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li第十四章司法与社会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11/5bb7f116-47eb-46d4-a504-c5f7959d1e19/5bb7f116-47eb-46d4-a504-c5f7959d1e191.gif)
![[精华]li第十四章司法与社会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11/5bb7f116-47eb-46d4-a504-c5f7959d1e19/5bb7f116-47eb-46d4-a504-c5f7959d1e192.gif)
![[精华]li第十四章司法与社会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11/5bb7f116-47eb-46d4-a504-c5f7959d1e19/5bb7f116-47eb-46d4-a504-c5f7959d1e193.gif)
![[精华]li第十四章司法与社会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11/5bb7f116-47eb-46d4-a504-c5f7959d1e19/5bb7f116-47eb-46d4-a504-c5f7959d1e194.gif)
![[精华]li第十四章司法与社会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11/5bb7f116-47eb-46d4-a504-c5f7959d1e19/5bb7f116-47eb-46d4-a504-c5f7959d1e195.gif)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 法律与社会,班桥谤腿卞盼谈小羊障藕豢幌溪指凋金雄喀拱条卸浚卸辞邹炳犁扛骋遁麻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第十四章 法律与社会,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政策、法与道德、法与文明和法与科技的关系。内容要点: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政策、法与道德、法与文明和法与科技的关系。重点: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政策、法与道德关系。,轻凋敛入设宪楼展苏籽核新力府帚哀隶射峪哮铣不戈涣硷奄树沫谊聊滞养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难点:法与经济、法与政策、法与道德关系。教学方法:通过介绍相关文献、学习相关法律规定,通过讲述美国里格斯诉帕尔玛案、隐私权的演变,观看我国婚介诈骗案,使学生领悟本章的精髓。授课时数:6学时。,毋非来剧桅艇吭缔误鞋仪姥叛要那挚粳畔囚斋篓沿妒途申醛抒擦会音竞郝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第十二章 法律与社会,一、法律与经济 (一)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1经济 “经济”一词,含义广泛,可以从不同的意义上加以使用。主要用法有:(1)经济制度,即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称,社会经济基础。(2)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3)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4)国民经济,如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5)社会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产品经济。(6)经济机制、经济体制,如自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产品经济体制。,幂泳叔徽演哪弘效田金阳顺综辞玲竣瓣渠犯鲸猎蔫琢谍冲绩剂咆轴件润串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2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1)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法律与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2)在一定程度上,法与经济成正比关系。 (3)法律具有内在的经济性、经济机制、经济逻辑,一切法律问题都是经济问题。 (4)在一定意义上,经济是法律的基础,法律依存于经济。 (5)在一定意义上,法律促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咆煮逞凸瘦温湍撬藏辰词菱钓嚷智六脊债枚捞页渴午懂攒勿血莫逗捅耘桓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二)法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法律法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法的性质、本质、特征、内容、功能、作用、结构以及发生、发展都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具体地说:第一,法的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的。第二,一定法的性质、本质、特征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法反映、体现,疙碧潦诛汾瘤猖漳吞吕勺车惋状梅仆援跟题烫所识授悲侥潦怔容填唾伶靳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本质、特征,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法。第三,一定法的产生、发展、变更以及发展趋势、发展水平都取决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2法服务于经济基础即法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促进、维持、阻碍)。具体地说:第一,法对经济基础起确认、引导、保障作用,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所有社会成员的经济基础、社会利益。第二,法对旧的经济基础起摧毁、消除、,颤镑淆圣锡殊则骗巷荧鞋批抛贵知傍清丰痊苛棠所祸宛嘿汹曳跌隶砍侮侈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改造的作用。第三,法律确认、维护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法律文化,促进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基本要求的法律精神、观念、意识和心理。,皱床蓑倪掠渴临授雅让计猜欠赫筒区唬终性灯箔犊厌蔑块韭朵局疏撬塞展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三)法与市场经济 1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可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形式的经济体制,包括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态,是商品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制度化。 2市场经济是法制的生长点第一,市场经济为法制观念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契机。 第二,市场经济为法制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是市民社会。,何酵革犹鹿兰亏杠墨间窘提湖毕漳略撩孟班细佯圈辗袱箩眯婆嘻线傅心浓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第三,市场经济为法制提供了民主政治的基础。第四,市场经济为法制提供了理性化的制度基础。3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1)市场经济是权利经济,既要求法律确认权利,保障权利,又要求法律规定权利主体的资格和权利客体的范围;更要求法律规定人们行使权利的方法、原则和保障权利的程序。,胀度色屑勾话圭啮腿符逊沃势鹰肘汐铬棵浓负支代莱仅贯坛消菱套味歌皆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2)市场经济是契约(合同)经济。市场经济的关键在于市场,而市场的关键在于契约。从身份到契约的转换,是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标志。市场经济就是在人们的契约关系基础上形成、发展的。人们的契约关系是一种自由的合意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一种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契约关系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法律关系。服从契约,就是服从法律。契约关系是经济关系的法律表现。契约的原则、技术、标准及其它因素都需要法律来设定、确定,也需要法律来保障。契约自由、权利能力平等、私有财产无限制原则,是民商法、私法领域的三大原则。,蛤钥勘枉牟舱绳琼捡簿篱谅钵萌侣慎瘩趾离燃穿腻见醒抽迭勿稚琳壕死庐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3)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有市场就有竞争,有竞争就需要维护公平、自由竞争的原则,必须规范各种交换、交易和竞争行为。没有竞争规则的市场,是混乱的无秩序的,无法保障交易的正常进行,无法保障人们的权利。 (4)市场经济是主体地位平等、意志自由的经济。 (5)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敛掷井距个拌挫锻昌谢渍挤箩墅近渤椭哦埂篇迹煮诌泅阑兜芝棚忆疫们椒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二、法律与政治 (一)政治的概念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政治就是一定社会主体,以国家政权为中心,所展开的处理阶级关系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关系的活动,说到底就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古希腊人看来,人是政治动物,到13世纪阿奎那,人变成了既是政治动物,也是社会动物。在17世纪,社会契约论把社会与国家明确地区分开来。到18世纪,亚当斯密时代,人更成了经济人。市场经济进入了人类社会的视野,它依靠自由劳动力,从而也给劳动者以更多的自由。国家干预,序摇龄蕊涧友塑巍牺狈御抓怯塘琳绿加害康如草段墓化缘领窘否屿吏盎块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一切的重商主义在市场贸易面前失败。但人们也认识到,自己是文化的承载者。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就构成了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框架。这样,终于把社会、文化、经济与政治区分开来,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出现,由于它越少受政治干预就越能够带来发展,更使得政治不得不自律,从而为把政治当作政治创造了条件。市场经济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文明从政治文明向市场文明的转换,如果一个社会从此以市场经济为主体,让政治为经济服务,为,傲鲁皑伐页斟围讣庞煞痢钻骸济妥亲卓凸施磁种叁吓炒缨陡殴盛据政戊技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经济创造条件,市场唱主角,政治唱配角,那么它不仅在经济上能够繁荣昌盛,而且还使每一个人担当自力更生的责任,并具有更多的道德能力,更为政治的文明化创造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富有自信、富有责任感的公民基础。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当代中国的政治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让颓靳墒拦候例彬摘棉览插算寓冬劝咕壳蔬淫伶押祖饶千侧竭踊肌誊臂患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单行本第31页),蔼蚤潘惑迪摹起瘦弹柒覆许李尸喀卤琶沿漏荒蜗羚全滑庐韧蜂达华俱媳茅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2006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颠渺馅弹臻娥嫉吃秉仁趾搪阿酌拓桅找塑喊歇怔恬四翌啸咀公瘩汁翔设览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法制日报2008年2月1日报道:2007年岁末,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指出,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三个至上”所蕴含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慈毯稗搀浙孰骑姜嫌落畜蔬膊铬哎纬盐苗吞箭体碟惫翁介错杏贫违奉卤音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从法与政治和法的作用的角度回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1法和政治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法离不开政治,政治也离不开法。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一方面要强调党的领导,执法为民,强调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强调服务大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又必须包含依法治国、公平正义的涵义和价值,必须强调宪法法律至上。,仗蜘截揪刮哀豌褥梨聘争考展邹和庞夜白监寸离瓶奈忙僚楞融铡赤定揉查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这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从法和政治的角度看,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统一。2法的作用泛指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法不仅具有规范作用也具有社会作用,其社会作用是由法的本质和目的所决定,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具有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滞吠耍逆软询晶嗡西候差展饥能磨靛挽睛唬酒舆畴坞伞凿坚啦汰霹多朋棺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这种作用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方面,即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进一步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社会主义法的作用的发挥与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双乐啼舵膨啄铜醚啃屉退颊撤牧意摇裂催骏汲浦翟肪咳萝唬妒讯像锰割荫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三)法律与政治的关系 1两者联系:两者是相互作用,密切联系,政治对法律的作用体现在: (1)法律的制定、实施、发展、内容和形式等都离不开治;一般来说掌握政权阶级的要求和利益首先反映在政治上,也即通过党的路线、政策来指引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所以法律反映和服务于政治。 (2)政治有赖于法律规定和调节各个阶级权利、义务和权力的关系。,翼痹壶功菱蛀仁混磋钮酗光扁狙掉弱隋悲嗓晌鲍瞎匙溉璃其医立抢淖其栽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2两者区别。 (1)法律不等于政治。政治不仅体现在法律上,而且也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 (2)法律主要是指一种规范,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政治主要体现为一种路线、政策,一般不具有强制作用。,歼厘裔嚼旋皋怎娥志熟畜跺等乙飞狭拓宁搐形凸拱悼础买阿阅纳尼撬秧杜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法律与政治的对立具体表现在: 第一,政治的核心是权力,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权力的运行而展开;而法律的核心则是权利,一切法律活动都是围绕权利的实现而展开。前者是为权力而斗争,后者是为权利而斗争。 第二,政治主要表现的是阶级之间的斗争,法律则主要表现的是阶级之间的合作。 第三,政治多变、灵活,法律稳定保守。,钵霍垃锭触搬秉仁螟厂锦蹦弧蔷磨岳贩发豢熬晕穷肩仲台摧绅副宾乔硼僻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正是由于政治与法律具有上述对立性,所以,一部法律史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政治与法律的斗争史。大体而言,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是政治支配法律,国王就是法律;而自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则是法律支配、控制政治,法律就是国王。法无授权不得行和法有授权必须行,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守的铁的规则。法律至上,一切政党、所有公民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如果说古代社会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么当代社会则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谁胆敢以身试法,必被法律轧得粉碎!,色醛溶腹褂膏年亡骋括铲炎莲摧斩屿劣若兑嘻鸯岭链弦豁叛复广护氏抛肌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三、法律与政策(一)政策的概念政策是指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方针和准则。在当代中国,法与政策的关系,主要就是法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关系。(二)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一致性在我国,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的一致性表现是:1二者都体现了人民的意志。2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女麻笨酪归房恒勃狐结膏豆右疡偶请陕钒膜描沮听瘦朵寞蹭祖择殖酉迷柞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3二者都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4二者都是管理国家的方法和手段。(三)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区别1.制定机关和程序不同。2.表现形式不同。3.实施方式和手段不同。4.调整范围和适用范围不同。5.稳定性程度不同。,镀缩聂嵌米稼殖雀粳侥刽橡晾肪洱喉乳泄展岗祁溉戮躁擒得港碳瑞卤撕惭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四)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联系在中国,法与党的政策的联系主要体现在:1.政策对法具有指导作用。政策是立法行动的动力和先导性决策,往往成为立法的先行,起主导作用。政策对立法的指导作用还表现在,法律的内容的发展和变化往往是根据政策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的。2.法律对政策具有保障与约束作用。,罢捌掂笆挟责福搁汐僚夹唱谆搐竹捶喉肮蹦斥扬巷稽赂此拣柱难明里泣铭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四、法律与道德 (一)道德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伦理观念、思想、原则、标准,包括在伦理观念、思想、原则、标准指导下人的行为所形成、体现的情感、风格、情操和习惯。它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道德的规范性。 道德运作机制的独特性。 道德的自律性。 道德的应然性。 道德的社会性和普遍性。 道德的共同性、多元性和层次性。,热府库日亢陡蜗爬赫炼崔储酒坟袖完浩药伯蔚若括跌衬骇伤爷墅疾淆蘑袜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二)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 人类生活与其他动物的巨大的不同在于实现了社会化、文明化、制度化、秩序化,在于人通过社会规范调控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而实现了社会控制。规范是规矩绳墨,是法则、规则。作为文明的两大核心要素,作为基本的社会规范、调控方式,道德与法律在本质上大体相同,在结构、功能、作用、方式等许多方面交叉交合,不可分离,互助共生。,排茁伤猾洗啥梗尤检芥不诈王像娟特靛沛珍坞弦瘦派突济算盛雀脉射噬巍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三)、法律与道德的互助共生 作为社会控制方式,作为人们行为准则,法律与道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互助共生,与其他社会准则、规范一起,促进了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1.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灵魂,没有道德,法律缺乏根基,是为无根之浮薸;没有道德,法律成为徒有其表的没有灵魂的形式。具体地说,这种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道德是法律的理论基础,它往往,煽怖处贮傲棠量炔围绦凛秋婚兢厕赣舱墟盼喳委悟蝎荣警桅仗威投部索悦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成为解决法律诸问题的素材仓库。道德是法律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础素材。 第二,道德是法律的价值基础,是判断评价法律的价值尺度。 第三,道德是法律运作的社会基础,法律权威、力量、合法性的发挥和实现是建立在道德这一基石之上的。 第四,道德是法律的补充,它具有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蛋津尿珊舵位义氨堕述园秦许熬霖伙骨娃乡诚奈哟烫怠阁饿埂蔓奇扁铱阎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2.法律是道德的载体,没有法律,道德流于空疏,无从落实。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法律通过立法,将社会中的道德理念、信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赋予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法律的强制力,进一步强化、维护、实现了道德规范。 第二,法律是道德的承载者,它弘扬、发展一定社会的道德理念、信条和原则,促进社会道德的更新和变革。,瞒碧琢壳吮咳号衣刷丛滥嵌臻偿伺刹煽坞类梆描抚去吮裔梆富定检牡豪探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第三,法律是形成新的道德风貌、新的精神文明,改造和提高人性的强大力量。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生存的两根支柱,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的不可缺少的永恒质素,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类社会和文明要求法律与道德并举并重,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道德引导于前,法律鞭挞之于后,使人类生活相率纳入正轨。否则,若无道德观念,纵使满口言法,甚至自命为法学者,其行为既与法律背道而驰,则为法之贼也。”,糯矽扫闸追策兑弱馋贰快置多纶峨钳宾徘虹抨锡邀刮噪汾德垛藻骨晰瓤掖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只有法律与道德的互助共生,才能真正形成和保持和谐稳定、错落有致的社会秩序,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生存和文明的基石。,缩裙壮煽酒浩帧滇梧猎识卓阻厄渍飞递焕逸旋组卒烈隙憨辐泳潘雍徊辫疥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四)法律与道德的差异 1产生方式不同。道德是自发的,有时是无形的,一般不通过专门的公共机关和人员来制定,也不一定非要通过专门的组织和制度来实现。法律是自觉的,确定的,有形的,一般是通过特定的机构、程序、方式而形成、实现的。在时间上,道德具有先在性,它的产生早于法律,是法律的产生、形成、发展、运作和实现的基础。,盲逞茂秘痹钟燃凭废讫础原导唬常绰限滴降携萤尸拨砂娇疟议韵碟砍宜蘑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形式,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具有普遍性、规范性、确定性、一般性的特点,通常是以成文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它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法典、单行法规、判例、条例、条约等规范性文件,国家认可的习惯法等等。 道德则不同,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信念和心理之中,通过人们的言论、行为、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形式而表现出来。,汕果讹驼嗡构盲刀阶经伺歉击痊液梁檬叮组臼昌午铸阜匀耳覆几旋矢港宋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3实现方式不同。法律和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都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强制性。然而两者约束性、强制性的方式、程度有极大的差别。法律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它往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坚强后盾,依靠强制手段来加以推行和实施。法律(主要)是一种外在强制力。道德实施、实现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评价的力量,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内在修养、,丙违营寡给测绅豢棠杆次布傣浮但杆缓汀腐眷掇突帝赛塘硼婪吭晕拯痈惊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教育的力量来维持的,诉诸人的心理,通过人们的内在的自觉而进行的。道德是一种内在强制力。 4调整对象不同。道德所调整的对象、内容、范围远比法律广泛得多,它几乎涉及到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交往中的一切领域、一切活动、一切人际关系,涉及到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思想、动机,没有什么(人的)事件、现象、行为不具有道德的意义,可以免除道德(价值)的评价。,藤烂春丛叭禾完断桓浑敲饱硬村古憎卉埔父焉哈妖主蝎忌受肿怕坡鸣杜价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法律所调整的对象、内容和范围主要是人的行为,与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息息相关的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法律所调整的对象、范围是特定的,具有与法律不可分离的特征。 另外,事实上,法律所调整的对象、内容、范围,同样也可以同道德来调整,而道德所调整的东西不一定可以通过法律来调整的。因此,违法行为肯定是不道德的行为,而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犯罪行为。,腕图疗刁烹滋鬃雇抽嘛鸽章萨练萝羌茵模臭财涕刷拜聘浦甘牟冰彰讼瞩栗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5评价尺度不同。道德评价人的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主要是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一定人群集合体的善恶观、公正观、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人们的行为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就是正当的有效的合理的。法律评价人的行为的标准和尺度是合法与不合法,违法与不违法,犯罪与不犯罪,有效与无效,正当与不正当,这种合法、违法、犯罪、有效、正当的基础是法律的,与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有关。只要,枫僧炒静抬瓷戴钧勘缩蜡线凶充冈领鹃薪捌读罚趟糙孝般措敢氓拯叫崔职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人的行为符合法律、法律规范的规定,就是正当的有效的合法的。因此,法律的标准与道德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差别,法律标准远比道德标准狭隘、明确和规范。6权利义务特点不同。道德和法律都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都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配置而实现社会调控的,但道德主要是以义务为主体,法律主要是以要权利为本位。道德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应然性,是一种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观念形态、理想形态的。法律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定的,是以法律为根据和基础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蕾晰胆蛀饲尝疥厂诗绥铭谩无九掩簧禽趟会肮咀锰属盗泳盆舞磐磋肝套旦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一种实在形态,富有确定性、可预测性的特征。没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人们就不能实际享有与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承担自己相应的义务。 总之,道德和法律正是因为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才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文明要素,成为社会生活、生产、交流的基本规范和调控方式。没有道德和法律,人类社会难以想象,人的生活难以想象。,掂菱耻吸成况茫津蘑难惭薯捶揭糜抨僚健滤焊胖世聚砖晾肘槽摆佰起挤迷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五)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1.各自的概念社会主义法是与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法根本不同的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上,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新型的法。社会主义道德是指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行为标准的总和。,牧帆馆互框曝纽滁魁离袒肘闯烛析吼蚀蜜歪余盾龚谤行盒撇仔缘疚埃是何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2.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致性表现在: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相同;所体现的利益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目的一致。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表现在:产生的条件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调整范围不同; 实施手段不同; 达到目的的方式不同;,蠕钥铺光冲嫂滨税咎呛晶噎缓构笋扮剧录跋侦候掣灶吠橡蚀小涤谊苯更胺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前途不同。4.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联系社会主义法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一,法律规范体现道德要求,法律实施维护道德风尚。第二,法治建设传播道德观念。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法的作用。第一,树立公平正义的良法观念,为我国,割壕挽鞋沂骑狗运冰酋扛彭筹临沮斩贸袍禾耐骇菜弯高绢订妒奎凰铬敬喂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立法和法律实施提供正确的伦理价值标准。第二,培育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法制建设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持。第三,培育法官、检察官与公务员等国家公职人员的职业伦理,为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道德保障。第四,培育公民道德,构筑法治国家的社会道德基础。,牧兢嘶分连壤法衬乳乖琉菠凶检官处茧制颈吱少嗓啸系筐回壮修豢脯峙斤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五、法与文明(一)文明的概念文明一般用来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即人类社会达到一定阶段后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称。(二)法与文明的关系美国的法学家庞德说:“从过去来看,法律是文明的产物;从现在来看,法律是维护文明的手段;从将来来看,法律是推进文明的手段。”(转引自: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大出版社1992年版288页。),于漏丝捆喂窒芽孪苟钞岂填句纂尤战超妈鄂阔睁枕恃吾定颧盗祝榆厅阶妨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1.文明一词产生于法律的演进过程中。2.法是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3.法是促进人类文明演进的动力之一。(三)社会主义法与文明1.社会主义法与精神文明2.社会主义法与政治文明,枷妆苛吉枣腥誓楷燎桃氧叁惭湿悉越吴袋间扛饯绿屑榷吕突旁是誉打舜或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六、法与科技(一)科技的概念广义的科学概念是指人类对自然、社会、思维进行认识的经验积累,这里的科学指人们研究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所积累起来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和生产实践,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经验和工艺体系。(二)科技对法律的作用(三)法律对科技的作用,行墅浩袖巴缝怜烽由商架未便晨且骗拓山绒支泞酣掘皱新追秋撇翁照幌迪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拓展内容,下列有关法与政策的何种表述是错误的?( B )(中国政法大学06法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政策优于法律的情形B. 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只需要法律不需要政策C. 法和政策都具有强制性D.法和政策的产生途径不同,萧蕾弥聚蹲彪乓祖侍霹丘猖胸诬疾堑光耿汛扦莱掀野昌钉矿磷镍讶霄箱见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拓展内容,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何种表述是错误的?( D )(中国政法大学06法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 法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方式B. 部分道德与法律重合C. 法与道德都就有强制性D.法与道德都只针对人的行为,钻骑稽账倚哪策递抨潞袖无肪啡泪光禹坤谴檀带谤铂野化劲氦逗馋牲闲辈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拓展内容,下列有关法与道德、宗教、科学技术和政治关系的选项中,哪一项表述是错误的?( D )(03司法考试)A. 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有时也有助于人们守法的自觉性B. 法具有可诉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诉性C. 法与科学技术在方法论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科学技术对法律方法论有重要的影响D.法的相对独立性只是对经济基础而言的,不表现在对对其他上层建筑(如政治)的关系中,喉霉邯笨彻厄填迁垄蹈级琉虱纵棋蕾禹烁荣猿触铡壹贫街蔫娟樱巨痊疵温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拓展内容:戴维斯夫妇冷冻胚胎归属案,一对美国夫妇朱利耶路易斯戴维斯和玛丽苏 戴维斯结婚后长期后没有怀孕,他们决定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生育孩子。1988年12月8日,妇科专家成功提取了他们的9个单细胞受精卵并放于玻璃试瓶进行培育,使这些单细胞物质变成了4个或8个细胞。1988年12月10日,一个受精卵被植入了玛丽戴维斯的子宫,剩下的受精卵被冷冻保存起来,不幸的是她并没有怀孕。当诊所正要为她再一次植入受精卵时,朱利耶戴维斯提出了离婚,玛丽戴维斯不认为他们的婚姻出了什么问题。然而,由于有冷冻胚胎的问题,离婚程序变得复杂起来。,阎嘱独埋殆豆际琢氰尽高公蛰狱祖虫恢督嫁猖催缮邵网朔怕扮当津中挛铱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玛丽戴维斯首先要求拥有这些冷冻胚胎的所有权,因为离婚之前受精胚胎是移植在她的体内使其怀孕。但朱利耶戴维斯反对说,宁愿使胚胎保持原状直到他决定是否想成为父亲。此后,他们分别再婚,玛丽戴维斯再也不想使用这些胚胎,她想把他们捐献给不能生育的夫妇。但朱利耶戴维斯坚决反对,宁愿扔掉他们。需要提及的是:一是当戴维斯与诺克思威利诊所拟订人工授精计划时没有签订书面协议说明怎样处理冷冻保存的多余的胚胎;二是美国当时的法律没有对这样的问题作出规定。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法律提出了新的问题,扩大了法律的调整领域,法律应当如何应对?,仪揍秽摈嗣釉半镁扎荤瑰陀窿炙酥袍锌堑伞漱粉瘦邑对窟切帆抄耸换特公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参考结论与法理分析此案在美国引起了震动,法律界和医学界都有激烈的争论。初审法官认为,从受精的那一刻起,胚胎就变成“人类”,所以把监护权授予了玛丽戴维斯,准许她“通过植入体内的形式把这些孩子带走”。上诉法院认为,朱利耶戴维斯“有权拒绝生育孩子,拒绝怀孕发生,这是符合宪法的”,还认为不能违反一方意愿植入胚胎,剩余的七个胚胎属于双方共有。一、这一案例非常典型地反映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法律调整的影响。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技术规范进入了法律领域。如对“人”的判定标准,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判断标准是不同的:,押歪腹树患期波孙亚并祝菱顾懦堂悔空胸淹浆总隔莆糙嗡戮亩奠薛妈屯各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li第十四章法律与社会,1.人从出生时成为人2.初审法院从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肥行业节能减排合同协议
- 第2单元第3课《互联网的基本服务》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青岛版(2010)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关于内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
- 中医医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环保型断桥铝合金门窗研发与生产合同
- 工地施工人员培训及技能考核协议
- 咖啡厅租赁合同及咖啡豆种植基地租赁管理协议
- 文化旅游工程款支付担保协议范本
- 高端车型全国销售总代理权许可合同
- 股东财务信息披露与管理合同
- 新版出口报关单模板
- 15ZJ001 建筑构造用料做法
- 员工工资条模板
-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 初中历史小论文现状分析与写作探讨
- 新疆地方史课件
- 一粒种子旅行
- GB/T 9124-2010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
- GB 4287-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课件
- 桂阳县中小幼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指南专家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