序排列帐页结构。4.5.33 设备变动时应根据设备主管部门签署的凭证,削减或增加设备拥有量。4.5.34 在台帐记载中凡已调出站外或报废的设备,在销帐后,该设备编号不再采用。4.5.4 设备帐、卡、物定期核对4.5.4.1 生产技术科每季度初(5月前)对上季度帐、卡、物进行全面核实,做到帐、卡、物相符。出现不平衡及时上报安全科解决。4.5.4.2 安全科每年年底(12月30日前)组织进行一次设备全面清查核实工作。由安全科会同生产技术科共同清查设备数量,做到帐、卡、物相符。4.5.43 核实工作完成后,在各类生产设备统计综合表上签章归档。4.6.计量器具、仪表检验制度4.6.1、按照国家安全规程规定及AQ1029、AQ6201现制定安全仪器仪表计量检验制度。本制度严格遵照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4.6.2、安全仪器仪表管理员对计量仪器仪表的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及仪器仪表定期校验工作等。4.6.3、仪器仪表必须定期送检,不得漏检。4.6.4、仪器仪表发生故障或误差较大时不得使用,必须处理,经效验后方可使用。4.6.5、正在使用的计量器具、仪表失真,必须立即维修或更换,并经过效验后,方可使用,否则不允许使用。4.6.6、计量仪器仪表维修费用超过原仪器仪表费用的70%无维修价值,办理报废手续。4.6.7、新选购仪器仪表必须有合格证、说明书及经质量监督部门进行鉴定或效验的报告。4.6.8、仪器仪表必须定期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安全仪表鉴定单位进行鉴定。4.7.资料保管制度4.7.1资料是管好设备的基本条件和依据,所有使用设备的资料应由专门科室集中管理,并进行分类编目,便于有关人员查阅。4.7.1.1资料的基本内容包括:4.7.1.2设备购置申批表4.7.1.3设备开箱验收的装箱单及开箱验收清单,出厂合格征及随机文件等。4.7.2.设备安装、试车、验收的设备安装工艺规程,安装基础图、电器接线图、地下管道图、设备试车记录、验收合格证等。4.7.2.1设备维修保养、操作规程。4.7.2.2运行设备事故报告单、设备大修理记录等。4.7.2.3设备改进、改造以及报废文件等。4.7.2.4设备各项统计月报表4.7.3使用部门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将本部门设备的各种技术资料(各项检测、检验报告)加以整理,交到专职部门定期归档,做好设备档案的编纂、整理、保存工作。4.8.气瓶残液处理操作规程4.8.1、气瓶内残液超气瓶充装操作规程2Kg时,进行抽残处理。4.8.2、开启残液罐气相阀门与压缩机进口连接,压缩机气相出口与抽残装置联通。4.8.3、将待抽残气瓶角阀与抽残枪连接,开启气瓶角阀后,将待抽残气瓶在抽残架上倒立,开启抽残装置气相阀门,对抽残气瓶进行气相升压。4.8.4、当进气响声小时关闭抽残管路气相阀门,开启抽残管路液相阀门,使瓶内残液在压力差作用下,流入残液罐。4.8.5、待瓶内残液倒尽后,正立气瓶,先关闭抽残装置液相管道阀门,再关闭抽残枪阀门,关闭角阀。4.8.6、卸下抽残枪,移出气瓶。4.8.7、填写抽残记录。4.9. 用户事故管理制度事故类别的划分4.9.1. 重大事故4.9.1.1 因使用丙烷气造成事故,烧死1人以上的。4.9.1.2 烧伤1人以上,其中之一烧伤者为度,烧伤面积在百分之三十以上或深度烧伤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或度烧伤,面积在百分之八十以上。4.9.1.3 一次烧伤三人以上,其中二人烧伤为度,面积超过百分之十以上。4.9.1.4 烧毁住房一间,直接经济损失在二千元以上,并有一人度烧伤,面积在百分之三十以上4.9.1.5 烧毁住房两间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在五千元以上。4.9.2 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一百元以上,但损失不足以上五条的。4.9.2.1 事故责任的划分4.9.2.2 用户责任事故4.9.2.3非本站正式用户,不管通过任何途径购气使用造成事故的。4.9.2.4 任何用户未在本站购气的。4.9.2.5 违章操作,使用不当造成事故的。4.9.2.6 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现钢瓶或减压器等设备的缺陷,没有及时报送我公司处理,而是自己拆动、维修造成事故的。4.9.2.7 未经本公司有关管理部门正式同意,擅自改装、改动设备、工艺造成事故的。4.9.2.8 瓶库等设施存在不安全隐患,经本公司或公安部门提出意见未解决的。4.9.2.9 丙烷气充装站责任事故4.9.2.10 钢瓶角阀体断裂,跑气造成事故的。4.9.2.11 瓶体发生脆裂或焊缝气孔、夹渣、开裂造成事故的。4.9.2.12 钢瓶灌装超重爆破造成事故的。4.9.2.13 钢瓶角阀压母松动,造成窜杆发生事故的。4.9.3 用户事故报告程序4.9.3.1 事故发生后,由焊割气充装站安全科人员立即到现场配合当地公安分局进行调查,并用电话将基本情况报公司主管生产的副经理(技术负责人)。4.9.3.2 安全人员到事故现场,首先核对属我公司产品配合调查处理。4.9.3.3 调查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如属一般事故由我公司与当地公安部门,根据事故原因鉴定和事故责任的分析结果进行协商处理。安全部对事故发生的详细情况及处理结果三日内报总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技术负责人)。4.9.3.4 属重大事故,应立即用电话报告总经理和安全科,如有人员死亡应同时报告当地劳动局。公司经理在发生事故后三日内写出书面报告送交上级部门。4.9.4 事故处理办法4.9.4.1 事故处理范围4.9.4.2 凡属用户责任事故,由用户本人负责,充装站不承担赔偿责任。4.9.4.3 凡属充装站责任事故,由充装站负责,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处理善后事宜。4.9.4.4 凡属充装站和用户的双方互有责任事故,由当地公安部门根据事故情况,分清各方责任并据此承担相应的损失。4.9.4.5 事故处理权限的划分4.9.4.6 一般用户事故,由充装站负责处理。4.9.4.7 重大用户事故,由公司安保科进行处理。4.9.4.8 甲方用户事故处理原则 视事故的情节和损失情况,由当地公安分局出面调解处理,并根据情况主持召开会议,请有关单位领导参加,说明事故现场调查情况,分析发生事故原因,尊重科学,作出结论,力求合理妥善解决。4.9.5 其他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见充装站安全生产制度汇编。4.10.安全教育制度4.10.1 安全教育工作要求4.10.11 依法组织职工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4.10.12 实行新职工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脱岗转岗职工上岗前专项安全教育、职工再教育和再培训等教育制度。4.10.13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和结果要记入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档案,由单位负责考核的人员和职工本人签名,并按规定的期限保存。4.10.14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职工不得上岗作业。4.10.15 新工人岗前培训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4.10.2 新进公司员工安全教育新进公司员工(包括合同工、学徒工、临时工、培训实习生等)要经过公司、科室、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岗位。4.10.21 一级(公司)安全教育,由安保科负责,其内容包括:4.10.211 安全生产目的和重要意义。4.10.212 充装站概况,生产特点,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以及各车间生产工艺流程的关系。4.10.213 充装站主要安全管理制度。4.10.214 典型事故案例。4.10.215 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4.10.22 二级(部门)安全教育,由部门负责,其内容包括:4.10.221 本部门生产特点和简要工艺流程。4.10.222 本部门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4.10.223 本部门各种设备性能及安全注意事项。4.10.224 本部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遵守劳动纪律的教育。4.10.225 本部门各工作岗位任务。4.10.23 三级(班组)安全教育,由班长负责,其内容包括:4.10.231 工作岗位的任务及生产特点。4.10.232 岗位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4.10.233 岗位机械、工具、器具的性能和操作要领。4.10.234 个人劳保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4.10.235 本岗位在事故应急方案中的任务、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4.10.3 重点技术工种安全教育重点技术工种包括:储罐运行工、气瓶充装工、机械设备维修工、管道巡护工等。储罐运行工、气瓶充装工、 机械设备维修工、管道巡护工还要参加由省市相关部门考核,并取得相应岗位操作合格证,方可上岗。4.10.4 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安全教育在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时,投产前由技术管理部门拟定安全操作规程,经公司领导研究确定后,报上级审核备案后,由安全科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4.10.5 经常性安全教育4.10.51 建立班组安全活动日制度,每两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由班组长负责。4.10.52 每次安全活动日必须有详细记录,包括活动时间、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等。4.10.53 安全活动日内容包括:4.10.531 对本班组两周来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讲评。4.10.532 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4.10.533 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4.10.534 针对生产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发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讨论解决办法。4.10.6 脱岗、转岗人员安全教育脱离岗位时间三个月以上重返岗位者、由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者要进行岗前教育培训,内容同“二、三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