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龙东煤矿 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大屯煤电 集团 公司 二 九年七月 2 67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4 第一节 核定工作的简要概述 4 第二节 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 法规 规范和技术标准 4 第三节 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4 第四节 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5 第二章第二章 煤矿基本概况煤矿基本概况 6 第一节 自然属性 6 第二节 矿井建设情况 9 第三节 煤矿生产现状 9 第三章第三章 煤炭生产能力核查计算煤炭生产能力核查计算 12 第一节 资源储量核查 12 第二节 主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16 第三节 副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18 第四节 井下排水系统能力核定 20 第五节 供电系统能力核定 22 第六节 井下运输系统能力核定 25 第七节 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 31 第八节 通风系统能力核定 36 第九节 地面生产系统能力核定 54 第十节 压风 灭尘 瓦斯抽排 通讯等系统核查情况 54 第十一节 安全程度 监测 监控等核查情况 56 第十二节 选煤厂生产能力核定 57 第四章第四章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63 第二节 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65 第三节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65 第五章第五章 问题与建议问题与建议 66 第一节 各生产系统 环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66 第二节 建议采取的整改措施 66 3 67 附表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表 附件 1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证书影印件 2 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3 煤炭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4 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5 煤矿营业执照复印件 6 核定生产能力合同书 7 承诺书 8 资源储量核实评审意见书 9 生产系统 环节 变化的证明 10 煤矿安全评价结论意见 附图 1 井上下对照图 2 采掘工程平面图 3 矿井通风系统图 4 供电系统图 5 今后三年的采煤工作面接续图 4 67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核定工作的简要概述 核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坚持科学 严谨的态度 严格按照核定办法的要求 认真检查该矿井上下对照图 采掘工程平面图 通风系统图 监测系统图 供 电系统图 排水系统图 井下运输系统图和选煤流程图等相关图纸和各种资料 同时审查了该矿采矿许可证 安全生产许可证 煤炭生产许可证 工商营业执 照等 三证一照 齐全有效 核定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调查 实地测定和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并进 行统计分析 合理 科学选择计算参数 对各主要生产环节进行认真地 如实 地核定 保证核定结果的真实可靠 切合实际 按照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要求和 核定的必备条件 该矿各生产系统均能满足核定要求 第二节 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 法规 规范和技术标准 生产能力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 法规 规范和技术标准有 安全生产法 矿山安全法 煤炭法 矿产资源法 煤矿安全规程 国务院关于 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 干意见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煤炭工业矿 井设计规范 煤炭工业选煤厂设计规范 和 煤炭工业计划与统计指标计算 办法 等 第三节 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依据标准要求结合龙东煤矿生产实际情况 主要生产系统核定结果如下 一 主井提升系统生产能力核定为 145 0 万 t a 5 67 二 副井提升系统生产能力为 250 0 万 t a 三 排水系统生产能力核定为 267 7 万 t a 四 供电系统生产能力核定为 162 5 万 t a 五 井下运输系统生产能力核定为 178 2 万 t a 六 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核定为 132 6 万 t a 七 通风系统生产能力核定为 140 6 万 t a 八 选煤厂生产能力核定为 148 5 万 t a 第四节 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龙东煤矿提升 排水 供电 井下运输 采掘工作面 通风和选煤厂各环 节生产能力中 最薄弱环节是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 为 132 6 万 t a 根据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最终核定该矿生产能力为 130 万 t a 第二章 煤矿基本概况 第一节 自然属性 一 地理位置 企业性质 隶属关系 地形地貌 交通情况 龙东煤矿地处苏鲁交界的微山湖畔 位于徐州市北偏西 86km 南距沛县 25km 位于江苏沛县龙固镇和杨屯镇 是一家国有股份制企业 隶属中国中煤 集团公司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本区属黄淮海冲积平原 地势平垣 微 向东倾斜 地面标高 33 26 36 80m 主要河流有大沙河自南向北横穿井田 北有南阳湖 井田内灌溉沟渠交错 区内交通方便 公路畅通 北可达济宁 南至沛县 徐州 东至滕县 公司有徐 州 沛 县 自营铁路专用线 在沙 塘站与陇海线接轨 其支线直达龙东煤矿 矿井北面的大沙河可通行机帆船 6 67 与京杭运河相通 二 井田位置 边界范围 拐点坐标 井田面积 相邻矿井边界关系 龙东井田主井位置地理坐标为东径 116 48 07 北纬 34 54 22 东南以 F1 断层为界 与上海大屯能源股份公司姚桥矿相邻 南 西南以孙氏店断层为界与徐州矿务集团三河尖矿相邻 西部以 F张断层为界与 徐州天能集团龙固矿接壤 北部以各煤层露头为界 井田范围共由 28 个拐点 圈定 各拐点坐标见表 2 1 井田走向长 13km 宽 1 3km 面积 24 95km2 表表 2 1 井田边界拐点坐标井田边界拐点坐标 点号 X m Y m 点号 X m Y m 0638655003949192015 1386786039482680 龙 27 38650403949044016386755039482240 龙 26 38649853949000016 1386722039481540 0738646403948900017386693539480990 龙 20 386650039486780A386575539482010 08386670039486500B386525839482700 09386676039485350C386484539482945 10386724039484810D386435539483885 12386800039484760E386377039485520 13387005039486200F386343539486735 14386926539484675G386313539486305 14 138690203948422088386281039486500 14 238685453948390589386325039488000 1538682153948340090386409039490000 三 井田地质情况 构造 地层 含煤地层 龙东井田处于滕鱼背斜的倾伏部位 表层为厚约 195m 的第四系地层覆盖 为全掩盖式煤田 井田内褶曲构造较为发育 以龙固背斜为主 控制了井田内 煤层的赋存状态 其褶曲幅度较大 致使轴部大范围的主采 7 煤层遭受剥蚀 次一级的褶曲构造有刘官屯向斜 小王庄背斜 张庙向斜 陶官屯向斜等 F2 F8断层把井田划分为三大块 F2以西为西翼采区 F2与 F8之间为中央采区 7 67 F8以东为东翼采区 断裂构造主要发育于东 西翼采区 而中央采区则相对简 单 且基本为正断层 井田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震旦系 寒武系 奥陶系 石炭系 二迭系 侏 罗 白垩系 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 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及二迭系山 西组地层 四 主要可采煤层情况 煤层赋存条件 煤层层数 厚度 资源储量 煤质 煤种 龙东井田可采煤层为 3 层 分别是二迭系山西组的 7 煤层 石炭系太原 组的 17 21 煤层 煤层总厚 7 10m 可采含煤系数为 1 1 其中 7 煤层和 21 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 7 煤层 两极厚度为 2 7 8 6m 平均厚度 5 16m 一般含一层夹矸 属结 构简单 稳定型煤层 17 煤层 两极厚度为 0 1 21m 平均厚度 0 67m 一般不含夹矸或偶含一 层夹矸 属结构简单 局部可采不稳定型煤层 21 煤层 两极厚度为 0 24 2 20m 平均厚度 1 27m 一般含一层夹矸 属 结构简单 大部可采较稳定型薄煤层 各煤层的资源储量 煤质及煤种见表 2 2 表 2 2 资源储量 煤质及煤种资源储量 煤质及煤种 煤质 煤层 资源储量 万吨 灰份 硫份 Std 发热量 Qb ad 煤种 0 54 1 3621 55 29 30 74948 610 15 0 9825 81 气煤 1 60 4 0427 40 29 74 17541 810 25 2 7128 64 气肥煤 2 70 7 6925 64 32 51 213681 610 25 3 7629 39 气肥煤 8 67 五 水文地质概况 开采技术条件 1 水文地质概况 龙东井田范围内以粘土为主的第四系地层不整合于基岩之上 隔绝了地表 水与基岩之间的水力联系 第四系底部发育有粘土层 使第四系底含水与基岩 水进行交替非常缓慢 从而使本区成为一个补给不良 排泄不畅的封闭 半封 闭的水文地质单元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 井田范围内对煤层开采有影响的主要含水层有 第四系底部含水层 山西 组砂岩裂隙水 太原组四灰及十二灰岩溶水 奥灰岩溶水 其中 对主采 7 煤 层开采有影响的含水层为 第四系底部含水层 山西组砂岩裂隙水 太原组四 灰岩溶水 对主采 21 煤层开采有影响的含水层为 第四系底部含水层 十二 灰及奥灰岩溶水 2 开采技术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砂岩裂隙充水和岩溶裂隙充水矿 床 现开采的 7 煤层设计最大涌水量为 646m3 h 正常涌水量为 296 m3 h 矿 井精查地质报告中预计开采 7 煤层最大涌水量为 606 m3 h 矿井开采以来实际 最大涌水量为 509 3 m3 h 2008 年正常涌水量为 127 m3 h 工程地质条件 各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稳定性属中等稳定和稳定 环境地质条件 瓦斯 根据龙东煤矿 2008 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 0 018m3 min 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 0 007m3 t 为低瓦斯矿井 煤尘爆炸性 7 煤层的挥发份一般在 38 左右 具有煤尘爆炸危险 9 67 煤层可燃性 7 17 21 煤层均具有自燃可能性 地温 属地温正常区 地温梯度每 100 米以 2 2 5 递增 矿井地质条件 龙东煤矿综合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为 类 第二节矿井建设情况 该矿 1980 年 11 月由江苏省煤矿设计院设计 经原煤炭部计划司审批立项 后 煤炭第三建筑公司二十七工程处负责进行施工 该矿 1981 年 4 月 20 日开 始建设 设计生产能力为 90 万吨 年 1987 年 11 月 20 日投产 1990 年达产 2006 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核定为 120 万吨 年 第三节 煤矿生产现状 一 主要生产系统 采掘工艺 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 水平和采区划分 矿井采掘 提升 运输 通风 排水和供电等系统设备选型合理运行正常 采用综采 局部不适合综采技术的 采用综采放顶煤 回采工艺 巷道掘进采 用综掘和炮掘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盘区跨石门开采 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分层跨落法 为 285m 单一水平开采 井田共划分为中央采区 东翼采区和西翼采区 二 通风方式 矿井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 抽出式通风方法 主井 副井进风 西风井 回风 东西两翼 各采区 各采掘工作面具有各自独立的通风系统 并建立有 完备的防火注浆系统 防尘洒水管路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 三 现主要生产煤层 采区 工作面情况 该矿自投产以来 一直处开采 7 号煤层 目前 回采的工作面为中央采区 10 67 东辅块段的 7142 下分层综采工作面 尚有回采煤量 58 万吨 其接续工作面为 东一采区 7312 2 工作面 回采煤量约 15 万吨 西一扩区 7183 综放工作面 回 采煤量约 26 万吨 四 近三年生产完成情况 该矿近三年生产完成情况 2006 年原煤产量为 120 万吨 2007 年原煤产 量为 120 万吨 2008 年原煤产量为 120 万吨 五 煤炭资源回收率情况 该矿建成投产二十年来 累计生产原煤 2054 7 万吨 矿井实际损失 940 3 万吨 实际采区损失 540 9 万吨 实际矿井回采率 采区回采率分别为 68 6 和 79 2 其中 2008 年度实际矿井回采率 采区回采率分别为 65 7 77 7 均超过煤炭开采回采率规定的要求和矿井设计回采率指标 该矿历年工作面 采区回采率汇总情况见表 2 3 表表 2 32 3 历年工作面 采区回采率汇总表历年工作面 采区回采率汇总表 单位 吨单位 吨 采出量工作面采区 年度 工作面 动用储量回采煤量掘进煤量损失量损失率 损失量损失率 198786534850431335614910 802511720 30 19885321605263972594657631 08511118 47 19896187946118113445769831 138208711 27 19908100758079234321321520 2712944913 20 19917925477872875837652600 6620054719 17 19928645318587584183457730 6722998020 34 19939375049317195705057850 6227221521 59 199490870689775248761109541 2124000720 23 19959349409298834843150570 5421510718 03 19969396369336714823659650 6323397119 24 19971072790104787362458249172 3232642322 72 19981070921104924962999216722 0232443422 58 19991127679107580762884518724 6035073223 55 20001154419111178167166426383 6934350322 56 11 67 20011114901104139671357735056 5932344422 52 20021201320110353562870977858 1433797022 47 200312118901096012643451158789 5634905823 13 200410741291039087 54530350423 2632031422 65 20057920677897795344322880 2924444722 47 200687068284368356962269993 1026115822 48 200795105486861550717824398 6726344622 27 200892224787962165013426264 6227026922 25 合计199895261931668211544046728443 37539478920 86 备注 上表是以月报累加统计 由于月报累加统计在先 储量年报在后 两者之间有一定的 误差 文字报告中采用储量年报数据 六 今后三年工作面的生产接续情况见表 2 4 表表 2 4 后三年工作面的生产接续表后三年工作面的生产接续表 工作面自然情况年 度 队别 工作面 名称 采煤 工艺 走向面长采高 可采 储量 2010 2011 2012 7142 下综采 3251752 62020 7183 综放 2451105 52020 7162 1 综放 7001704 06565 7314 综放 300902 61010 7320 综放 1401205 01055 7144 下综采 8801652 64949 7120 综放 450904 42929 7161 1 综放 4301504 842375 7141 下综采 14001462 67070 7163 1 综放 6001154 64242 7140 下综采 8001032 5283 综 采 队 小计 385120120120 掘煤10 010 010 0 合计 130130130 12 67 第三章 煤炭生产能力核查计算 第一节 资源储量核查 一 资源储量估算截止日期 选取的主要参数及工业指标 估算结果 该矿可采煤层 3 层 其中 7 21 煤层为主要可采稳定型煤层 17 煤层为 局部可采不稳定型煤层 7 煤层为气煤 以低灰煤为主 10 15 属低硫分 煤 0 98 17 煤层为气肥煤 局部气肥 以低中灰煤为主 10 25 属 中高硫煤 2 71 21 煤层为气肥煤 以低中灰煤为主 10 25 属高硫煤 3 76 主要可作为炼焦配煤和动力用煤 按井田范围内可采煤层最低可采厚度 0 7m 和资源储量块段划分原则 选取适当的储量估算参数及计算手段 在上述 3 层可采煤层 1 5000 底板等高 线图上 采用地质储量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 计算公式 Q S sec M D 式中 Q 块段储量 t S 块段平面积 m2 块段平均倾角 仅当 15 时换算成斜面积 M 块段煤层平均真厚 m D 煤层容重 t m3 7 17 煤层容重为 1 35 t m3 21 煤层容重为 1 30t m3 可采储量估算公式为 13 67 Q采 Q工 P 1 n K 式中 Q采 可采储量 Q工 工业储量 P 永久煤柱储量 n 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 7 煤层从历年开采统计数据地损 系数取值为 13 2 17 21 煤层由于没有开采 根据矿区周围矿井的资料地 损系数取值为 10 K 设计采区回采率 按国家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和矿井设计执行 7 煤层为 75 17 21 煤层为 85 由于龙东煤矿现正在掘进 21 号煤巷道 准备开采 21 煤层 所以估算其可采量 截止 2008 年 12 月 31 日 根据上述估算方法 得出的估算结果见表 3 1 表表 3 1 龙东矿资源储量龙东矿资源储量 单位 万吨单位 万吨 煤层工业储量可采储量累计采出量累计损失量累计探明储量 73924 52294 92054 7940 37941 6 17506 3179 900 213501 61925 700 4223 4 合计7932 44400 52054 7940 312165 0 二 煤层赋存条件 资源储量发生变化的情况及原因说明 1 煤层赋存条件 龙东井田石炭二迭系含煤地层保留较为完整 平均厚度 624 36 米 含煤 19 层 煤层厚度 12 33m 含煤系数 1 9 其中 主要可采煤层为 7 21 煤层 局部可采煤层为 17 煤层 总厚为 7 1m 可采含煤系数 1 1 7 煤层 赋存于二迭系山西组含煤地层中 为滨海三角洲相的含煤建造 厚约 102m 含煤二层 6 煤层 7 煤层 累厚为 5 46m 含煤系数 5 4 6 煤 14 67 层发育不好 厚度小 仅有少数几个钻孔见到 7 煤层为全区稳定 主要可采 厚煤层 两极厚度为 2 7 8 6m 主要集中在 4 5 5 5m 之间 平均厚 5 16m 局 部含一层夹矸 分布于煤层的中下部 一般为泥岩 砂质泥岩及粉砂岩 17 21 煤 赋存于石炭系太原组含煤地层中 该组地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 沉积时较大范围内地势平坦 因升降频繁 具有煤层层数多 层位稳定 分布 广 厚度小的特点 本组厚度约 165m 含煤 16 层 煤层平均厚约 6 4m 含煤 系数为 3 9 其中 17 煤层有冲刷沉缺现象 为不稳定局部可采薄煤层 两 极厚度为 0 1 21m 主要集中在 0 5 0 7m 之间 平均厚 0 67m 小于最低可采 厚度 0 7m 21 煤层为全区稳定主要可采薄煤层 两极厚度为 0 24 2 20m 主 要集中在 1 1 1 5m 之间 平均厚度 1 27m 一般含一层泥岩夹矸 2 资源储量发生变化情况及原因 该矿设计能利用储量为 14001 75 万吨 可采储量为 6519 94 万吨 经过二 十余年的回采 截止 2008 年末 保有能利用储量为 7932 4 万吨 可采储量为 4400 5 万吨 保有能利用储量减少 6069 35 万吨 其减少量除历年来矿井采出 量 2054 7 万吨和矿井损失量 940 3 万吨以外 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1996 年重新修编矿井地质报告时 由于采勘对比 井界变动 转出等原 因 减少量为 2726 1 万吨 2000 年末西辅块段提高开采上限储量转入增加 315 4 万吨 2001 年末依据当时西二三维物探资料重新修编西二采区底板等高线图 该部分储量一部分被认为是天然焦 另一部分转出以及构造的影响 使得该区 储量减少 375 2 万吨 2007 年西扩补勘成果资料分析 该区浅部尖角区域为一宽缓向斜构造 7 煤层赋存变浅且其露头位置有变动 减少储量 20 8 万吨 2008 年东二采区地面三维地震勘探成果资料分析统计 该区储量增加 15 67 96 3 万吨 采勘对比及重算等其它原因储量增加 363 95 万吨 三 资源储量核查结果 该矿自投产以来 一直在山西组 7 煤层中开采 太原组 17 21 煤层至今 未动用 1 按原分类储量核查结果 截止 2008 年 12 月 31 日 全矿井煤炭资源储量总计为 9172 0 万吨 其中 保有能利用储量 7932 4 万吨 A B 级储量为 5242 1 万吨 C 级储量为 2690 3 万吨 可采储量为 4400 5 万吨 暂不能利用储量为 1239 6 万吨 见表 3 2 表表 3 2 按原分类资源储量核查表按原分类资源储量核查表 单位 万吨单位 万吨 能 利 用 储 量 煤层编号 A 级A B 级C 级D 级合 计 可采 储量 暂不能利 用储量 71949 02809 01115 503924 52294 91024 1 170123 3383 00506 3179 935 5 211707 42309 81191 803501 61925 7180 0 合 计3656 45242 12690 307932 44400 51239 6 2 按新分类储量核查结果 按资源储量新分类套改对照规则 截止 2008 年 12 月 31 日 全矿井煤炭 资源储量总计为 9172 0 万吨 其中 探明的 可研 经济基础储量 111b 为4430 8万吨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2S22 为1059 6万吨 资源量 333 为3681 6万吨 见表 3 3 表表 3 3 按新分类资源储量核查表按新分类资源储量核查表 单位 万吨单位 万吨 资源储量类型编码7 煤17 煤21 煤合计 基础储量111b3924 5506 34430 8 资源量2S221024 135 51059 6 资源量3333681 63681 6 16 67 第二节 主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一 概况 该矿主井井筒深度 380m 井筒直径 5m 井底设有缓冲煤仓 一 主井提升方式 单绳缠绕式提升 装备一对 9t 箕斗 二 主要技术参数 该矿主井提升机为 2JK 3 5 20 型单绳缠绕式 装备一对 9t 箕斗 主电机 型号为 YR630 10 功率 1000kW 提升系统有防止过卷保护装置 防止过速保 护装置 过负荷欠电压保护装置 限速保护装置 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装置 松绳保护装置 满仓保护装置 闸间隙保护装置 减速功能保护装置 安全回 路采用了由 PLC 控制的相互独立的双线形式 提升系统实现工况在线监测 各 类保护装置和安全设施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 第 427 433 条的规定 该矿井底设有缓冲煤仓 1999 年系统改造实现提升系统自动化运行 2003 年 10 月进行了绞车技术改造 目前循环时间为 100 秒 提升机最大提升速度 为 5 42m s 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 第 425 条的规定 主提升绳采用英国产 6 28 41 型钢丝绳 有钢丝绳检验报告 安全系数满足 煤矿安全规程 第 401 402 条的规定 液压制动系统为 TE186A 型 具有二级制动功能 实测制 动力矩与实际提升最大静载荷旋转力矩之比大于 3 满足 煤矿安全规程 第 432 条的规定 制动闸间隙 空动时间符合 规程 要求 提升机建立了完整 的技术档案 各种运行 维护 检查 事故记录完备 每日强制性检查和维护 时间 2 小时 三 提升设备检验时间和结论 2008 年 12 月由国家安全生产徐州劳动防护用品检测检验中心对该提升机 17 67 的安全性能进行了检验 检验结论为所检安全项目符合 AQ 1015 2005 煤矿在 用缠绕式提升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的要求 判该提升机合格 二 计算过程及结果 1 公式选择 由于提升方式为立井提升 所以选用公式如下 A 3600 b t Pm k 104 k1 k2 T 2 计算参数选取依据说明 B 年工作日 330d T 18h 该提升机滚筒直径为 2m 以上 又是数控自动化运行系统 故取 18h Pm 9t k 取 1 立井提升取 1 0 k1 取 1 1 有井底煤仓取 1 1 k2 取 1 2 提升设备能力富裕系数 1 1 1 2 T 90 10 100s 提升一次循环时间 3 计算结果 A 3600 b t Pm k 104 k1 k2 T 145 万 t a 3600 330 18 9 1 104 1 1 1 2 100 由上计算 矿主井提升核定能力为 145 万 t a 第三节 副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一 概况 18 67 该矿副井为立井提升 井筒直径 6 5m 提升高度 326m 装备一台 JKM2 8 4 型塔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 一对 1t 双车单层罐笼 2005 年 5 月 该矿对副井绞车进行了技术改造 改造后的副井提升电控 主电机型号 YR500 6 功率 630kW 提升系统有防止过卷保护装置 防止过速保护装置 过负荷欠电压保护装置 限速保护装置 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装置 闸间隙保 护装置 减速功能保护装置 安全回路采用了由 PLC 控制的相互独立的双线形 式 提升系统实现了工况在线监测 各类保护装置和安全设施符合 煤矿安全 规程 第 427 433 条的规定 提升机最大提升速度为 8 02m s 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 第 424 条的规定 主提升绳采用英国产 6 22 28 型钢丝绳 有钢丝绳检验报告 安全系数满 足 煤矿安全规程 第 401 402 403 条的规定 液压制动系统为 TK083DG 型 具有二级制动功能 实测制动力矩与实际提升最大静载荷旋转力矩之比大 于 3 满足 煤矿安全规程 第 432 条的规定 制动闸间隙 空动时间符合 规程 要求 提升机建立了完整的技术档案 各种运行 维护 检查 事故 记录完备 每日强制性检查和维护时间 2 小时 一 副井提升方式和提升任务 1 副井提升方式 立井 塔式多绳摩擦提升 2 提升任务 提矸 下料 升降人员 二 提升机主要技术参数 1 绞车型号 JKM 2 8 4 2 卷筒直径 2800mm 3 提升最大速度 8 02m s 4 电机功率 630kW 19 67 5 提升容器 1 吨双车单层罐笼 三 主要提升设备的检验时间和结论 2008 年 12 月由国家安全生产徐州劳动防护用品检测检验中心对该提升机 的安全性能进行了检验 检验结论为所检安全项目符合 AQ 1014 2005 煤矿在 用摩擦式提升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的要求 判该提升机合格 二 计算过程及结果 1 根据提升方式和规定 确定核定能力计算公式 按每年工作 330d 三班作业 班最大提升时间 5h 计算 A 330 3 5 3600 TR DTQ 104 F R PG TG F M PC TC 2 计算参数的选取依据及说明 TR 每班上下人总时间 4529s 其中 下井时间 37 60 2220s 根据现场实测时间 因本矿为综采 升降工人时间 2220 1 7 3774s 管理人员上 下井时间 3774 20 755s 每班上下人总时间 3774 755 4529s D 每班下其他材料次数 取 9 次 2008 年副井下其他材料为 9322 次 D 9 4 9322 330 3 TQ 下其它材料一次循环时间 242s R 出矸率 2008 年提升矸石 54358 车 原煤产量 120 万 t 则 R 100 8 1 54358 1 8 120 104 实际出矸率为 8 1 故取 8 1 PG 每次提矸石重量 2 1 8 3 6t 20 67 M 吨煤用材料比重 2008 年提升各类材料 24383 车 原煤产量 120 万 t 则 M 100 3 05 24383 1 5 120 104 PC 每次提升材料重量 2 1 5 3t 取提升各类材料每车平均重量为 1 5t TC 每次提升材料循环时间 137s 3 计算结果 A 330 3 5 3600 TR DTQ 104 F R PG TG F M PC TC 330 3 250 万 t a 5 3600 4529 9 242 104 F 0 081 137 3 6 F 0 0305 137 3 4 核定结果 矿副井提升核定能力为 250 万 t a 与 2006 年核定的 245 1 万 t a 相比核 定能力提高 主要原因一是实际出矸率由 2005 年的 8 45 降低到 2008 年的 8 1 二是吨煤用材料比重由 2005 年的 3 16 降低到 2008 年的 3 05 第四节 井下排水系统能力核定 一 概况 一 该矿 285m 水平中央泵房安装离心式水泵 5 台 型号为 MD450 60 6 2 台工作 2 台备用 1 台检修 副井井筒敷设 3 趟排水管 一趟 480 12 两趟 325 9 排水高度约 360m 2008 年水泵测定流量 1 436m3 h 2 450 m3 h 3 419 m3 h 4 439 m3 h 5 420 m3 h 5 台 泵平均排水量为 432m3 h 矿井设主 副水仓 水仓总容量为 9283m3 其中 21 67 内水仓容量 2311m3 中水仓容量 2869 m3 外水仓容量 4103 m3 二 矿井设计时地质报告提供的正常涌水量为 296m3 h 最大涌水量为 646m3 h 2008 年矿井实际正常涌水量 127m3 h 历史实际最大涌水量 509 3m3 h 三 安全检验 2008 年 12 月由国家安全生产徐州劳动防护用品检测检验中心对主排水泵 进行安全检验 检验结论为所检安全项目符合 AQ 1012 2005 煤矿在用主排 水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的要求 判水泵合格 二 计算过程及结果 1 校验水泵能否在 20h 排出 24h 的正常涌水和最大涌水量 取矿井设计时地质报告提供的正常涌水量 Qn 296m3 h 和最大涌水量 Qm 646m3 h 作为能力核定的计算依据 正常涌水时 2 台泵工作 20h 排水量 2 432 20 17280 m3 正常涌水时 24h 的涌水量为 296 24 7104 m3 17280 m3 2 台工作水泵加 2 台备用水泵的排水能力 4 432 20 34560 m3 最大涌水时 24h 的涌水量为 646 24 15504 m3 34560 m3 以上计算说明 2 台水泵及 2 趟管路工作 20h 能排出矿井 24h 的正常涌 水量 工作水泵加备用水泵 20h 能排出矿井 24h 的最大涌水量 符合 煤矿安 全规程 要求 2 水仓容积校验 由于矿井正常涌水量 296 m3 h2368 m3 满足 煤矿安全规 22 67 程 要求 3 正常涌水时水泵排水能力计算 An 330 330 292 4 万 t a 20Bn 104Pn 20 864 104 1 95 式中 Bn 2 台工作水泵的排水能力 Bn 2 432 864 m3 h Pn 上年度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正常涌水量 Pn 1 95 m3 t Qn 24 330 120 104 296 24 330 120 104 4 最大涌水时水泵排水能力计算 Am 330 330 267 7 万 t a 20Bm 104Pm 20 1728 104 4 26 式中 Bm 4 台工作水泵的排水能力 Bm 4 432 1728 m3 h Pm 上年度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最大涌水量 Pm 4 26 m3 t Qm 24 330 120 104 646 24 330 120 104 5 计算结果 通过以上校验和计算 本矿排水系统符合规程要求 取计算结果的较小值 确定矿井排水系统核定能力为 267 7 万 t a 与 2006 年核定的 215 5 万 t a 相比 矿井排水系统核定能力增大的主要原因 5 台水泵于 2006 年进行了更新改造 水泵排水效率大大提高 水泵平均排水量由 2005 年的 422 m3 h 增加为 2008 年的 432 m3 h 23 67 第五节 供电系统能力核定 一 概况 1 龙东煤矿设地面 35kV 变电所一座 304 309 双回路独立电源引自大屯 发电厂 35kV 两段母线 两回路电源线路均为 LGJ 185 架空线路 每回路线长 14 5km 2 矿井 35kV 变电所安装 2 台主变压器 1 主变型号为 SZ9 8000 35 2 主变型号为 SFZ9 8000 35 两台主变同时分列运行 矿井供电系 统合理 设备及设施保护装置齐全完善 技术性能符合规定 系统运行正常 供电系统技术档案齐全 各种运行维护检查事故记录完备 管理维护制度健全 设备装机容量 30040kW 设备运行容量 26647kW 2008 年全矿实际用电最大 负荷为 7000kW 井下最大涌水时的用电负荷 4935kW 全年用电量为 2806 4102kW h 生产原煤 120 万 t 3 供电电缆 向井下供电电缆是从地面 35kV 变电所引出 3 根 PVC 3 6KV 3 120 mm2 铜芯电缆 每根长 570m 二 计算过程及结果 一 电源线路安全载流量及压降校核 1 安全载流量校核 全矿计算电流 I 128 A 7000 3 35 0 9 线路 LGJ 185 允许载流量 环境温度 25 时为 515A 查表 考虑环境温度 40 时温度校正系数 0 81 则 Ix 515 0 81 417 A Ix 417A I 128A 24 67 2 线路压降校验 LGJ 185 架空线单位负荷矩时电压损失百分数 当 cos 0 9 时为 0 0297 MW km 查表 则电源线路压降为 U1 7 14 5 0 0297 3 Ij 559 A 2 电缆电压降校核 PVC 3 6KV 3 120 mm2电缆单位负荷矩时电压损失百分数 当 cos 0 85 时 为 0 6 MW km 查表 则每根电缆线路电压降为 U 4 935 0 57 0 6 3 0 56 5 其中井下负荷为 4 935MW 线路长度 0 57km 由上校验可知井下电缆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均符合要求 当一回路电缆故 障时 其他电缆能保证井下全部负荷用电 25 67 三 按电源和变压器分别计算矿井供电系统能力 1 电源线路能力计算 A 330 16 330 16 262 万 t a P 104W 11610 104 23 39 式中 P 为线路供电容量 W 为上年度综合耗电 分别计算如下 当线路允许载流量为 417A 时 P 417 35 0 9 22750 kW 3 当线路压降为 5 时 P 11 6 MW 11610 kW 5 0 0297 14 5 则线路合理 允许供电容量取 11610 kW W 23 39 kWh t 2806 4102 120 2 主变压器能力计算 A 330 16 330 16 162 53 万 t a S 104W 8000 0 9 104 23 39 式中 S 变压器容量 8000kVA 矿井功率因数 取 0 9 W 为上年度吨煤综合耗电 23 39kWh t 四 计算结果 根据以上计算校验 电源线路供电能力为 262 万 t a 变压器供电能力为 162 53 万 t a 根据线路及变压器的能力计算 取其较小值 矿井供电系统能 力为 162 万 t a 与 2006 年的矿井供电系统能力为 155 6 万 t a 相比有所提 高 主要原因为吨煤综合电耗由 2005 年的 24 42 kWh t 下降至 2008 年的 26 67 23 39kWh t 第六节 井下运输系统能力核定 一 概况 1 井下煤流系统 龙东矿为单一水平东翼一个综采工作面开采 煤炭的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 运输 井下煤流运输系统为 各采区顺槽皮带机 采区煤仓 集中巷皮带机 大巷皮带机 大巷 1 号皮带机 主井煤仓 煤仓下装载皮带自动定量秤重后给 入箕斗提升 目前在西辅采区回采 西辅采区煤流系统为 采区顺槽皮带机 3 号煤仓 漏斗 3 号皮带 3 号煤仓 2 号皮带 2 号煤仓 1 号皮带 主井 煤仓 2 设备情况 1 东大巷现安装 8 部皮带机 其中 1 号 7 号皮带机为山东枣庄金源机 械设备公司制造 皮带机型号为 STJ 150 运输能力为 630 吨 小时 2 号皮 带机为大屯公司拓特机械厂制造 皮带机型号为 STJ 320 运输能力为 800 吨 小时 5 号皮带机为徐州矿山机械厂制造 皮带机型号为 SDJ 150 运输能 力为 630 吨 小时 9 号皮带机为徐州矿山机械厂制造 皮带机型号为 SD 80 运输能力为 400 吨 小时 11 号 12 号皮带机为华东机械厂制造 皮带机 型号为 SDJ 150 运输能力为 630 吨 小时 西辅石门 3 号皮带机为徐州矿山 机械厂制造 皮带机型号为 SDJ 150 运输能力为 630 吨 小时 2 西大巷安装 4 条皮带 西一皮带机为大屯公司拓特机械厂制造 皮带 机型号为 DSJ 800 160 1 运输能力为 530 吨 小时 西二皮带机为大屯公司 拓特机械厂制造 皮带机型号为 DSJ 800 160 2 运输能力为 530 吨 小时 27 67 西三皮带机为大屯公司拓特机械厂制造 皮带机型号为 DSJ 1000 160 1 运 输能力为 530 吨 小时 西四皮带机 斜巷 为大屯公司拓特机械厂制造 皮 带机型号为 DX 1000 250 3 运输能力为 530 吨 小时 3 各煤仓下均装有 K3 给煤机 给煤机最大输送能力为 330t h 综上分析 井下运输系统中最小环节设备能力为煤仓下口给煤机的给料能 力 3 皮带保护 各皮带机头皮带保护配置齐全有效 烟雾 温差探头每隔 15 天拿回地面进 行可靠性校准试验一次 每天大班电工分别对各皮带机头综合保护装置进行全 面检查试验一次 每小班司机对在用皮带机头堆煤保护进行一次可靠性有效试 验 4 消防设施及皮带安全使用 皮带机头或机尾设备硐室均设置不少于两个灭火器 一个容积不小于 0 2m3的砂箱 皮带巷中间每隔 50 米设一消防水阀 配备长度不小于 20 米的 消防水管 井下胶带输送机均采用了阻燃皮带 皮带机包胶滚筒 非金属托辊 经阻燃试验合格 所有液力偶合器均使用水介质 所有皮带机头前后 20 米巷 道均采用阻燃性材料支护 二 运输能力核定计算过程及结果 现对其煤流系统设备能力分别进行核定 西辅采区工作面 顺槽皮带长度约 1000 米 角度 0 3 度 采用 SSJ 150 带式 输送机 带速 2 5m s 输送能力 630t h 集中巷皮带与大巷皮带输送能力相同 均为 630t h 平巷运输 目前大巷煤流系统皮带共计 12 部 其中 大巷 1 号皮带机为终端受煤皮带 28 67 该皮带实际输送量由储煤仓下口 K3 给煤机输送能力决定的 因此 煤流运输 系统中最小环节设备能力应为 330t h 为矿井运输能力的最簿弱环节 所以 取井下大巷 1 号皮带给煤机的运输能力作为核定运输能力的依据 1 按带式输送机参数核定运输能力 计算如下 A 330 k B2 v r C t 104 k1 330 435 1 2 5 1 0 9 1 18 10000 1 1 528 5 万 t a 2 1 号皮带机按原设计能力计算公式为 A 330 t Q1 104 k1 330 18 630 1 1 104 340 2 万 t a 3 煤仓下 K3 型给煤机给料能力为 330t h 年输送能力计算为 A 330 t Q2 104k1 330 18 330 1 1 10000 178 2 万 t a 4 计算参数的选取依据说明 式中 A 年运输量 万 t a Q1 输送机小时输送能力 t h A1 630 Q2 给煤机小时输送能力 t h A1 330 K 输送机负载断面系数 因物料堆积角为 30 带宽为 1 米 故 取 435 B 带宽 1m 29 67 V 带速 2 5m s 2008 年对皮带机头驱动装置进行技术改造 带 速由原来 1 9 米 秒提高到 2 5 米 秒 r 松散煤堆容积重 取值范围在 0 85 0 9 因机架水平 30 槽型 运输 故取 0 9t m3 C 输送机倾角系数 0 8 其取值范围在 1 0 97 大巷水平无 倾角故取 C 1 t 日提升时间 因输送机由地面集控并有主井煤仓 故取 18h K1 运输不均匀系数 取值范围在 1 1 1 2 当井下有缓冲煤仓时 取值 1 1 无煤仓取值 1 2 因有缓冲煤仓 故取 1 1 综合以上计算结果分析得知 井下大巷皮带机运输能力核定为 178 2 万 t a 三 辅助运输系统 1 大巷辅助运输 该矿大巷辅助运输为轨道运输 在井下大巷采用架线式电机车运输 电机 车型号为 ZK10 6 550 在籍 6 台 使用 3 台 石门采用蓄电池电机车运输 电机车型号分别为 CDXT 8 和 CDXT 5 5 吨电机车在籍 4 台 使用 2 台 八吨 电机车在籍 5 台 使用 4 台 地面采用蓄电池电机车运输 电机车型号为 CDXT 8 在籍 4 台 使用 2 台 2 采区运输 采区以小绞车运输为主 其型号和使用数量分别为 JY 4 绞车 3 台 分别 使用于西一扩区下山 东一轨道下山 西一皮带下山 JD 40 绞车 1 台西辅 集中上山 JD 25 绞车 15 台和 JD 11 4 绞车 18 台 采区采用四部无极绳连续 牵引车 分别用于 7142 两道 西辅集中运输巷 西一 7162 西一采区轨道 30 67 下山采用一台 JTY2 5 2 3B 液压绞车运输 3 运输车辆 运输车辆采用 609 辆 MGC1 1 6 型 1 吨矿车和 37 辆 1 吨材料车 30 辆 3 吨 材料车 4 运输轨道 井下主要运输巷道轨道全部为 30 kg m 钢轨 石门采用 24kg m 钢轨 西 一轨道下山采用 30kg m 钢轨 地面主运输系统采用 30kg m 钢轨 采区运输支 架的轨道全部采用 24kg m 钢轨 其它采用 15kg m 钢轨 轨道质量符合 煤矿 窄轨铁道维修质量标准及检查评级办法 的要求 5 井下人员运输 井下运送人员 大巷采用 RP12 6 平巷人车运送人员 西一采区下山及西 辅采用三部架空乘人装置 猴车 运送人员 6 大巷架线 大巷架线采用断面 100 平方毫米的铜电车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房温控节能项目发展计划
- 2025版航空航天数据处理设备采购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股权转让与联合开发投资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场所空调安全使用规范合同
- 2025版离婚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割协议书
- 二零二五房地产策划推广五大步骤效果评估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豪华房产出售广告合同范例
- 2025年度文化艺术场馆保安巡逻与文物保护合同
- 2025年度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托管服务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商砼产品定制化生产及销售合同
- 医院培训课件:《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 关于成立薪酬绩效管理委员会的通知1
- 2025年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职场中的办公室行为礼仪
- 研学战略合作协议书范本
- 《poct院内培训》课件
- 《翻译批评与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 2025年月度工作日历含农历节假日电子表格版
- T-DACS 010-2023 奶牛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 2025年保安员资格证培训题库及答案
- 诺如病毒感染的临床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