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2.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3.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4.郗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之为“郗位”。4.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5.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经气汇聚的8个腧穴,称之为八会穴。6.得气: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行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7滞针: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之后,病人局部肌肉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对,向单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若留针时间太长,有时也可导致滞针。8.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9.灸法的作用: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10.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12.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13.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14.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15.经络 :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为直行的主干;“络”为侧行的分支。16血海: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17.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海”是江河之水归聚之处。18. 骨度分寸定位法(locating method by bone proportional Cun measurement),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一定的骨度分寸在其自身测量。19. 天灸(crude herb moxibustion):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故名天灸。20.刺手: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食、中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笔(图5-10),故右手称为“刺手”(needle-holding hand)。21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22、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之为“募穴”,又称之为“腹募穴”。1、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的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按正立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侧分别成前、中、后三条区线。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三阴经在足内踝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2、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循行走向的总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循行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3.晕针:原: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当医生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症状: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拔出,让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水或糖开水。重者在上面处理的基础上,可刺入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4.得气: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当针刺得气后,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医者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滞涩或针体颤动等反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当针下不得气时,需采取留针侯气的方法等待气至。5.腧穴主治特点: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的基本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远治作用: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器官病证的作用。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6、 腧穴的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古代医家在论述针灸治疗时,往往只选取有关经脉而不列举具体穴名,即所谓“定经不定穴”7、 “气街” 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灵枢卫气记载“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气街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部、紧邻脏腑、前后相连的特点,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胸、腹,胫是其核心内容。四海 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四海的部位与气街的部位类似,隋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各部之间相互联系。8.行针手法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谓之提,如此反复的做上下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循法: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手法。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震颤的方法为弹法。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称为刮法。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为摇法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轻微震颤的方法称震颤法刮法、弹法可以应用于不宜施行大角度的腧穴;飞法可以应用于某些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摇法、震颤法可以应用于较为浅表的腧穴。9.胎位不正治法调整胎位。以足太阳经井穴为主。主穴至阴配穴纳差乏力者,加足三里、三阴交;腰酸者,加肾俞、太溪。操作至阴用艾条灸。操作时解松腰带,每次灸1520分钟,每天12次,3天后复查,至胎位转正为止。也可用艾炷灸。用黄豆大艾炷放置于双侧至阴穴,燃至局部有灼热感,即除去艾灰,每次灸79壮,每天1次,3天后复查,至胎位转.10.毫针补泻手法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者为泻法。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其他补泻手法:疾徐补泻、应随补泻、呼吸补泻、凯阖补泻、平补平泻烧山火手法为视穴位的可刺入深度分为浅、中、深(天、地、入三部),先浅后深,每层依次各做紧按慢提或用捻转补法正为止。11.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1,有隔姜灸(生姜切成直径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针刺数孔2隔蒜灸(可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作用3,隔盐灸(干燥的盐填敷于脐部,有回阳、救逆、固脱作用,不拘壮数)、4隔附子饼灸12.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数计的浮络、孙络等。13.足三里 (Zsnl, ST 36) 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见图3-21)。 1.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诸疾;下肢痿痹;心悸,高血压,癫狂;乳痈;虚劳诸症,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 直刺12寸。强壮保健用,常用温灸法。 14.、痹证治法 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选穴。主穴 阿是穴 配穴 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根据部位循经配穴。方义 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活血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操作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15.面瘫治法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治疗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攒竹 鱼腰 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昆仑配穴 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操作 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方义 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昆仑为循经远端选穴,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太阳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在恢复期,加足三里用补法,可补益气血,濡养经筋。16.内伤头痛 治法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百会 头维 风池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者,加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操作 毫针泻法。方义 百会、头维疏通头部经络气血。风池活血通经,清利头目,调和气血。17.风门 足太阳膀胱经【定位】 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感冒,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斜刺0508寸。风池 足少阳胆经。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主治】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等内风为患者;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羞明流泪,耳聋,口眼歪斜等外风为患者;颈项强痛。【操作】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风市 足太阳膀胱经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7寸。【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遍身瘙痒。【操作】直刺11.5寸。风府 督脉【定位】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发际上1寸【主中风,癫狂痫,癔病;眩晕,头痛,颈项强痛;咽喉肿痛,失音,目痛,鼻衄。【操作】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近,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拇指跟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心包经天池乳外旁一寸,天泉腋下二寸循,曲泽腱内横纹上,郗门去腕五寸寻,间使腕后方三寸,内关掌后二寸停,掌后纹中大陵在,两条肌腱标准明,劳宫屈指掌心取,终止末端是中冲。肝经大敦拇趾艮外角,行间赤白肉际寻,太冲关节后凹陷,踝前筋内取中封,踝上五寸蠡沟穴,中都踝上七寸擒,膝关阴陵后一寸,曲泉屈膝横纹上,饮包膝上方四寸,五里气冲下三寸,阴廉气冲下二寸,急脉阴旁二五分,季乐下缘章门穴,乳下二肋寻期门。(1)中经络治法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配穴 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口角喎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操作 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度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使肢体有抽动感。方义 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2)中脏腑治法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内关 水沟 配穴 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操作 内关、水沟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方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HB-0017-生命科学试剂-MCE
- Glycochenodeoxycholic-acid-3-sulfate-d4-disodium-生命科学试剂-MCE
- 安全培训效果评价方法课件
- 2025恒丰银行成都分行春季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效果记录课件
- 财务共享服务协议
- 医疗健康产业科技创新方向
- 视频会议与远程协作综合工具
- 自然中的发现作文(4篇)
- 2025春季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湿疹教学课件
-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 常见消防工具的使用课件
- 九年级英语情境教学实施计划
-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研究报告
- 振动电机技术协议书
- 2025-2030年中国反无人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如何提升科室医疗安全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基础政策解读与医保报销比例调整试题
-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中医学专业教案》
- 中级货币鉴定师资格考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