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能否借瘦身复活 国内厂商观望以对_第1页
CRT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能否借瘦身复活 国内厂商观望以对_第2页
CRT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能否借瘦身复活 国内厂商观望以对_第3页
CRT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能否借瘦身复活 国内厂商观望以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RT 显示器能否借瘦身复活显示器能否借瘦身复活 国内厂商观望以对国内厂商观望以对 2006 12 30 17 49 来源 转载 关键字 CNET 科技资讯网 12 月 6 日报道 虽然目前 CRT 阴极射线管 产品 电视 显示器 等的综合 占 90 左右的份额 但由于 LCD 液晶 等离子等新型显示技术的兴起 CRT 呈未老先衰之态 市场上关于 CRT 将被 LCD 取代 的预言不绝于耳 然而 最近的消息显 示 迟暮的 CRT 似乎迎来了枯树逢春的机会 近期在美国召开的平面信息展会 2004 上 一些显示设备厂商宣称超薄 CRT 显示 器将在明年面市 而且价格要比现在流行的平板显示器 使用 LCD 等离子显示等更新的 技术 更低廉 价格比平板显示器低而厚度相差无几 消息一经传出 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已显老态的 CRT 能重整旗鼓成为市场的投资热点吗 那些已把中心转向 LCD 等离子的厂商如何评价这一技术 CRT 是否迎来了复活的契机 改变传统体态改变传统体态 曾经 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 人们普遍认为厚笨的 CRT 显示器俨然要被 LCD 等离子等平板显示器所替代 不过半路杀出的超薄型 CRT 却改变了 CRT 的 传统体 态 当前 市场上销售的 32 英寸 CRT 电视的厚度一般为 50cm 60cm 采用这种超 薄型 CRT 可使 CRT 彩电厚度 缩减 到 38cm 虽然还不及 LCD 等离子等产品 厚度一般 为 10cm 那么薄 但已经可以和背投电视的厚度 一般为 40cm 一决高下 据悉 LG Philips 已经开始限量生产这种超薄显示器使用的显像管 首批采用这 种显像管的是 LG 电子和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 预计 2005 年下半年超薄型 CRT 电视将投 放美国市场 据 LG Philips 有关人士介绍 这种电视刚开始的售价可能会高于目前的 CRT 产品 但是价格很快就会随着量产降下来 韩国三星电子一位负责人表示 三星电子已成功开发出厚度仅为 35cm 的超薄型 32 英寸 CRT 仅比平板产品稍厚一点 预计在今年底开始小批量试生产这种产品 2005 年将实现规模化生产 同时 三星电子还在努力使这种 32 英寸超薄型 CRT 的技术也能适 用于其他尺寸的 CRT 预计 2006 年将实现各品种 CRT 的薄型化生产 据三星电子美国 分部的显示器产品副总裁 Jim Sanduski 透露 明年一季度 该公司将在韩国销售这种电视 明年中期将在美国销售 削薄后的 CRT 现在看上去仍然 厚重 而三星电子表示 这仅是一个开始 该公 司已经开始开发厚度为 20cm 的 CRT 并有望在 2006 年底或 2007 年初量产 目前 该 公司正在进行厚度为 35cm 的 CRT 通用化研发 巨头谋变巨头谋变 上述几大显示器巨头的一系列动作 使本来已成 昨日黄花 的 CRT 重新吸引了人 们的目光 目前 CRT 产品仍然占据了全世界 90 的市场 但市场份额逐渐被平板产品所 侵蚀 实际上 很多靠 CRT 电视起家的公司正在撤出这个市场 投身于平板电视的生产 在中国 数字电视市场兴起 使更多的电视厂商转向平板产品的生产 越来越多的 IT 巨头也把目光盯在了目前市场总量仅为 5 的平板电视上来 吸引 他们的当然是 丰厚的利润 据美国 Strategy Analytics 的数字显示 2004 年全球平板 电视的销量将达到 900 万台 2007 年将超过 2700 万台 北京数字华夏家电产业研究所研 究人员分析认为 按照 5 10 的利润计算 全球 1 亿台平板电视有 1 万亿元左右的规 模 利润为 500 亿 1000 亿元人民币 其中 2005 年中国市场利润将超过 10 亿元 IT 厂商凭借 数字家庭 显示为中心 等理念参与到电视市场 使该市场热闹异 常 目前 戴尔 惠普 优派 富可视等厂商的平板电视 已经在美国上市 有些已经陆 续引入中国市场 而这些厂商入市的利器 不是 LCD 就是等离子或是背投 推出超薄型 CRT 的厂商表示 生产更薄的 CRT 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吸引那些想购 买超薄电视 但又无力承担高昂价格的消费者 三星指出 推出超薄型 CRT 目的在于抵 御等离子电视和 LCD 电视对 CRT 电视市场的侵蚀 三星电子美国分部的显示器产品副总 裁 Jim Sanduski 说 这些电视将延长 CRT 电视的吸引力 也许 Sanduski 的另一层含 义是 这些电视可以延长 CRT 生产厂商的竞争力 在平面信息展会 FID 2004 会议上 已在超薄型 CRT 领域投资的电视制造企业 的高级官员说 在明年初 超薄电子管产品将依靠明显的价格优势冲击平板电视市场 市 场调查公司 iSuppli 有关人士认同这一观点 CRT 不会很快退出市场 在 2008 年它仍将 占有 70 的市场 因此 制造商们可以凭借 CRT 的价格优势及超薄型 CRT 这一新型利 器 还能在电视市场风光数年 不过 随着 LCD 等离子等平板电视的量产 以及最近 LCD 面板库存累积导致 的供过于求 使平板电视价格逐步滑坡 面对迅猛的 LCD 显示器及平板电视攻势 新型 CRT 的机会有多大 夹缝中的蛋糕夹缝中的蛋糕 最近的数字显示 在 2004 年 国内制造商将生产 4460 万台 LCD 显示器 超过 了只有 4450 万台的 CRT 显示器产量 这显示出 LCD 将超过 CRT 成为市场主流 而最近 飞利浦 LCD 的销售比例达到了 30 LCD 销售额已经达到了显示器总销售额的 50 有人 把这一系列现象看成 LCD 时代来临的标志 LG Philips 公司企业策略经理 Siegfried Trinker 表示 随着市场合并 幸存的厂 商被迫把价格降到仅保持微薄利润 所以 CRT 的平均价格还将继续下降 这些电视的价 格定价将在 500 美元以内 平均定价在 250 美元左右 为了保持低价位 销量就必须很大 但是在平板电视异军突起的情况下 这很难做到 我们看到 推出超薄型 CRT 的厂商瞄准的是大屏幕电视市场 他们似乎并没有 兴趣推出一两款 17 英寸 19 英寸的 CRT 显示器 毕竟现在的 LCD 显示器已经够便宜了 况且 尺寸这么小的产品 研发 生产等各方面成本恐怕不比大尺寸产品低 iSuppli 公司 预测 全世界电视出货量中 2008 年 LCD 的份额将从现在的 5 增加到 18 在此期间 电视市场总量将从大约 1 68 亿台增长到 2 3 亿台 据显示器专业分析网站 DisplaySearch 的数据 今年平板桌面型显示器的收入将占市场全部收入的 41 笔记本电脑将占 22 LCD 电视将占 11 而从记者获知的消息来看 诸多显示器厂商并未对这种技术表示青睐 他们都 沉 浸在 LCD 时代来临的喜悦中 很多显示器厂商甚至觉得 CRT 卷土重来 这个话题本身就 很 落后 虽说超薄型 CRT 比 LCD 便宜 比传统 CRT 薄 但是它也比 LCD 厚 比传统 CRT 贵 目前 许多主要的 CRT 厂商 包括索尼 东芝 松下和夏普 都缩减了 CRT 相关的计划 不过相关数据显示 LCD 的价格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下降 才能达到和 CRT 电 视相当的水平 但是市场对轻薄的产品又有相当程度的需求 Siegfried Trinker 就表示 超薄型 CRT 显示器具备图像质量和纤小的尺寸两大优点 因此在市场上还是有充分的发 挥空间的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超薄型 CRT 能有多大的市场 和 LCD 的成本下降速度息息 相关 如果超薄型 CRT 能赶在 LCD 达到普及价之前大规模推向市场 厂商对这种技术的 投资就会随之扩大 LCD 的产能扩张也会随之放缓 即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 超薄型 CRT 和 LCD 传统 CRT 是一场比速度 比价格的博弈关系 是标准的 夹缝中的蛋糕 国内厂商观望以对国内厂商观望以对 有关数字显示 在 CRT 领域 国内企业已经占据了中国市场 90 份额 而中国 生产的数字电视 包括平板电视 多数在国内市场 自己消化 据 iSuppli 预测 2003 年在中 国国内销售的比例为 93 2008 年仍有 81 虽然在 CRT 市场已稳居鳌头 在新技术和高端产品方面 国内厂商仍走在前列 海信等离子对比度高达 5000 1 TCL 开发出了厚度为 17 4cm 的 DLP 背投电视 康佳成 功开发了 55 英寸 LCD 电视和 76 英寸等离子电视 长虹精显背投彩电就实现了与原创基 础技术的对接 TCL 有关人士表示 每一个技术必然有其研发 试用 普及阶段 比如当前的 LCD 应用已经发展到了 6 7 代 而真正成熟和广泛推广还是在 4 代以后 LCD 的产能正 在大幅上升 技术正在成熟 所以其成本也在快速下降 新型 CRT 能否很好满足需求 能够获得成功还需要时间检验 市场检验 华旗资讯显示器市场经理李曰强认为 如何将显示器做到超薄一直是显示行业在 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当然这类技术目前已有很多 比如 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号称 LCD 的终结者 被认为是最可能的下一代新型平面显示器 类似的技术这么 多 这类技术的成熟还需一定的时间 而且目前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