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_第1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_第2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_第3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_第4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双语六年级汉语教学计划本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双语班学生强化汉语学习编写的。六年级上册,共十六课第一课 孩子与蜗牛第二课 爱的力学第三课 大地上的灯盏第四课 鲨鱼第五课 采访国旗班战士第六课 父亲的儿子第七课 神秘的小坦克第八课 穿衣服的科学第九课 圆圆和方方第十课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第十一课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十二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十三课 蚯蚓和垃圾第十四课 做客喀什第十五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十六课 诺言 根据课改的具体要求,每节课前使用导入新课的方法,使用问答法等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不怕回答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因材施教,对于成绩不好的 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指导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本教材是按每课7课时安排的,课文一词语一课时,课文一一课时,练习一课时,交际活动,写话练习一课时,课文二词语一课时,课文二一课时,练习二一课时共七课时授完。以听说读为主,适当加大写的训练。第一课 孩子与蜗牛授课时间:课时安排:7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想象能力,富于幻想,能对生活中的事情展开想象翅膀。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2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妙不可言,恰巧,走样,缺乏,逗,爬,依旧,生动,胖。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1)你要是没有一双好眼睛是看不到的。(2)蜗牛的眼睛小得像针尖儿,就是最好的视力也要认真地眯起眼睛,才能看个大概。(3)那一刻我很惭愧自己想象力的缺乏,尽管我经常在课堂上教孩子怎样想象。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句。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培养想象能力,富于幻想,能对生活中的事情展开想象翅膀。教具:词卡,图片,小黑板。教材说明:课文一叙述了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蜗牛的眼睛很小,同时还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把蜗牛的眼睛画得很大,赞扬了孩子所具有的超强想象力。课文二讲述了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通过孩子们的想象变得异常生动。两篇课文都围绕着想象力这一主题,认为想象力对于人来讲是重要财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词语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难点: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本课的重点词造句。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 、合作法 教具:词语卡片一导入:1.提问导入: 你们见过蜗牛吗?蜗牛有没有眼睛?它的眼睛大还是小?(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孩子与蜗牛。2.板书课题:孩子与蜗牛(学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老师巡视指导)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老师注意听)三学习词语(1)认读词语1.板书词语(学生书空)2.领读,生跟读,齐读3.去掉拼音读词语(老师听)4.打乱顺序读(老师进行评议)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 (1)妙不可言-形容非常神奇美妙,无法用语言表达。(2)恰巧-正好,正巧。(3)走样-走形,变形。(4)缺乏-缺少(5)逗-引逗(6)爬-手脚着地向前移动。6.板书重点句子(学生齐读)四巩固复习1.组词:样() 逗() 爬() 恰()洋() 豆() 抓() 拾()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作业:抄写词语板书设计:第一课 孩子与蜗牛 词语词语词组句子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讲解课文,学习句子课时目标: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句型。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讨论法教具:小黑板、词语卡片一朗读课文导入1.齐读课文(老师注意听)2.认读词卡(学生开火车读,老师进行评议)二讲解课文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找出文中人物。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并提问。(1)四年级的那个女孩是怎样介绍蜗牛眼睛的?(2)“我”是怎样观察蜗牛的眼睛的?得出了什么结论?(3)为什么说孩子们的有些发现不一定有什么意义,但一定是很有趣味的? 指名回答并进行评议。4.请男生读第二段并提问。(1)一年级的小孩画了一副什么画?(2)“我”对那个小男孩的画是怎么看的?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5.请女生读第三,第四段并提问。(1)“我”悄声对他说什么?(2)孩子是怎么回答的?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6.齐读最后几段并提问。(1)“我”为什么很惭愧?(2)通过课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三.句子学习 1.黑板上板书三个句型的句子。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3.老师讲解句型。(1)你要是没有一双好眼睛是看不到的。“要是”表示假设,和“如果”相似,多用于口语。例如:我要是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该多好。(2)蜗牛的眼睛小得像针尖儿,就是最好的视力也要认真地眯起眼睛,才能看个大概。“要是”表示肯定的假设,与“如果是,假如是”的意思相同。例如:你这样说,就是老师也帮不了你。(3)那一刻我很惭愧自己想象力的缺乏,尽管我经常在课堂上教孩子怎样想象。 “尽管”表示,转折的意思,一般放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像本句一样放在其后,突出后一句的意思。例如:他还是没有接受我的建议,尽管我说了很多遍。3.学生模仿造句,师生进行评议。4.学生写句子。四巩固复习。1.表演课文。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做练习册板书设计:第一课 孩子与蜗牛 课文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练习课时目标:重点:能够正确、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难点:独立完成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讲解法教具: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老师进行评议)2.听写词语(老师巡视)3.齐读课文(老师注意听)二听力练习听录音判断。指名判断,师生进行评议。三词语练习1.选择带点词语的恰当解释。让四名学生开火车完成,集体订正。2.用指定的词语完成词语。五名学生完成,集体订正。四句子练习讲课文时一块儿讲完。五巩固复习听写词语。作业:练习1,2.板书设计:第一课 孩子与蜗牛 练习1. 用“恰巧,自在,特地,逗,爬”等词语完成句子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交际活动,写话练习课时目标:重点:1.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难点:2.完成本课的写作练习。3.会观察身边事物并会描述出来。教学方法:启发法,引导发,谈话法、合作学习法教具:有关生活中乐于助人的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导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一幅动物图,并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画的动物。(学生先画,再说一说)二.交际活动:1.展开想象的翅膀,看谁的想象最丰富?(1)看看天上的云,你把它们想象成什么?(2)观看晚上的星星和月亮,你把它们想象成什么?(3)看看大山,草原,河流,展开想象,把他们介绍给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派代表说一说)三.写作练习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某一事物,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它描述出来。2.学生写。3.老师巡视指导。4.指明读。5.师生进行评议。四巩固复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管理班集体?(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作业:写话练习。板书设计: 第一课 孩子与蜗牛 写作练习 “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观察的某一事物”课后反思:第五课时课文二 心的翅膀初读课文,词语学习课时目标: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1.讲第一段的故事,让学生接着编故事。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心的翅膀二初读课文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老师巡视指导)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老师注意听)三学习词语1.学生说出从文中找出的词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2.领读,生跟读,齐读3.去掉拼音读词语(开火车读,师生评议)4.打乱顺序读(老师订正)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6.板书重点句子(学生齐读)四巩固复习:组词组。( )生动 仅仅( ) 借助( ) 一致(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作业:抄写词语板书设计:第一课 课文二 词语词词句语组子课后反思:第六课时课文二 心的翅膀讲解课文课时目标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卡(开火车读,师生评议)2.听写词语(老师巡视指导)3.齐读课文二讲解课文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带着以下问题指明读课文。(1)“我”为什么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2)狐狸认为白天是谁叫来的?(3)“我”把这个故事的开头讲给哥哥听后,哥哥是怎么回答的?(4)那个胖胖的小男孩说了些什么?(5)课文最后那个小女生说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生进行评议。三巩固复习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第9页)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懂得了什么?作业:做练习册板书设计:第一课 课文二 心的翅膀课后反思:第七课时练习课时目标:重点:1.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练习。难点:2.学生自学拓展阅读内容。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齐读课文,听写词语,认读词卡。(老师巡视指导)二做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1)老师念,学生开火车判断。(2)师生一起订正。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指名回答,师生进行评议)三拓展阅读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并明白睡觉时为什么会做梦。作业:听写词语。板书设计:第一课 课文二 练习课后反思:第二课 爱的力学授课时间:课时安排:7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33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显著,先天,模仿,惊慌万分,惊慌失措,安然无恙,清醒,全然。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1)即使是一粒小小的石子,你也别想稳稳接住。(2)你站在高楼下面接孩子真实太危险了,万一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句。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爱心的认识,使学生学会感受爱,并去爱身边的人,爱世上美好的一切。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教具:词卡,图片,小黑板。教材说明:课文一叙述了一位力学专家不顾自己的安危,舍身救女儿的故事。课文二叙述了在汶川地震中袁文婷老师舍身营救学生的故事。两篇课文都是通过对舍己救人行为的描述,歌颂了为他人献出大爱,甚至自己生命的高尚品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词语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难点: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本课的重点词造句。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 、合作法一导入:1.谈话导入。说说,你的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来学第二课:爱的力学2.板书课题:爱的力学二初读课文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老师巡视指导)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老师听)三学习词语(1)认读词语1.板书词语(学生书空)2.领读,生跟读,齐读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师生进行评议)4.打乱顺序读(师生进行评议)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1)显著-明显(2)脑子-大脑(3)先天-生来就有的(4)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5)中弹-被子弹打中(6)落体-因受重力作用从高处往下掉的物体(7)箭步-一下子蹿得很远的脚步(8)惊恐万分非常慌张害怕(9)惊慌失措-慌张得不知该怎么办(10)安然无恙-平安,没有危险(11)清醒-清楚,明白6.板书重点句子(学生齐读)四巩固练习用下列词语造句:清醒,模仿,惊恐万分惊慌失措,安然无恙。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作业:抄写词语板书设计:第二课 爱的力学词语词词句语组子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讲解课文,学习句子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句型,会造句。 难点: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本课的句型造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爱心的认识,使学生学会感受爱,并去爱身边的人,爱世上美好的一切。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 、合作法新课导入:新课导入:一朗读课文导入1.齐读课文2.认读词卡(师生评议)二讲解课文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找出文中人物。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1)力学专家是怎样提醒自己的学生的?(2)他正在实验室里做力学实验时,发生了什么事?(3)他的女儿在说什么?(4)看见爸爸妈妈跑来了小女孩又干了什么?(5)力学专家是怎样就自己的孩子的?(6)他醒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孩子怎么样了?(7)力学家最后说了些什么?(8)怎样理解“在亲情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9)你觉得力学家是个什么样的父亲? 指名回答并进行评议。三句子学习和句子练习1.黑板上板书两个句型的句子。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3.讲解句型。(1)即使是一粒小小的石子,你也别想稳稳接住。这是一个任指条件句,用两个疑问代词对应连接,前一句提出一个假设条件,后一句说明其结果。例如:小熊从不挑食,给什么就吃什么。(2)你站在高楼下面接孩子真实太危险了,万一。表示假设关系复句, “即使.也”前一部分表示假设的条件,后一部分表示这一假设推导出的结果。例如:即使是一针一线,我们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4.学生模仿造句,师生进行评议。5.学生写句子。四巩固练习表演课文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做练习册板书设计:第二课 爱的力学 课文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练习课时目标:重点:能够正确、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难点:独立完成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开火车读)2.听写词语(老师巡视指导)3.齐读课文二听力练习听录音选择正确答案。指名选,师生进行评议。三词语练习1.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让五名学生开火车完成,集体订正。2.把成语补充完整。(让三名学生完成,师生进行评议)四句子练习和课文练习讲课文时一块儿讲完。作业:练习1,2。板书设计:第二课 爱的力学 练习1.用“提醒,相撞,抢救,焦急,护卫”完成句子。2. 把成语补充完整。惊恐()() ()()失措安然()()第四课时交际活动,写话练习课时目标:课时目标:重点:1.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难点:2.会写以“父爱”为题写一篇作文。教学方法:启发法,引导发,谈话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力学家是个什么样的父亲?讨论完了派代表讲给同学们听听。二交际活动小组讨论:1.从日常的小事中,谈谈你感受到的父爱和母爱?学生讨论完了派代表说一说。2.亲人的关爱给你什么力量?学生讨论完了派代表说一说。三写作练习1. 引导学生写以“父爱”为题写一篇作文。2.学生先思考再写。3.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读。5.师生进行评议。作业:写作练习板书设计:第二课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第五课时课文二 永远的青春初读课文,词语学习课时目标: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1.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汶川地震的场景,下面我们通过阅读,感受在地震发生时,一个教师用生命救助学生的故事。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永远的青春二初读课文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老师巡视指导)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1.学生说出从文中找出的词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2.领读,生跟读,齐读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师生进行评议)4.打乱顺序读(师生进行评议)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师生进行评议)6.板书重点句子(齐读句子)四巩固练习1.造句:夺,欢喜。2.解释词语:(1)剩下-(剩余)(2)揪-(紧紧地抓)(3)全然-(完全)(4)掀-(抬起)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作业:抄写词语板书设计:第二课 课文二 词语词词句语组子课后反思:第六课时讲解课文课时目标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复习导入1.开火车认读词卡(师生进行评议)2.听写词语(老师巡视指导)3.齐读课文二讲解课文1.带着以下问题开火车读课文。(1)地震发生时,袁老师和她的学生正在干什么?(2)袁老师是怎样救同学们的?(3)为什么有些同学不往外跑?(4)袁老师为什么没有听大家的劝阻?(5)袁老师是怎样用生命救孩子的?(6)从哪些地方看出袁老师的高尚品质?(7)从袁老师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巩固练习讲述课文内容。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做练习册板书设计:第二课 课文二 永远的青春 课后反思:第七课时 练习课时目标:重点:1.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练习。2.使学生明白吃完饭后为什么特别想睡觉。难点:1.学生自学拓展阅读内容。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齐读课文,听写词语,认读词卡。(师生进行评议)二做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1)老师念,学生开火车判断。(2)师生一起订正。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上课文时一块儿讲完)三拓展阅读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并明白吃完饭后为什么特别想睡觉。作业:听写词语。板书设计:第二课 课文二 练习课后反思第三课 大地上灯盏授课时间:课时安排:7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老师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学会尊重老师,热爱老师。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6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崎岖,摆弄,照料,坚持,主张,贯通。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1)不巧,没有赶上未班车。(2)为了能顺利考上高中,我把时间看得特别宝贵。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句。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我们可以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学习领袖和伟人的精神和品质,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教具:词卡,图片,小黑板。教材说明:课文一叙述了“我”在安葬了母亲之后,傍晚就赶往学校,一路上恐惧,疲劳。正在孤立无助时,得到了老师的帮助与鼓励,这使我终身难忘。课文二讲述了苗苗采访季羡林先生,从季老那里得到很多好的学习建议。两篇课文都围绕着老师这一主题,歌颂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词语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难点: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本课的重点词造句。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 、合作法 教具:词语卡片一导入:1.老师不仅引导我们走入知识的海洋,而且在生活上给予我们许多关爱。说一说老师在学习,生活方面对你的关爱。(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来学有关老师的的故事。2.板书课题:大地上的灯盏二初读课文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老师巡视指导)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1.学生说出找出来的词语2.老师板书词语3.领读,生跟读,齐读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师生进行评议)5.打乱顺序读(师生进行评议)6.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师生进行评议)(1)崎岖-山路不平(2)大胆-有勇气(3)安葬-埋葬(4)救星-比喻帮助别人脱离苦难的集体或个人(5)摆弄-反复拨动或移动(6)照料-关心料理(7)坚持-坚决保持7.板书重点句子(齐读)四巩固练习造句坚持,照料,摆弄,大胆。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板书设计:第三课 大地上的灯盏 词语坚持, 照料, 摆弄, 大胆。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讲解课文,学习句子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句型,会造句。 难点: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本课的句型造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学习领袖和伟人的精神和品质,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 、合作法新课导入:一朗读课文导入1.齐读课文2.开火车认读词卡(师生进行评议)二讲解课文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找出文中人物。(老师巡视指导)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指明读课文第一段并回答问题。(1)那年秋天,“我”家发生了什么事?(2)“我”为什么不行回学校?(3)“我”为什么要赶夜路?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4.请女生读第二段并提出问题。(1)“我”为什么害怕?(2) “我”遇到了什么困难?5.请男生读第三段并提问。(1)当看到一点灯光时,“我”是怎样求救的?(2)看到赵老师“我”为什么哭出来了?(3)赵老师是怎样帮“我”的?(4)赵老师为什么这么晚出来?(5)“我”望着赵老师为什么心里涌起一层热浪?6.让学生齐读第四第五段并提问。(1)赵老师是怎样帮“我”修好马灯的?(2)赵老师是怎样鼓励“我”回学校的?(3)赵老师为什么不让“我”陪他们走?(4)“我”望着老师的背影,为什么又流泪了?(5)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句子学习和句子练习1.黑板上板书两个句型的句子。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3.讲解句型。(1)不巧,没有赶上未班车。“不巧”表示“不凑巧,没有像预想的那样”的意思。后面一句补充说明其内容。例如:不巧,我妈妈今天不在家。(2)为了能顺利考上高中,我把时间看得特别宝贵。“动词+得+补充成分”是固定结构,突出某一动作的结果。例如:我们把教室打扫得特别干净。4.学生模仿造句,师生进行评议。5.学生写句子。四巩固练习讲述课文内容。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做练习册板书设计:第三课 大地上的灯盏 课文第三课时 练习课时目标:重点:能够正确、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难点:独立完成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认读词语(师生进行评议)2.听写词语(老师巡视指导)3.齐读课文二听力练习听录音选择正确答案。指名选择,师生进行评议。三词语练习1.用“坚持,揭,大胆,排除,耽误,照顾”等词语完成句子。让六名学生完成,师生进行评议。2.选择恰当的词填空。(让三名学生完成)四句子练习五课文练习讲课文时一块儿讲完。六巩固练习讲述课文内容。作业:练习1,2。板书设计:第三课 大地上的灯盏 练习用“坚持,揭,大胆,排除,耽误,照顾”等词语完成句子。课后反思:第四课时交际活动,写话练习课时目标:重点:能够正确、独立完成交际练习。难点: 2.会写以“当我生病的时候”为题的作文。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组交流:谈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再派代表说一说)二交际活动小组讨论:1.说一说,老师做过的让你感动的事情。四人一组讨论,派代表说一说。(师生进行评议)三写作练习1.引导学生写以“当我生病的时候”为题的作文。2.学生先思考再说一说。3.引导学生写一写。4.教师巡视指导。5.指名读。6.师生进行评议四巩固复习你想对老师说什么?作业:写作练习板书设计:第三课交际活动,写话练习“当我生病的时候”。课后反思:第五课时 课文二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初读课文,词语学习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导入。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读对话就知道了。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二初读课文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老师巡视指导)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1.学生说出从文中找出的词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2.领读,生跟读,齐读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师生进行评议)4.打乱顺序读(师生进行评议)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1)注-解释字,句的文字。(2)闲-于正事无关的。(3)滚瓜烂熟-读书背书非常流利。(4)主张-对于如何行动持有某种见解。(5)通顺-文章没有逻辑或语法上的毛病。(6)可靠-可以信赖,依靠。(7)贯通-全部透彻地了解。(8)起码-最低限度。6.板书重点句子(学生齐读)四巩固复习。用下列词语造句:起码,可靠,通顺,主张。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作业:抄写词语板书设计:第三课 课文二 词语词词句语组子课后反思:第六课时讲解课文课时目标: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故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认读词卡(师生进行评议)2.听写词语(老师巡视指导)3.齐读课文二讲解课文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老师巡视指导)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带着以下问题分角色读对话:(1)从课文内容来判断,苗苗是谁?(2)苗苗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她是怎样提出来的?(3)季羡林先生是怎样和苗苗交流看闲书的 经验的?(4)季羡林先生是怎样转到写文章这方面来的?(5)看书和写文章有什么关系?(6)什么是三贯通?为什么要三贯通?(7)为什幺早学外语?(8) 季羡林先生为什么主张学古文?怎样学古文?(9)他和苗苗谈话基本上是围绕什么来交谈的?(10)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学到了什么?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巩固复习讲述课文内容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做练习册板书设计:第三课 课文二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苗苗采访季羡林先生。围绕如何学习,阅读,如何学好外语,古文的看法。课后反思:第七课时 练习课时目标:重点:1.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练习。2.使学生知道苹果里的虫子是怎么进去的。难点:学生自学拓展阅读内容。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齐读课文,听写词语,认读词卡。(老师巡视指导,师生进行评议)二做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1)老师念,学生判断。(2)师生一起订正。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上课文时一块儿讲完)三拓展阅读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并知道苹果里的虫子是怎么进去的。作业:听写词语。板书设计:第三课 课文二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练习第四课 鲨鱼授课时间:课时安排:7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学会理解父爱,爱父亲,珍惜亲情。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33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泄气,扯开,逼近,拥戴,放肆,吞没。愈.愈。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1)天气突然变了,变得闷热起来。(2)他们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3)炮手一动也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句。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我们可以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学会理解父爱,爱父亲,珍惜亲情。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教具:词卡,图片,小黑板。教材说明:课文一叙述了父亲在孩子遇到鲨鱼侵袭的危险时,果断地救下了孩子。课文二写一个老党员在山洪面前,严格要求自己的儿子,让其他人都安全过了桥,不幸的是他和儿子都遇难了,歌颂了大爱和父爱。两篇课文都围绕着父爱展开,歌颂了父爱的伟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词语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难点: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本课的重点词造句。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 、合作法。一导入:1.提问导入:你们见过鲨鱼吗?在哪儿见过?(学生回答)(出示图片)今天我们来学有关鲨鱼的一篇课文。2.板书课题:鲨鱼二初读课文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老师巡视指导)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1.学生说出找出来的词语2.老师板书词语3.领读,生跟读,齐读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师生进行评议)5.打乱顺序读(师生进行评议)6.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1)闷热-天气热,使人感到呼吸不畅。(2)泄气-失去信心。(3)含糊-不清楚。(4)尖叫-发出又高又细的叫声。(5)扯开-放开。(6)起先-最初,开头。(7)愈-更加,越发。7.板书重点句子(学生齐读)四巩固复习1.组词组:闷热( ) ( )泄气 尖叫( ) ( )游泳2.造句。(1)愈(2)起先(3)泄气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作业:抄写词语板书设计:第四课 鲨鱼 词语词词句语组子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讲解课文,学习句子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句型,会造句。 难点: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本课的句型造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学会理解父爱,爱父亲,珍惜亲情。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 、合作法新课导入:一朗读课文导入1.齐读课文2.开火车认读词卡(师生进行评议)二讲解课文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老师巡视指导)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带着以下问题分段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傍晚时,天气为什么变得炎热起来?(2)舰长为什么让大家去游泳?(3)孩子们为什么不在救生圈里面游?(4)两个孩子在水里是怎样比赛游泳的?(5)老炮手是怎样鼓励自己儿子的?(6)见到鲨鱼后,老炮手有什么样的反应?(7)文章为什么要写两个孩子“比刚比赛还要快乐”?(8)水兵们想怎样救孩子?(9)孩子们看见鲨鱼后有什么样的反应?(10)文章是怎样描写当时紧张的场面的?(11)老炮手情急之中想出了什么办法救孩子?(12)老炮手放炮以后,为什么双手捂着脸倒在炮旁边?(13)文章是如何描写开炮的结果的?(14)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并进行评议。三句子学习和句子练习1.黑板上板书三个句型的句子。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3.讲解句型。(1)天气突然变了,变得闷热起来。“变得”由“动词+得”构成,和上一课所学的结构一样,气候也是按表示结果意义的形容词。例如:变得凉爽,变得寒冷。(2)他们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比+谁”表示比较的对象,用于两个及以上对象的比较。例如:他们比谁做的手工更好看。(3)炮手一动也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一动也不动”固定结构,表示“一点也不动”。例如:我一动也不动地躲在门后。4.学生模仿造句,师生进行评议。5.学生写句子。四巩固复习。讲述课文内容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做练习册板书设计:第四课 鲨鱼 课文一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练习课时目标:重点:能够正确、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难点:独立完成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认读词语(师生进行评议)2.听写词语(老师巡视指导)3.齐读课文二听力练习听录音选择正确答案。指名选,师生进行评议。三词语练习1.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凉快,拥挤,泄气,担心,落后,愈.(让六名学生完成,师生进行评议)2.根据情景,用所给的词语说一段话。大家在水库游泳,有一个孩子腿抽筋了.起先,闷热,尖叫,含糊(同桌合作完成,指名说一说。)四句子练习1.(讲课问时一块儿讲完)2.按要求改写句子。改为“把”字句。改为“被”字句。五课文练习(上课文时一块儿完成)作业:练习1,2。板书设计:第四课 鲨鱼练习根据情景,用所给的词语说一段话。大家在水库游泳,有一个孩子腿抽筋了.起先,闷热,尖叫,含糊课后反思:第四课时交际活动,写话练习课时目标:重点:1.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难点:2.会写一件关于安全的事,或者给班里定一个安全规则。教学方法:启发法,引导发,谈话法、合作学习法教具:相关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如果着火该怎么做。讨论完了派代表说说。二引导学生说一说有关交通,消防,水,电,防盗,户外运动等方面的安全常识。(自由说,进行评议)三写作练习1.引导学生写一件关于安全的事,或者给班里定一个安全规则。2.学生先思考再写。3.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读。5.师生进行评议作业:写作练习板书设计:第四课交际活动,写话练习课后反思:第五课时课文二 桥初读课文,词语学习课时目标: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导入喀什有什么样的桥?(回答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课文“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桥”二初读课文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老师巡视指导)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1.学生说出从文中找出的词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2.领读,生跟读,齐读3.去掉拼音读词语(师生进行评议)4.打乱顺序读(师生进行评议)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1)势不可挡水势凶猛,不可抵挡。(2)狞笑凶恶的笑。(3)放肆毫无顾忌(4)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6.板书重点句子四巩固复习造句:(1)放肆(2)狞笑(3)逼近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作业:抄写词语板书设计:第四课 课文二 词语词词句语组子第六课时讲解课文课时目标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卡(师生评议)2.听写词语(老师巡视)3.齐读课文二讲解课文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老师巡视)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 带着以下问题个别读课文。(1)村庄发生了什么事?(2群众逃生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3)老汉是怎么安排大家过桥的?(4)老汉为什么把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5)小伙子和老汉是怎样牺牲的?(6)文章最后说明老汉,老太太和小伙子的关系,对读者有什么作用?(7)你打算向他们学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巩固复习。讲述课文内容。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做练习册板书设计:第四课 课文二 “桥”课后反思:第七课时 练习课时目标:重点:1.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练习。难点:2.使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