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隶书特点及其临写方法要点 隶书的写法 隶书有着较高的艺术性一定的实用功能 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上手 因此而广受硬笔书法爱 好者喜爱 近几年来 笔者对硬笔隶书用功较多 今不揣浅陋 将在临帖创作的过程中积 累的一些经验阐述如下 以期和大家共同进步 一 笔法特点 成熟时期的隶书行笔分提按顿挫和轻重徐疾 硬笔隶书的用笔较毛笔隶书又可简化不少 如不必刻意追求藏锋用笔 收笔亦无须回锋 具体略分为以下数种细述 点画 隶书的点有多种 大致包括竖点 横点 竖点 横点 撇点 挑点及捺点等 书写 时多宜落笔重而收笔轻 横画 隶书的横画一般有平横和磔横两种 横起笔时用力稍重可调艺笔尖从多角度切入 平横一般较短较直 收笔较轻 长横收笔时要逐渐加力然后提起 同一字中横画多时可作 些俯仰的变化 竖画 隶书的竖画与楷书的竖画相比一般不出锋 只是须依字形 作品的布局作些轻微的 向背变化即可 撇画 隶书的撇可分为直撇 弯撇 回锋撇等 起笔稍重 多宜变换角度 然后向左下徐 行 到收笔处渐渐下按 最后或出锋或驻锋收笔 具体的长短曲直随字而定 捺画 捺画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捺画的写法与长横有类似之处 且行笔角度不同 折画 折的种类较多 在此不一一列出 依其形状及用笔分为方折和圆折 方折有时可取 笔断意连的形式 钩画 隶书中钩的种类也较多 但用笔大多类似 楷书中基向的钩在隶书中在隶书中有些 常被省略 右向的钩常被波磔之笔替代 1 方与圆 隶字的笔画变化带来了运笔的变化 运笔有方有圆 但在隶书中的方和圆并不是绝对的 只能说有以方笔为主的写法 像 张迁碑 还有以圆笔为主的写法如 曹全碑 大多数 汉隶碑帖都是方圆兼用 很难绝对划分 比如 张迁碑 在一笔之中 就有方圆的变化 汉碑在写横时 有圆头圆挑的 也有方头方挑的 所以我们在写隶字时 要灵活掌握运用 不应过于刻板地去追求笔笔皆圆 或者是笔笔皆方 这也是不切实际的 方圆的变化很多 如何去掌握呢 一般说来 我们称为圆的运笔 在转折处是不露棱角的 提笔在一定高度 使提顿的变化减弱 就是通常所讲的 圆用提笔 笔锋提起 笔毫散开 的不大 基本上聚拢在一起 中锋保持在画中 通常称之为 提笔中含 筋骨力气就藏在 笔画的里面了 但在用方笔书写时 笔画的转折处 要求露出方硬明显的棱角来 用笔的 主要特点在于多顿 使笔毫散开 外形像是用刀子削成的刀棱一样 所以通常说 方用顿 笔 时走时顿 墨液随着笔锋扩散或收缩 笔锋的生动变化都显露在外面 过去就称这种 用笔是 方笔外拓 2 隶字的内外折点 了解了隶字的特点和用笔 还有运墨问题 运墨是在运笔时同时完成的 是一个问题的两 个方面 为了叙述明确 这里再把运墨时对内外折点的掌握加以说明 我们在运笔中 毛笔笔锋要随隶字笔画的特点而或转或折 或停或顿 在每个发生转折的 地方 都有一定的尺度分寸 这个变化转折的地方 就称为折点 也就是说我们行笔的轨 迹 是按着折点来拐弯 不是漫无目的地乱拐 笔锋行走在轨迹上 留在里面是被墨盖住 了的走行线 也就是这个内折点 正因为我们看到的隶书 只能欣赏它已写成了的字的外 形 对于它如何藏头如何护尾的内折点 我们是看不见的 但这恰是隶字的筋骨所在 所 以我们在写隶字时 对于每个用笔的折点在哪里 应该找出来 使用笔的长短转折恰如其 分 对于外折点 这是比较容易辨别的 因是留在字形的外面了 我们试按着隶字描下双钩线 来 就会发现笔画的上下或左右两面又有不同的转折 就拿横画来说吧 下面的三个折点 并不与上面对称 其转折要比上面多得多 不但蚕头下垂 成三角形的挑脚 也要斜下相 当程度后再行挑上 可见内折点作用于外折点 外折点与内折点也不是简单地复合 一般说来 方笔的折点容易掌握 圆笔的折点由于棱角不清 难度较大 我们只要认真照 着碑帖进行揣摩 由方取圆 来找出折点 再由表及里体味其内在的用笔 配合上行笔的 快慢 肥瘦的适度 就可把隶字写得准确无失了 我们找出隶字的内外折点 就是为了找 到行笔运墨的准确度 而不使墨液随意扩散 漫无边际 否则就会失去了隶字形体的法度 写隶字而不像隶字了 3 基本笔画的运笔 我们在前面的举例中 已经看到了隶字的基本笔画与楷字不同 如横画增挑 横斜同提 左钩圆转 右钩变捺 根据字势的不同 还有的增捺 如 少 字 有的减钩 如 东 来 等字 有一定的规律性 也有特殊的变化 现把常见的以圆为主或以方为主的汉碑 举出 部分实例 以便参考学习基本笔画的变化形态 以及在字的结构中怎样灵活运用 参见 图 56 我们在实际使用中 可以在掌握隶字基本规律的过程中 大胆地创新并勇敢探 求 创作更新更完美的隶体字写法 4 对称中求变化 上面已经谈过 隶字是左右取分势相对称的排列 但在组合这种对称的笔画时 我们不能 理解为 隶书左右分势和对称的笔画都是绝对的对称 实际上是有对称也有变化的 像 灬 宀 小 这一类的偏旁字是绝对对称的 像 大 心 非 少 字则是又有对称又有变化 的 如 心 字的一点与捺笔左右有分势 又如 少 字 把右边一点改为捺笔以取对称 但 并非绝对的对称 而是在对称中有变化组合成字的 5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 过去常写隶书的人认为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 在叠横的挑脚上 也有对称与变化的组合 关系 如写一个 佳 字 不能连续四个横都出现挑脚 那样写是很难看的 以最下一横出 挑为合宜 这就叫做 雁不双飞 双飞了便不好看 凡属隶字的捺笔 一般也并不要求重 复 重复了也不好看 过去称为 字无二捺 但在很多碑帖中 实际上一字用双飞出挑或 连续多挑的情况是很多的 如果必须双飞时 要注意在双飞的运用上 不要用重复的双飞 而是用对称 统一而又变化的双飞 也就是说 两捺写法不要粗细雷同 注意避免有了小 挑时 下面就用大挑 而且要注意长短 肥瘦 轻重 大小的变化 如遇横的挑和捺的挑 相重复者 可以捺挑而横不挑 必须有重挑时 同样也要加以变化 尽量不要重复 如写 佳 字四横 边蚕头相同 右边四横的雁尾又相同 两头必然形成八个墨色疙瘩 这是必须 注意的地方 图 57 蚕无二色 是指起笔之蚕头写法可以相同 而在碑帖中也有一些微 小的变化 浅析隶书口诀 中国书法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先后经历了篆 隶 草 楷 行书的演变 篆书 种类众多 主要包括甲骨文 大篆和小篆三种 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卜辞以 及占卜有关的记载文字 是我国现有的最古老的书法艺术遗产 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大篆有两种 一种叫钟鼎文 又称金文 是商 周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用笔于 环转之中略带方势 结体严整而疏朗 字型参差不一 但却分布天然 显得气度宏伟 另 一种叫石鼓文 是刻在 10 个鼓状石墩上记载田猎等事情的韵文 其体态更趋严谨 显得雄 强浑厚 朴茂自然 端庄凝重而又生动活泼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 进行 书 同文 的改革 把各国所使用的文字收集起来 存其所用 去其各异 加以综合整理 定为 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 称为小篆 亦称秦篆 到了秦代 由于小篆书写太慢 也太吃 力 不能适应当时紧急的军事文书和浩繁的监狱文字的需要 官吏们便将书体进一步整理 加工 遂成为一种新型的书体 并且应用在公文上 并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赞赏 因为当 时办公文的小官叫 徒隶 人们就将这种书体取名为隶书 在漫长的书法史中 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大书家 而有很多书写得很好的碑刻 墨迹 却是 出自无法考查的民间书法艺这类术家 于是 在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首 隶书口诀 方劲 古拙 如龟如鳖 蚕头雁尾 笔必三折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 点画俯仰 左挑右磔 重 浊轻清 斩钉截铁 这首隶书口诀 概括了隶书的主要特点及写法要求 是人们长期实践 的总结 解剖这首口诀 对我们认识隶书的面貌 写法会有诸多帮助 方劲古拙 如龟如鳖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 使汉字从原来的单一的笔画发展成为 多变的笔画 把篆书圆转笔画变为了方折 所以有篆圆隶方的说法 而隶书是比较古老的 字体 它的笔画要写得古朴 苍老 给人一种沧桑残缺美 方劲古拙道出了隶书的概貌 篆书和楷书多取纵势 形状成竖长方形 使笔画纵向延伸 而隶书字形较扁 笔画向横的 方向发展 用扁形动物龟 鳖比喻隶书字身的形状最恰当无疑 蚕头雁尾 笔必三折 指的是隶书特有的横画波横 写波横时先用逆锋向左行笔 再往 左下按笔 然后慢慢提起向右运行 这就是平出 最后写挑脚时 笔峰向下按 再慢慢提 起 向右上挑出 形状好似大雁之尾 一般为露锋收笔 在波横需要变化时 雁尾也可轻 挑出 使笔尖拖长 产生秀气美 如清代郑簠的隶书的波横 写挑脚应采用提引的方法 这样笔势舒展自然 不能 扭甩 出去 否则摇摆 轻浮 笔必三折概述了隶书的笔画要注 意落笔 行笔 收笔三个步骤 亦称 三折法 藏锋逆入 有的用 回锋 有的用 停驻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 如一个字有两笔或两笔以上的横画 只能把其中的一横写成波横 其余写成平横 这就叫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是指起笔的蚕头写法不能相同 要有轻重 肥瘦变化 在练习隶书中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上下两横不能都写成波横 形成 双飞 应将其中一横写成平横 多笔横画不能都写成波横 呈 一路飘飞 波横只能保留一笔 其余写成平横 上下出现两个捺笔 称为 二捺 应将其中一笔改变笔形 保留一个捺 笔 波横与撇捺共用 也属于 双飞 应将波横写成平横 保留撇捺 包围结构的笔 画不应有挑势 不要随意挑出 点画俯仰 左挑右磔 隶书的笔画以方折伸开 中宫收 紧 撇 捺 弯勾放纵 体型方扁为结体的基本特点 隶书字型的方扁取横势 很多笔画 对称的展开 撇捺的组合犹如 雁展双翅 俯仰势增强 重浊轻清 斩钉截铁 隶书派生出了 8 个基本笔画和更多的变化笔画 他们的笔画变化 多端 粗细不一 重的笔画要写得饱满 轻的笔画要写得秀气 隶书用笔时 有较好的力 量和自然的节奏 从微小的动作中流露出笔意 但须写出方劲有力的效果 当然 以上口诀只是隶书的一般特征及写法要求 是隶书的共性 为初学者必须掌握的 不同的碑帖 其用笔 结体和个性是多样的 如 张迁碑 的方劲沉稳 曹全碑 的飘逸 秀美 史晨碑 的端庄秀雅 乙英碑 的峻严峭谨 书法爱好者们亦不能按照上面口 诀或碑帖呆板的进行创作 要敢于打破常规 力争创新 写出自己的个性来 这样才能在 书法上有所造诣 正如米芾 海岳名言 中自谓 壮岁未能立家 人谓吾书为集古字 递 取诸长 总而成之 既老始自成家 人见之 不知以何为祖也 附 隸書 是源于篆書的書體 創始于秦代 盛行于漢代 今天所談的是東漢隸書成熟期 的字體 亦是我們通常使用的隸書 這種書體 既古體巧拙又規矩易認 既工整嚴謹又生 動活潑 不僅有其藝術价值 在書法園地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且還有實用价值 漢字是中國古代廣大勞動人民創造 改革 發展起來的 書法藝術隨著文字的形成而孕育 產生 是中國人民群眾辛勤勞動和廣泛實踐的產物 在漫長的書法史中 出現了很多著名 的大書家 而有很多書寫得很好的碑刻 墨跡 卻是出自無從查考的民間書者的手筆 在 中國民間 就流傳這樣的一首 隸書口訣 方勁古拙 如龜如鱉 蚕頭雁尾 筆必三折 雁不雙飛 蚕無二色 點畫俯仰 左挑右磔 重濁輕清 斬釘截鐵 這 隸書口訣 雖不見經傳 亦難以确認是何人所撰 但确是概括了隸書的主要特點及寫 法要求 是種體會和總結 解剖這首口決 對我們認識隸書的面貌 練習隸書的寫法會有 不少的幫助 二 写法 A 漢隸 秦代而起的西漢王朝 在許多方面承襲秦制 書體依然是小篆 隸書並行 篆書多用於重 要的官方文獻 符璽 幡信及碑額的裝飾 隸書的使用則更普遍 從 戰國縱橫家書 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 等簡帛書中 可看出西漢初期的隸書和秦隸是一脈相承的 並 沒明顯的差別 只是漢隸比秦隸波磔明顯些 篆意少一點而已 西漢經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期 國家統一強盛 經濟繁榮發達 文化藝術也隨之昌盛 在 這種有利的歷史背景下 加快了隸書邁向成熟的步伐 至西漢宣帝年間 西元前七三 前四 九年 隸書已基本完成從秦隸到漢隸的轉變 這個結論可從河北定縣四十號漢墓出土的文 物 西漢宣帝五鳳二年 西元前五六年 的簡書上 得到驗證 如今我們可以從近代出土的很多西漢竹木簡和繒帛書中 對西漢隸書獲得較全面的了解 除前面已提到的簡帛書外 漢代的墨跡隸書主要還有 居延漢簡 和 武威漢簡 等 這 些漢簡用筆自由奔放 結體富於變化 不事雕琢 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廣闊的生命力 B 八分書 時至東漢 只在冊命三公時還用小篆 一般均用隸書 這時的隸書已不再限於原來的 隸 佐 史 之義 它受到了朝野上下的廣泛重視 在實用的基礎上 人們進而講究點畫和字 形的美觀 對隸書加以藻飾 使之俯仰遒麗 波磔俊美 分張外拓 整齊端莊 成為既正 規又富藝術性的字體 因其筆畫分背 結體扁方 形若 八 字 因此被稱作 八分書 八分 之名起於東漢 前人已做過不少解釋 比較可信的有唐張懷瓘 書斷 說的 漸若八字分散 故曰八分 清包世臣 藝舟雙楫 說的 言其勢左右分布相背然也 近人胡小石 書藝略論 說的 隸書既成 漸加波磔 以增華飾 則為八分 唐六 典 卷十說的 四曰八分 謂石經碑碣所用 綜合這些說法可以斷定 八分 乃是成 熟 規範化了的隸書別名 它以東漢著名的碑刻為代表 東漢章帝曾下詔公卿用隸書上書 因而確立隸書的正統地位 使其完全取代篆書 至桓 靈之世 西元一四七 一八九年 隸書已高度成熟 在藝術上也達到了顛峰 傳世的漢隸 名碑多出於這個時期 約有一百七十餘種 C 漢碑 漢代發展了秦代刻石記功的風氣 立碑之風大興 或用以表彰功德 或替當時的儒教做思 想上的宣導 尤其桓 靈之世 盛行厚葬 碑碣雲起 給書法家們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用武 之地 從而產生了眾多被視為隸書典範的著名碑刻 在東漢時 擅長隸書的書法家以蔡邕和鍾繇的名氣最大 所以有些東漢名碑 都被人附會 成他倆的手筆 而漢碑上一般無書碑者的姓名 這也許與當時的習慣及書碑者地位低下有 關 只有少數漢碑留下了書碑者的姓名 如 華山碑 的郭香察 西狹頌 的仇靖 郙 閣頌 的仇拂 衡方碑 的朱登等人 他們的姓名雖不見於記載 但他們精美的書藝卻賴 碑刻流傳後世 D 漢隸的特色 一 漢隸的特徵 一 字形扁方 左右分展 漢隸大多是寫在竹簡上的 為節約竹料 減輕 書 的重量 方便閱讀和攜帶 需要在狹 長的簡面上容納更多的字 於是筆劃上下緊縮 又為了要使字跡清楚 所以點畫左右分展 以盡量利用簡面的寬度 簡書多為一簡一行 這樣就形成了隸書內緊外鬆 左右分展 形 體扁方的特徵 二 變圓為方 變連為斷 篆體的字框呈 形 隸體以方折為主 提按分明 或有圓轉 也含有方意 字框呈 形 篆書圓轉的拐彎 在隸書中變為直線的方折 這是漢字書寫速度加快的必然結果 因 為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近 再者直線較弧線易於書寫 篆書中不少連貫的筆畫 在隸書中 每斷為短畫 三 欹側之勢 變化之妙 篆書 取力弇氣長 筆勢緩慢且多對稱之體 呈現出端莊靜穆之美 隸書 取勢險節短 奮筆短速 流露出欹側變化之妙 即使是全包圍結構的字 如 固 國 圓 之類 隸書 也要採取獨駿一角的手段 來打破篆書的圓潤均衡 四 獨奮一筆 搖曳生姿 最具隸書特色的筆畫是集 蠶頭 雁尾 於一身的波畫 其次是具有波畫某些特徵的掠 撇 和磔 捺 掠尾之形近似 蠶頭 磔尾即雁尾 磔的形狀酷似斜置的波畫 波 掠 磔因具有濃厚的裝飾性和抒情味 而成為獨奮一筆的對象 所謂獨奮一筆 是指在一 個字中 特意突出某一筆道 將它寫得格外雄建超拔 只要其他筆畫安置得當 獨奮一筆 非但不會破壞字的整體均衡 反而能形成點畫的鮮明對比 而體勢得搖曳多姿 又可獲得 於不平衡處取平衡 險絕中見平正的藝術效果 五 筆法複雜 點畫眾多 隸書作為由篆及楷的過渡字體 它的筆法和點畫 比篆書多而比楷書少 篆書只有點 直 弧三種筆畫 且粗細相同 缺少變化 被稱為 一筆書 隸書的行筆加大了提按的幅度 豐富了快慢節奏 由此形成許多不同型態的筆畫 二 漢隸的口訣 一 蒼勁古拙 隸書的裝飾性強 線條要樸拙典雅 剛勁有力 富於變化 筆勢要雄 偉厚重 切忌圓滑板滯 二 如龜如鱉 隸書的字形要像龜鱉那樣扁 三 橫平豎直 橫畫要像水平線那樣平 豎畫要直如繩 但是又要有起伏動宕 不可 僵硬 四 左波右磔 撇畫的運筆由高到低 到結尾處又再高 像波浪似的 捺畫的捺角像 切肉的姿勢 五 蠶頭雁尾 是隸書中主要橫畫的裝飾 在開頭處設蠶頭 結尾處設雁尾 六 雁少雙飛 設雁尾是純粹為了裝飾 多了反而不好看 一個字中 只有一筆橫畫 設雁尾 七 蠶不二設 和上同 八 筆必三折 隸書運筆時 欲右先左為一折 行筆至盡頭處為二折 回鋒收筆為三 折 這樣的線條才會蒼勁有力 九 點畫俯仰 每一筆畫要互相顧盼 彼此呼應 這樣的字形才會體勢多姿 十 斬釘截鐵 隸書的筆畫清楚 乾淨俐落 切忌拖泥帶水 隸書在中國文字演變上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它變自篆體 由圓易直 漸趨簡易 下啟行 楷 使中國文字逐漸定型 隸書在中國書法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左右伸張的橫 勢結構 突顯了隸書的結構美學 也深深影響了後世書家的風格 所以研究中國文字 不 能忽略隸書的關鍵地位 研究中國書法 也不能忽視隸書的深遠影響 因之 學習隸書 既能了解中國文字的演變 對中國書法也能有深切的認識 而且隸書不若篆體的難識難寫 接近楷書 其結構重心低 很容易掌握 是很值得推行的書法字體 就中国文字发展看 隶书是一次大变化的阶段 甚至说今日乃至将来一段时期内 全是隶 书时期也不为过 理由是 1 千年来流行的草书 楷书 其形体是由隶书演进的 而楷 行 草在今后相当时期 亦不致有大的变化 2 隶书在今天仍有它的使用价值 3 草 楷书在技法上更是隶书的各种变化 4 历代书法家要研究书法艺术 都要进行隶书的实践 也就是说历代书法家是由有点成 就 与对汉隶下点功夫 用隶的笔法作用于自己的楷 行 草方面上不无关系 下面我们 举些例子来看看 王羲之称之为书圣 更是以隶书许多笔法变化转移到楷书和草书上最有成就的大家 以 致使他形成今后书法发展一条大河流 虞世南是智永弟子 智永无论从血缘获书法 皆右军之后裔 欧阳询 欧阳通父子二人均从隶法来 而欧之定武兰亭 更是传右军书派 褚遂良专门学右军 又受法于欧虞两前辈 薛稷是魏征之外孙 专学魏家 欧 虞真迹 尤努力学褚 得其神貌 这四家无疑是右 军系统的 而均善隶法 李邕 孙虔礼 张旭 怀素 一般说来是继承晋人的 张旭的 郎官石柱记 则纯是右 军法则 而李邕 孙过庭是苦学过二王的 颜真卿 柳公权皆从法于褚遂良 以追溯右军的隶法 柳公权的 复东林寺碑 几乎还 全是褚字 颜鲁公之出于褚是人人皆知的 五代 宋初杨凝式 李建中 皆出于欧阳询 杨的 韭花帖 楷书又变欧法以上追右军 而其分行布白却下开董其昌的新局面 苏 黄 米 蔡 苏 黄皆力学颜真卿 杨凝式 其心意是要追右军 米是学晋人 其 意是不拘于右军 实际上是跳不出王家范围 蔡是专学褚 薛 因之近于颜真卿 这四家 当然都是王羲之的远系了 明清两代书家不少 但真知书法 影响且大 而多少能接上右军法脉 恐怕只能提到一个 董其昌 从上面所列情况看来 历代书家多是追本溯源 先后或直接间接学习魏晋 而苦求隶法的 隶书的写法 1 笔 临隶字宜用短锋大肚羊毫 易于体现拙厚而古重的隶字 长锋写草 行较好 2 隶书来自篆法 因此 写隶字时要有篆的笔法 要老 要壮 要拙 要厚 3 要中锋用笔 气力内含 要无往不收 无垂不缩 4 一般人认为 张迁碑 转折处外方里圆 其实未必如此 内圆 的形成 可能是剥蚀 之故 5 临隶字应老老实实先求平正 摄取其精神 再求变化 6 临隶字应悟其笔意 而不是拘其形似 7 每字有许多横划时 只允许有一个挑 8 左右 上下 左中右 上中下结构的字笔划不能牵连 笔划分析 1 横划 要状如蚕头 翘如燕尾 要上缘平 下缘呈弧形 起笔先往上抵 用横笔向右运行 从最用力处 渐渐提笔 不要飘 不要太尖 要气送到底 贵含蓄 2 竖划 逆锋向上 先顿一下 转锋向下运行 收笔回锋 3 折 折时稍顿一下 翻笔向下 锋向里用力 但不得太弯 以示拙厚 熟练时可致外 方内圆的效果 4 捺划 先笔锋向左上 转锋向右下行 起笔要重 运行要用涩笔 出捺前要重 出捺 时稍顿 转轻 但不要提笔太快 否则不易圆厚 即将结束时 可转锋收拾 5 竖折钩 竖折横时 要稍顿加重 转锋向右 以涩笔运行 出捺前用力已达顶峰 稍 顿然后缓慢提笔 快结束时可侧毫收拾 但横之上沿要平 挑忌过尖 6 撇 先笔锋向右上 横切向左下 笔力愈来愈重 笔划愈来愈粗 快结束时要用笔有 转向右上意 回锋收笔 从隶书用笔的特点上 它十分明显的继承了大 小篆的中锋 藏锋用笔方法 同时也兼用 了侧锋 露锋的用笔方法 这在笔法上是一个大发展 正由于它继承了篆书传统笔法 所 以隶书大多具有苍老 高古的韵致 加上将小篆匀圆均称弯曲的笔划 变成了方折平直又 有起伏变化的笔划 所以比篆书更富有生动和抒发感情的味儿 从汉隶结体来说 是取方扁横势 以方劲古朴 体势开张 中敛旁肆的特点 对于圆润均 称的体势下展的小篆 起了崭新换骨的变化 我们要想写好隶字 还要在篆书下点功夫 借以领悟篆与隶暗合的道理 才会把隶书写的 古雅 否则会流于粗俗 通过上述 我们应该了解和懂得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它既打破了篆 书的体制 又继承了篆书的优秀传统 开导了章草 今草 楷书 行书的先河 它是汉字 历史上的一次大改革 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书体 它的产生与发展 为后来的楷书 草书以及行书的产 生 奠定了基础 因此 早期的隶书与篆书比较接近 晚期的隶书与楷书比较接近 在汉 字 前面已经过了隶书的发展历史 现在来谈谈特点和写法 以 张迁碑 为例的演进发展过 程中 隶书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美观的字形和多姿的笔画 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隶书在字形上 古朴而美观 主要是它那仍带有篆书痕迹的结构 给人们以古朴典雅的感 觉 但是 又不像篆书那样难于辨认 它可以像楷书一样 使人一目了然 隶书的种类很 多 有的长些 有的扁些 有的是二者兼备 它的间架结构 横平竖直 笔画均匀 给人 以稳重的感觉 隶书在用笔上 较以前的篆书是进了一大步 在基本点画的书写上 不像篆书 尤其是小 篆 那样光润平圆 而在入笔 行笔和收笔的过程中 加强了提按动作 使笔画出现轻重 粗细的变化 尤其是 波磔 笔画的出现 不但给了隶书增加了特点 更主要的是给这个字 体增加了美感 再加上隶书在造型上 横画上下的仰俯取势 竖画左右的向背呼应 使隶 书的字体 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所以 有很多同学喜欢隶书 在学校里出板报的时候 总愿意用隶书的字体来写大标题 有些书刊的封面上也用隶书来题字 还有很多书法家专门研究它 书写它 在书法展览上 也总是有很多隶书作品展出 并博得观众的好评 怎样才能写好隶书呢 隶书的种类是很多的 它们各具风格 各有特点 在字的结构上 它虽然与楷书相近 也 容易辨认 但是在字形和字画的写法上 与楷书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 因此 初学隶书 首先需要了解并且掌握隶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以及它字形 结构的特点 才能逐渐深入进 去 按照自己的爱好 学习某种风格的碑帖 写出一手美观而雅致的隶书来 下面就让我 们来看看隶书中常见的几种基本笔画的写法吧 上面我们介绍了隶书中常见笔画的写法 同学们在练习的过程中 要细心领会 举一反三 逐渐掌握隶书的用笔规律 有了正确的运笔方法以后 就要解决字的间架结构的问题 隶 书的种类是很多的 它们因字立形 各有特点 有的秀丽多姿如 曹全碑 等 有的方正 雄厚如 张迁碑 等 有的放纵飞动如 石门颂 等 总之 要解决隶书的结构问题 必 须临摹碑帖 我们在后边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些优秀的隶书范本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 中 认真地临摹 以求更快的进步 在此 我再提两点意见 供同学们在临摹碑帖时参考 第一 写隶书要注意 横平竖直 与 布白均匀 关于 横平竖直 隶书是从篆书发展过渡 而来 横时有 平画 波画 可是 没有像楷书那样 横画从左下向右上的斜势 隶书的 横画在字中重复出现时 多有俯仰的变化 竖画则取相背之势 布白均匀 也是由于隶书 从篆而来 所以保留了篆的均匀的特点 一般的情况是追求 均匀 的 如横 竖或撇等笔 画多时 往往是 距离大约相等 方向近似平行 如 第二 在隶书中 有一笔非常有特点而且是为这一书体增加了美感的笔画 波磔 它入 笔如蚕头 收笔呈燕尾 但在我们写隶书时 在一字之中 不管横画有几笔 只能出现一 个波磔 一定不要笔笔蚕头 笔笔燕尾 所谓 蚕无二色 燕不双飞 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 在书写过程中 运笔要注意 迟送涩进 不可一滑而过 尤其是写波磔的 燕尾 时 更要注意慢慢送出 不要一撩而出 介绍几种常见的隶书范本 隶书的范本是非常多的 仅是汉代隶书的碑 碣及石表 在山东曲阜孔庙 孔府 就有上 百种 再有近些年不断出土的汉竹简 木简及帛书等 真是丰富极了 现在介绍几种较著 名的范本 供同学们参考 字体比较工整 结构比较严谨的 史晨碑 见附 31 乙瑛碑 熹平石经 张景碑 见附 32 等 字体比较瘦劲挺拔的 礼器碑 字体比较方正 雄厚的 张迁碑 鲜于璜碑 衡方碑 等 字体比较秀丽多姿的如 曹全碑 字体比较雄健舒朗的如 石门颂 等 另外 汉简上的隶书都很灵活 自然 是非常值得 学习的 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了 以上诸碑帖选近年来都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在新华书店就可以买到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 所喜爱的范本通过临写 逐渐掌握其风格特点 并在不断积累中 追求变化 写出自己的 风格来 三 基本笔画的变化 点的变化 上分点 虽然中间有笔画相隔 但左右仍需基本对平 形成遥相呼应 相互顾盼之势 下对点 此二点为左撇点和右捺点的结合 书写时应注意错落有致 变化活泼 下分点 此二点在书写时起笔应大致相对 然后向左下和右下出锋 宜粗短些 左二点 二点的起笔方向和用笔应有所不同 或方笔或圆笔 上下宜紧凑些 气势必须连 贯 横的变化 长横 逆锋起笔 稍停转锋向右 中锋行笔 收笔时或笔锋转势向左回提 或略停即提笔 空收 粗细横 逆锋起笔 转笔向右 边行边提 至收笔处 轻提回分锋 呈前粗后细状 弧横 此笔画在书写时 应注意起笔后先往右上运行 至中间再往右下运笔 略呈弧形 细横 有的字结体的变化 其横画不宜粗长 应写的瘦劲点 竖的变化 长竖 起笔藏锋 转锋向中锋运行 回锋收笔 应粗状有力 刚劲挺拔 弧竖 与弧横类似 在起笔后往下运行时应先向右下运笔 至中间时再往左下运笔 略呈 弧行 斜竖 此笔画在起笔后 往下运笔时应向左下方运行 切忌垂直 撇的变化十二种 竖撇 起笔后向下中锋运笔 约至三分之二处转锋向左 转弯处宜圆转 回锋收笔 撇 逆锋起笔 稍顿后转锋向左下运笔 斜势大些 收笔时或圆转回锋 或略停空收 弯撇 逆锋起笔后转锋向下 至中间出圆转向左 圆弧的大小及位置 根据结体的需要来 定 平撇 起笔后向左撇出 它的上沿线基本相平 下沿线略呈弧行 或收笔出锋 或向左之间 出锋 短撇 或露锋或藏锋起笔 向左下顿挫运行 回锋收笔 书写时要做到短促有力 尖头撇 出于结构变化的需要 该笔画起笔应露锋入笔 头呈尖状 尖尾撇 此笔画在书写至接近尾部时 应边行边提 渐轻 较快出锋 力到尖锋 尾呈尖 状 圆尾撇 行笔至尾部 锋尖向上或向下圆转回锋 尾部略圆均 忌过于肿大 捺的八种变化 直捺 此捺较挺直 运笔时应畅快直率向右下行 边行边按 中部切忌弯曲 平捺 起笔后向右下边行边按 同时根据结体的需要 有一定的弯曲状 做到生动活泼 斜捺 运笔的斜侧和弯曲的程度在直捺和平捺之间 忌生硬和过于弯曲 短捺 起笔后向右或向下边行边按 中部宜竖直 整个笔画应短粗状实 小捺 出于字的结构等因素 有时的捺画应写的细小点 以此来衬托其他笔画 长捺 此笔画为整个字的主笔 书写时粗重点也无妨 起笔转锋后即向右下边行边按 中部 要挺拔有力 尾部宜雄强自然 走之捺 该笔画的起笔往往与前一笔或前几笔相联系 在书写时要在注意上下左右大小粗 细关系 心底捺 在书写该笔画时要根据整个字中其他部分的大小多少来决定该笔画的斜直 大小 粗细 使之整体协调和谐 四 结构变化四十种 一 横平竖直 横画平稳 竖画正直 整个字既要平直 又不失生动 笔画力求平而不僵 直而不硬 写 出和谐匀称 端庄整齐 生动活泼的优美之感 二 蚕无二色 隶书中的波捺之笔处于主笔地位 然而使用较严格 一个字中不允许出现二个以上的蚕头 在书写时必须避免重复出现 三 雁不双飞 与蚕头一样 在一个字中不的有二个以上的雁尾出现 如多横的字应选取最关键的一横作 为雁尾 使结构主次分明活泼生动 四 左右舒展 隶书字形一般为扁方 上下紧缩 而左右的撇捺之笔尽量伸展 形成横势 五 上下精密 一般情况下 字的结体避免写的过高过长 横画较多 字形高大的字 要尽量写的细点 紧凑点 笔画宜清秀遒劲 切记过分压缩 须加强左右伸展 六 重心平稳 每个字都有他的重心 掌握的好字就平稳端庄 掌握不好 字就倾斜跌倒 字的重心笔 画 须落在字的份量较重 位置较关键的中心点上 以保持平衡 七 相互呼应 一个字出现上下或左右相对称的部分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呼应 顾盼 配合关 系 要贯气生动 八 重浊轻清 字的左部或上部 笔画较多较密的要清 右部或下部笔画较少较稀的要浊 清 就是轻或瘦些 浊就是重或粗些 但不要使笔画粗细相差较大 力求整体匀称 九 比例相等 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上下 左右搭配要适当 分布均匀 各占二分之一或三分 之一 力求上下 左右平稳 比例均等 避免相互疏密不匀 大小不等 十 参差错综 形态相似的笔画在一个字中出现二笔以上 要避免雷同和呆板 力求生动多变 参差不乱 跌宕生姿 笔画排列疏密适度 稳中寓险 气韵统一 十一 捺画宜上 为字的结构美观起见 有两画以上的横画出现时 某些字型的波画应选取上部 的横画 使整体更协调和生动 十二 捺画宜中 有的字型如出现若干横画时 力求其字势活泼 应选取中间的横画做波画 以 突出关键的主笔 十三 捺画宜下 有的字形为求字坚实稳重 应选取下横画作为波画 以托起上部字架 求得字 形稳健有力 不失重心 波画的长短可视上部情况而定 十四 捺画宜小 一个字中如波画下面有两肩相垫时 其蚕头雁尾不宜过大 应略瘦薄 否则会 使整个字不协调和不美观 十五 左旁宜平 字的左边部首小 应把左部与右边大的主体平头 以让右边主体部分充分展示 其笔画 使整体既和谐又有主次 十六 右旁宜中 字的右边部分小 应把右部分与左边大的部分相靠近 并居与中间 切记偏上 或偏下 以使整体有平衡协调之感 十七 宜丰勿瘦 笔画少 结构疏的字 要以丰衬疏 宜把笔画写的粗壮丰满开张些 字形有饱 健飞动宽宏之感 间架端正 遒劲自然 十八 宜瘦勿肥 笔画繁多 结构宽大的字 应以瘦衬密 要求清瘦但不细弱 宜把笔画的略细 和紧密些 运笔时注意间架结构匀称 不使字有局促或松散之感 十九 宜穿勿粘 笔画交叉多的字 应注意上下或左右间隔布白及交叉笔画的疏密 长短 宽窄 穿插交叉处切不要粘连拥挤 笔画要清晰 穿插要得体 二十 偏旁揖让 左右偏旁的大小要根据主体部分的大小而定 如主体较大 则偏旁略小 要做 到相互照应 迎让得体 密切配合 以窄让宽 以小让大 和谐协调 二十一 避同求异 有两个以上相同部分组成的并列或重叠 其相同部分的写法应各有区别 以各 部分微小的变化来丰富和活跃整体的和谐与生动 忌形态相似状如算子 二十二 画距均等 字形端正 横竖笔画教多的字 笔画之间的距离要匀称 笔画要整齐 切勿过空或过密 过偏或过连 为避免呆板 展现活泼动态 须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变化 二十三 斜中求正 字形 笔画偏斜的字 要在点画偏斜的字 要在点画形态 中心线 支撑点上下工夫 掌 握好重心 偏中求正 使字的形体产生玲动态势 给人以活泼之感 二十四 内外适中 包围结构的字 内部要均匀 充实 内部不宜过大或过小 过高或过低 位置要居中 不 可与外围相逼 注意内外相称 配合得当 不得有空旷或臃肿之感 二十五 向背分明 字的左右部分相向或相背 相互间要穿插避让 各得其所 在向背之中成一整体 做到 向 不犯碍 背不脱离 二十六 因字生形 每个字的笔画有多少 长短 大小之分 书写时必须根据其特点和自然形态 来决定字的 高低 宽窄 大小的形状 二十七 上覆宜宽 宝盖头一类的上宽下窄的字形 要求上面宽的部分覆盖下面窄的部分 呈倒三角形状 但 重心不倒 上实下虚 相映之中见神采 二十八 横长竖短 凡中间或底部穿插一横的字 要突出横画 横宜长竖宜短 长横要丰满状实 但不要臃肿 使静态边动态 二十九 横短竖长 中间贯穿竖画的字 要使竖画正而直 稍微写的长点 突出竖画在字中的主要地位 忌短 而斜 要写的安稳壮实 如同坚挺的柱子 三十 左小右大 有的字形处于结构变化的原因 往往把左部分写的小点 而把右部分写的大点 伸展稍长 粗略看去是有倾斜 其实不失重心 平衡统一 三十一 左大右小 有的字左边写的较大 右边部分则写的较小 放左敛右 右边拘紧 左边舒展 两部分之 间一大一小 一高一低 遥相互应 别有情趣 三十二 左右避让 有的字由于结构或笔画繁简等问题 上下 左右的排列 容易出现松散 不和谐 应此要 把有的笔画左伸或右展 使之即不拥挤又不分离 保持整体的稳定 三十三 上大下小 有的字 上部要宽大舒展 下部不宜大 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处理 要做到上宽下窄 上实下虚 以虚托实 三十四 上小下大 有的字 下部要宽大舒展 而上部宜紧小短促 似三角形 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进行处 理 要做到下宽上窄 下实下虚 稳实端庄 三十五 横宜扁方 形状扁阔的字 要顺其自然 取横势 结体稍扁 生动丰满 要防止把笔画象左右拉的过 长 上下把形体拉的过扁 三十六 纵宜长展 形状狭长的字 取纵势 清秀雅致 上下舒展 要注意上下笔画勿压的过紧 也不要把笔 画拉的过长 做到横敛纵放 上部较密和下部较疏成对比 舒 隶书的特点之一 是字型扁方 取横势 形成长撇长捺向左右伸展 而中宫紧 密 中间部分收拢 具有内手外展的特征 三十八 宜选斜捺 当多笔横画与斜画同时出现时 横画应服从斜画 一般情况下 横画不能用雁 尾做捺脚 应选用斜画做捺脚 使整体更为美观 三十九 左高右低 为字的美观活泼起见 有的字左右两部分可写成左高右低状 形成错落参差 顾盼生动之感 在协调中求变化 使整个字和谐和灵动 四十 同字异形 在一个内容中 出现两个以上相同字时 应避免写的雷同 要从结构 笔画上 给于变化 使通篇文字丰富多采 隶书变形与夸张 隶书形成于战国时期 兴盛于汉 东汉桓帝 灵帝时期以隶书碑刻成风 形成 了中国石刻书法的第一次高潮 隶书从篆书发展变化而来 卫恒 四体书势 中说 秦既用篆 奏事繁多 篆字难成 既令隶人佐书 曰隶书 隶者 篆 之捷也 隶书上承篆书遗脉 下开楷书之源 无论从文字角度 还是从书法艺 术角度去看 隶变 的意义都十分深远 它使中国的象形文字彻底从象形化走 向抽象化 符号化 篆书最后一点象形的痕迹也被磨灭了 把象形文字需要的 弧曲线条统统变成规整的点画波磔 字型由纵长变成横势的扁方形 这是书法 艺术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 书法艺术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变形与夸张 中国艺术便是变形与夸张的艺术 而 隶书更能体现中国书法的变形与夸张 隶书依据它的发展阶段 分为古隶和今隶 古隶指的是秦隶 一九五七年在湖 北云梦县睡虎地的秦墓中出土了一千一百余枚竹简 可看作是秦简的典型 古 隶笔画从篆书中来 带有浓重的篆书意趣 但用笔特点夸张了篆书笔画的 起 笔 行笔 收笔 三个过程 篆书要求藏头护尾 笔笔中锋 在古隶中 其起笔 大都是以锋的各种方向逆入来完成 例如正锋逆折 上侧锋逆入 下侧锋逆入 钝笔直逆等技巧 收笔处几乎没有任何技巧可言 值得注意的便是它继起笔后 的匀速行笔及轻重的用笔一直保持到终笔 使圆转的小篆线条变为以方折为主 圆转为辅 在用笔上同时也表现出了线条的肥瘦和轻重变化 加强了提按顿挫 使隶书的典型用笔 波势 初具形态 在字型结构上 古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把横向收敛 纵向伸展的篆书字型改变为纵向收敛 横向左右波拂分展的体势 把对称端庄的篆书变形 夸张 变得欹斜错落 姿势多样 章法上直书到底 个别篇章分上下两段 甚至分五段书写 字形长方 正方 扁方等不一 通篇 气势纵横奔放 浑厚凝重 变化多姿 如果说秦隶处于由篆至隶的 三十七 内紧外过渡状态 在用笔 字形上尚未定型 那么 两汉的隶书则日趋精 巧 向背分明 蚕头雁尾 结构递变 神韵独具 臻于隶书发展的顶峰 汉隶用笔的夸张 是从笔画的曲直 方圆 长短增递 线条的粗细和装饰性用笔来体现 众所周知 隶书 的两个重要特征便是所谓的 蚕头 雁尾 的确 蚕头 雁尾 无论在点画装饰 布白 平衡立体等方面乃至区别于其他书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画的曲直是一个矛盾的两 个方面 达到一种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 除隶书的竖画外 其他笔画都有一定的曲度 曲 直穿插 相映成趣 异常和谐 就连隶书主笔横画 也不是真正的平直 其上下边沿便是 一曲一直 和谐融洽 极为美观的 如 乐 例二 字 笔画的长短方面是短变长 长变 短 长笔夸张在 曹全碑 中的 雨 例三 字横笔拉长至本身的两倍还要多 季 例四 字的竖钩 还有 石门颂 中 命 例五 的竖划 石门铭 中的 道 字的 走之 等锋 芒毕露 意味深长 线条的粗细和某些装饰性用笔更使隶书婀娜多姿 风情万千 隶书笔 画的方圆变化也是相当突出的 笔画在起止转折的外形上呈现方硬的棱角 谓之 方笔 反之呈现圆转的弧形 圆劲而不露筋骨的谓之 圆笔 在隶书中方笔比较典型 诸如 礼 器碑 熹平石经 华山庙碑 等 其笔画无论是 蚕头 还是 雁尾 无不方整 爽利 魏碑般的刀砍斧凿 给人以肃穆 典雅 森严之感 圆笔见长的 石门颂 曹全碑 西狭颂 等 其特点是如棉里裹针 骨力内含 含而不露 给人以轻灵飞动的感觉 然 而 辨证地讲 绝对的方笔和绝对的圆笔是没有的 隶书用笔的圆转与方折 在矛盾中求 得统一 每一种风格的隶书 都有主圆和主方的基调 方中有圆 圆中有方 方圆兼备 刚柔相济 康有为说 妙处在方圆并用 不方不圆 亦方亦圆 或体方而用圆 或用方而 体圆 或笔方而章法圆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矣 汉隶结体的夸张主要在主次轻重 收放疏密上体现 在汉隶中 每个字笔画的轻重不是 均等 而是突出一二主笔 其它如众星拱月 衬托突出主笔 主笔是精神炫耀之处 主笔 为一 次笔为众 主笔劲健 次笔轻灵 主笔放纵 次笔收敛 所谓 蚕无二设 雁不双飞 就是要突出一个雁尾为主笔 如果笔笔成雁尾 笔笔想突出 也就没有突出了 突出主 笔是建立在其它笔画为副笔的基础之上 主笔的放纵是由副笔的收敛衬托出来的 如 礼 器碑 中 番 字 一长横为主笔 为了突出长横 作为次笔的四点 势收敛而又姿势 各不相同 曹全碑 中 遗 例六 字 最下一长捺为主笔 主笔斜势 而作为次笔的 贵 部取平稳势 于动势中求得了静 另外 主次轻重还体现 在偏旁的畸大畸小的变化与夸张上 如 张迁碑 中的 兴 例七 字 上 面部分特大 占全字的五分之四 幕 例八 字的 莫 亦如此 下面的 巾 只占六分之一 这种失去平衡的情况 并未使字站立不稳 而是在稳定 当中增加了一些天趣 又如 张 例九 字 弓 旁 有意扭曲倾斜 仿佛 不愿再受方整规矩的约束 而要破壁飞去 真是这种欹侧变化 大胆收放 使 得汉隶的结体疏中见密 斜中见正 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在统一中求得变化 汉隶章法的变化与夸张主要体现在疏与密的关系上 如 史晨碑 礼器碑 乙瑛碑 等 行间茂密 字间疏朗 结字横势舒放 章法反而横向紧凑 使纵向的字有横向的感觉 舒放与紧凑之间形成一种抵牾抗衡的内部张力 使章法横向茂密饱满 相反 隶书的结字纵向收敛 章法反而更舒放 二者一 舒一敛使章法纵向空灵舒朗 纵横之间的饱满与空灵 茂密与疏朗形成对比 于不平衡之中求得整体统一 在一些摩崖刻石与简牍中 甚至纵横都没有严格 的行列 如乱石铺街 无律可循 众星丽天 一片散落 字一任大小 势一任 欹侧 密则密之 疏则疏之 纵横之间均取茂密 但通篇之中不时又作空白之 处 开通褒斜道刻石 便是此类章法的典型 康有为在 广艺舟双辑 中说 书莫盛于汉 非独其气体之高 亦其变制最 多 皋牢百代 杜度做草 蔡邕作飞白 刘德升作行书 皆汉人也 晚季变其 楷 后世莫能外 盖体制至汉变已极矣 足见汉朝的隶书其取缩有度 姿态 万千的变形与夸张是促使它成为一门实用便捷 奥妙无穷 博大精深的书法艺 术的作用所在 隶书怎样用笔 对于隶书基本点画的写法 我们以 乙瑛 曹全 张迁 礼器 四碑加以分析 其中 乙瑛 镌刻精到 字口清晰 全篇书法结字端庄 波磔 分明 法度谨严 用笔方圆兼备 是汉隶高度成熟时期的较为规正的书体 所 以我们进行介绍时又以 乙瑛 为主 1 平画 写平画时落笔时藏锋逆入 然后把笔锋转向右行 笔心在点画中运动 收笔时 提锋回收 初学平画时先要写得平正如水 藏锋逆入 逆入要得势 中锋行笔 行笔要有力 竖锋入纸 回锋收笔 收笔处不得顿挫 乙瑛 平画的字例 主 字上的点隶书常写成横画 此字的三笔平画都写得很平直 但也不嫌板滞 成 字的平画是先写撇画后再加书写 由于笔势的关系 平画的中段呈上凸形 使整个字 安排得很雅典 罪 字的上的两边的竖画 分别向外拱出 成向势 与上面的平画向上拱一致 富有篆书 笔意 报 字左旁有四笔平画 长短参差 富有变化 第二画最长 是为了和最后一长钩对称 末二横微微上拱也是为了和钩相呼应 成为向势 接下去再看其他几种 曹全 如 攻 君 字的起笔处藏锋逆入 笔锋入纸长 然后挽锋顺势中锋行笔 收笔时略向左下 取逆势回收 故其头部呈圆形 笔画中段上凸 使横画富有力感 此平画的用笔是纯属继 承篆书的运笔法 张迁 如 盖 吾 字的平画形状很平直 而不象曹全碑的平画成拱形 这是因为此碑落笔取势短 取上下之势 正锋直入 笔肚墨饱 行笔中锋沉着 收笔中锋沉着 收笔迅速上提 故 使横画挺直而有力 礼器 如 造 字和 立 字的平画写得都很挺直瘦劲 纯用笔尖竖锋行笔 落笔和收笔都很干净 2 波画 隶书往往将某些横画写成波画 这一点和楷书不同 凡写波画要有一波三折之感 落笔也 是取逆势 为了与波脚对称平衡 故落笔时 笔锋逆向左下角顿挫 取尽逆势 这样形成 的头部 俗称 蚕头 波画在稍停顿后向右上方逐渐顺势提锋 形成的波脚 俗称 燕尾 按 这里所指的与颜字 蚕头燕尾 不同 隶书的波画是隶书点画的主要特征 能给人的 特殊的美感 乙瑛 波画的字例 立 字的波画 中腹微微向上拱起 但切不可每笔写成柴担状 平 字波画起笔和上一平画 不同 上一笔的平画顺着横画来回取势 同篆书笔法 而此波画是横画起落 然后提笔平出 须 字上横波画中腹紧提 这是不容易写的 功力不够 中腹就有空虚的感觉 所以行笔 切切不可轻滑带过 其他几种 曹全 如 布 字的波画 藏锋逆入后翻锋顺锋行笔 顿驻后逐渐提锋 故燕尾下部呈圆弧状 再如 西 童 字的波画 落笔较重以取尽逆势 然后挽锋行笔 这样的波画更显得圆匀而 有力 衡方 如 焕 字和 止 字的波画 落笔也是逆入 头部呈方中带圆 行笔竖锋触纸 收笔铺毫顿 挫向右上方提出 波画方劲挺健 礼器 此碑波画的用笔起落明显 如 丘 字的波画 于逆锋取势后 向左下方斜落笔 然后提笔 换回逆势中锋行笔 即笔杆上方略向左下方倾斜 到中段时再将笔锋逐渐按下到波脚处顿 驻后 笔锋向右上方提锋收笔 此波画为典型的方笔 故笔势强健并且沉着 与那种把笔 锋偏左上方的偏锋行笔有着本质的区别 而 下 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果园专用生物改良剂使用效果与果品品质关联性研究
- 2025-2030木制创意家具行业IP开发与品牌溢价研究
- 2025-2030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分析及V2X技术商业化应用与投资回报周期研究
- 2025-2030智能办公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金融项目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办房产证 购房合同
- 青椒育苗合同
- 2025年机械加工厂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黑龙江省2025年第二期大型游乐设施作业人员考试大型游乐设施检验师复习题库及答案
- 生物化学新法探究
-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含应急预案)
- 救护车的使用和原理
- 幼儿园中班数学《大家一起来-5以内的连加》课件
- 食管癌诊疗指南解读(2025版)
- 企业食品安全加工培训课件
- 2025年华电集团校园招聘考试指南及模拟题解析
- 社情民意信息提案范文10篇
-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复习要点
- 吉林省珲春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导游资格考试冲刺复习宝典
- 2025至2030年中国活性二氧化硅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