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邮政储蓄业务经营策略_第1页
新形势下邮政储蓄业务经营策略_第2页
新形势下邮政储蓄业务经营策略_第3页
新形势下邮政储蓄业务经营策略_第4页
新形势下邮政储蓄业务经营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形势下邮政储蓄业务经营策略 一 前言 邮政储蓄业务自1986年开办以来 平均增长速度为91 截至此 1997年初 邮储余额已突破 亿元 占全国城乡居民存款的 储户达 万户 邮储以其投资少 见效快 效益高的独特优 势 已经成为邮政企业的 支柱 业务 被誉为 拳头产品 当前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随着邮 政储蓄业务自身的不断壮大 邮政储蓄业务又面临着新的矛盾 这些矛盾要求打破当前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建立起和市场经 济相适应的灵活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 制定科学的经营策略 使邮政储蓄业务成为真正的 完全的金融业务 促进邮储向更高 的层次发展 二 邮政储蓄业务的经营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分析 邮政储蓄业务的经营现状 邮政储蓄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 在金融资产 网点规模和经 营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基础和实力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 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邮政储蓄自 身存在着种种的问题 面临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 邮政储蓄要在 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正视自身的问题 分析经营环境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邮政储蓄具有的优势和潜力 从邮政储蓄经营的性质和资金使用方向上看 邮政储蓄 具有政府金融的性质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过程中 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地位受到很大削弱 但财政在 宏观调控中的负担并未减轻 急需壮大政府金融体系和财政投 融资体系来分担财政预算的职责 以调节经济运行和促进经济发 展 邮政储蓄部门作为政府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在新形势的 要求下 必定会获取巨大的发展动力 并因此而享受一些其它金 融机构所没有的优惠政策 从邮政储蓄的经营特点看 它具有兼营的性质 邮政储 蓄依托于邮电 不仅能体现出邮电特色 更重要的是投入少 产 出大 相比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新增网点 邮政储蓄的经营成本较 低 而能获取的收益较好 因此而具有较强的渗透力 从邮政储蓄的服务对象看 邮储具有大众的性质 邮政 储蓄机构历来就有 平民银行 的美誉 实际上邮政储蓄现在几 乎能覆盖所有的家庭 目前 邮政储蓄网点仅次于工商银行和农 业银行 遍布全国各地 这为以后邮政金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 物质基础 并可大大提高邮政金融的整体效能 邮政储蓄信誉较高 邮政企业是社会公用性企业 以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为原则 在经营中能尽量实现大众福利的 最大化 信誉较高 总之 邮政储蓄的大众的性质可较好地保证 邮政部门在经营金融业务中占领广阔的市场 邮政储蓄存在的不足 在管理体制上 邮政储蓄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实体 管 理机构缺乏相应的领导权 储蓄和汇兑合尔为一的储汇机构隶属 邮政总局 是独立的一级企业 但储汇局在经济上没有自己的独 立收入 对下级业务部门没有垂直的管理领导功能 同时邮储和 其它业务在一起经营 不利于反映经营的经济效果 在经营观念上 邮储还没有跳出计划经济体制和粗放经 营的小圈子 竞争观念淡薄 缺乏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 各级业 务部门只是按照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指标 侧重于抓生产和营业 过程的管理 没有按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提供服务 经营目的以余 额为中心 经营手段以网点为中心 经营方式以揽储为主 经营 种类以定期为主 经营范围以城市为主 在业务种类方面 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邮政办储蓄的特 点和邮电的优势来为用户提供更丰富和更方便的服务 此外 邮 储部门开办的储蓄种类还受到限制 如专业银行开办的大额储蓄 存单 特种大额储蓄 高利率债券等 因此 邮储在业务种类的 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职工素质上 邮政职工竞争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 文化水平偏低 专业技术素质差 难以适应业务的发展 在外部经营环境方面 邮储部门和各级人民银行的关系 不协调 随着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基层银行从自身利益出 发 对邮储采取不支持甚至变相限制 对邮储的发展极为不利 另外 长期以来形成的 寄信到邮局 存钱到银行 的观念在人 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邮储的知名度不高 邮政储蓄面临的形势 邮政储蓄市场的有利条件 国家在加强宏观调控下 固定资产投资势头得到抑制 房地产热 开发区热逐步降温 体外循环资金陆续归位 金融市 场趋于稳定 有利于储蓄存款的稳定和增长 国家机关工资改革方案出台及用人制度的改革改善了分 配渠道和工资结构 职工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储源丰富 城乡居民风险意识和金融意识增强 合理的利率导向引 导居民投资行为向安全 方便 有利的储蓄存款转移 各邮电企业对邮政储蓄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 绿卡工 程 的建设正在进行 电子化营业网点增多 邮政储蓄业务面临的不利因素 国家储蓄政策导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过去强调大力发 展储蓄 支援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 现在提法虽然没有变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倾向于多元化投入 突出反映在国家发行各种 债券逐年增多 仅1996年1至4月份 就连续发行5次1000余亿元的 国债 而且方式灵活多样 利率高于储蓄 住房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居民购房 集资建房分流了 大量储源 直接影响着储蓄的质量和增量 金融资金多元化 劳动保险和福利制度改革的社会化 将加大个人的消费支出 从而分流储蓄 专业银行实行商业银行经营后 采取技术措施加强同邮 政储蓄的竞争 国家宏观金融政策进一步调整 1996年4月1 日停办个个 人存款保值储蓄 5月1日又下调存款利率 同时下调邮政储蓄转 存款利率 调整邮储转存款结构 严重影响了邮储的收益 通过以上分析 清楚的了解了邮政储蓄的经营现状 存在的 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有利于结合当前实际 针对现存的问题 提出经营和发展邮政储蓄业务的策略 三 在新形势下邮政储蓄业务的经营策略 加速邮政储蓄企业化进程 成立邮政金融专门机构 完 善邮政储蓄的经营管理机制 金融市场的形成 标志着以往金融垄断的局面已被打破 而 组织机构是否能够适应业务发展和开拓市场的需要 将直接关系 到业务经营效果的好坏 针对目前国家信用机构和信贷规模的状 况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邮政金融机构 以实现企业化 专 业化经营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邮政部门经办金融业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目前世界上已有 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邮政部门建立了邮政金融机构 我国在解放 前也曾有过邮政金融机构 邮政储金汇业局 据悉 国务院已 批准恢复建立邮政储金汇业局 这必将对解决目前在储蓄资金调 度上的问题 扩大服务市场方面的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邮政金融机构建立的原则 根据国务院的批示 恢复建立的邮政金融机构的性质是面向 公众 办理属于个人性质用户的金融业务的准银行机构 经营 业务要以邮政机构为依托 以社会公用性为特点 以邮储汇总等 主要业务为基础 开展邮政转帐 划拨 支票等业务 着眼于为 社会公众提供一系列完整的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对邮政通信的各 种需要 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邮政金融机构是邮电部直接领 导下的经济实体 实行独立核算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4 自我发展 在业务上接受人民银行监督 邮政金融机构的机构设置 恢复建立的邮政金融机构名称为 中国邮政储金汇业局 下设分支机构为 中国邮政储金汇业局 省分局 统一领导 和管理全国和各省的储蓄业务 它们的设置要适应邮政储蓄业务 竞争激烈的特点 改变现在单纯管理型的管理机构向经营管理型 的机构转变 并赋予一定的经营决策权 在建立独立的邮政金融机构 转变经营机制的过程中 最重 要的是设置业务调查和营销组织 了解用户的需求 市场的分布 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使经营决策更有效 企业的经营活动更能满 足市场的需求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邮政储蓄业务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许多新情况 新问 题摆到邮储经营者的面前 业务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而长 期坐等顾客上门所形成的传统观念 经营作风 经营方法与形势 的发展 社会的需要不相适应 严重地制约着业务的发展 因此 发展业务首先要解放思想 从传统的经营思想束缚中摆脱出来 树立和强化用户意识 服务意识 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树立效益邮储观念 所谓效益邮储 简言之就是以结构最优化 效益最大化作为 邮储的取向和核心 企业的传统观念认为 有余额就有效益 因此 企业在制定经营策略时往往是 确定目标计划 发展网点 计划 协储 揽储齐动员 经营承包拼余额 实践证明 1996年 5月1日以后 由于利率调整 转存款结构的变动 余额效益越来 越小 树立竞争观念 随着金融机构的增多 储蓄网点的增加 专业银行业务的交 叉 储蓄业务的竞争日益激烈 而邮政部门面临的储蓄网点相对 较少 竞争意识不强 从储人员素质较低 服务环境不如专业银 行等不利的处境 因此 要提高邮储业务人员的竞争意识 充分 发挥邮电行业的优势 加强服务 敢于竞争 善于竞争 邮政储 蓄业务才分飞速发展 树立服务观念 坚持走 用户至上 的优质服务的道路 在服务思想 方针 内容 形式上下功夫 在服务内容上 要多视角 全方位 努力 在服务目标 质量 效率 服务用语上做到高要求 搞好窗口服 务和上门服务 此外 还要增加服务设施 改善服务条件 树立信息观念 储蓄信息具有信源广阔 形式多样 联系面广 构成复杂的 特点 不仅涉及生产流通领域 还影响到居民货币收入 家庭消 费结构 群众消费意识 储户心理活动等整个个体行为 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着储蓄业务的发展和邮储效益的稳定增长 邮储经 营管理应通过各各不同形态的储蓄信息 促使人流 物流 资金 合理流通 使其流通方向 进度效益 准确性都得到最佳配置 并取得最佳效果 为使邮储决策适应经济形势变化 必须树立信 息邮储观念 信息工作要做到 处理手段现代化 传递流通网络 化 管理方法科学化 增辟业务种类 开拓邮储新领域 储蓄业务的竞争 不仅在营业网点和服务质量上 而且在业 务和种类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需求的层次和方 向十分丰富和复杂 因此 要要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就要深入调查和研究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用户构成 针对各种用户 的不同需求 开发出各种业务种类 满足人们心理和物质的需求 中国邮政储金汇业局的恢复建立 为邮政储蓄发展 开拓新 业务领域提供了可靠保证 邮政储金汇业局应充分发挥邮电的优 势 全方位开发多种金融业务 证券业务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与股份制企业的发展 证券市场的 融资规模和股票发行量日益扩大 参与证券市场将成为各家金融 机构新一轮竞争的热点 邮政储蓄参与证券业务也将成为必然趋 势 证券市场可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前者是证券的发行市 场 发行一般有三种形式 代销 助销 包销 后者是证券的流 通市场 包括证券的兑付 代保管 转让等 邮储根据自己的优 势 这两级市场都可参与 邮储参与证券业务 并非无先例 辽宁省抚顺市邮电局1993 年就忆涉足证券业务 成立证券代办处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 益 他们先后开办了融资折借 股票交易 债券交易等业务 到 1994年底仅7个人的代办处就实现利息收入900多万元 纯利200多 万元 邮储参与证券业务 有利于存款结构的优化 提高活期存款 比例 提高经济效益 邮政转帐划拨业务 开办邮政转帐划拨业务是适应从直接收付现金 借贷结算的 货币经济时代转向不直接收付现金 由帐务划拨结算借贷情况的 信用经济时代而设立的金融业务 邮政转帐划拨业务 是邮政部 门利用划帐形式在邮局的划拨存款帐户之间 把款项从付款个人 帐户转到收款人帐户的货币结算业务 邮储部门接受用户委托 定期 按月季年 代向公用事业部 门缴纳水电 煤气 电话等费用 代付租购的分期付息和分期付 款 代发离退休金和职工工资以及代缴税款等的业务 还可代用 户划拨 清偿债务 这种业务能给邮储部门带来稳定的活期存款 同时节约收缴双方大量时间和精力 有利于广大城乡居民养成使 用支票等结算信息处理的习惯 国家可以节省大量的现金流通 加速资金周转 促进商品流通 因此 这项业务的社会效益和企 业效益十分显著 邮电信用卡业务 邮电信用卡就是邮政储金汇业局发行给邮电用户 用于在各 地邮政金融部门取现 办理结算或在邮电部门办理各项业务的一 种信用凭证和工具 目前 我国四大专业银行都已发行了自己和 信用卡 竞争相当激烈 但国内市场潜力很大 且近几年来通信 消费成为热点 为邮电信用卡提供了稳定的消费市场 邮政金融部门可先发行借记性质的信用卡 即用户先存入定 的准备金和备付金额 再使用限制透支 记帐性质的信用卡 统 一进行话费 集邮 报刊订阅等邮电资费的划拨结算 信用卡准 备金按定期趣款计息 备付金按活期存款计息 开办邮电信用卡业务必将会对方便用户使用邮电业务 优化 邮储存款结构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提高服务水平 塑造邮储的良好形象 储蓄服务是指储蓄机构为发展储蓄事业向储户提供的各种劳 务活动和便利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储蓄服务包括为满 足需要的各种营业窗口和非营业窗口的服务性措施 如储蓄环境 手段等服务条件的配置和改善等 狭义的储蓄服务是指储蓄机 构直接为储户提供的面对面的服务 即营业窗口服务 邮政储蓄 工作要在竞争中求生存 求发展 就必须从广义上认识储蓄服务 的概念 从广义上改善和提高储蓄服务水平 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 提高职工素质 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是人 企业的服务水平与人的素质 密切相关 因此 要提高邮储的服务水平就应先从提高职工的素 质着手 对在职职工要根据新形势 新情况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 培训 使他们在观念上有较大的转变 在文化水平上有较大的提 高 在业务技能上更熟练 提高服务艺术水平 增强市场竞争力 要把握不同层次储户的心理状态 针对不同储户的心理特征 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要提高工作效率 要为储户创造一个整洁 美观 舒适 方便和有秩序的服务场所 以满足储户对用储环境 的需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