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典型题目.doc_第1页
哲学典型题目.doc_第2页
哲学典型题目.doc_第3页
哲学典型题目.doc_第4页
哲学典型题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生活模拟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25题,5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回答1213题:2、“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这种观点认为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 没有正确看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A、B、C、D、3、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按图索骥 画饼充饥 削足适履A、B、C、D、4、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5.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一()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6.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 B.:CD.7.就其根源讲,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 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 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据此回答5-7题。8.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9、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表现的10、2005年5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多头管理,个别部门为了眼前利益,竭泽而渔,非法捕捞,当地群众在实地过度放牧,造成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急剧减少,湿地濒危。上述事实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B人类的活动是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1、美国前总统林肯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一个不犯错误的人通常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我的经验使我相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任何矛盾都有主次方面 B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C分清主次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D人生就是成功与失败的总和12、当今的一种时尚,是把战争艺术应用于商业、行政管理和社会交往等领域,这本是科学艺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但有些兵法原则并不能在非战争领域应用,比如“兵不厌诈”,用之于战争是无可厚非的,而用之于商业和社会交往则是不道德的。这说明:A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C颠倒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在实践中是错误的D颠倒了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会遭致失败的结果13、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这表明:A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 B矛盾双方各有其共同之处C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14、我们认为文化之间应该“和而不同”,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样一种文化交流态度。中国文化年就是以这样的姿态走向法兰西的。这种文化交流态度表明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普遍性始终决定着矛盾特殊性15、广东省政府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上述材料体现了: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C分析问题应坚持联系的观点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6、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之所以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从哲学上讲是因为:A任何事物都是部分与整体的统一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D事物的发展是由弱到强、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17、“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18.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等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9.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说明()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起促进或阻碍作用C.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D.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20.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构成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的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方式21.“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所包含的哲理是()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是辩证统一的D.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22.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们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步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23.“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毛泽东这段话说明()A.人民群众的要求都是正确的、合理的B.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是判断我们方针、政策、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24.哲学上的“价值”的构成要素是()A.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B.客观事物的有用性C.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的有用性D.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25.下面对于人的价值观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B.有的人有价值观,有的人没有价值观C.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是就有导向作用D.人们的价值观不是一成不变的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31、材料一:2005年11月18日下午,博螯亚洲论坛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在中山市隆重开幕。中山市委书记崔国潮在会上做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创意中山的发言。他表示,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中山,使创新成为中山人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创意变为财富。材料二:有专家认为,岭南特色是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传统依托,但过于偏爱和依赖“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使广东的某些文化产业难以走出岭南。因此有人认为:提倡创新精神,就要解放思想,敢于否定一切 从哲学上说,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中山人积极的生活态度”? (5分)如何理解:“提倡创新精神,就要解放思想,敢于否定一切”(6分)32、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请回答上述这段论述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9分)33、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一化工车间连续发生爆炸,爆炸引起事故现场周围一二百米内的窗户玻璃大面积被震碎,部分水电气设施发生故障,一些居民区内的水电气供应暂时中断。下游的哈尔滨市的城市饮用水也因受到严重污染而停止供水,但政府起初以怕引起公众恐慌为由而隐瞒了停水的真正原因,编造了一个检修水管的原因,没想公告发布后更引起市民的种种猜疑,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更大的恐慌。后来,党和国家明确指示,当前一切工作应以控制污染、减少损失为重。同时也要求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做好群众的稳定工作,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问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请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0分)34、江苏省某市多年来坚持“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治市方略,以生态建设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该市原有的工业基础薄弱,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道路,不但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认为本地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因此,他们因地制宜从发展生态经济入手,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在建设生态建设离不开环境保护和治理,该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搬迁有色金属企业,治理老企业污染,从而为生态经济的良性发展“铺平道路”。目前,该市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7.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著名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该市是怎样实施“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治市方略的? (2)从辩证的唯物论角度分析,该市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35.2005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 评选揭晓,刘翔等10人当选。在这期节目里,那些感动的故事再次让人泪水充盈。有些观众是含着泪看完这期节目的,他们说,这个节目“看了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弘扬了主旋律”,是媒体成功打造的一个 “精神品牌”。感动中国之所以被观众称为“是年度中国人的一部精神史诗”就在于它体现了媒体的高度责任感,并与时代紧密相连,全面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大力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社会普遍的价值判断标准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一种共鸣。根据本单元所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2.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什么?应怎样构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BACCDBBCBA11121314151617181920BBDABBCBAD2122232425BBBCB二、非选择题(共50分)31、之所以要坚持“创新”,是因为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的根本要求;(2分)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的需要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3分)(2)创新精神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做到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2分)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创新就是要站在上升的、前进的、发展的立场上,去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否定。(2分)但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过去的腐朽的东西,吸收和发扬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2分)32、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1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既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新问题。同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短缺转化为过剩,这一分析是一分为二观点的运用。(2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分)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分)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分)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成就,又指出了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同时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分)33、(1)“爆炸引起事故现场周围窗户玻璃大面积被震碎,部分水电气设施发生故障,一些居民区内的水电气供应暂时中断”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分)(2)政府向市民隐瞒城市饮用水污染的真正原因而引起市民更大的恐慌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3)“党和国家指示当前一切工作应以控制污染、减少损失为重”体现了抓主要矛盾。(3分)(4)“要求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做好群众的稳定工作,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问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以及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分)34、(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人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市不沿袭传统经济发展道路,也不盲目照搬其他地区做法,而是因地制宜走富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要求人们在工作中把一般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该市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中,抓好示范,面上推广点面结合,相互促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要求人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该市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既讲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每点2分,共6分,若用辩证法其他原理,言之有理也给分)(2)要承认自然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尊重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