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会考无答案).docx_第1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会考无答案).docx_第2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会考无答案).docx_第3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会考无答案).docx_第4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会考无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会考)(无答案)(满分:100分 1-3班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方案的主张是()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 A. 秦代后 B. 汉代后 C. 唐代后 D. 宋代后3. 春秋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非乐”,他认为非乐并非认为乐不美,而是因为乐会“亏夺民衣食之材”,所以要禁止。上述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 墨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子4. 汉书武帝纪记载:“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武帝“劝学”的根本目的是()A. 确立儒学统治地位B. 促成社会重学风气C. 恢复西周礼乐文明D. 强化君主专制制度5.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 孟子的“仁政”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 王阳明的“心学”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6. 明亡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明朝覆亡的原因进行沉痛的理性反思。他们认为,明中叶以来“阳明学说之风行天下而蠹坏世道人心,甚至人人束书不观而从事于游谈,空谈心性而不致当世实务,故导致士林无耻,以至于社稷丘墟”。据此他们主张()A.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 经世致用C. 天下为主,君为客D. 唯物主义7. 谭嗣同称:“孔教亡而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其庶几乎!其次为王船山之遗书。皆于君民之际,有隐恫焉!”谭嗣同在此赞扬两人都A. 批判君主专制B. 赞成民主自由C. 主张工商皆本D. 提倡经世致用8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9.朱熹认为“君权”是符合“天理”的,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摒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朱熹在此强调的是: A.“君权神授”,肯定君主意志是天理 B.“君为臣纲”,规范君臣秩序C.“天人感应”,君主承天意教化民众 D. 君主亦应“存天理,灭人欲”10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11.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12.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在这个时期(明清),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传统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1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14.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倡行“郡国并存”制度C主张削弱君权 D体现近代民权思想15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16“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 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BCD17. 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下卷残本),现存于甘肃武威市博物馆。推测该经是宋仁宗年间(11411195年)印本。“有的字体歪斜,还有的字,因字模放置不平,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有的行格歪斜,行距宽窄不一等。据此可知()A. 雕版印刷已走向衰落B. 西夏印刷技术落后C. 宋代有了活字印刷品D. 印刷术已普遍应用18. 有学者说:两类人不能听明曲(明代散曲、传奇),一类是指点江山、慷慨激昂的人,听了就会融化了那虚无缥缈的“江山”,回归到真实与温馨的“屋檐”;另一类是喜欢经史子集的人,听了就会不爱孔子爱妻子,不敬圣人敬爱人。这表明()A. 明曲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B. 当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 明曲体现市民的文化需求D. 时人严重缺乏爱国精神19.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A.需求差异 B.民族差异 C.生活方式 D.自然环境20.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剧21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淸时期古典 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22.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下列中华民族对近代西方文明影响最为深刻的是A四大发明 B天文历法 C唐诗宋词 D中医23.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孔子改制考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变法通议24.“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25. 1917年,新青年2卷6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该诗: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B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 D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26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27.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进化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这表明严复宣扬进化论的目的是A发展近代科技B提倡自由平等C反对专制迷信D推动社会变革28.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A. 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 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C. 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 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29. 顽固派在攻击近代某思想家时说:“其谈治术则专主西学,欲将中国数千年相承大经大法一扫刮绝,事事时时以师法日本为长策。”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魏源B. 张之洞C. 康有为D. 胡适30有学者指出:“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后最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塑造作用。”“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是()A. 动摇了旧思想的统治地位B. 弘扬了科学民主精神C.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D. 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二、非选择题,4题,共40分。(1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民本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本思想自出现以来不断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材料二“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思者也。”朱熹论语集注材料三至于到了封建末世,当民主主义开始萌动之际,古老的民本主义再度发挥其社会批判功能,并成为生发近代民主主义的生长点。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产生的背景。(3分)(2) 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提倡的爱民方式,并分析朱熹主张爱民的根本目的。(3分)(3) 据材料三,概况“到了封建末世”民本思想的新发展,并指出这一发展对后世的影响。(3分)(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本思想发展的特点。(1分)(10分)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公民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众民所归,乃举为民主,如美、法之总统。康有为孟子微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的建议与顾炎武的观点。(4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建议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3)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内涵的演变。(4分)(10分)3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5分) (10分)34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萧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