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doc_第1页
新型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doc_第2页
新型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doc_第3页
新型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doc_第4页
新型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永城市芒山镇雨亭社区建设概览永城市芒山镇雨亭社区位居芒砀群山腹地,辖有13个自然村,7847人,2011年社区居民人均年纯收入6300元。辖区内有国家AAAA级景区芒砀山文物旅游区,同时也是河南省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之一。对此,芒山镇坚持把新型社区建设与旅游区开发相结合,把其纳入城镇化建设体系,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一、高起点规划,凸显社区品味雨亭社区承载了景区周边拆迁户的安置和小城镇建设任务,为更好的带动全镇其它村庄甚至周边地区向此集聚,充分发挥芒山镇中心镇的作用,社区对区域规模的扩大,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功能的提升,集镇环境的美化等各种因素充分考虑,确定中心社区建设选在镇区碱河两岸,为纪念抗日名将鲁雨亭烈士,社区命名为雨亭社区。在制订社区规划时,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旅游区规划的有机结合,注重协调衔接,先后投入二百多万元,聘请复旦大学、中国对外城市设计研究院、云南大学等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在设计中注重融入汉文化元素,强调古朴、雄浑、大气的汉代主体格调,使社区建设自身具有旅游价值。因此无论是社区整体规划,还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是到户型设计,全部由镇统一规划设计,免费提供给群众。雨亭社区一期占地1095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计划容纳5万余人,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约9万余平方。二、高投入推进,强化配套建设农村社区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设轻配套的情况,导致了群众不愿迁入社区集中入住。对此,芒山镇多渠道寻求建设资金,强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一是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二是用好土地升值收益部分用于芒山建设的优惠政策,三是强化商业运作,广泛邀请各地投资者参与到雨亭社区的建设中来,推行“谁投资谁收益,谁享受谁付费”的市场化机制,破解了建设资金的瓶颈制约。尤其是近两年来,先后投资2500多万元,为社区修建了连通外界的四横四纵交通网络,打通了社区内部通路,完成了4公里污水雨水管网建设,对所有主干道设置绿化带,铺设人行道,安装仿汉路灯、太阳能路灯;建成滨河广场一个,安装健身器材20余件(套);现正建设占地27亩的社区广场和2公里的滨河风景带。随着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逐步完善,社区建设已渐入佳境。三、高效率运作,突出和谐安置科学的拆迁安置方案是推进社区建设的有力保障。为做到群众利益最大化,芒山镇多次组织外出到舞阳、南阳拆迁现场考察观摩,然后结合实际制定拆迁方案,在镇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让群众最大限度地在拆迁中受益。经过反复讨论和对比,芒山镇确定了两种安置方式,即就地安置和异地安置。对商业开发地段群众采取就地安置方式,让群众拆迁之后,能得到富裕生活和发展机遇。比如汉风街二期工程建设的拆迁安置,采取对拆迁户原有砖混房屋按1:1置换,砖木房屋按1:0.9置换,庭院按1:0.5置换进行就地安置,安置单元房按3:1可置换门面房,许多群众在拆迁中得到了二三套住房,还有的拥有门面,人人都拿到了数目不菲的现金赔偿。针对异地安置,芒山镇制定了两种安置方案供群众选择。一是单元房安置方式。拆迁群众可在社区购买200平米(50平米为免费提供,150平米为平价安置房,即建筑成本+土地成本,目前,单元房成本价格为:900元/平方,镇政府补贴200元/平方,群众每平方只需支付700元,基础配套费等其他成本由镇政府承担。二是宅基安置方式。宅基安置实行一户一宅,宅基地面积为220平方,原有宅基多出部分以货币方式进行找补。由于无论选择那种安置方式,群众都还可以享受地面附属物足额补偿,从而激发了农民向社区集中的积极性,拆迁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雨亭村二组76户群众在不到5天的时间内全部主动拆迁完毕,山城、雨亭两个自然村178户的整体搬迁任务已顺利完成。四、高收益促进,狠抓产业带动一个成功社区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座座楼房,产业带动才是它的内在动力。对此,芒山镇鼓励社区群众采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委托、入股、代耕、异地流转等形式进行,加速土地流转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专业大户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中。几年来,社区大力发展高效种植,建成沙红桃基地1500亩,建成农家乐宾馆73家。2011年,雨亭社区又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3500亩生态园。该项目包括苗圃、果蔬、花圃生产展示区、体验游赏区、商务娱乐区等,是一个具备休闲、旅游、观光、可参与性等综合性园区。当地群众既可以从中得到每年每亩一千斤小麦的补助,还能从事生态园各项业务,获取收入。同时,雨亭社区依托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中心社区的集聚效应和产业的辐射作用,从旅游地产到旅游纪念品开发,到餐饮服务等方面集聚发展,群众有了更多的收益,鼓励了消费,进一步繁荣了市场,全力打造了城乡一体的服务网络。开发形成了以刺绣、老虎鞋、石雕艺术品、玉器和汉代文物复制品为主的五大类三十多种旅游商品,社区餐馆、旅馆增至近4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增至1800多人,“旅游兴社区”的目标正在落实。五、高效能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在管理上,雨亭社区把城市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进来,着力营造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在城镇规划的审批、市容市貌的治理,市政设施的管护、园林绿化的管理,公安交通的管制、工商管理的执行等方面均纳入永城市级管理模式。目前,雨亭社区配备了环卫工人90余人,垃圾运输车4辆,建设了1个垃圾中转站和6个公共厕所,社区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有条,社区管理正逐步走向正规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