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2 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2006 年高考物理质量分析 一 一 20062006 年高考试卷分析年高考试卷分析 一 试卷总体评价 1 试卷结构 2006 年是河南省高考采用 3 理综 或文综 考试方案的第三年 与浙江 福建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河北 山东 山西 陕西高考使用的理综试卷 全国 I 卷 相 同 与 2005 年高考理综 河南卷 试卷结构相同 2006 年理综试卷全卷分 I II 两卷 共 有 31 小题 满分 300 分 其中 第 I 卷为选择题 包括二个大题 21 个小题 每小题 6 分 共计 126 分 占全卷总分的 43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 1 13 小题 内容为生物和化学 和不定项选择题 14 21 小题 内容为物理 第 II 卷为非选择题 包括 10 个小题 共计 174 分 题型为填空题 作图题 简答题和计算题 考查内容 21 25 题为物理 26 29 题 化学 30 31 题生物 另外 将试题按学科划分 物理 化学 生物三科在考查内容上也 与 2005 年保持相同的比例 约为 40 36 24 在赋分上分别约为 120 108 72 分 2 2 题型与题量 表表 1 2002 2006 年理综试题题量 赋分情况比较年理综试题题量 赋分情况比较 2006 年2005 年2004 年2003 年2002 年 第 I 卷题量 分值 21 题 126 分 21 题 126 分 21 题 126 分 22 题 132 分 20 题 120 分 第 II 卷题量 分值 10 题 174 分 10 题 174 分 10 题 174 分 12 题 168 分 10 题 180 分 全卷题量 分值 31 题 300 分 31 题 300 分 31 题 300 分 34 题 300 分 30 题 300 分 由表 1 可以看出 2002 2004 年高考理综试卷的题型 题量分布及赋分比例一直处于 不断地调整之中 试题调整的直接目的在于调节试题整体难度 充分发挥主 客观试题的 功能及双向调节作用 使试题整体结构更趋合理 从整体上看 第 I 卷 第 II 卷题量和分 值有 此削彼长 的趋势 但从 2004 年起 高考理综试卷的题型 题量分布及赋分比例基 本上保持稳定 说明经过不断地探索 高考理综试卷的结构正逐渐走向成熟 3 试题难度 表表 2 2005 2006 年高考理综第年高考理综第 I 卷及全卷难度比较卷及全卷难度比较 满满 分分平均分平均分标准差标准差难度难度信度信度 年年 份份 20062006200520052006200620052005200620062005200520062006200520052006200620052005 第第 I I 卷卷 12687 5483 7927 6623 940 690 66 第第 卷卷 17475 1373 6034 8934 580 430 42 全全 卷卷 300162 67157 3859 1954 930 540 510 910 89 表表 3 2004 2006 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难度比较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难度比较 客观题主观题合计年份 分值平均分难度分值平均分难度分值平均分难度 20064828 320 597227 870 38712056 190 468 20054823 830 4967221 350 29712045 180 377 20044827 840 587224 270 3412052 110 43 抽样统计表明 2006 年高考理综试题除 21 25 30 题难度较大 难度系数 0 4 外 其 余试题都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试题为主 从试卷整体难度上看 2006 年高考理综试题无论 在第 I 卷 第 卷还是全卷都与 2005 年试题难度相当 略微偏易 说明 近两年高考理综 命题在整体难度控制上把握得较好 使试题保持了稳定性 对试题的整体印象对试题的整体印象 2006 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河南卷 与 2005 年相比 难度相当且略有下降 试 卷和考试大纲的参考样卷结构基本一致 在答卷方式 考试时间 全卷满分值 题型比例 组卷方式等方面均与去年理科综合试题基本保持一致 体现了试题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整 个试卷采取 拼盘 的形式 每一个试题都有明显的学科分类 另外 同一学科试题相对 集中排列 这都有利于中学理 化 生教学 试题紧扣中学教学大纲 考试大纲 贴近中 学教学实际 贴近生活实践 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 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各学科所 提出的能力要求 侧重对考生学习方式的考查 即掌握知识的方法和分析运用基本原理解 决问题的能力 对中学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 试卷结构及特点 1 双向细目表统计 知识点与能力要求 题型题量与分值比例 物理 能力层次 题目 分值 知识点 理解推理综合应用实验合计 质点的运动23 16 牛顿运动定律24 19 万有引力定律16 6 振动和波19 6 动量 机械能20 6 力学 53 分 分子热运动 气体18 6 热学6 分 电容 带电粒子在 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25 20 电阻的测定22 11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 场中的运动 17 6 电磁感应21 6 电磁学 43 分 光的干涉22 6 光的折射 光子15 6 光学12 分 原子核14 6 原子核6 2 试卷的显著特点 试题注重了对主干知识及其基础性应用的考查 2006 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在适 当照顾知识覆盖面的前提下 突出考查了物理学的主干知识 常考点 如质点的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振动 动量 功和能等力学知识 总计 53 分 占物理总分 120 分 的 44 电容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电阻的测定 带电粒子在匀强 磁场中的运动 电磁感应等电磁学知识 总计 43 分 占满分 120 分 的 36 这两部分 集中考查了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及考生的学习研究创新能力 能全面体现出高考区分度 2006 年试题与 2005 年相比 整体难度有所下降 2005 年物理部分整体难度系数为 0 4 今 年为 0 468 这就说明 只要夯实双基 注重提高能力 就会考出好成绩 这对中学物理教 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加强了与自然现象 生产生活 体育活动 科学实验及科技动态等实际问题的 结合 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具有时代气息 如第 16 题的 嫦娥 1 号 探月卫星 第 17 题的 滤速器 第 20 题的运动员起跳 第 23 题云层对声波的反射 第 24 题的传送带 运煤块 第 25 题的演示实验等 这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个趋势和方向 这也体现了科学 知识的应用价值 推动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今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难度有所下降 但是对考 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等主面方面的考查要求并没有下降 第 22 1 题注重于观 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 第 22 2 题则侧重于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和迁移 实验能力的考查不拘泥于教材 更注重考查设计性实验 体现了 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的命题思想 电阻测量方面的试题频繁出现在近十年高考中 但每道题情景 条件 要求 和方法各不一样 正所谓实验题奥妙无穷 变化万千 最佳题 第 24 题是运动学问题 是区分度 0 71 最高的试题 本题从情景立意 源于生产 实践 模型构建 质点的匀速及匀加速运动 思维升华 多角度扩散思维 题型功能 实出物理精髓之 理解 涵义等几个方面都不失为一道 风格 凸显的好题 新颖题 第 21 题将传统平行导轨变为可移动平行导轨 在移动变化中考查学生对电磁感应及电 路知识的理解和比较 真可谓经典与创新并举 值得商榷的问题 第 24 25 两题若单独考查都不失为好题 但在同一试卷中考查 显得考查知识点重复 因为两题均考查了 力学三观点 中 力的观点 这在理综各科相对篇幅较小的情况 下应尽量避免 第 23 题主要考查了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满分 16 分 考查知识与实际赋分svt 显得不尽合理 整套试卷中 动量和能量 这两个重点内容和观点上仅出了一个 6 分的选择题 第 20 题 显得份量不够 且此题区分度 0 24 最低 三 考试主要数据 四 试题分析 14 某原子核X 吸收一个中子后 放出一个电子 分裂为两个粒子 由此可知 A Z A A 7 Z 3 B A 7 Z 4 C A 8 Z 3 D A 8 Z 4 答案 A 答题情况 满分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选 A选 B选 C选 D选其它 64 282 710 710 480 730 130 090 050 01 考查意图 核反应规律及推理能力 分析解答 根据题意列出核反应方程 核反应过程中遵守质量 104 02 Xne2 H A Z 数 电荷数守恒 于是有 A 1 0 2 4 及 Z 0 1 2 2 故有 A 7 Z 3 错解分析 不能正确写出核反应方程式或基本粒子符号 记忆不准导致错解 如 方 程式中漏掉 n 或将写成 导致错误的选择了 C 方程式中漏掉 1 0 0 1e 1 1e 001 110 eee 或将写为 最终选择了错误选项 B 也有少数考生计算错误而选 D 的 复习提示 在复习核反应部分时 明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固然是重要的 但准 确记忆基本粒子的符号 正确地列出核反应方程则是解题的前提和基础 15 红光和紫光相比 A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 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科目 人数 平均 分 难度 值 标准 差 一本 分 一本人数 一本率二本分二本人数二本率 总分27911 4510 60112559021617 74 548603221 61 语文27909 96 46 0 643 1711123028 25 105656323 52 数学27898 89 59 0 597 3012322047 90 112627722 50 英语27895 97 48 0 65 2912823058 26 119645123 13 综合27897 167 7 0 559 6224521817 82 219619222 20 科目三本分三本人数三本率专科 1 分专科 1 人数专科 1 率 总分 525849530 44 4801304646 74 语文 103855830 66 981391649 86 数学 107857430 73 971322547 40 英语 114916232 84 1061318947 28 综合 206856330 70 1801312947 06 B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 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C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 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D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 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答案 B 答题情况 满分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选 A选 B选 C选 D选其它 64 62 540 770 580 10 780 050 050 01 考查意图 光子说及折射率的应用 c n v 分析解答 红光频率小于紫光频率 结合爱因斯坦光子说 E h可知红光光子能量较小 又由折射率与波速的关系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c nnn v 红紫 及可知 错因分析 本题考查光的频率 波速 或波长 等关系和光子说 E h及折射规律 在这三个知识点中 任意一个的缺失都无法得出正确结果 另外有少部分同学误 c n v 以为中的 即中的 v 而错误的选择了选项 A 或 D hvE v c n v 复习提示 高考对光学部分知识考查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 容易得分 但在复习过程 中不留死角的同时也要突出重点 如光的折射 全反射 光的干涉 光电效应等 都要特 别重视 16 我国将要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 嫦娥 1 号 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 且贴 近月球表面 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地球 81 1 4 1 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7 9 km s 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A 0 4 km s B 1 8 km s C 11 km s D 36 km s 答案 B 答题情况 满分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选 A选 B选 C选 D 选其它 64 912 320 820 490 040 840 070 040 01 考查意图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和计算 分析解答 探月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由 可得月球上第一宇宙速度 与地球上第一宇宙速度相比 即 2 2 Mmv Gm RR GM v R 代入数据即可得探月卫星绕月运行速率 M Rv vR M 月地地 月月地 错因分析 在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时 将万有引力记为得出错误答案 A R GMm 也有列出方程在推导过程中误得错选 D 有的考生只记得地球的第二宇宙 M Rv vR M 月地地 月月地 速度就选了 C 复习提示 知道近地 近月 卫星的绕行速度即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万有引力提 供向心力是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 等式两边万有引力 向心力的表 2 2 GMmv m RR 达式有多种形式 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理解 17 图中为一 滤速器 装置的示意图 a b 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 一束具有各种不同 速率的电子沿水平方向经小孔 O 进入 a b 两板之间 为了选取具有某种特定速率的电子 可在 a b 间加上电压 并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加一匀强磁场 使所选电子仍能够沿水平直 线 OO 运动 由 O 射出 不计重力作用 可能达到上述目的的办法是 图 1 A 使 a 板电势高于 b 板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B 使 a 板电势低于 b 板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C 使 a 板电势高于 b 板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D 使 a 板电势低于 b 板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答案 AD 答题情况 满分 平均分 标准差难度 区分度 选 A选 B选 C选 D 选其它 64 352 680 730 610 270 230 270 170 07 考查意图 电场力方向 洛仑兹力方向 左手定则 共点力平衡条件及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分析解答 本题 滤速器 即速度选择器 工作条件是电场力与洛仑兹力平衡 即 qvB qE 所以 v E B 显然 滤速器 只滤 速 与粒子电性无关 故可假设粒子电性为 正 若 a 板电势较高 则电场力方向指向 b 板 洛仑兹力应指向 a 板方可满足条件 由左 手定则可得选项 A 是正确的 若 a 板电势较低 同理可得选项 D 是正确的 错因分析 若考生不知道 滤速器 与粒子电性无关 首先就会多走弯路 电场力方 向弄错或误用右手去判断洛仑兹力方向均可导致错选选项 B C 复习提示 本题属于经典的复合场中带出电粒子的运动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 应将受 力分析与运动形式相结合 而各种力的决定因素和方向判定则是基础 另外还要有意强化 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 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体的温度升高时 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 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撞击器壁时对器壁 的作用力增大 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 气体的体积变小时 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 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 增多 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 压缩一定量的气体 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 分子 a 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 b 当 a 到达受 b 的作用力为零处时 a 的动能一定最 大 答案 D 答题情况 a O O b 满分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选 A选 B选 C选 D 选其它 62 9930 50 540 090 220 060 630 01 考查意图 气体压强的产生 热力学第一定律 分子间作用力与力学知识综合 分析解答 气体压强与两个因素有关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单位体积内的分 子数 A B 两选项均因缺少其中之一的限制不能 一定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由于 Q 的正负数情况未知 故的正负亦未知 由分子间作用力图线可UWQ U 知 a 受 b 作用力为零时在处 此前分子引力始终对 a 做正功 以后将做负功 由动能 0 r 定理可知 此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最多 a 动能最大 错因分析 对压强的微观解释记忆不准确 错误的选择选项 A B 对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解不全面错选 C 复习提示 热学部分知识少 能力要求低 且多为记忆性 对其概念规律的复习一定 要准确记忆 19 一砝码和一轻弹簧构成弹簧振子 图 1 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 匀速转动把手时 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 使振子做受迫振动 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 是驱动力的周期 改变把手匀速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 若保持把手不动 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 砝码便做简谐运动 振动图线如图 2 所示 当把手以某一速度匀速 转动 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 砝码的振动图线如图 3 所示 若用 T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 T 表示驱动力的周期 Y 表示受迫振 动达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 则 A 由图线可知 T0 4 s B 由图线可知 T0 8 s C 当 T 在 4 s 附近时 Y 显著增大 当 T 比 4 s 小得多或大得多时 Y 很小 D 当 T 在 8 s 附近时 Y 显著增大 当 T 比 8 s 小得多或大得多时 Y 很小 答案 AC 答题情况 满分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选 A选 B选 C选 D选其它 62 562 970 430 50 690 160 090 050 02 考查意图 受迫振动 简谐运动和共振的概念及关于振动图象的理解 分析解答 把手不动 砝码自由振动的周期为固有周期 由图 2 可知 选项 A 是正确 的 把手转动时振子做受迫振动 当驱动力周期 T 在固有周期 T0附近时发生共振 Y 显著 增大 于是选项 C 是正确的 错因分析 对自由振动 受迫振动的概念及图象不理解从而错误的选择选项 B 不清 楚共振的条件错选 D 复习提示 振动分为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复习时要找出各自对应的概念和规律加以 比较 对于共振要知道其条件及常见的应用 图 1 20 一位质量为 m 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 经t 时间 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 速度为 v 在此过程中 A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 mv mg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 2 1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 mv mg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 mv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 2 1 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 mv mg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答案 B 答题情况 满分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选 A选 B选 C选 D 选其它 62 382 930 40 240 340 40 140 110 01 考查意图 动量定理的应用 功的概念 分析解答 对运动员应用动量定理得 所以地面对他的冲量为Img tmv 由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为零 根据功的定义 地面对他mvmg t 做的功也为零 错因分析 应用动量定理时不理解 I 是合外力的冲量 也有部分考生对忽略重Imv 力的条件不理解 从而可能错选 C 有的考生在应用动量定理时会出现矢量表示错误而选 择 D 在求功时 有的考生对运动员应用动能定理时认为 h 0 或直接应 2 1 2 Wmghmv 用而错选了 A 2 1 2 Wmv 复习提示 在应用动量定理这一矢量定理时 要理解 I 是合外力的冲量 当遇pI 到多个力作用时要规定正方向 功的计算式 W Fscos中的 s 指的是质点的位移 当物体 不能看作质点时 s 应该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 因此 它不一定等于物体的位移 21 如图 在匀强磁场中固定放置一根串接一电阻 R 的直角形金属导轨 aob 在纸面内 磁 场方向垂直于纸面朝里 另有两根金属导轨 c d 分别平行于 oa ob 放置 保持导轨之间 接触良好 金属导轨的电阻不计 现经历以下四个过程 以速度 v 移动 d 使它与 ob 的距离增大一倍 再以速率 v 移动 c 使它与 oa 的距离减小一 半 然后 再以速率 2v 移动 c 使它回到原处 最后以速率 2v 移动 d 使它也回到原处 O R a c bd 设上述四个过程中通过电阻 R 的电量的大小依次为 Q1 Q2 Q3和 Q4 则 A Q1 Q2 Q3 Q4 B Q1 Q2 2Q3 2Q4 C 2Q1 2Q2 Q3 Q4 D Q1 Q2 Q3 Q4 答案 A 答题情况 满分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选 A选 B选 C选 D 选其它 62 252 910 380 430 40 130 240 220 01 考查意图 电磁感应与电学知识的综合 分析解答 由结合电磁感应与电学知识可得 Q I t EB SB S QIttt RRtR 即某过程中流过 R 的电量大小仅取决于该过程中线圈所围面积的变化量 而与移动速率无 关 错因分析 考生在由的计算过程中 使用认为 v 变为原来的 2 倍 E QItt R EBlv Q 即为原来的 2 倍 没有考虑到 v 变化的同时 时间 t 也发生了变化 因而错选 C 或没 有注意题目要问的是电量的大小而错选选项 D 复习提示 电磁感应与电学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各部分知 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强化电磁感应问题的电路意识 22 17 分 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 有下面几种说法 A 将屏移近双缝 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 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 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 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 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 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 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 去掉滤光片后 干涉现象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A B D 答题情况 题号22 1 22 电路图22 表达式 平均分3 183 011 36 难度系数0 530 430 34 考查意图 双缝干涉现象及动手操作能力 分析解题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可知选项 A B D 是正确的 选项 L x d C 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 不影响条纹间距大小 去掉滤光片后发生的是白光的 双缝干涉 屏上出现彩色条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 A B D 错因分析 有的考生没有记住公式而在 A B D 三个选项上出现错误 L x d 有的考生不知道红光和蓝光的波长大小关系或对滤光片的性能不了解而错选 B 有的考生 把公式中的 d 当作单缝与双缝的距离而错选了 C 去掉滤光片后有的考生不知道还能发生 白光的双缝干涉而错选了 E 复习提示 双缝干涉是大纲明确要求的学生分组实验 而有的考生没有做过该实验 对实验装置及性能根本不了解 只靠老师讲实验 学生记实验是违背物理科学思想的 这 一点应引起教学上的重视 2 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的内阻 给定的器材有 待测电压表 量程 V 内 V V 阻约 4 k 电流表 量程 1 2 mA 内阻约 500 直流电源 E 电动势约 2 4 V 内阻 mA 不计 固定电阻 个 R1 4 000 R 10 000 R3 15 000 电键 S 及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i 试从 个固定电阻中选用 个 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 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 量电路的原理图 要求电路中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ii 电路接通后 若电压表读数为 U 电流表读数为 I 则电压表内阻 RV 答案 如图所示 UIR R 1 1 考查意图 对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的再认识和加工 实验器材的选择和电路的设计 分析解答 电压表示数 U 即为电压表两端的电压 根据欧姆定律 测电压表的内阻 只需测出电压表中的电流即可 若直接将电压表与电流表串联 电流表中的电流约为 即不到其量程的一半 达不到题目的要求 如果再 2 4 A0 53mA0 6mA 4000500 串联一个固定电阻 电流表示数将更小 所以只能将固定电阻与电压表并联 电流表示数 减去电阻中的电流等于电压表中的电流 如果选择作为并联电阻 电压表示数将 32 RR 或 超过其量程 故只能将与电压表并联 1 R 错因分析 本题错误主要分三类 一是选择电阻和设计电路错误 常见错误电路如下 ES V mA R21 ES mA R121 V V mA ES R121 V mA ES R212 1 ES V mA R121 mA ES V R121 造成错误的原因 一方面是凭感觉凑电路 另一方面是缺少 回头看 即利用电路知 识结合题中要求进行验证 二是思维定势 拿来主义 比较典型的是加入滑动变阻器 设 计为分压式或限流式电路 三是画图不规范 细节处出错 如将画成 漏画开关 S mA A 或不标器材符号等 表达式出错 如写成等 这主要是不细心造成的 IRI RU EIR ER 1 1 复习提示 物理实验题在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高考命题力图通过笔试的 形式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电学实验是历来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测电阻更是电学常考点 复习时要对常用方法 伏安法 加深理解 对伏安法派生出的 伏阻法 安阻法 伏 伏法 安安法 等进行比较 区别应用 还要从实验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实验方法的灵活 迁移上下功夫 进一步向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靠近 强化自己的实验设计能力 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等 23 16 分 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 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 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 d 3 0 km 处进行一次爆炸 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 时间上相差t 6 0 s 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 v km s 3 1 答题情况 本题平均得分 7 98 分 标准差为 6 42 难度为 0 5 区分度为 0 5 考查意图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解答 如图 A 表示爆炸处 O 表示观测者所在处 h 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 用 t1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 O 处所经时间 则有 d vt1 用 t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 O 处所经历时间 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故有 222 2 2 d hvt 已知 t2 t1 t 联立 式 可得 2 1 2 2 hv tdv t 代入数值得 h 2 0 103 m 错因分析 部分考生没有认真分析题意 稍看一下题意就凭想当然去做 对声波的传播 路径不清楚 大脑中没有建立清晰正确的物理图景就盲目下手 出现的错误路径主要有以 下几种情况 有的考生计算结果不带单位或单位带错 如 h 2 0 m 或 h 2 0 而丢了 3 分 这一点也充分表 明了这些考生平时没有养成细心和规范做题的良好习惯 复习提示 本题考查的是运动学问题 复习中应针对具体问题着重分析物体的运动情 景 做题时画出运动简图 然后选择物理规律求解问题 24 19 分 h d h h d hd d OA 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 可视为质点 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 初始时 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 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 a0开始运动 当其 速度达到 v0后 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 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 迹后 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 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答题情况 本题平均得分 7 97 分 标准差为 6 84 难度为 0 42 区分度为 0 71 考查意图 物体相对运动的情景分析 相对位移的求解及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解答 方法一 根据 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 可知 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 煤块的加速 度 a 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 a0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 可得 a g 设经历时间 t 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 v0 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 v 有 v0 a0t v at 由于 a a0 故 vmg d 其中 q Q 又有 Q C 由以上三式有 mgd C 2 当小球带正电时 小球所受电场力与重力方向相同 向下做加速运动 以 a1表示其 加速度 t1表示从 A 板到 B 板所用的时间 则有 q mg ma1 d d a1t12 1 2 当小球带负电时 小球所受电场力与重力方向相反 向上做加速运动 以 a2表示其加速度 t2表示从 B 板到 A 板所用的时间 则有 q mg ma2 d d a2t22 1 2 小球往返一次共用时间为 t1 t2 故小球在 T 时间内往返的次数 12 T n tt A B d 由以上关系式得 22 22 22 T n mdmd CmgdCmgd 小球往返一次通过的电量为 2q 在 T 时间内通过电源的总电量 Q 2qn 由以上两式可得 22 22 2 22 C T Q mgdmd CmgdCmgd 错因分析 部分考生基本能力不足 不能正确进行受理分析 如漏掉重力 将加速度 表示成 只分析向上或向下一种情况 求往返时间时认为向上和向下运动时间相 md q a 等 将往返一次的时间表示成 基本公式或方程式列错 如 a d t 2 2 1 2 QC 11 22 C QCE QQqC qd CC 等 一方面说明有mamgqmgqg d ag d aEFEqF 2 电电 些考生基础知识不过关 另一方面也说明有些考生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心理素质不过硬 忙 中出错 有些考生对相对复杂的数学运算表现的不够自信而放弃了该题 这在考后与考生 的交谈中得到了验证 有的考生在求总电量出错 如写成 这一点可用 4Qqn Qqn 电流强度的定义模型用等效法去理解 复习提示 本题属于牛顿运动定律在复合场中的运用题型 对于此类试题 一方面要 打好基础 对基础知识必须逐个过关 不留死角 另一方面要有力学观点处理电学问题的 思想意识 对于情景复杂的题目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 拆开 一方面拆知识 一方面拆 过程 在不断地拆装过程中升华思想 提升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五 学生答题情况总结 审题能力欠缺 表现在对题中符号视而不见 另立门户 对关键题眼洞察不深 如考生在做第 22 2 题时将写成 画电路图时未按要求标出器材的符号 第 mA A 23 题观测者和炸弹都在同一水平地面上 有的考生却按空中爆炸处理 做第 24 题时 将写成 a 题中明确写出 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 有的考生就分析不出来起始时 0 a 传送带的加速度比煤块的大 还竟然分情况讨论 做第 25 题时将电动势写成 E 结果 与电场强度 E 混淆 有的考生竟没有注意到小球碰后电性的改变 认为小球上下运动 时受力情况相同 基础知识薄弱 很多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忽视基础 盲目拔高 结果在今年高考中 失分严重 如实验题第 22 2 题 本题电路图难度为 0 43 而表达式难度却为 0 34 有的考生设计电路正确 却不会利用电路的串并联知识正确写出电压表内电阻 的表达式 做第 24 题时对煤块列出这样的方程 第 25 题是一道力电 2 0 1 2 mgtmv 综合题 对于电学基本公式记不住 不理解 结果造成错误百出 实验能力较差 2006 年理科综合物理实验题的区分度为 0 63 难度系数为 0 44 低于整卷难度系数 如实验题的第 22 1 题 该题的难度系数为 0 53 但全对 率为 28 9 实验题第 22 2 题的难度系数为 0 4 全对率为 23 9 这就证明 如果 考生就没有动手做过实验是很难全对的 从这两道题的得分情况就可以看出学生的实 验素养还有待提高 而有的考生只愿动笔做实验题 却不愿花时间和精力亲自动手操 作 这一点应引起考生的注意 二 我市高三复习与高考吻合情况统计二 我市高三复习与高考吻合情况统计 题号主要考查知识点质量预测相似题 14 原子核的组成 核反应方程二 14 三 14 15 物理光学 几何光学二 15 16 万有引力 天体的运动一 17 二 18 三 17 17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二 19 三 20 18 热学三次预测 19 振动图象 共振二 17 三 19 20 冲量和动量 功和能三次预测 21 一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三次预测 22 伏安法测电压表内阻二 22 三 22 23 匀速运动三次预测都没有 24 牛顿运动定律 先加速再匀速运动 传送带 二 23 25 带电粒在电场中的运动三次预测 三 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三 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 一 复习建议 1 依托教材 回归基础 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抓好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 基本方法的落实 以教材为线索 把 考试大纲 中的知识点作为重点 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不仅理解它们的含 义 弄清它们的本质 而且要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产生的背景 适用条件 与相关相近概 念和规律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基本方法的训练提升能力 做好学科内综合的准备 最终学 会应用这些概念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近年来特别注意立足基础知识的考查 回 归课本 老干新枝 或 脱衣换帽 表现得很明显 部分理科综合试题都源于课本 是对 课本例题 练习题及习题的类比 改编 整合 延伸和拓展 如 2006 年试题的第 14 19 题 第 22 题的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通信基站建设与交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火灾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讲义
- 聚焦2025:医疗美容消费者心理变化与服务质量提升研究报告
- 火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年产6800台工业无线模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巡检员专业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年产3万套轻量化材料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30万吨有机硅流化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奥尔夫乐器课件
- 年产62万套建筑光伏遮阳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药品知识科普试题(附答案)
- 甲乳外科护士进修汇报
- 2025年摄影测量竞赛题库及答案
- 中国现代国防教学课件
- 食堂工人培训课件
- 2025届江苏省苏州地区学校英语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 【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健康管理行业研究报告494mb
- 胸痹的中医治疗
- 人流术后的护理及健康宣教
- 财务岗位笔试题目及答案
- 兵团两委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