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安全设计要点1.建筑结构1.1结构材料。实验室的建筑结构,例如墙壁、地板、天花板等,应选用耐火或不易燃烧的材料组成。1.2结构层数。从安全角度考虑,实验用房宜采用单层或低层建筑。如因占地面积所限,必需采用多层建筑时,应妥善考虑防火以及其它事故的安全处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当某一实验室发生紧急事故时能够尽量减少或免除对四周与上、下层实验室的影响,实现人员的安全疏散与对事故范围的迅速而有效的控制。1.3安全通道。为了方便安全疏散,实验楼至少应设两个对外出入通道,其距离应尽可能远。每一层楼也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出入通道(或出入口)应符合安全要求。 1.4实验室门。每个实验室应设两个出口,面向走廓,间距应尽量远。门的宽度不小于90厘米。由室内任一工作点至出口门的距离不超过25米。实验室面积不大时(例如66平方米),一个出口可与邻接的实验室相通,但另一出口必需面向走廊。至于面积较大的实验室,则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口均应面向走廊或靠近楼梯口。实验室面向走廊的门宜为双扇门。凡操作多量易燃易爆物或毒物的工作场所,也应符合上述要求。这样,一旦出现事故,可便于疏散人员或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1.5走廊通道。走廊应足够宽,当两侧实验室的门开启时,仍可在走廊内方便地通行。除了灭火器、消防水龙带、防毒用具等救护器材之外,在走廊内不得存放任何其它设备或仪器,以免妨碍来往,影响处理事故的效率。救护设备应有明显的标志。可以在走廊墙上开一小壁柜,贮放救护设备。应使全体工作人员知悉救护设备的贮放地点。1.6电梯通道。实验楼如为高层建筑,宜安装电梯,供运送化学试剂、易燃溶剂、危毒物品、高压气瓶等专用。电梯通道应符合安全要求,尤其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1.7楼梯楼板。实验楼内的楼梯和楼板,宜采用有一定的防滑性能的表面结构,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垫防滑垫块)以满足防滑的要求。1.8适用材料。实验室所用的各种建筑材料、管道材料和楼板应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管道材料宜用陶瓷、玻璃、聚氯乙烯,它们基本上能够满足一般实验室的需要。在必要时,走廊、过道和实验室内的楼板可用塑料或橡皮板覆盖,以防化学品的腐蚀。在条件许可时,对要求较高的实验室,可用瓷砖铺砌地面。要求防潮的精密仪器室可用木地板。实验室的建筑用材应满足定的耐火要求。实验室与走廊之间的墙壁和门窗至少应能耐受火情达45分钟之久(在额定的耐火试验条件下)。1.9防振设计。设计实验室时应考虑防振要求,使与振源保持一定的间距。若防振间距不合上列要求,应对需要防振的设备基础或对整个实验室建筑物采取必要的防振措施。例如,在房屋四周用玻璃棉下脚料隔振,采用隔振基础或防振工作台等。通常,对较高的干扰频率可用支承式隔振装置,对较低的干扰频率与对水平防振要求较高的仪器设备,可用悬吊式隔振装置。此外,当防振要求甚高时,可用泡沫塑料板或万利板使室内地坪与四周墙身隔开,并采用厚炉渣垫层、厚粗砂垫层和厚混凝土垫层来减少土壤对振动的传导和增加地坪的刚度。1.10楼面承压。实验室建筑的楼面应能满足一定的荷重要求。一船实验室的楼面均布活荷载规定为每平方米200千克,荷重较大的实验室则应按实际情况来决定。实验室的窗户需取南北朝向,避免西向。为防阳光直照,可设水平或垂直遮阳,或置窗帘。1.11其他要求。在设计实验室时,还应考虑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安全要求。2.给水、排水实验室的给、排水系统应设计恰当,保证不使污染饮水源。2.1给水性质。若实验用水与饮用水的水源不一(如节能利用所收集的天落水),则应将饮用水与非饮用水的龙头(或出水口)分别注明,以免混淆。2.2配套设备。接水龙带的固定管道装置应有防虹吸的设备。2.3备用水源。实验楼应设有备用水源,以免当公共自来水系统供水不足(或停止)时造成事故。一旦停水,备用水源应能迅即保证各种仪器的冷却水、洗眼器用水、蒸馏瓶冷凝管用水等的需要。 2.4给水要求。2.4.1实验室给水系统应能保证必需的压力,水质和水量。除供实验和生活使用之外,还应配置供应消火栓和消防设备的用水。2.4.2对于大型的高层实验楼,在室外给水管网不能满足上层实验室用水要求或经常性出现水压周期性不足时,为了保证实验室安全供水,应设置局部加压设备或屋顶水箱和水泵,专供上层实验室使用。在使用水泵抽吸时,应注意防止引起室外管网压力降低,必要时,可在进水口设置断流水池。2.4.3实验室用水通常可仅设一根引入管,但若实验设备要求安全供水,或在高层实验楼里消火栓数量较多时(例如超过10个),则应设两根引入管。单根引入管一般宜从建筑物中部引入实验楼内,以使水压较为平衡。两根引入管则宜由实验楼两端(或不同侧)引入,若只能由同侧进入,则应保持较大的间距(通常应不小于10米),并在该两引入管连接处的给水管网上设置阀门,保证在水管发生局部故障时仍能保持安全供水。引入管应尽量从靠近要求实全供水或用水量最大的处所引入。2.4.4实验室内的给水管道应合理布置,便于维护,力求使供水安全可靠,因此管线应尽量短,避免交叉。一般实验室的管道可沿墙、走廊、柱角、天棚等处明装敷设,但易积聚灰尘,故在安全要求较高的实验室中应尽量暗装,敷设于管沟、天棚、地下室或公共管廊内,给水主管、支管则可暗敷于管槽和竖井内。所有暗设的管道均应在控制阀门处设置检修孔,以便维修。2.4.5放射性实验室给水系统的管道入口通常应设在干净区,采用上行下给式给水管网,以免扩散污染。生活给水管道通常也宜设在洁净区。管道由洁净区接至受污区的通风柜、手套箱、卫生通过间淋浴器等可能受污的处所时,应使经断流水箱或局部断流水箱送入。断流水箱应有适当的高度和容量,必要时应设加压装置。也可采用断流阀门在不同放射水平的交接处,分别在管道两端设断流阀门各一个,中间接一支管,当管道不工作时,将断流阀门关闭,打开泄放阀门将余水放空。至于小型的放射化学实验室,可在进入受污区前只在管道上设一逆止阀,防止受污。2.4.6放射化学实验室的受污区应设洒水龙头,用以消洗受污表面。通常,洒水栓流量可取0、7升秒,管径25毫米,自由水头10米水往,各洒水栓间距为2025米,使用时可接1015米长的橡皮管。在高放射性水平场所的卫生通过间里,可设苏打水管,用12苏打水,管径宜大,水温不宜过低(3540)以防堵塞。2.5排水要求。2.5.1实验室应根据排出废水的成份、性质与受污水平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若含有害物质,应先作必要的处理,使之符合国家标准(例如GBJ4一73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等),方可排出。必要时,应设独立的排水管道,经局部处理后,再排入室外排水管网。2.5.2实验设备的冷却水排水或其它仅含一些无害悬浮物或胶状物,受污不严重的废水可不必处理,直接排至室外排水管网。若废水含排放的废水如需重复使用,则应作相应的处理。2.5.3实验室排水管道应布局合理,适当集中,以便维修。转角宜少,以免堵塞。敷设时应尽量沿墙、柱角、天棚、走廊,避免穿经安全卫生要求较高的场所(如精密仪器室等)。排水主干管道应力求靠近排水量最大,杂质较多的设备。2.5.4放射性废水应按放射性水平与化学性质分流排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小型实验室,废水量不大时,可用一个排水系统。若量小而浓度较高,可用专门容器收集,送废水贮存处或作其它处理。排出放射性废水,应由洁净区流向受污区,不得贯通洁净区,以防扩散污染,若放射性水平较高(例如超过370贝可升),应设专用排水管沟,管槽和竖井,并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对于有腐蚀性的放射性废水,必须选用合适的耐腐蚀材料制作管料。管沟般可用砖砌,如地下水位较高或因防护需要,可用混凝土砌筑。管沟覆面可用水泥抹面,不锈钢、碳钢复面加刷防锈漆。 2.6消防给水。实验室除实验、生产、生活用水外,尚应设备消防给水系统。2.6.1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普通消防系统, 自动喷洒消防给水系统和水幕消防给水系统等。2.6.1.1普通室内消防给水系统该系统是由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室内消火栓、水龙带、水枪、消火栓箱等设施,必要时,还应设加压水泵及蓄水箱。a室内消防给水管道除了操作与水接触能引起爆炸、燃烧或助长火灾蔓延的物质(如钾、钠、铯、铷、钾钠合金、氢化锂等金属氢化物,氢化铝锂等)的工作场所,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仅操作或贮存非燃烧体,且其内部设备均为非燃烧体(工作台、工具箱在外)的工作场所,以及非燃烧材料(加金属材料、水泥等)仓库之外,实验室等建筑均应装置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实验室、试验工厂厂房等的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能保证室内消防用水需要,两股水柱的水量至少不得低于每股2.5升秒,在室内消火栓口处的压力应能使充实水柱达到建筑物的最高及最远部分,且不得低于6米。在室内消防给水管道中水压经常(或周期性)不足,不足以使位处较高地点的消火栓达到上述水柱高度时,应设置固定加压水泵和蓄水箱,固定加压水泵应设远距离启动设备,可由较高位置消火栓处进行启动。室内消防给水管道上消火栓的数目若达到或超过10个,而室外给水管道又为环状时,则给水引入管至少应有两条与室外管道相接,同时应将室内消防给水管道连成环状,成将给水引入管与室外给水管道连成环状。室内消防用水如与生活、生产或科研实验用水共用给水管道时,则应保证满足下述要求,即当生活、生产或科研实验用水量(在短时内)达最大时,供消防用水的管道仍可满足消防用水的要求而不会影响防火安全。消火栓较多的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设阀门,以使分成数段。若局部管道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可用阀门隔断,使其它管段上的消火栓仍可处在备用状态。在一层中停止使用的消火栓数目应不超过5个。阀门应经常开启,且需设置明显的启闭标志。在无采暖设施的建筑物中,若有冻冰的可能,则应在有采暖设施或不会冻冰的处所设立阀门。b室内消火栓、水龙带实验楼内消火栓的配布应合理,分设于每一层搂,并使相邻消火栓的充实水拄能在其作用半径内建筑物的最高最远处相遇,且至少有一股充实水柱可射至每个房间的任何地点。应将室内消火栓布置于人群出入较多,比较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如门厅、楼梯间平台、走廊、走道等,且应明装。栓口离地高度应为1.2米,并按实验搂的需要配置相应口径的喷嘴及水龙带。消火栓的配布间距通常不得超过50米,水龙带长度一般应取10、15、20或25米,不宜太长,否则在喷嘴处的水压损失太大。在同一实验楼内,消火栓、水龙带及水枪应采用同一规格及型号,以便互换与使用。当水柱的水量低于4升秒时,需采用50毫米口径的消火栓和水龙带,超过4升秒时,需采用65毫米口径。安装室内消火栓,应注意便于接装水龙带。如遇火警,将水龙带一端的接口接到消火栓出口上,按开启方向旋转消火栓手轮,进行喷水扑救。最好把水枪、水龙带和消火校预先接好,便于灭火。2.6.1.2自动喷洒消防给水系统在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楼或部分实验室、库房内,应考虑设自动喷洒消防给水系统,并配合设置烟焰鉴测器和受热报警器。在贮有大量易燃液体的房子里,更应设置自动喷洒消防给水系统。自动喷洒给水系统由给水管网,喷洒头和热敬控制件组成。喷洒头装在房间顶上,但应合理配置。通常可每910米2(约3米见方)设置一个喷洒头。在平时,喷洒头被热敏控制件封闭。当室内起火,温度升高时,喷洒头即可自动破开喷水。热敏控制件可调,一般工作温度较室内温度高约3040。在水压140千帕时,一个12、7毫米喷洒头的喷水量可达1、5升秒左右。由于自动喷洒消防给水系统可在火势刚出现不久立即进行灭火,不需人工控制或操作,故不会因起火处所的烟焰等恶劣环境条件而受到影响,具有良好的灭火效果,凡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建筑物,均应考虑设置此种灭火设施。据不同国家的资料统计,自动喷洒灭火设施的灭火成功率常可达99、7,其中有不少火警仅是采用了一只喷洒头即将火扑灭了的。实验楼应根据情况,配合设置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自动灭火设施,由烟焰鉴测器控制起动,用于一些不宜用水灭火的地方。2.6.1.3水幕消防给水系统为防止火势经过门、窗、楼面孔洞、防火带、悬吊式防火墙扩展蔓延,影响邻接房间及建筑物,可用水幕消防设备作为阻火设施,但应注意,水幕并不能完全阻止火焰的热辐射透过。2.6.2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实验楼、库房等建筑物在必要时应设立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由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泵等组成。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应保证维持一定的工作压力,低压管道的水头应不低于10米,而高压管道应在消防用水量达最大值时仍能保证在建筑物最高处的充实水柱不小于10米。实验楼、库房、厂房等建筑物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表1816计算,并保证供应(消火时间按3小时计算)。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a管径不小于10厘米。b环形(独立的建筑物可采用单向管道,但应伊证防冻,长度通常不大于300米)。c用阀门分为数个管段,在局部管道发生故障需要检修时,可用阀门隔断,不致影响其他管段消火栓的使用。 每个管段的消火检数目不超过5个。d每个消防水泵应有独立的吸水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消防水泵组成一组时,则至少应有两个吸水管。若使用两个吸水管,则每个管子均应保证用水量。室外消火栓应配置合理,相邻消火栓的距离不得超过120米,设于通路(或街道)边,尽量靠近四叉路,离建筑物外墙不应太近(通常不应小于5米)距路边的距离不应超过2米,消火栓需装100毫米栓口一个及65毫米栓口二个。消火栓如为地下式的,可只装一个100毫米栓口。为保证室外消防用水的需要,尚可设置蓄水池、蓄水箱、空气压缩水箱等设施。3.实验室管线3.1色标区别。煤气、过热蒸汽、压缩空气的阀门,应该漆成不同的颜色,或做成不同的形状,以资区别,避免混淆。阀门的开、关位置,应易识别,一看就可以辨出是开还是关。对于设有过热蒸汽管道的工作台出气口应指向下方。3.2室外安置。控制电气、煤气、压缩空气、过热蒸汽等线路或管道的安全总闸应设在实验室的外面。实验室气体管道的安全设计要求如下: 3.3煤气管道 煤气管道的走向应力求平直,避免紧靠门窗或气窗,不得穿越潮湿、有腐蚀性的场所,不得使用木架支撑,一般应明装,以便于检查,与其它管线应有一定的间距。管道材料宜用镀锌水煤气钢管或无缝钢管。接地应可靠。安装后应经强度与气密试验,合格者方可使用。 3.4液化石油气管道 3.4.1不得敷于地沟内。可架空敷设(沿墙,沿柱),要有一定的坡度,一般不宜小于0.003。 3.4.2采用无缝钢管,或用镀锌水煤气钢管(公称直径小于25毫米时)。 3.4.3在管道最低点设置排水装置,在管道最高点设置吹扫及放散装置。 3.4.4接地可靠,通常可每隔30米设一接地线,接地电阻应不大于20欧。 3.4.5严防泄漏。管道在安装后应进行强度及气密性试验,合格者方可使用。贮罐及管路应设紧切断阀及过流防止阀,可及时切断气源,以防出现失火事故时灾情扩大。 3.5压缩空气管道可沿墙或柱架空明敷,也可暗装。管道应有一定的坡度,一般不小于o002。在管道最低点与最点应分别安装排水装置与放气装置。管道在安装后应进行强度及气密性试验(低压压缩空气管道可不作气密性试验)。管道与其它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表1820的要求。压缩空气可用分子筛、硅胶或活性氧化铝脱水。如需使用含油量很低的压缩空气,可采用无油润滑压缩空气机。 3.6蒸汽管道 可沿墙或柱架空明敷或地沟敷设,应采取保温措施并考虑热膨胀补偿(如:自然补偿,用伸缩器补偿)。不得与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氧气及腐蚀性液体的管道或电缆线共用一个地沟,也不得穿越烟道或风道。要注意避免沿烟道墙、炉墙等热表面敷设。蒸汽管道应能满足放气、放水与流水等方面的要求,坡度一般不应小于0002(汽水逆向流动时为0005)。安装后经强度试验(在保温之前进行)合格者方可使用。 3.7氧气管道氧气管道要沿墙(柱)架空敷设,使用独立的支架,高度不小于25米,坡度不小于0003,与其它管线保持一定的间距(表1822),严禁跨越爆炸危险场所,勿与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管道敷设在一处。氧气管道及其上的阀门、仪表、法兰、螺栓、衬垫等件均应经过严格的除油(脂)处理(如用四氯化碳等)。管道宜直,避免拐弯。选材应符合要求。管道在安装后需经强度试验与气密性试验合格,且在试验后经用无油空气(或氮气)吹洗干燥,将尘粒水分去除合格后方可使用。4.照明、采光实验室应有适当的照明(电气照明或自然光照明),这是保证安全操作的一个重要条件。4.1电气照明4.1.1照度要求,实验楼各场所电气照明的照度不能太低,以免影响正常操作和引起事故。4.1.2灯具的类型与选用实验室应合理选用照明灯具,保证防火安全。4.1.3对灯具的安全要求,在易燃易爆物操作场所,如只有开启型灯具可用时,应将灯具作成嵌墙式壁龛灯,检修门应开向墙外,且需有良好的通风。室内采光面应用双层玻璃严格密封,且至少应有一层为高强度玻璃。壁龛灯应远离门窗,至少3米,与排风口的间距应不小于5米。4.1.4实验室、天平室、电子计算机房、教室、办公室等场所,宜采用荧光灯照明,可减少眩目的光,且灯管温度较低,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铰长。荧光灯镇流器应用隔热、不可燃材料与可燃性顶棚或墙面材料隔开,且应注意通风散热。需要恒温的房间,应将荧光灯镇流器装在室外。电子计算机房灯具宜贴顶或嵌装在吊乎顶内,其它一些采用隔热层和吊平顶的大型精密仪器室也宜如此。放射性实验室、传染性微生物实验室以及从事致癌物或毒物操作的实验室,为减少表面污染与便于去污,应采用贴顶或嵌装式灯具,尽量避免使用吊灯,电线管路要力求暗装,电灯开关应装在室外走廊上。走廊、楼梯、厕所等生活用房可用白炽灯照明。4.1.5照明灯具应有护罩,以防化学品烟雾的侵蚀。白炽灯、高压汞灯应离开可燃物至少50厘米(碘钨灯则应保持更大的安全间距,实验室一般不应使用此种灯具),灯泡离地高度应不小于2米,灯泡正下方不宜堆放可燃物件。严禁用纸、布、塑料或其它可燃物遮挡灯具。应避免使用吊灯或其它吊线(或拉线)过长的光源灯。在天花板上安装贴顶式荧光灯,比较安全。对于仪表读数或其它一些精密操作,可安设台灯。在分析化学实验室里,用目视法判断容量滴定指示剂变色终点时,可在操作处安设荧光灯。4.2事故照明4.2.1实验楼应配备紧急电源,一旦停电,可保证疏散通道与紧要场所的照明需要以及事故应急设施的用电要求。4.2.2紧急电源可分备用发电机与备用蓄电池两种。备用发电机应能远距离起动,或设自动起动装置。为了防止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停电而引起危险,应由备用发电机保证供电,且应在停电后45秒钟内保证照明需要,照度可为正常情况下照度的18左右。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楼梯的事故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灯可用备用蓄电池供电,照度应不低于1勒克司。4.2.3在可能产生事故的仪器设备附近,控制室,疏散通道两侧的墙面上,安全出口的上顶部,楼梯口和走道的拐角处,应重点设置事故照明灯,涂有显目的颜色标志。灯的高度通常不应超过一般人的视线高度。在必要对应在走道上有台阶的处所设置脚灯。事故照明灯不宜采用荧光灯或高压汞灯等启动较慢的电气光源。4.2.4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处还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灯,使疏散的人员能在出现紧急事故的情况下得以迅速疏散。4.3自然采光为了保证安全操作,实验室的自然采光应满足下列要求。4.3.1采光系数,采光窗户净采光面积对实验室内地板面积的比值,称采光系数。对精密度要求较高的工作室,采光系数宜取0、15,精密度要求不高的工作室与一船工作室,可取0、l。若邻近有建筑物遮光,采光系数需适当增大。4.3.2深度系数,采光墙至对面墙的墙距(房间深度)对由采光窗上端至工作面的垂直距离之比值,称深度系数。对精密度要求较高的工作室,深度系数不宜大于2,精密度要求不高的工作室与一般工作室,深度系数不宜大于3、54。若两侧采光,深度系数值可相应增大一倍。4.3.3窗户宽度,采光窗户间墙壁的宽度对采光窗户的宽度之比值应小于1。4.3.4窗台高度,窗台离地板面的高度应不大于1、2米。4.3.5自然采光照度系数,室内工作面照度对室外漫射光所产生的水平向平面平均照度之比值,称自然采光照度系数,对不同工作所规定的标准值列于表9。在日晒强烈的地区或季节,可将自然采光照度系数标准适当降低。要求恒温恒湿的实验室宜用自然采光,辅以局部照明,这样可节约能耗,与人工照明的无窗实验室相比,可更好地适应人们的工作习惯。自然采光窗不宜过大,配布耍均匀,不使热量传导损耗过大。在恒温要求不严于12时,可设双层密闭采光窗。但若恒温要求严于:0、5,或环境污染较重,清洁度很差时,则不宜采用自然采光。4.通风、通风橱4.1通风4.1.1实验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必要时应设空调。4.1.2在要求空调恒温的实验室内,空气应保持正压。为了排除室内余热并控制适当的正压值,可在实验室门下部设置可调活动孔板,适当地送出室内空气。4.1.3从事放射性物质、毒物、致癌物、传染性微少物、有腐蚀性的易挥发液体等工作的实验室,为了不使有害物质向外扩散,空内空气均应保持负压,并应利用适当的装置(例如通风柜、排风设备等)将有害空气排出室外。在排出之前应使用过滤材料(或其它合适的设备)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除掉,以免造成环境污染。4.1.4走廊、会议室、办公室等不进行化学品操作的地方,应保持空气新鲜。这些地方相对于化学或微生物学实验室应保持一定的正压。4.1.5实验室相对于走廊应保持适当的负压,要有足够的空气进入室内。化学反应中所生成的烟雾,应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吸收处理或在稀释后排向室外。应避免污染空气从通风柜倒流入室内或引起交叉污染。4.1.6所有化学实验室均应安装通风柜,以排除在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烟雾或易燃气体(或蒸汽),不使污染室内空气。此外,通风柜也可提供进行安全操作的场所。 4.2通风柜4.2.1种类(1)顶抽式,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较为常见,在柜中靠顶部处没有挡板,适用于放热实验(如加热或产生大量热的实验操作)。但应注意,对于非放热实验,由于操作口风速不匀,近台处易产生旋涡,所以不宜采用此种通风柜。(2)狭缝式,在顶部和后侧中、下部(或仅下部)设有排风狭缝,可与柜同长。上部缝宽约3、2厘米,下部缝宽约4、5厘米并高出台面17、5厘米。此式通风柜操作口风速均匀,使用效果较好,(3)带旁通,在操作口上方前壁上设置进气缝,柜门升起时被盖住,柜门接近关闭时启开,经进气缝的空气量增大,可使操作口风速大致保持稳定,适于由通风柜排除室内空气的娶求。(4)供气式,设辅助风机由室外将总排风量的6070空气直接送入柜内或操作口专供排气使用,其余再由室内供给,从而可减少室内空气的排出量,适于带空调的实验室,以求节省能量。但应注意操作口气流的均匀性,防止柜内形成涡流(可用金属丝网减速)。(5)自然通风式,常用于低危毒水平的加热操作,利用室内外温差自然通风,使气体由排风管直接从柜顶排至室外。管顶设筒形风帽,以防进入异物。排风管应有足够的高度(例如6米以上)。此种通风柜结构极简单,易于保养,又不耗电,但不适于高毒操作。4.2.2配布 下图示出实验室通风柜的数种配布方式。图中丙是错误的布置。此外,当实验室较窄时,不得在房间窄向面积的两侧面对面地修建通风柜,以防妨碍室内空气的正常流通。(补图) 有空调时,通风柜应设于气流下风向,以免干扰气流的组织。 通风柜窗口与实验室出入通道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一旦通风柜内发生事故(起火、爆炸、泄出有毒气体等),室内人员在撤出实验室时不致因此而遭受危害。在设计实验室时,对于通风柜的数量也应有周密的考虑。 4.3构造4.3.1操作口柜门,柜门可以为上下扯式、平扯式等。平扯式适于较长的操作口或放化实验(门上可带手套孔),其使用和维修均较方便,在实验时应注意闭门操作,以防产生涡流。上下扯式可用插销孔固定门扇,更方便的是用平衡锤(例如铅制)通过活轮轴(带滚珠轴承或尼龙滑轮)由尼龙绳(或不锈钢丝绳、合成树脂保护钢丝绳等)牵动,使柜门门扇在上蜡的滑槽内上下滑动。门扇下设橡皮条作为缓冲,此外也可将门扇四角装设金属凸头,搁在门旁两边扁铁槽托内进行定位,并由上凸头在槽内滑动。除上述之外,柜门还可取摇开式或上悬式等类结构。如为自然通风柜,有害物毒性不大,操作又频繁时,也可考虑不设柜门。观察窗宜用安全玻璃或有机玻璃(不小于6毫米)制成。4.3.2工作台面,工作台面的用料要求与实验台相同,常可用钢筋泥凝土(现捣或预制板)或压制石棉水泥,为了提高对试剂的耐腐蚀性能,可用白瓷砖(或耐酸瓷砖)或不锈钢贴面,但不得使用木台面,台面外缘宜抬高约20毫米,以防污水外溢,一般不宜用带坡度台面。放射性工作台面应能承受铅屏蔽的荷重(通常要求能支承一吨荷重),台面材料宜用不锈钢,或在一船工作台面上铺一层厚滤纸并衬以不透水衬垫,另外配合使用不锈钢盘或耐酸瓷盘,以防溶液外溅造成污染。 操作汞的工作台面应无缝隙。4.3.3柜壁,侧壁和前壁的固定部分均宜用玻璃,可用5毫米厚的玻璃,安全玻璃则更好,在破碎时仍与塑料夹层粘合在一起,钢化玻璃虽有较好的耐热冲击性能(250以下,嵌丝玻璃与安全玻璃则为50以下),但因可飞散碎块(虽无棱角),所以不适于易爆物的操作。操作氢氟酸宜用有机玻璃,但应注意不使受高热或机械损伤,不能用嵌丝玻璃,因其强度小于末配钢丝的等厚玻璃,且碎块飞出时带有钢丝钩,更易伤人,在必要时可在前壁下口设聚氯乙烯引水槽;将冷凝水排向两例。壁面骨架和门可用木材,碳钢,不锈钢等材料制作。钢筋泥凝土因施工不便,不宜采用。 后壁可用白瓷砖,耐酸瓷砖贴面,以便清洗。有爆炸危险的通风柜,更要求能便于清洗。挡板可用聚氯乙烯、石棉水泥(上涂环氧树脂)、厚玻璃或不锈钢等材料制成,色宜浅白,便于识别烟雾颜色。挡板应便于装卸、清洗或更换。如用玻璃,可用60厘米宽玻板对接,用夹板支承,使用聚氯乙烯挡板时,应防过度受热。挡板宜用不锈钢支承,一般不宜用木料,否则至少应涂两次环氧树脂。4.3.4附属装置,通风柜内应设冷水、热水、煤气、压缩空气、真空等管道,龙头设于侧壁靠通风柜外缘处。阀门宜设于台面前缘下或操作口外框上,也可以设在柜旁管道井的壁面上,电源插座、照明开关;排风机开关均应装在柜外。柜内宜用荧光灯照明,通常可用40瓦。为防腐蚀,应设在柜外顶部灯盒内,下部用透明材料(如6毫米有机玻璃)罩护,并配用氯丁橡胶垫圈防止腐蚀性气体侵入。灯盒宜涂白漆或使用白色有机材料锻层(如聚氯乙烯)。柜下通常可设贮酸柜,内衬聚氯乙烯,配有聚氯乙烯盘子,也可用瓷砖贴面。4.3.5基本尺寸,通风柜工作台面的高度应确当,可根据操作性质,工作人员的一般高度,内装仪器设备的高度等具体条件作适当的选择。一般可取8590厘米的高度。操作口高度为80厘米,过低会妨碍视线。柜内净高1、21、5米或更高。柜的上部宜装管道检修柜,封至平顶,以免积灰。通风柜深度有利于增进气流的均匀性,不宜过浅,可取7585厘米或稍深。通风柜每单元长度为1、21、8米,不宜过狭。必要时可用多单元(如2、43、6米),中间可设间壁或活络问壁(或不设)。狭缝式通风柜的中、下缝尺寸要相等,条缝处风速宜不低于5米秒。挡板后的风道宽度应不小于缝宽的两倍。4.4操作口风速通风柜应有合宜的抽风速度。速度过低,则不足以有效地排除受污空气,但也不宜使用过大的抽风速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对于一般实验室的化学操作,在通风柜窗户正常开启的条件下,通风柜操作口风速不宜低于0、250、38米秒(线速度)。对于有毒蒸汽的操作,视毒性的大小与操作量的多少不同,宜取0、41、0米秒的风速。通常应使操作口任一点的风速与操作口风速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0。抽风速度过大时,可以吹熄煤气灯焰。遇此情况,应改用电炉等其它热源。通风柜窗外的交叉气流会影响通风柜的抽风效率,所以应设法避免(例如经由实验室门、窗所产生的横向气流等)。此外,人员在通风柜窗前过于频繁的往返走动,也可产生干扰。通风柜风道内的抽风速度:对于被气体、蒸汽类物质污染的空气,速度应不低于10米秒。如需清除凝聚的潮湿烟雾,风道速度应取12、515米秒。为抽出固体质粒,风道速度应取17、522、5米秒。4.5通风机通风机应置于接近排气出口处的屋顶(或顶层),不应直接置于通风柜上。要使风机与通风柜问的管道处于负压(相对于实验室),一旦风道产生漏缝,污染空气不致逸入实验室内。通常应实行一柜一机的单独控制方法,但若有二柜,则应二柜合用一机或采用联动。风机进、出风端宜装聚氯乙烯或聚丙烯软接头,以减小噪声。通风机的排风量(米3秒)应为通风柜操作口全面打开时的操作口面积(平方米)与操作口风速(米秒)之积,通常还应再加上1020考虑风管积污、通风机叶片受损等不利因素的补充风量。通风机应采用耐腐蚀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振动要小,噪声要低。可根据情况选用聚氯乙烯塑料通风机、防爆通风机或一般通风机。放射性实验室可用铝或不锈钢通风机。风机机壳可用压制石棉水泥或不锈钢制成。机轴宜用皮带传动,这样,只要改动转轮直径即可改变风机转速。电动机宜为双速,高速用以排除高浓度有害气体,低速用以降低噪声。4.6排风系统的划分与风道设计集中式排风系统因系统大,风量不易平衡,当系统风管损坏或检修时,整个系统通风柜就不能使用,每个通风柜虽设调节阀,使用仍然不便。分散式排风系统可按需要启闭通风机,相互不干扰,且可节省能耗,噪声和振动也小,且便于处理不同性质的有害气体。同一房内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通风柜,应划为一个系统,以免在一个通风柜工作而另一个不工作时产生倒流,引起室内污染。排风系统有害物质的排放高度应符合国家规定。通常,若周围50米内没有高层建筑物时,排放高度应超过建筑物最高处至少2米以上。使用垂直排风管时,应设排水出口,将不用风机时流入风机壳底的雨水排除。排出的废气应向上垂直排放,以利稀释扩散。实验室进风口应设在建筑物的下风向。为了避免污染大气,在设计通风柜时,应根据化学操作的性质,加设空气过滤器等空气净化装置。过滤材料在使用一定时间之后,应适时更换。各种过滤材料的性质列于表11。设计时尚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使排出的污染空气获得有效的稀释和分散,且不致重回实验室内(如经由窗户等)。风道系统应便于检修和清洗,避免水平风道、直角弯头或接头,力求取得流线型气流。通常,长度不到2米的通风柜,风道直径宜为22厘米,通风柜长度为22、67米时,可用30厘米直径的风道。风道应由通风柜顶中央引出,通至排风机处,否则可能使操作口处气流不匀。风道材料应耐腐蚀,一般可用石棉水泥(内敷氯化橡胶)、聚氯乙烯、镀锌铁皮(内涂环氧焦油)或不锈钢,但需注意聚氯乙烯并不防火。4.7使用与保养(1) 通风柜建成后,应作全面试验。可在柜内点燃冒烟的蜡烛进行试验,也可用气流计测柜门操作口上、中、下三处的流速(全开,开启一半,开启13)。(2) 操作有害物的装置,应置于柜内离操作口15厘米以上处,以防逸出有害物。(3) 柜内实验装置不得遮挡排风狭缝。(4) 实验完毕,应等待一定时问(通常35分钟),方可关闭风机。(5) 柜内经常保持整洁,密闭。风机、风管及附件应定期检修、测定和调整,以保证通风效果。平时不得充作贮藏柜。在通风柜内堆放不必要的化学试剂、危毒气体瓶或其它物品,不但会不必要地减少通风柜的有效操作面积,而且也可能会降低抽风速度,影响有害物质的排出。对于危毒试剂或贮气瓶,应在实验室的辟远角隅另外构筑小型贮藏处分开贮放,并应配置单独的抽风系统日夜工作(但抽风速度较小),以排出可能释出的危毒气体。4.8高氯酸通风柜高氯酸的加热操作应在专用的高氯酸通风柜内进行。由于高氯酸蒸汽易与有机物发生激烈的反应,甚至产生强烈的爆炸,危险性很大,所以高氯酸通风柜应满足下列要求。(1)通风柜的上部和风道系统的外露部分不得使用有机质材料覆盖。柜内表面应全部采用聚氯乙烯、不锈钢或压制水泥板(外覆氯化橡胶或环氧漆面),做成流线型,以防聚凝污物。挡板可卸,便于更换。(2)通风柜的窗门等处不得使用有机润滑剂或有机密封剂。管道应无缝。不得使用氧化铅甘油。避免使用铆钉。(3)加热高氯酸,不得使用煤气、油类或乙醇为燃料。(4)通风柜顶部及风道内积聚的蒸汽雾滴,应用专门的洗涤器具清洗。可在挡板后,管道内设不锈钢或聚氯乙烯喷水器,要求能够洗到全部表面,在柜后要开污水格承接淋洗下来的污水,也可在管道内没承接槽与排水口,但应注意防溅。(5)高氯酸通风柜应设明显的标志,以与般通风柜相区别。4.9密封操作箱与排气霸仅有小量危毒气体(蒸汽、气镕胶或固体微粒)释出的操作,可在密封(或部分密封)操作箱(手套箱)中进行。操作箱常用有机玻璃制作,加工容易,可按需要向生产单位定购或定制。与通风柜相比,操作箱使用方便,便于搬动,且较经济。操作箱释出的有毒气体,可用适当的试剂吸收,也可用抽气方法加以排出。抽气的速度通常可取15米分线速度。当操作设备体积较大,不便搬动,或由于工作需要,不能使用操作箱或通风柜时,为了排除释出的危毒气体(蒸汽、气溶胶或固体微粒),可使用徘气罩,安装在工作台的上方(伞形罩),侧边(侧吸罩),或安装在工作台上方并加围挡(格式罩)。排气罩应设计合理,符合安全要求:(1)尽量靠近设备的有害物质散发源,以提高对有害物质的排除效率。(2)符合有害物的散发分布情况。例如:对于实验台面可用侧吸式,对于加热槽可用伞形罩,而对于光谱仪则宜用箱式罩。(3)应根据气体有害程度的大小提供一定的控制风速。(4)应便于进行安全操作与维修。在设计实验室时,还应考虑设置供操作箱、排气罩抽气用的装置。5.化学试剂的储藏与处理对于易燃液体、易爆物、高压气瓶与剧毒试剂,应设专用储藏室以及专门的处理设备与排放设备。事实表明:随着近代科学的加速发展,实验室操作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在设计新实验楼或改建实验楼时,均应考虑到这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5.1易燃液体的储藏,分装或发放,应在符合安全标难的单独建筑物内进行,数量不很大时。可在隔开的房内进行。5.2化学试剂的储藏室,应符合安全要求,没有必要的分装工具和发放,运送工具,保证使用安全,领取方便。这样,实验室里就不必储藏过多的化学试剂,从而可减小产生危险事故的可能性。5.3实验室应设小型储藏柜,放置较短时期内工作所需的化学试剂。储柜应有良好的耐火性能,通风确当,备有必要的安全色装,以保证试剂与危毒物的储藏安全可靠。必须注意:实验室自存的危毒物品数量应严格控制,非工作必需者,不应储存,更不应久放不用。5.4对于废弃的易燃液体、有毒试剂、易爆物,各实验室应设相应的收集容器与处理设备,进行恰当的处理。5.5易燃气体、有毒气体的储气瓶,其储藏室不得设在实验楼内,必须设在楼外的其它僻远处所,且应便于汽车(或板车等)装运。对于可能相互发生反应,引起爆炸的气体(如氢气与氧气等),则应分开储藏,不得放在同一地方。凡使用配气歧管的场所,由于容易发生事故,应周密设计,严格安装,以防易爆或有毒气体外漏。在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的储藏处,应配置防毒面具(呼吸器)以及专门的灭火设备,置于取用方便的地方。5.6对于一些特别危险的工作,实验人员不能在旁守候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经常在旁守候者,应设专门的高危实验室。建在单独的建筑物内(不得设在实验楼内!),配有自动防火、防爆设备和自动检测设备,有直接的出口通向外面。氢化实验室和高压釜实验室。因易发生爆炸事故。在设计时应考虑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出入口应有控制,室内布局应合理。5.7有机过氧化物等易爆物品,应设专门贮藏室,不能贮于易燃液体贮藏室内。贮室内通风应好,并有必要的防护设施。容器内的储量应有控制,不得大于一定的限值,以减小事故危害。6.事故报警系统6.1实验楼应设事故报警系统,遇有严重的火灾、爆炸、毒气外泄、放射性核素污染扩散或病原体扩散等严重事故发生,可对整个大楼发出警报,并及时通报有关单位(如消防队、医疗单位等),以期协同努力,争取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下列场所,因易于发生事故,应设置报警器,必要时,应设事故自动监测器:易燃液体储藏(分装或发放)室(库);高压气瓶储藏室(库),或接有配气歧管的房间;化学试剂储藏室;放射源室;高危实验室:氢化反应实验室,高压釜室,从事炸药、火箭推进剂、剧毒气体研究的实验室;使用细菌、病毒、病原体、致癌物的实验室;地下实验室或密闭无窗户的实验室;激光室或其它高能实验室;总储藏库,门卫值班室;机器房,锅炉房,电气房,变电站,电瓶室,煤气站,液化石油气站,空调设备房;根据情况,其它有可能发生危险事故的场所,如氢气净化间或氢气汇流排间等。6.2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配置必需的事故报警设备,通常可有下列数种:a远程报警系统可将事故疏散警报器,各种自动事故监测器与院(校、所、厂)的保卫部门的值班室或电子显示屏、消防队、医疗部门等直接相联。对不可能设置远程报警系统的单位,可在实验楼内设事故专用电话,与有关部门的事故值班室直接相通,不需要拨动号盘。b室外事故电话供夜间值班人员、过路者或由实验搂内疏散出来的人报警之用。c事故位置显示屏该显示屏与楼内所有的手动报警器,自动事故监测器或自动灭火器等相联,可指示出发生事故的地点。显示屏应设在消防队或医疗队等容易看到的地方,使迅速知悉出事地点,以便立即奔赴现场,实行灭火与营救。d抽风系统一旦出现失火事故,在手动报警器、火灾监测器或自动灭火装置启动后,应使楼内的空调风扇自动关闭。如遇出现毒气、病原体等有害物质的外泄事故,则应使楼内的空调风扇自动向外抽风,并开至最大功率。实验室里的通风柜或抽风系统则不应安装自动关闭装量。遇有失火事故,若停止抽风不会引起其它性质的事故,可用手将通风柜或抽风系统关掉。e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由火灾探测器与报警显示装置组成。火灾探测器可为感烟型,感温型、感光型或可燃气体敏感型,可根据实验室的危险性质与安全防护要求来合理选择。火灾探测器发出的火灾讯号,可由报警显示装置用声、光的形式显示,同时可以指出火灾发生部位,并记录发生火灾的时间。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可根据需要将保护对象分为一定数量的保护区域,也可在每层设区域报警器,并将各区或各层的报警器与设在总值班室的中心报警器相连,构成自动报警系统,若某一实验室起火,可同时由该层的区域报警器和总值班室的中心报警器给出响应。火灾自动报警装置与自动灭火装置相连,可组成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如遇失火,可由控制装置发出指令性动作,启开自动灭火设备的阀门,喷射灭火剂,迅即将火灾扑灭。对于大型精密仪器实验室,由于室内使用多量吸声、隔热材料,其中有不少是由可燃材料构成的,耐火性能较差,为保护这些价值昂贵的重要设备,在进行实验室设计时,宜酌情考虑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或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其它像大量易燃、可燃液体的贮存场所等处,更有必要考虑设置这类设施。7.屏蔽7.1从事高压、高真空、易燃、易爆物等类操作的实验室,应设置适当的屏蔽,此外,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面罩、防护工作服、手套、防护眼镜等)。7.2从事易燃、易爆或剧毒物的操作时,操作量应取最低必需水平,非工作需要者,切勿过量。7.3易爆物的操作,视操作对象的性质不同,可用钢板、玻璃纤维增强的合成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板(玻璃钢板)、塑料或安全玻璃板为屏蔽。通常, 1厘米厚度铜板的防护效果相当于4厘米厚的有机玻璃。钢屏蔽体的缺点是质量较重。较适用于固定屏蔽,有机玻璃屏蔽体质轻,移动方便,易于制成各种形状,缺点是可燃。7.4下列物质不宜用作为屏蔽材料:普通平板玻璃,钢化玻璃(淬火玻璃),嵌丝玻璃。平板玻璃易碎,可形成尖刃碎片。嵌丝玻璃不能防护较强烈的爆炸,在震碎之后,玻璃碎片带有金属丝钩,更易伤人。钢化玻璃当表面受过擦伤或有刻度时,若受到弯曲或者冲击,也易破碎,虽其碎块没有尖刃,但也可伤人。7.5活动屏蔽体常用塑料制成,下部需用重物加稳。此种屏蔽体使用方便,可防较弱的冲击。 7.6使用屏蔽体操作时,需配合使用夹钳等特种操作工具,应尽量避免直接用裸手操作。7.7对于从事超过30兆帕的高压、超高压试验以及可能有冲击波或炸药爆炸等情况产生的试验工作,均应采取严格的屏蔽隔离措施。7.8为了实现严格的屏蔽防护,通常可采用适当厚度的特种钢筋混凝土屏护壁,根据试验性质的不同,壁厚可为2045厘米,采用直径1、25至1、9厘米的钢筋增强(间距1510厘米),或将一定厚度的钢板埋入屏护壁内(例如将6毫米钢板埋入45厘米厚的屏护壁内,埋入深度15厘米)。9.实验台9.1实验室实验台的布局应能满足出现紧急事故时实现安全疏散的要求,不应有“死胡同”。一旦发生事故,实验人员不论在何处工作,均能有两个不同的通路可供选择。实验台之间的走道均应能通向走廊,以便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很快地撤出实验室。9.2实验台可分双面的岛式、半岛式和单面的墙式三类。岛式实验台因实验人员可在四周自由走动,交通面积较大,便于安全疏散。在实验台之间应留适当的安全间距,通常应不小于130厘米。但若实验台前需设特殊设备(如贮气钢瓶等),则实验台间应有160180厘米的净距。由于相邻实验台的操作人员按“背靠背”的方式操作,在必要时可在实验台通道中间加设分隔屏,由难燃材料构成,以防化学品致伤背面的实验人员。此时实验台间的距离应适当增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岛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专科护士资格认证
- 无锡市中医院急诊神经介入考核
- 合肥市中医院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考核
- 莆田市中医院疼痛规范化诊疗考核
- 芜湖市人民医院诱发电位检查技术上岗资格理论考试
- 福州市中医院物理治疗师执业资格认证
- 景德镇市人民医院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操作考核
- 盐城市中医院护理会诊能力考核
- 连云港市中医院老年病理诊断考核
- 扬州市中医院产后盆底康复技术考核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完整版)
- 一次性赔偿协议样本
- 合伙果园合同范本
- 12J201平屋面建筑构造图集(完整版)
- 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变更委托书
- 2023年文山州富宁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总医院招聘考试真题
-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原文+注释+翻译)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数学分项汇编(全国)专题15 函数及其基本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小题综合(学生卷)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开展学校德育工作专题研究记录
- 第六章 作物生长模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