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天姥(m)瀛洲(yng)木屐(j)渌水荡漾(l)B剡溪(shn)鼓瑟(s)鸾鸟(lun)洞天石扉(fi)C觉时(ju)长嗟(ji)战栗(l)訇然中开(hng)D魂悸(j)澹澹(dn)青冥(mng)熊咆龙吟(po)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势拔五岳淹赤城B迷花倚石忽已冥C列缺霹雳,丘峦崩催D青冥浩荡不见底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B天姥连天向天横横:遮断C栗深林兮惊层颠栗:战栗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欲因之梦吴越相如因持璧却立B忽魂悸以魄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恍惊起而长嗟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D安能摧眉折要事权贵沛公安在5下列句子诵读时语气停顿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B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C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D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忽魂悸 / 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6下列表述有误的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李白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诗人借梦游仙境表示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诗中虽流露出苦闷和抑郁,但感情激越奔放,表现了诗人自由不羁的个性。B李白诗歌奇特的构思,瑰丽的想像,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运用,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对唐代以及后代众多诗人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C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古体诗有“歌”、“吟”、“行”等体裁,近体诗有律诗、绝句的区别。D“歌”、“吟”、“行”都是古体诗。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二、精段阅读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姻。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雾。7这段文字按什么顺序写梦中经历?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8诗中描述了龙、鸾、霓衣、风马、云之君、金银台等想象中的事物。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事物写进诗里?答:_9这段梦境的描写与诗的最后两句所表达的傲视权贵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答:_三、拓展训练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夜短长?注释 酒肆:酒店。吴姬:这里指当地的卖酒女。压酒:新酒酿好时,压紧榨床取酒。子弟:年轻的朋友。尽觞:干杯。觞:酒杯。这是一首古风,结构严整,句式匀称,音韵和谐,能够使人产生联想,给人以美感愉悦,试问:诗中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又调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_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齐有倜傥生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本诗为李白早期作品,乃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李白自幼雄心极大,幻想甚多。得意时,想当宰相,当大将,不得意时,想当神仙,当隐土;遇不公平之事,又想当游侠,当刺客,诗中塑造了怎样一个形象?诗人怎样借古人之“倜傥”来展露自己的情怀?答:_四、拓展阅读李白 能否梦回盛唐祝喜堂 李白离世,距今已有1250年;可是,李白始终是人们绕不开的热门话题:众说纷纭,甚至各取所需。诗人余光中以诗评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诗夸张,夸得过头。 到底什么才是诗人李白的真面目,李白是否能梦回大唐?还原真相,还需回归真相,回归常识,回归未经粉饰的李白。 李白在青少年时,就写出了传世之诗寻雍尊师隐居等,可谓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文科状元,又巧逢大唐“搜尽天下人才”的最佳机遇,李白的前程似乎是无量的。不料,当朝大开的科举、察举之门,却将李白拒之门外。李白不死心地写了一封又一封自荐书信,找了一位又一位的“大人物”。然而,李白的梦想,一一碰壁,一一落空。历史有幸保留下来李白的多封自荐书信,也留下了号称“求贤如渴”的重量级当官的大名。李白在诗中吹嘘过荆州长史韩朝宗:“生不愿封万户候,但愿一识韩荆州。”阅读李白写给他们的自荐书信,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是曾经咏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所写吗?看来,李白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不神不仙;而那一大批顶戴花翎的高官呢,个个冷对李白,更显得面目可憎、朝政昏昏。这就是大唐盛世,却没有一条李白入仕之途;由此李白仰天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到此,我不由得替李白发问假如李白顺利入仕作官,又能怎样?大唐是他的梦想吗? 严酷的历史现实,又给李白当头一棒。虽然长期“失业”,但李白心还不死。天宝元年,在号称皇宫“座上宾”吴筠的推荐下,唐玄宗下诏召见了42岁的李白。此刻,李白一副得志的模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唐玄宗施舍给李白的官职名为“供奉翰林”,实是专职捧场的御用诗人。李白也显示出了自己善于捧场的才华,为唐玄宗和杨贵妃写了清平调词三首平心而论,这三首诗,除了华丽的外表,只有空洞御制的成分。我想,它的最好注脚,就是日后的“马嵬事变”,也是对李白入仕作官“又能怎样”的最好回应。 对于自己扮演“御用”诗人的角色,李白的内心深处还是极不情愿的。加之,他又受到当朝权臣谗言的攻击,上岗还不到两年,便被唐玄宗辞退了。因为唐玄宗看重的并不是作为诗人的李白;李白在他的眼中,只是一个花瓶而已。从此,无业的李白,又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不称意的漫游。李白的漫游人生,实为当朝的放逐,也是个人的逃避与个人的出世;而出世的本质,却是梦想的入世。李白依旧壮心不死,梦想为大唐增辉,一展才华。他梦想投军建功立业,于是投到永王李璘的旗下,他以为这才是他的出头之日,一如战国时代的名将乐毅登上燕照王的黄金台。然而,诗人毕竟是诗人,李白并没有看透永王东巡的黑幕。眨眼之间,唐肃宗以叛乱罪剿灭了李璘,李白也因参与“谋反”被定为死罪;虽经众人求情,李白被改判流放夜郎,但最终病亡安徽当涂采石矶。 终其一生,所谓大唐盛世,却没有李白的立锥之地;反之,他还成为盛世的牺牲品。盛世又怎么看待李白呢?他的好友杜甫如实写出他的危险处境:“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大唐盛世抛弃了李白,是李白的不幸;但幸运的是,却造就了一位天才诗人。大唐盛世之光,没有普照李白,但它也没有以诗定罪李白,也没有剥夺李白写诗的自由权利。 苦难出真诗。李白之诗,恰似蚌以苦难磨砺出瑰丽奇异的珍珠。只须深读、只须品味;只有诗人的称谓,对李白才是最合适最贴切的;李白永远属于民间。所谓大唐,对李白而言,只是一个时间符号。过分的渲染和鼓噪,过分的贴金和涂抹,只会糟蹋了诗人李白,只会在诗里掺进非诗的因素,只会误导读者,也会误导诗人李白。 (2013-06-16西安晚报)12“到底什么才是诗人李白的真面目,李白是否能梦回大唐?”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13分析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_14“大唐盛世抛弃了李白,是李白的不幸;但幸运的是,却造就了一位天才诗人”,请说说这句话的含意。_15到底什么才是诗人李白的真面目?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_答案:1、A。(渌l)2、D。(A、淹掩,B、冥暝,C、催摧)3、C。(栗:使战栗)4、B。(A、因:依据/ 就、于是;C、以:都表并列;C、而:表顺承连词/ 表转折连词;D、安:怎么/ 哪里)5、D。6、C。(唐诗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7、本段按时间顺序写梦中所历。从静谧幽美的湖光月色,到奇丽壮观的海上日出;从千回万转的山岩小径,到令人战栗的深林峰峦;从山景幻入仙境,景色突然变得辉煌灿烂,异彩缤纷,气象万千。展现了一幅神奇莫测、光怪陆离的梦游图景。表现了诗人对光明、自由、美好的向往。8、虚拟一个充满幻想、五彩缤纷的一个神仙世界,并同它与丑恶的现实形成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丑恶现实的鞭挞。9、梦境的描写是为篇末抒情服务的。李白是把神仙世界当成没有权贵和黑暗现象的理想境界来追寻的,结尾的抒情表达了理想不能实现和个性受到束缚的愤懑。10、诗篇有四句为实写,且又分明暗两类明写了景,写了事;暗写的是“别情”。后二句采用了反诘句式与比拟手法,进行了虚写,呈现出诗人所惯有的浪漫主义色彩。将离别的情谊与长江比长短,这便反衬出情的绵长。11、诗篇塑造了一个豪迈、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的“倜傥生”鲁仲连的光辉形象。诗人借助对他救弱扶倾、反抗强暴却功成身退的高尚情操的颂扬,展露了自己要引他为“同调”的强烈愿望。12、提出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结构上领起下文。13、运用比喻,将李白之诗喻为珍珠,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李白是经过苦难磨砺才写出了“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