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统一考试试卷.doc_第1页
199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统一考试试卷.doc_第2页
199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统一考试试卷.doc_第3页
199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统一考试试卷.doc_第4页
199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统一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1997年初中毕业统一考试试卷考生注意:本学科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得分 评卷人 复评人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2分)将所选答案的序码,分别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告诫(gi) 玷污(din) B.歼灭(jin) 创造(zo) C.阔绰(chu) 窥见(gu) D.夭折(yao) 淳朴(ch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在一组是 ( )A.逾越 苍茫 挑拨离间 B.开恳 偎依 花姿招展 C.翡翠 尝赐 骄生惯养 D.赊欠 葱笼 拈轻怕重3 下列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闷 闻 固 匾 B.膏 壁 慕 警 C.架 晨 贡 界 D.额 财 刻 棵4 对下列加点字在词语中意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驻足(驻扎) 人迹罕至(迹象) B.环拱(围绕) 不辍劳作(停止)C.令名(美好) 并行不悖(相同) D.豁亮(突然) 相时而动(观察)5 下面句子中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母亲性格_,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_。A.和睦 和蔼 B.和睦 和气 C.和蔼 和睦 D.和气 和蔼6 对下面这个复句类型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浪费时间就是耗费生命。A.递进 B.转折 C.选择 D.因果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橘子、苹果、萝卜等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C.每当我们在夕阳的辉映下走出校园时,心里都充满着幸福感。D.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8 对下面句子所含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人民英雄纪念碑,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9 一位中学生询问别人的年龄,不妥当的一项是 ()A.爷爷,您多大年纪了?B.叔叔,你多大了?C.王娟同学,你今年十几岁了?D.小朋友,你几岁了?10 下面是校广播室广播的一则启事,从内容上看,不符合招领启事要求的一处是()招领启事(甲) 132班王玲同学,在校操场拾到一个黑色钱包,内有人民币叁拾元,面值都是拾元(乙)。请丢失钱包的人到学校教导处认领(丙)。学校教导处(丁)5月20日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11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与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B.在烈日和暴雨下、分马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C.唐朝白居易的春夜喜雨是五言律诗。D.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12 下面完全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蝉鸣。C.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D.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诲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耻辱。二、综合题(共3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一) 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纺线也开展竞赛。三五十辆或者百几十辆纺车摆在一起,在同一段时间里比纺线的数量和质量。成绩好的有奖励,譬如奖一辆纺车,奖手巾、肥皂、笔记本之类。那是很光荣的。更光荣的是被称为纺毛突击手、纺纱突击手。举行竞赛,有的时候在礼堂,有的时候在窑洞前边,有的时候在山根河边的坪坝上。在坪坝上竞赛的场面最_,沙场秋点兵或者能有那种_。不,阵容相似,热闹不够。那是盛大的节日赛会的场面。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_呢?10 你看,整齐的纺车行列,精神饱满的竞赛者队伍,一声号令,百车齐鸣。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上机群起飞的气势。11 那哪里是竞赛,那是万马奔腾,在共同完成一项战斗任务。因此,竞赛结束的时候,无论纺得多的还是纺得比较少的,得奖的还是没有得奖的,大家都感到胜利的快乐。13 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壮观 气象 格局 B.壮阔 气派 规模 C.雄壮 气概 规格 D.广阔 气势 模式14 下列四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从阵容、规模、气势等方面写了坪坝上竞赛的场面。B.写竞赛场面,用沙场秋点兵形容了竞赛的阵容,用节日赛会形容了场面的热闹。C.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年工作环境的宽松和优越,充满自豪感。D.这段文字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15 对这段文字思想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写纺线竞赛,表现了延安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B.通过写竞赛过程,表现了延安军民熟练高超的纺线技术。C.通过写竞赛阵容,表现了延安军民的英雄气概。D.通过写竞赛规模,表现了延安军民的博大胸怀。16 如果将三五十辆一项战斗任务分为两层,最恰当的分法是 ()A.14/511 B.16/711 C.17/811 D.110/11(二)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屋项是穹窿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项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17 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不感到怎样空旷说明大礼堂设计的巧妙。B.穹窿形的说明屋顶中部高四周低。C.满天星斗说明天花板上灯多灯密。D.水天一色的奇观说明大礼堂的屋项和地面是相互映衬的。18 对这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介绍大礼堂的构造和灯光。B.介绍大礼堂的规模和灯饰。C.介绍大礼堂的外形和灯饰。D.介绍大礼堂的布局和灯光。19 对这段文字所用说明方法的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列数字、打比方 B.列数字、下定义 C.打比方、分类别 D.列数字、举事例20 顶部的中心奇观部分的说明顺序是 ()A.从总体到局部 B.从中心到外围 C.从外围到中心 D.从局部到整体(三)1 不知你喜不喜欢诗歌,我建议你学点诗歌写作。2 可能你会说,我又不想做诗人。可我说:不做诗人也要学点诗歌写作。3 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任何类型的诗歌的本质和基础都是在传导一种情感。你在学诗写诗的过程中能够渐渐地体会并且逐步掌握诗歌的感情抒发方式。一旦把这种抒情方式运用到其他文体的写作中,你的文章一定会写得很美,充满诗意。4 我们可以在学习诗歌写作的过程中学到诗歌意境开掘的方式。所谓意境指的是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学习诗歌开掘意境的方式,能使文章的构思精妙,想象力丰富,富有意境。5 我们还可以在学习诗歌写作的过程中,学到诗歌优美的语言。诗歌富于韵律、节奏,顺口好读,易懂易记。学习其声韵节律,精练简约的表达形式,有利于进行其他文体的写作。6 所以,一个写作爱好者应该懂得点诗,会写一点诗。在学写一点短诗、小诗的同时,学习诗的_,学习诗的_,学习诗的_。21 第6段横线标示的空缺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语言 抒情 意境 B.意境 语言 抒情 C.抒情 意境 语言 D.抒情 语言 意境2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不做诗人也要学点诗歌写作。B.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C.意境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索。D.学写诗歌能学到诗歌优美的语言。23 对本文所用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24 对本文段落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a)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5 虽有千里之能,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26 下面各句朗读时根据语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安求其能/千里/也。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伯乐是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B.文中的千里马是指有才干的人。C.文中的食马者是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D.文中天下无马的马是指没有才干的人。28 对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B.对在位者不能发现和使用人才进行批评。C.对统治阶级不能重用和奖励人才,致使人才流失表示惋惜。D.对统治阶级中能识别和重用人才的人给以肯定。(五)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干的事)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停留)?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抛弃)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师(退兵)而还,一郡并获全。29 对上文几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吾今死矣!子可去一句是说,荀巨伯的友人认为反正是死,不如赶快一同逃跑。B.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一句是说,荀巨伯认为逃跑会伤害朋友间的友情,这种认识不只是个别人才有的。C.大军至,一郡尽空一句是说,全城的人都跑光了,所以胡人就决定来攻打这座城郡。D.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一句是说,荀巨伯以友情为重,愿意代朋友去死。30 对本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巨伯远道探病,恰逢胡贼入侵。B.友人劝荀避贼,巨伯仗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