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近代当代资本主义.doc_第1页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近代当代资本主义.doc_第2页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近代当代资本主义.doc_第3页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近代当代资本主义.doc_第4页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近代当代资本主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09近代当代资本主义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01.(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40)大航海时代(25分)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问题:(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4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6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15分)【答案】(1)水平1:能从材料中提取深层信息郑和船队无论是在航海技术还是规模上都远超哥伦布船队,由此也可以其背后的支持力度和国家实力的差距。水平2:仅从材料中提取表层信息郑和船队无论使从船只大小、船队规模和配备来看,都要优于哥伦布船队。郑和船队最多有200多艘,而哥伦布船队最多只有17艘。(2)水平1:能较完整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之处郑和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交流文化,方式是和平与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水平2:仅能指出部分的不同之处郑和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方式是和平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获取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其他答案。(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与材料、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水平1:能对中西方两种模式作深刻反思 从现实利益的角度看,西方的做法使自己加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中国古代的朝贡贸易秉持厚往薄来的传统,郑和船队的远航活动没有使中国得到类似的“收益”。但是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的殖民政策不但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也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得做法却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实例,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水平2:仅强调现实利益角度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评分项二:史实与材料水平1: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水平2: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或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水平3:没有使用信息和史实评分项三: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证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一致,逻辑完整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水平4:回避问题评分项四:组织水平1:叙述成结构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主要是将郑和的船队与哥伦布的船队进行了对比,材料一突出的是郑和船队和哥伦布船队在规模上的差别。从材料中分析可以得出郑和船队的规模比哥伦布船队的规模要大很多,这种规模的差别体现在很多方面,有船只数目上的差异、也有人数上的差异,也有航行范围的差别。【考点定位】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新航路的开辟;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明清对外贸易朝贡贸易的特点【名师点睛】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船队对比航海家项目郑和哥伦布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航海次数7次4次各次航海的船只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少3只,最多17只每次航行人数约2.72.8万人最少90人,最多1500人到达国家东南亚、南亚、阿拉伯、非洲东海岸美洲贸易方式朝贡贸易资本掠夺结果宣扬了国威,没有带来经济效益资本原始积累考点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0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海外殖民掠夺A BC D【答案】D【考点定位】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早期的殖民扩张荷兰和英国【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荷兰和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荷兰殖民扩张主要方式:进行海外贸易,17世纪时,荷兰达到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殖民帝国和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拥有最大的储存仓库和金融设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特点: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2.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英国早期一方面进行正常的对外贸易,一方面从事海上掠夺,并得到政府的支持,被称为“海盗国家”。17世纪英国势力渐增,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成为最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02.(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答案】(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英国、荷兰等国的殖民扩张移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移民问题【名师点睛】移民问题一直都是历史和现实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中国在古代其实就已经开始有移民出现,东南亚、日本都是我们移民的主要地区。到了近代移民开始增多,东南亚、美洲以及欧洲都是移民的主要地区。各个地区对待中国的移民态度也不尽一致,诸如美国曾经颁布过排华法案,抵制华人的移民。在欧洲大量的中国移民成为欧洲重要的生产劳动力,一战和二战期间都为战争做出贡献和牺牲。到了现代,改革开放后的移民也逐渐增多,也促进了中外的文化交流。考点三:工业革命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760年到1850年”说明这一时期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确立是在工业革命前,故A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时期也是在工业革命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生产,不是农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原棉数量的增加,这说明英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名师点睛】本题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推理的能力。工业革命是教材主干知识和全国以及各地高考的高频考点,几乎每年都要考查,因此要求我们老师要复习备考时要重点讲解和训练。0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7)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答案】D【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名师点睛】工业革命是高考常考的重要知识点,在高考复习中,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要突出“市场”概念,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线索,串起整个专题的内容,明确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而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过程。二要注意总结规律,如工业革命的原因可从资本、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分析,通过知识迁移了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条件。03.(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A【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名师点睛】工业革命至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三次: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史蒂芬孙发明火车之后,火车经过的道路上树木一片焦黑。第二次工业革命化工领域迅速发展,造成更严重的化学污染,伦敦的光化学烟雾,日本的水俣病都是化学污染的直接体现。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人们开始注重环保的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方面有着先天性的劣势,如何平衡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成为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本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04.(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国的工业革命。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词“19世纪60年代”和主旨“铁路”等信息,联系到教材内容,美国当时发生了南北战争和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在南北战争之前,出现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应该选A。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并不符合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向美国扩展,排除C。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BD。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本题以粮食总产量增加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和知识迁移能力。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9世纪60年代”和主旨“铁路”等信息,再联系教材内容,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在教学中除了英国工业革命之外,还要深挖了解一下美国工业革命的概况。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不能照本宣科、浅尝辄止,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给出“时间”类试题的解法,一定要从这些时间中联系到相关历史事件。这类试题在高考选择题中比重很大,最能考出考生的历史学科基本功。05.(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4)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市化 D电气化【答案】A【考点定位】工业社会的来临英国工业革命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名师点睛】人类历史上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中期,它使人们进入“蒸汽时代”,他也是影响人们生活最深刻的一次工业革命,因为它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他的影响虽然很大但是还是建立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开创的基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我们目前还在进行中,它对人类的生活也是一场彻底的改变,信息化成为最主要的标志。命影响06.(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20)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收入概况工种数典型工种例举最高9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居中16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最低6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机构的变动 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 B C D【答案】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本题也是一道排列组合式的选择题,试题以英国工业革命的隐含知识,考查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有深刻的认识。解答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在通读题干的基础上,四个备选项进行分析,找出一个错误的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排除,本题好在可以通过排除,直接获取正确答案。07.(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6分)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