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原填空总结范文 一流体力学基础1.研究流体在静止和流动状态下的规律时,常将流体视为由无数质点组成的(D)介质。 A.可压缩B.不可压缩C.间断D.连续2.理想流体是(黏度为零)的流体。 3.流体在管内作充分发展的稳态层流流动时,其速度分布为(抛物线形)。 4.理想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则在壁面附近(不存在)边界层。 (存在、不存在)5.温度升高,液体的粘度(减小)。 6.非牛顿型流体是指(不符合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7.流体在圆管内的流动类型可用(雷诺数)加以判断。 8.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层流流动时,其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式为(Re64),若放置在管中心的测速管所测流速为2m/s,则管内平均流速为 (1)m/s。 9.流体在管内作充分发展的层流流动时,其平均速度为最大速度的(0.5)倍。 10.流体在管内作充分发展的湍流流动时,其平均速度为最大速度的(0.82)倍。 11.流体所受到的力有(表面力)和(质量力)两种。 12.理想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则在壁面处的速度梯度为 (0)。 13.两稳态流动的管路甲、乙并联,若两管路的长度相同、甲管内径是乙管内径的2倍,且两管内的摩擦系数均恒为0.02,则甲管流速与乙管流速的比值为(1.41)。 14.管壁粗糙度增大,流体在直管内湍流流动时的阻力(增大)。 15.管壁粗糙度增大,流体在直管内层流流动时的阻力(不变)。 16.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随孔口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17.当雷诺数大于其限定值后,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仅与(10dd)有关。 18.在孔口直径和管路内径一定的情况下,当雷诺数大于其限定值后,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为(常数)。 (常数、变数、不确定)19.湍流边界层可划分为(湍流中心)、(过渡层)和(层流内层)。 20.水平放置的圆形直管改为倾斜放置,其他条件不变时,其所连接的U形压差计的读数R将(不变)。 (变大、不变、变小)21.采用量纲分析的方法指导实验设计,具有(减少试验次数)的优点。 22.在同一管道中,安装有孔口与喉管直径相同的孔板和文丘里流量计,比较两流量计的测量压差为孔板流量计(大于)文丘里流量计。 (大于、等于、小于)23.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比文氏管的流量系数(小),阻力损失比文氏管(大)。 24.由于边界层分离造成的能量消耗称为(形体阻力)。 (形体阻力、直管阻力、摩擦阻力)25.转子流量计为(A)流量计。 (A定压差变截面式B.变压差定截面式C.变压差变截面式D.定压差定截面式)26.边界层的形成条件一是(流体具有黏性),二是(固体壁面的约束作用)。 27.流体流经固体壁面时产生边界层分离的条件,一是(存在逆压递度),二是(存在黏性摩擦)。 28.流体层流流动时,动能校正因子为(2.0)。 29.流体湍流流动时,动能校正因子为(1.0)。 30.稳态流动时,液体在管内的流动速度是(A)变化的。 (A.可能B.不可能C.一定D.一定不)31.测速管测出的速度是(B)。 (A.平均速度B.点速度C.不确定)32.量纲分析法应用的前提是(各项都有相同的量纲)。 33.(实际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将在壁面附近形成边界层。 (理想流体、实际流体、所有流体)34.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在完全湍流条件下,其流动阻力与au成正比,在层流条件下与ecbuld、成正比,则a= (2),b=(-2),c= (1),e= (1)。 35.孔板流量计的特点是变(压差)定(截面),具有这种特性的流量计还有(文丘里流量计)。 36.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稳态流动时,在管中的入口处可形成(层流)边界层,流动充分发展后可形成(层流)边界层或(湍流)边界层,流动的阻力则主要集中在(边界层)区域内,且在(壁面)处最大。 37.当流体在圆管内的流动充分发展后,流体的流动边界层厚度(等于)圆管的半径。 提示无论是层流还是湍流都是38.连续性假定是指(将流体视为充满所占空间的由无数彼此间没有间隙的流体质点组成的连续介质)。 39在一稳定流动系统中,水由细管流入粗管,细管与粗管的流速分别为2m/s与1m/s,细管与粗管连接处的局部阻力系数=0.27,则水通过的局部阻力所产生的压强为(540Pa)。 提示计算突然扩大或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时,流速取小管中的流速,即较大的速度40.测流体流量时,随着流体流量的增加,孔板流量计两侧压差将(增大),若改用转子流量计测量,当流量增大时转子两端的压差值将(不变)。 41.层流底层越薄,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B)。 A近壁处速度梯度越小B.流动阻力越小C.流动阻力越大D.流体湍动程度越小42.在完全湍流中粗糙管的摩擦系数(C)。 A.与光滑管一样B.取决于Re C.取决于/d D.与Re、/d有关提示层流时仅与Re有关,湍流时与Re、/d都有关,完全湍流时仅与/d有关43.流体在一长度为L的垂直安装的等径直圆管内流动时的压力差p?与压力降f p?的关系是p?(不确定)f p?。 (大于、小于、等于、不确定)44.在重力场中,流体的机械能衡算方程的适用条件是(流体不可压缩做稳态流动,选定的截面间系统与周围无质量交换,符合连续性方程)。 二流体输送设备1.在输送腐蚀性液体时,选用(隔膜泵)较适宜。 (隔膜泵、螺杆泵、齿轮泵、往复泵)2.气蚀余量增大,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则离心泵的允许安装高度(减小)。 3.气体温度升高,离心通风机所消耗的功率(减小)。 提示T升高,变小,P变小4.输送膏状流体,可以选择(螺杆)泵或(齿轮)泵。 5.水温降低,其它条件不变,则离心泵的允许安装高度(增大)。 提示?SNPSHhgpprfs?100z?,T减小,增大,但sp减小,且影响更显著6.用一输送空气的离心通风机改输送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则所消耗的功率(减小)。 7.往复泵(不可以)输送含少量细小固体颗粒的流体。 (可以、不可以)提示腐蚀性流体也不可以8.多级压缩机的各级压缩比(相等)时,压缩机所消耗的总功最小。 (依次减小、依次增大、相等)9.具有正位移特性的泵有(往复泵)、(隔膜泵)、(齿轮泵)和(螺杆泵)。 10.水温升高,其它条件不变时,离心泵的轴功率-流量曲线与原曲线相比将(下移)。 (上移、不变、下移)提示?PP11.离心泵安装高度过高时,容易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汽蚀)。 12.离心泵在启动前没有灌满被输送的流体,则会发生(气缚)。 13.在化工生产液体输送中,当压头较高而流量不大时,常采用(往复泵)。 (往复泵、离心泵、计量泵)14.当两台泵组合使用,在低阻管路中输送液体时,首选两台泵(并)联。 15.离心泵的转速提高10%,则泵的流量提高(10%)。 提示32)(,)(,qnnPPnnHHnnqvv?16.离心泵的气蚀余量NPSH越小,泵允许的安装高度(越大)。 17.往复泵的压头随流量的增加而(A)。 (A.基本不变B.减小C.增大)18.由于压缩机气缸余隙的存在,实际吸气量比理论吸气量(C),实际所需轴功率比理论轴功率(B)。 (A.相等B.大C.小)19.在输送悬浮液体时,选用(A)较适宜。 (A.隔膜泵B.螺杆泵C.齿轮泵)20.离心泵内损失包括(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 21.为防止离心泵发生汽蚀,则要求装置的汽蚀余量(A)泵的汽蚀余量。 (A大于;B小于;C等于)22.某反应器需用泵输送料液,当要求料液输送量非常精确时,应选用(B)。 (A、离心泵B、计量泵C、螺杆泵)23.用离心泵输送50的清水时,实际最高效率点处的流量比样本上给出的流量(大)。 (大,小)提示随温度升高黏度变小密度变小,效率随黏度减小而增大,密度几乎无影响24.往复泵的调节方法有(改变冲程大小),(改变单位时间活塞往复次数),(安装回流支路)。 25.离心泵的工作点是(离心泵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离心泵用出口阀调节流量实质上是改变(管路特性)曲线,用改变转速来调节流量实质上是改变(离心泵特性)曲线。 26.旋涡泵常用(增加回流支路)方法来调节流量。 27.用离心泵把将水送至敞口高位槽,若管路条件不变,而江面下降,则泵的输液量(减小),轴功率(减小)。 提示A减小,工作点的流量减小,对应轴功率减小28.两台型号相同的泵并联运转时,若吸入管路也相同,则每台泵的工作流量(等于)并联泵流量的一半。 (等于、大于、小于)29.正位移泵的主要特点是(压头与流量无关,仅与本身结构、活塞冲程和往复次数有关)。 30.往复泵由于阀体不能及时开关,活塞与泵体间存在间隙,且随压头增高而使泄漏量增大等原因,往复泵的实际流量(小于)理论流量。 31.离心泵的轴封通常有(填料密封)及(机械密封)两种型式。 32.推导离心泵基本方程的两个基本假定是(叶片数目无限多且无厚度)和(液体为理想流体)。 三流体与颗粒(床层)的相对运动机械分离及流态化1.由粒径分布宽的颗粒装填成的床层的空隙率(较小)。 (较大、较小)2.一在层流区沉降的金属颗粒,若其直径增大10%,则其沉降速度增大为原来的(1.21)倍。 3.当旋转半径为r、旋转角速度为时,则离心分离因数可写成(gr2?)。 4.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离心分离设备中,最常见的为(旋液分离器)。 5.将固体颗粒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离心分离设备中,最常见的为(旋风分离器)。 6.若介质阻力不计,回转真空过滤机的转鼓直径增大10%,则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其生产能力变为原来的(1.1)倍。 提示DLAKnA3600qhv,?,7.气体在旋风分离器中的运行圈数减少,则旋风分离器的临界直径(增大)。 提示sNuB9?e d8.一金属小球在流体中沉降,若沉降在层流区,流体粘度增大后,则沉降速度(减小)。 9.降尘室宽度增加1倍,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增加1倍)。 10.降尘室高度增加1倍,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不变)。 11.若介质阻力不计,回转真空过滤机的浸没角由原来的120?变成150?,则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其生产能力变为原来的(1.12)倍。 提示DLAKnA3600qhv,?,12.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液体)和固体组成的流化系统属于散式流化系统。 (液体、气体、固体)13.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气体)和固体组成的流化系统属于聚式流化系统。 (液体、气体、固体)14.边长为5mm的正方形颗粒,其比表面积=(1.2)mm2/mm3,其球形度(小于)1。 (大于、小于、等于)15.可以用(球形度)表示单个颗粒的形状接近球形的程度。 16.在旋风分离器中,用参数(临界直径)衡量能够被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直径。 17.尺寸不同的球形颗粒在空气中按层流区进行沉降,若ds1=2ds2,则沉降速度ut1= (4)ut218.洗涤叶滤机和板框压滤机中厚度相同的滤饼时,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叶滤机的洗涤速率是板框压滤机的 (4)倍。 19.在降尘室中,颗粒能够被分离的条件是(停留时间大于沉降时间)。 20.评价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主要参数有(临界直径)、(分离效率)和(流动阻力)。 21.大小相同、密度不同的两球形颗粒A、B在空气中沉降,设服从斯托克斯定律,且AB,则颗粒的沉降速度为B(小于)A。 22.在流化床阶段,随气体流速增加,床层高度将(增大),空隙率(增大)。 23.流化床的阻力随床层速度的增大而(不变)。 提示g-1Lpsf?)(?24.在洗涤压差和过滤压差相同、洗涤液粘度和滤液粘度相近时,板框式压滤机的洗涤速率是最终过滤速率的(0.25)倍。 提示洗涤面积是过滤面积的一半,洗涤液所穿过的滤板厚度是最终滤饼厚度的二倍25.在洗涤压差和过滤压差相同、洗涤液粘度和滤液粘度相近时,叶滤机的洗涤速率是最终过滤速率的 (1)倍。 26.一般认为流化床正常操作的流速范围在(临界流化速度)和(带出速度)之间。 27.横穿洗涤时,洗液流经的距离为滤液流经距离的 (2)倍。 28.横穿洗涤时,板框过滤机的洗涤面积为过滤面积的(0.5)倍。 29.对于非球形颗粒,其等体积当量直径(B)其等比表面积当量直径。 (A.等于B.大于C.小于)提示vadd?30.改变旋风分离器的操作条件,使其临界直径减小,则其分离总效率(C)。 (A.不变B.增大C.减小)31.板框式压滤机的洗涤方法是(横穿)洗涤法,叶滤机的洗涤方法是(置换)洗涤法。 32.流化床倾斜时,床层表面(B)。 (A.随之倾斜B.保持水平C.无法确定具体状态)33.一小圆铁球,在空气中按斯托克斯定律沉降,若空气温度由30降至10,则其沉降速度将(A)。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34.对于不可压缩性滤饼,当过滤压差增大时,滤饼的比阻(C)。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提示s0prr?,不可压缩时s=035.板框式压滤机是(间歇)式的操作设备,叶滤机是(间歇)式的操作设备,回转真空过滤机是(连续)式的操作设备。 (间歇,连续)36选择旋风分离器时,若入口气速和处理量一定,为提高分离效率可选用筒体直径(较小),器身(较长)的旋风分离器,也可采用多个小直径的旋风分离器(并联)操作。 37.一颗粒床层的流化过程可划分为(固定床)、(流化床)和(气力或液力输送)三个阶段,最小流化速度是(固定床转化为流化床时的速度),在(流化床)阶段的流动阻力近似为常数,且等于(单位截面床层所受阻力),流体对颗粒的曳力等于(与颗粒的净重力相等)。 38.一球形石英颗粒,在空气中按斯托克斯公式定律沉降,若空气温度升高,则其沉降速度将(减小)。 提示空气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对于颗粒的密度,空气密度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39.欲高效分离气体中粉尘,当处理量很大时,常采用较小直径旋风分离器组,原因是(增大离心力,使分离效率提高,可维持较高的除尘效果)。 40.在沉降室中,将沉降室加两层水平隔板,则其生产能力为原来的 (3)倍。 四传热过程及换热器1.某平壁外有两层厚度相等的保温材料A和B,已知A保温层的热导率为B保温层热导率的2倍,则A保温层的温差是B保温层温差的(0.5)倍。 2.能够(吸收全部辐射)的物体称为(黑体),能(以相同的吸收率吸收全部波长辐射能)的物体称为(灰体),灰体的发射能力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还与(黑度)成正比,其发射能力与其表面温度的关系式为(40)100(CET?)。 提示黑度又称为发射率3.饱和蒸汽中若存在不凝性气体,则蒸汽的表面传热系数(减小)。 4.相同温度下,物体的吸收率和(黑度)在数值上相等。 提示0EEA?5.压力大的流体,应该走固定管板式列管换热器的(管)程;不洁净或易结垢的液体宜在(管)程;腐蚀性流体宜在(管)程;饱和蒸气宜走(壳)程;流量小而黏度大的流体宜走(壳)程;若两流体温差较大,对于刚性结构的换热器,宜将表面传热系数大的流体通入(壳)程;需要被冷却的物料一般选(壳)程。 6.传热单元数为1时,表示某一侧流体的温差等于(平均传热温差)。 7.有相变的对流传热包括(蒸气冷凝)和(液体沸腾),其表面传热系数(大于)无相变化使得表面传热系数,热阻主要集中在(无)相变化传热一侧的流体中。 (有、无)8.蒸气冷凝有(膜状冷凝)和(滴状冷凝)两种方式。 9.流体流经弯管时,其表面传热系数(大于)直管的表面传热系数。 10.用饱和水蒸汽加热水,经过一定时间(短时间)后,发现传热的阻力迅速增大,这可能是由(水蒸汽不冷凝)所引起的。 11.气体热辐射的特点(在整个体积内进行);(对波长有选择性)。 12.当热流体的热容量流率相对(较大),可用冷流体传热效率c表示换热器传热效率。 13.当流体横向流过管束时,错列排列的管束的表面传热系数(大于)直列排列的管束的表面传热系数。 14.强制湍流的流体通过l/dih3h2h1)。 16.为了强化传热,通常在暖气片的(空气)侧(空气、热水)加设翅片,其作用主要是(增大传热面积)。 17.当蒸气管道的外半径大于(绝热层临界半径)时,在蒸汽管道外加设保温层一定能够保温。 18.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若冷热两流体的温差较大,则在换热器的结构上可以采取(安装膨胀节)的方法。 19.液体沸腾按设备的尺寸和形状可分为(大容积沸腾)和(管内沸腾)。 20.大容积饱和沸腾的壁面如果被油脂玷污,则其表面传热系数会(减小)。 21.在大容积中的饱和沸腾传热可分为(自然对流)、(核状沸腾)和(膜状沸腾)三个阶段,在工业上操作的适宜操作阶段为(核状沸腾)阶段。 22.当蒸汽在管束外冷凝时,水平管束的表面传热系数一般(大于)垂直管束的表面传热系数。 23.液体沸腾中,气泡生成的必要条件为(液体必须过热),(有汽化核心)。 24.溶液沸腾对流传热中,传热温差t=(tw-ts),该传热温度差(不是)越大越好(是,不是),其原因是(在核状沸腾阶段,h随温差增大而增大,达到临界点之后会进入不稳定膜状沸腾阶段,在这个阶段h随温差增大而减小)。 25.一切物体的发射率与其吸收率的比值等于 (1)。 26.一切物体的发射能力和吸收率的比值恒等于同温度下黑体的(A)。 (A发射能力B黑度C吸收率)27.在间壁换热器中壁温接近于表面传热系数h(大)的那一侧的流体温度。 28.某一套管换热器用管间饱和水蒸汽加热管内空气,已知蒸汽的温度为120C?,空气进口温度为20C?、出口温度为80C?,则此套管换热器的内壁温度应接近 (120)。 29.在列管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管内的空气,忽略污垢热阻,为强化传热,应采取措施提高(空气)侧的表面传热系数。 30.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壳程ho很小,管程hi很大,若要强化传热,则要采取措施增加(壳程)侧的表面传热系数。 31.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可忽略,当传热面两侧的对流传热膜系数相差较大时,总传热系数总是接近于热阻(小)的那侧的传热膜系数。 32.传热基本方式有(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33.换热器中传热管常见的排列方式有(正方形)和(正三角形)。 34.根据所采用的温差补偿措施,列管换热器的主要型式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和(U型管式换热器)。 35.当热导率为常数时,单层平壁内的温度分布是(A),单层圆筒壁的温度分布是(A)。 (A直线B曲线C折线)36.膜状冷凝的表面传热系数一般(B)滴状冷凝的表面传热系数。 (A大于B小于C等于)37.已知当温度为T时,若物体1的辐射能力大于物体2的辐射能力,则物体2的黑度(小于)物体1的黑度。 38.当金属长圆筒的外壁半径大于保温层的临界半径时,增大外壁,则总的保温效果变(A)。 (A好B差C不确定)39.在锅炉的工业设计时,主要以(A)的方式为设计依据。 (A.膜状冷凝B.滴状冷凝)40.回收烟道气热量的废热锅炉,在流程安排上,入口为600的烟道气应走(壳程),入口温度为90的水应走(管程),主要是为避免(两流体温差较大,产生热应力过大)。 41.管壳式换热器架设补偿措施的目的是(减小热应力,防止换热器损坏)。 42.当两侧传热膜系数相差较大时,扰流子应安在传热膜系数(较小)的一侧以获得较大的传热系数。 43.A材料导热系数大于B材料导热系数,且A、B厚度相同。 对于平壁保温,不同材料放在内层效果相比(一样);对于圆筒壁保温,(B)放在内层效果好。 44.液体沸腾由核状沸腾变为膜状沸腾时,壁温(升高),传热性能(降低)。 45.固定管板式列管换热器加设膨胀节的目的是(减小热应力)。 五蒸发1.蒸发操作溶液沸点升高的原因(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液体静压头的影响);(二次蒸汽流动阻力)。 2.在蒸发操作中,平流加料流程主要适用于(蒸发过程中容易析出结晶)的场合;(逆流加料流程)适用于粘度随浓度和温度变化较大的溶液,而不适于热敏性物料的蒸发;在多效蒸发流程中,(并流)加料时,各效之间溶液的输送不需要使用泵。 3.多效蒸发时,后一效的压力总是比前一效的(低),后一效的沸点总是比前一效的(低)。 4.单效蒸发的生蒸汽的经济性均(小于)1.5.蒸发操作中生蒸汽的经济性指(蒸发水量)与(生蒸汽量)的比值。 6.写出三种生产上常用的多效蒸发流程(逆流)、(并流)和(平流)。 7.蒸发操作中,溶液的沸点升高会造成有效传热温差的(降低)。 (升高、不变、降低)8.在理论传热温度差相同,蒸发器结构尺寸相同的条件下,多效蒸发与单效蒸发比较,生蒸汽的经济性(较高),生产能力(较低)。 (较高、较低、相同、不确定)9.相同条件下,与常压蒸发相比,真空蒸发的溶液沸点较(小)。 (大、小、不变、不确定)10.生蒸汽的经济性(D)1。 (A.总是小于等于B.总是大于等于C.不可能大于D.可能大于)11.生蒸汽的经济性随蒸发器效数的增多而(A)。 (A增大B减小C不变)12.为使完成液在各级不断产生自蒸发回收热量可选择蒸发操作的(并流)加料流程,六质量传递过程基础1.有总体流动的扩散过程中,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可用(漂流因子)表示,其值(越大)表明总体流动作用越强,其值恒(大于1)。 (大于 1、小于 1、大于 0、小于0)2.费克定律的表达式为(dzdc-DJAABA?),表明(分子扩散通量)与(组分在扩散方向上的浓度梯度)成正比,其比例系数叫做(分子扩散系数)。 3.传质速率方程中Bm0CC或Bmpp称为(漂流因子),反映(总体流动对传质通量的影响)。 4.应用停滞膜模型简化对流传质过程,可认为在停滞膜内传质方式是(分子扩散),在停滞膜内浓度分布为(线性)。 (线性,非线性,不确定)5.液体扩散系数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6.在稳定的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液相传质系数kx=2kmol/m?h,液相总传质系数Kx=1.5kmol/m?h,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液相浓度为(0.04)。 已知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中m=0.5。 提示xyyyxxkk1K1,k1k1K1mm?,)()()()(iyixeyexAyykxxkyyKxxKN?,单位为kmol/(m?s)7.一般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大于)在水中的扩散系数。 8.吸收过程中,当混合气体中的溶质浓度增加时,漂流因子(增大)。 (增大、减小、不变)9.已知分子扩散时,通过某一考察面有三股物流等分子相互扩散时JA(=)NA()N(=)0;A组分单向扩散时N(=)NA()JA()0。 10.A,B两组分等摩尔扩散的代表单元操作是(满足恒摩尔流假定的精馏操作),A在B中单向扩散的代表单元操作是(吸收)。 11.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两个模型分别为(对流传质的停滞膜模型)和(相际传质双膜模型)。 12.进行气体吸收时,可溶组分的浓度较大,则漂流因子(远大于1),总体流动对传质的影响(大)。 13.温度升高时,气相分子扩散系数将(增大),液相分子扩散系数将(增大)。 七蒸馏1.简单蒸馏过程中,釜内易挥发组分浓度逐渐(减小),釜液温度逐渐(增大)。 (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2.间歇精馏的操作方法可分为(恒定回流比)和(恒定馏出液组成)。 3.恒沸精馏的原理是在原溶液中加入第三组分,使其与原溶液中的某组分形成(最低恒沸物)从而使原溶液易于分离。 4.回流比保持恒定的间歇精馏,其馏出液的组成在操作过程中逐渐(减小),若想保持馏出液组成恒定,则须不断使回流比(增大)。 5.萃取精馏的基本原理是在原溶液中加入第三组分,以改变原溶液中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 6.精馏过程设计时,若增大操作压力,则相对挥发度(减小),混合物的泡点和露点温度差异(减小),对分离(不利)。 7.连续精馏塔设计时,当采用塔顶全凝器,泡点回流方案时,为完成分离任务所需塔内理论板数为N1(塔内),若采用塔顶分凝器,而回流比和前方案相同时,则完成同样分离任务所需塔内理论板数为N2(塔内),则N1()N2。 (、=、BCD,若B、C分别为轻、重关键组分,则按清晰分割情况估计两端产品时,塔顶产品中(D)的含量为零;塔底产品中(A)的含量为零。 9.特殊精馏主要用于两类物系的分离,即(恒沸物或组分的相对挥发度相差很小)和(高沸点物质)。 10.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等于零,则塔顶馏出液量为 (0)。 11.在精馏操作中,由于工艺条件变化,进料状态由液相变为气相,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增大)。 (减小,增大,不变,变化不确定)12.实际生产中进行间歇精馏操作,一般将(恒定回流比)和(恒定馏出液组成)两种操作方式结合起来。 13.清晰分割中,(轻非关键)组分不在塔底出现。 14.平衡蒸馏(闪蒸)的操作温度是在操作压力下混合物的(泡点和露点温度之间)。 (泡点温度,露点温度,泡点和露点温度之间)15.连续精馏正常操作时,增大再沸器热负荷,回流液流量和进料量和进料状态不变,则塔顶馏出液中易挥发组成的摩尔组成xD将(减小),塔底采出液是易挥发组成的摩尔组成xW将(减小)。 (减小,增大,不变,变化不确定)16.在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环己烷的沸点为80.73,为使这两组分的混合液能得到分离,可采取哪种分离方法(C)。 (A.恒沸精馏B.普通精馏C.萃取精馏D.水蒸气直接加热精馏)17.馏塔设计时,若VxxxqwDFnF、均为定值,将进料从q=1改为q1,则理论塔板数(增加),塔顶冷凝器热负荷(减小),塔釜再沸器热负荷(不变)。 18.某二元混合物,A为易挥发组分,恒压下液相组成xA=0.62,相应的泡点温度为t1;与之平衡的气相组成yA=0.71,相应的露点温度为t2,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为,则有t1(=)t2,=(1.5)。 19.连续精馏操作时,若减少塔釜加热蒸汽量,而保持馏出液量D和进料状况(q、FnFxq)不变时,则L/V(减小),L/V(增大),Dx(减小),wx(增大)。 20.精馏塔设计时,若将塔釜由原来的间接蒸汽加热改为蒸汽加热,而保持D/FRq、DFnFxxq不变,则提馏段操作线斜率(不变),理论板数(增加),釜残液量(增大),釜残液组成(降低)。 21.一操作中的精馏塔,若保持qVxqFnF、不变,而增大回流比R,则有Dx(增大),wx(增大)。 22.在精馏塔设计中,若将进料状态由液相变为气相,其他条件不变,则完成规定的分离任务所需要的理论塔板数(增多)。 23.水蒸气直接加热精馏可用于分离由水和比水(易挥发)的组分组成的混合物。 (易挥发,难挥发)24.某连续精馏塔,若操作线与对角线重合,则此时的操作回流比为(无穷大),此时馏出液量为 (0)。 25.精馏段和提馏段操作线均为直线的前提主要是(恒摩尔流假设)。 26.含20%苯与甲苯的饱和蒸汽在常压下冷凝,如果其初始温度为T,则其全部变成饱和液体时的温度t(小于)T。 (大于、小于、等于)27.在精馏的五种进料中,(过冷液体)进料的q值最大,其温度(小于)泡点温度。 28.设计精馏塔分离二元理想物系,其wDFnFxxxq、不变,则随原料中液相分率增加,其最小回流比(减小),相同回流比下,总理论板数(减少)。 29.精馏操作时,若提馏段上升蒸汽量V增加,而回流量和进料状态(q、FnFxq)仍保持不变,则R(减小),Dx(减小),wx(减小),L/V(减小)。 30.某双组分混合液分别用简单蒸馏与平衡蒸馏两种方法分离,若料液的组成、进料量、操作压力和最终釜液温度都相同,则釜液温度,简wX(=),平wX,馏出液平均浓度,简DX(),平DX,塔釜易挥发组分总量,简DW()。 t八吸收1.溶解度很大的气体的吸收过程,属于(气膜)控制过程。 对于该过程,欲强化传质应设法提高(气膜)传质系数。 2.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中,吸收因子A1时,若填料层高h=,则气液两相将于(塔底)达到平衡。 (塔顶、塔底、塔内、任意截面)3.在化学吸收过程中,随化学反应速度增大,增强因子(增大)。 (增大、减小、不变)4.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增大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增大),操作线将(远离)平衡线,完成分离任务所需的填料层高度将(减小)。 5.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塔,填料层高度增大,则HOG(不变),NOG(增大)。 6.压力(减小)、温度(升高)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7.若入塔吸收剂中溶质浓度增加,则塔内的平均传质推动力(降低),溶质的吸收率(降低),为保证同样的净化程度,填料层高度应(增加)。 (增加、降低、不确定、不变)8.吸收操作中,如果以获得较大溶质回收率为目的,宜取吸收因子A(大于1);如果以获得溶质浓度较高的富液为操作目的,宜取吸收因子A(小于1)。 (大于1,小于1,等于1,任意取值)9.吸收操作中,若操作温度升高,其他条件不变,则吸收操作分离能力(减小)。 (减小,增大,不变,变化不确定)10.易溶气体吸收过程,传质阻力主要在(气膜)内(气膜,相界面,液膜,气膜和液膜)。 操作时若其他条件不变,入口气量增加,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OG将(增大);出塔气体组成y2将(增大)。 (增大、减小、不变、变化不确定)11.高浓度易溶气体逆流吸收过程,气膜传质系数由塔顶到塔底(增大)。 (减小,增大,几乎不变,变化不确定)12.一逆流吸收设备,若其气相传质单元数等于其理论板数,则吸收因子A= (1)。 13.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氧气的实验中,其他条件不变,提高水的流速,则总传质系数(增大);若仅提高空气流速,则总传质系数(不变)。 提示氧气为难溶,液相控制14.在吸收过程中,若保持操作条件不变,降低填料塔高度,则吸收过程的OGH(不变),OGN(减小)。 (增大、减小、不变)15.在常压下用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将用水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则出塔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将(增大),出塔液体中的含量将(增大)。 (增大、减小、不变)16.在选择吸收剂时,应着重考虑的是(对溶质的溶解度大)和(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 17分离某气体混合物,相对于物理吸收,采用化学吸收为(气膜)控制,液膜阻力(减小),气膜阻力(不变)。 (增大、减小、不变)18.用逆流操作规程的吸收塔处理低浓度易溶溶质的气体混合物,如其他条件不变,而入口气体的浓度增加,则此塔的液相总传质单元OLN(不变),气相总传质单元数OGN(不变),出口气体组成y2(增大),出口液体组成x1(增大)。 19.实验室用氮气作载气解吸水中的氧气,随着液体流率增加,测定填料塔的液相传质系数KLa(增大),塔底水中溶解氧气(增大)。 20.填料的传质单元高度的数值主要与(单位塔截面上的气体处理量),(填料性能)和(传质性能)有关。 21.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不可以)用传质单元数乘以填料的等板高度。 提示只有平衡线与操作线平行时才成立22.在一个低浓度液膜控制的逆流吸收塔中,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而液量与气量成比例增加,则回收率(减小)。 提示h不变,OGH增大,则OGN减小,则2221mxymxy?减小23.逆流解吸塔操作中,如气量与液量同比例减小,而气液进口浓度不变,则液体出口处组成(减小),塔内平均推动力(减小)。 提示h不变,OLH减小,则OLN增大,则myxmy/x1112?增大24.吸收塔进行逆流吸收操作时,若解吸因数mV/L增加,而气液进口组成及温度,压力不变,则溶质回收率(降低),出塔液体组成(增大)。 25.某逆流操作吸收塔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而系统的温度增加,则传质单元高度(不变),气体出口浓度(增大),液体出口浓度(减小)。 提示T增大,则m增大,A减小;h不变,传质单元高度不变,则传质单元数不变;则2221mxymxy?减小,y2增大,G(y1-y2)=L(x1-x2),所以x1减小26.对于极易溶的气体,气相一侧的界面浓度yi接近于(平衡浓度),而液相一侧的界面浓度xi接近于(液相主体浓度)。 27.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气,当水泵发生故障时水量减少,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不变)。 28.对接近常压的低温溶质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加时亨利系数E(不变),平衡常数m(减小),溶解度系数H(不变)。 提示mpHcE?029.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分离性能高低的一个量是(传质单元高度),表示分离难易程度的一个量(传质单元数)。 九液液萃取1.三角形坐标描述三元物系时,三角形边上的点代表(二元),三角形顶的点代表(一元)物系。 (一元、两元、三元、不确定)2.与原溶剂完全互溶的溶剂(不可以)被选为萃取剂。 (可以、不可以、不确定)3.溶剂用量相同时,多级错流萃取的分离效果较单级萃取效果(好)。 (好、差、相同)4.达到相同的分离要求,多级错流萃取的溶剂用量较单级萃取的溶剂用量(少)。 5.使用相同的溶剂用量和相同的理论级数时,多级逆流萃取较多级错流萃取的传质推动力(大)。 (大、小、相同)6.液液萃取操作中,操作温度(降低),有利于分离。 (降低,升高,保持恒定)7.液-液萃取操作,选择性系数表达式(BABAxxyy/?),要求溶剂的选择性系数(大于1)。 (大于1,小于1,等于1,任意取值)8.超临界流体具有近似(气体)的粘度、扩散系数和渗透能力,又具有近似(液体)的密度和溶解能力。 (气体,液体,固体)9.萃余相中的物质的回收通常是在(精馏塔)中实现的。 (吸收塔、萃取塔、干燥塔、精馏塔)10.液液萃取操作中,若溶剂S的选择性系数为无穷大,则原溶剂B与S(完全不互溶)。 (完全互溶、部分互溶、完全不互溶)11.用某一萃取剂S对某二元混合液进行单级萃取,下述对最大萃取液浓度有影响的因素是(操作温度)。 (操作温度、混合液的初始浓度、萃取剂量、萃取器结构)12.BS部分互溶物系的单级萃取操作中,在维持相同萃余相浓度条件下,若用含有少量溶质的萃取剂S代替纯溶剂S,则萃取相E量与萃余相R量之比将(增大),萃取液浓度将(不变)。 (增大、减小、不变)13.在萃取操作中,原溶剂的分配系数kB(小于)1。 (大于、小于、等于)提示分配系数=溶质在萃取相中的质量分数/溶质在萃余相中的质量分数14.分配系数kA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溶质浓度增加而(减小)。 15.当kA大于1时,选择性系数(一定大于1),当kA小于1时,选择性系数(可能大于1,也可能接近于1),kA0,=0,不确定)6.干燥过程中,物料的临界含水量(大于)平衡含水量。 (小于、大于、等于)7.降速干燥阶段,水分由物料内部向表面迁移的速率(小于)水分表面蒸发速率。 (小于、大于、等于)8.在厢式干燥器中,采用废气循环法,可以(降低)空气进入干燥器的温度;可以(升高)空气进入干燥器的湿度。 (降低、升高、保持)9.物料处于恒速干燥阶段时,被干燥的一定是(非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济法学试题及答案
- 辽宁省烟草面试题及答案
- 校内活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医学基础知识常考题(含答案)
- 2025年雇佣执行经理合同范本
- 医疗器械法规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单体药店或连锁门店)
- 2025年VTE、伤口造口相关知识培训后考核试题及答案
- 树木寻访记探究课件
- 2025年山西省保密知识教育考试题(含答案)
- 2024年设备监理师之设备监理合同练习题一及答案
- 临沧市市级单位遴选(选调)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2022
- 三级教育卡、培训记录和花名册
- 拜复乐-产品基础知识
- 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过程变更管理技术指导原则
- 建筑施工现场签证单(模板)
- GBZ(卫生)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 GB/T 9729-2007化学试剂氯化物测定通用方法
- GB/T 7588.2-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2部分:电梯部件的设计原则、计算和检验
- GB/T 13560-2017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 三视图及尺寸标注课件
- 混凝土配合比验证检验委托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