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稿2009-3-8)第三章 相 平 衡一 内容提要本章在介绍相、组分数、自由度等基本概念和相律的基础上,重点对单组分、二组分以及三组分系统相图的绘制及其应用进行了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二组分的气-液和固-液平衡的T-x图、即沸点-组成图和熔点-组成图。将热力学原理应用于相平衡,得到了单组份两相平衡的克拉贝龙方程和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以及多组份多相平衡的吉布斯相律。本章的大部分内容在相律指导下研究一些典型的相图。相图具有严格的结构和规律性。要清楚相图上每一个点、线、面的含义。最简单的单组分相图由三个单相面、三条两相线和一个三相点组成。面上的自由度为2,线上的自由度为1,点上的自由度为0。二组分的T-x图是在定压下得到的,因此任一相区的最大自由度为2。在二组分相图中,凡是垂线都代表一种纯物质或化合物,稳定化合物与曲线相交,不稳定化合物与水平线相交。凡是水平线都是三相线,两端顶着两个相,中间交点代表一个相。凡是梭形区或类梭形区都是两相区,包含梭形区左右两侧的两个单相。凡是矩形区都代表两种组分固相完全不互溶。凡是固溶体都不包含水平线段。分析相图的关键是首先确定固溶体单相。物系点、相点、杠杆规则是二组分相图最重要的概念。在单相区,物系点就是相点。在两相区过物系点的水平线与两相线的交点才是相点,物系点只代表温度和系统的总组成,只有相点才代表相态和组成。杠杆规则只有在两相区才能使用。学习相图的关键是首先掌握一些最基本相图的典型特征,复杂相图是基本相图的组合。三组分相图可看作三个二组分相图的组合。二 主要概念和基本公式2.1主要概念1. 相:系统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一个相。体系中相的总数称为相数,用P表示。相图:又称相平衡图,表示相平衡系统的组成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它是表达多相体系的状态如何随温度、压力组成等强度性质变化而变化的图形。组分数:又称独立组分数,等于化学物质的数目减去独立的化学平衡反应数目和独立的限制条件数目。自由度度和自由度数:能够维持系统原有相数而可以独立改变的变量(可以是温度、压力及表示相组成的某些物质的相对含量)称为自由度,这种变量的数目叫做自由度数,用F表示。相律:任何多相平衡体系的组分数C、相数P及自由度数F三者之间所遵从的数量关系。2. 相点:表示某个向状态(如相态、组成、温度等)的点称为相点。物系点:相图中表示体系总状态的点称为物系点。杠杆规则:表示多组分系统两相平衡时,两相的数量之比与两相组成、系统组成之间的关系。共轭溶液:两种部分互溶的液体,混合达到平衡时,存在两个共存的液层,称为共轭溶液。2.2基本公式1. 独立组分数 CSRR2. 相律 FCP23. 杠杆规则 n(a)xA(系)xA(a)n(b)yA(b)xA(系) m(a)wA(系)wA(a)m(b)wA(b)wA(系)4. 克拉贝龙方程 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 三 复习题和习题解答3.4 例题例3.1.1 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C,相数P,及自由度数F。(1) I2(S)与其蒸气成平衡; (2) CaCO3(s)与其分解产物CaO(s)和CO2(g)成平衡;(3) NH4HS(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NH3(g)和H2S(g)成平衡;(4) 取任意量的NH3(g)和H2S(g)与NH4HS(s)成平衡;(5) I2作为溶质在两不互溶液体H2O和CCl4中达到分配平衡(凝聚系统)。解:(1) C1;P2;F1221(2) C2;(S3;R1,C312);P3;F2321(3) CSRR3111 (浓度限制条件,产物成NH3(g): H2S(g)=1:1);P=2; F1(4) C312;P2;F2(5) C3;P2;FCP13212 (凝聚相可以不考虑压力的影响)例3.1.2已知固体苯的蒸气压在273.15 K时为3.27 kPa,293.15 K时为12.303 kPa,液体苯的蒸气压在293.15 K时为10.021 kPa,液体苯的摩尔蒸发热为34.17 kJmol-1。求(1) 303.15 K时液体苯的蒸气压。(2) 苯的摩尔升华热。(3) 苯的摩尔熔化热。解:(1) (2) (3) 例3.2.1 根据碳的相图(见图3-6),回答如下问题。(1) 曲线OA、OB、OC分别代表什么意思?(2) 指出O点的含义。(3) 碳在常温、常压下的稳定状态是什么?(4) 在2000 K时,增加压力,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是一个放热反应。试从相图判断两者的摩尔体积哪个大?(5) 试从相图上估计,在2000 K时,将石墨转变为金刚石至少要加多大压力。图3-6解:(1) OA是金刚石与石墨的晶体形变温度随压力变化的曲线,在线上金刚石与石墨两相平衡共存。OB是石墨的熔点随压力变化的曲线,在线上石墨与液态碳两相平衡共存。OC是金刚石的熔点随压力变化的曲线,在线上金刚石与液态碳两相平衡共存。(2) O点是金刚石、石墨及液态碳的三相平衡点。自由度F = 132 = 0。(3) 在常温、常压下,石墨更稳定。(4) 在2000 K时石墨(a)转变成金刚石(b)是放热反应,即Hm 0;由Clapeyron方程可知Vm 0,即Vm()Vm() 0,石墨的摩尔体积大于金刚石的摩尔体积。(5) 由碳的相图知2000 K时,将石墨变为金刚石需要5109 Pa以上的压力。例3.2.2 25丙醇(A)-水(B)系统气-液两相平衡时两组分蒸气分压与液相组成的关系如下。xB10.10.20.40.60.80.950.981pA/kPa2.902.592.372.071.891.811.440.670pB/kPa01.081.792.652.892.913.093.133.17(1) 画出完整的压力-组成图(包括蒸气分压及总压,液相线及气相线);(2) 组成为xB,0 = 0.3的系统在平衡压力p = 4.16kPa下,气-液两相平衡,求平衡时气相组成xB;(3) 上述系统5 mol,在p = 4.16 kPa下达到平衡时,气相、液相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气相中含丙酮和水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4) 上述系统工程10 kg,在p = 4.16 kPa下达到平衡时,气相、液相的质量各为多少?解: (1) 完整的压力-组成图如图3-7所示.(2) 组成为xB,0 = 0.3的系统在平衡压力 p = 4.16 kPa下,气-液两相平衡时,从图上可得知: xB = 0.2, yB = 0.429图3-7 (3) n(l)n(g)5moln(l)(0.3-0.2)= n(g)(0.429-0.3) n(l) = 2.82 mol n(g) = 2.18 molnB(g) = yBn(g) = 0.4292.18 mol = 0.94 molnA(g)= n(g)- nB(g)= (2.18-0.94) mol=1.24 mol (4) m(l) + m(g) = 10 kgMA = 60.096 MB = 18.015 xB = 0.2 yB = 0.429 m(l)=6.13 kg m(g)=3.87 kg例3.2.3 在大气压力下,水(A)与苯酚(B)二元液相系统在341.7 K以下都是部分互溶,水层(1)和苯酚层(2)中,含苯酚(B)的质量分数wB与温度的关系如下所示:T/K276297306312319323329333334335338wB(1)/(%)6.97.88.07.89.711.512.013.614.015.118.5wB(2)/(%)75.571.169.066.564.562.060.057.655.454.050.0(1) 画出水与苯酚的二元液相系统的T-x图;(2) 从图中指出最高会溶温度和在该温度下的苯酚(B)的含量;(3) 在300 K时,将水与苯酚各1.0 kg混合,达平衡后,计算此时水与苯酚共轭层中苯酚的质量分数及共轭水层和苯酚层的质量;(4) 若在(3)中再加入1.0 kg水,达平衡后,再计算此时水与苯酚共轭层中苯酚的质量分数及共轭水层和苯酚层的质量。图3-8解:(1) 水与苯酚的二元液相系统的T-x图如图3-8所示。(2) 两共轭层组成的平均值与温度近似地成线性关系,作图交溶解度曲线于o点,此时温度为最高会溶温度,约340 K。组成w (苯酚)32%。(3) 300 K时,将水与苯酚各1.0 kg混合,系统分为两层,相点a组成wB(1)=9%,相点c组成wB(2)=70%。W(水层)W(苯酚层)=2.0 kgW(水层) wB(1)W(苯酚层) wB(2)=1.0 kgW(苯酚层) = 1.34 kg, W(水层) = 2.0 kgW(苯酚层) = 0.66 kg(4) 温度不变,两相组成仍是wB(1)=9%, wB(2)=70%。W(水层)W(苯酚层)=3.0 kgW(水层) wB(1)W(苯酚层) wB(2)=1.0 kgW(苯酚层) = 1.20 kg, W(水层) = 3.0 kgW(苯酚层) = 1.80 kg例3.2.4 SiO2-Al2O3二组分系统在耐火材料工业上有重要意义,所示的相图是SiO2- Al2O3二组分系统在高温区的相图(见图3-9)莫莱石的组成为2 Al2O33SiO2,在高温下SiO2有白硅石和磷石英两种变体,AB线是两种变体的转晶线,在AB线以上是白硅石,在AB线一下是磷石英。(1)指出各相区分别由哪些相组成;(2)图中三条水平线分别代表哪些相平衡共存?(3)分别画出从x、y、z点将熔化物冷却的步冷曲线。解:(1)各相区的相态如下所示相区相态相区相态1液态5白硅石(s) +莫莱石(s)2液态+白硅石(s)6磷石英(s) +莫莱石(s)3液态+莫莱石(s)7刚玉(s) +莫莱石(s)4液态+刚玉(s)(2)EF线:熔液、莫莱石(s)、刚玉(s)三相平衡共存。 CD线:熔液、白硅石(s)、莫莱石(s)三相平衡共存。 AB线:白硅石(s)、磷石英(s)、莫莱石(s)三相平衡共存。(3) x、y、z点冷却的步冷曲线如图3-9所示。图3-9x点冷却的步冷曲线:组成为x的熔液降温到a点,开始析出莫莱石;继续降温到b点时,白硅石开始析出,熔液、白硅石、莫莱石三相共存,自由度等于零,温度保持不变;到达c点时,熔液消失,白硅石、莫莱石两相共存,温度继续下降;到达d点时,白硅石向磷石英转化,白硅石、磷石英、莫莱石三相共存,自由度等于零,温度保持不变;到达e点时,白硅石全部转化为磷石英,磷石英、莫莱石两相共存,温度继续下降。y点冷却的步冷曲线:组成为y的熔液降温到f点,开始析出刚玉;继续降温到g点,莫莱石开始析出,熔液、莫莱石、刚玉三相共存,此时有下列反应:熔液刚玉莫莱石达h点时,熔液、刚玉消失,只有莫莱石,温度继续下降。z点冷却的步冷曲线:组成为z的熔液降温到k点,开始析出刚玉;继续降温到l点,莫莱石开始析出,熔液、莫莱石、刚玉三相共存,此时有下列反应:熔液刚玉莫莱石达m点时,熔液消失,进入刚玉、莫莱石两相区,温度继续下降。例3.2.5 电解熔融的LiCl(s)制备金属Li(s)时,常常要加一定量的KCl(s),这样可以节约能源。已知LiCl(s)的熔点为878 K,KCl(s)的熔点为1048 K,LiCl(A)与KCl(B)组成的二组分系统的低共熔点为629 K,这时KCl(B)的质量分数wB0.50。在723 K时KCl(B)的含量分数wB0.43的熔化物冷却时,首先析出LiCl(s),而wB0.63的熔化物冷却时首先析出KCl(s)。(1) 画出LiCl(A)与KCl(B)的二组分系统的低共熔相图;(2) 简述加一定量KCl(s)的原因;(3) 电解槽操作温度应高于哪个温度,为什么?(4) KCl(s)加入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哪个范围内为好?解:(1) 由题意,LiCl(A)与KCl(B)二组分系统的低共熔点(e点)为629 K,wB0.50,过e点作三相平衡线。wB0.43的熔化物冷却到723 K时(d点),析出LiCl(s),表明d点在LiCl的凝固点下降曲线上。同样wB0.63的熔化物冷却到723 K(f点)析出KCl(s),表明f点在KCl的凝固点下降曲线上。将LiCl、KCl的熔点及d、e、f点连接起来就得到LiCl(A)-KCl(B)的熔点-组成相图(见图3-10)。图3-10(2) 用电解法制备金属Li(s)时,必须使LiCl(s)保持熔融状态,才能使Li+得到电子而被还原,加入KCl后可使LiCl(s)的熔点降低,当KCl(B)的质量分数wB0.50时,熔点最低,为629 K,这样可以节约能源。(3) 电解槽操作温度至少应高于629 K,低于629 K时低共熔混合物凝结,电解无法进行。(4) KCl(s)加入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wB0.50或稍大于0.50,此时混合物的熔点最低,并且温度在629 K以上时,混合物中LiCl都处于熔融状态。四 习题解答1. 已知液体甲苯(A)和液体苯(B)在90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54.22 kPa和136.12 kPa。两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今有系统组成xB,00.3的甲苯-苯混合物5mol,在90下成气-液两相平衡,若气相组成为yB0.4556,求:(1) 平衡时液相组成xB及系统的压力p;(2) 平衡时气、液两相的物质的量n(g)、n(l)。解:(1) 设平衡时液相组成为xB,气相组成为yB,则yBppApBxA xB(1xB) xBxB ()yB 即0.4556平衡时液相组成 xB0.2500平衡时系统压力 pxB ()54.220.2500(136.1254.22) 76.695 kPa(2) 设系统物质的量为n,气相和液相物质的量分别为n(g)和n(l),则nn(g) n(l)系统中B组分物质的量为xB,0nyB n(g) xB n(l)所以xB,0n(g) n(l) yB n(g) xB n(l)移项整理得 上式即为杠杆规则5 mol0.3213 n(l) n(l) n(l) 3.784 moln(g) 5 mol3.784 mol1.216 mol2. A液体的正常沸点为338 K,其汽化热为34.727 kJmol-1。A液体和B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今将1mol的A与9mol的B混合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其沸点为320K。试计算:(1) 将组成xA0.4的理想液态混合物置于带活塞的汽缸内,开始时活塞与汽缸接触,若在320K下渐渐降低活塞的压力,当液体内出现第一个气泡时,气相组成yA?气相总压p总?(2) 若将活塞上的压力继续减压,溶液在恒温320K下继续气化,当最后只剩下一滴液体时,这一滴液体的组成xA?气相总压p总?解:(1) 设汽化热为一常数。由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计算320K时A的饱和蒸气压, 50.56 kPa320K时,p总101.325 kPa pA xA50.560.1 kPa5.056 kPa pBp总pA(101.3255.056) kPa96.269 kPa kPa106.96 kPa当xA0.4时,有pA xA50.560.4 kPa20.22 kPapB xB106.960.6 kPa64.18 kPap总pApB20.22 kPa64.18 kPa84.396 kPayA(2)当剩下最后一滴液体时,气相组成为yA0.4,yB0.6pAyA p总 xApByB p总(1xA)xA0.5851p总73.97 kPa3. 图3-11为二组分液相完全不互溶的气-液平衡相图(1) 写出c、d、e三点的共存的相数和相态;(2) 求温度为70时A的饱和蒸气压;(3) 求A的蒸发热(假设与T无关);(4) 求温度为50时B的饱和蒸气压;(5) 求B的蒸发热(假设与T无关)(如上计算用公式表示)。 图3-11 二组分系统液相完全不互溶气-液平衡相图解:(1) 相区cde相数223相态gA(l)gB(l)gA(l) B(l)(2) p总pByB p总, p总(1yB)(3) 70时, 98时, 由克-克方程可计算A的蒸发热(4) 50时A、B均饱和:,yB(e)(5) 同理,由50时,yB(e);115时,。由克-克方程计算B的蒸发热4. AB(s)放入抽空的瓶内,发生如下分解反应:AB(s)A(g) B(g),298K下实验测得系统达到平衡时压力为66.66 kPa.(1) 分解达到平衡时,该系统的独立组分数、相数、自由度各为多少?(2) 在同温同压下有A(g)和B(g)的混合气,已知A(g)的分压为13.33 kPa,为使系统中不形成AB的固体,问B(g)的压力应控制多少?解:(1) 平衡时C1、P2、F0。(2) 由AB的固体分解达到的平衡,有pApB33.33 kPapBkPa故pB应控制在83.33 kPa以下。5. 对某有机化合物进行水蒸气蒸馏,在97.86 kPa,沸点90条件下进行,此时水的蒸气压为70.09 kPa,馏出物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为74%,计算该有机物的近似分子量。解:该条件下水与有机物的蒸汽分压为p(H2O)y(H2O) p总p总p有y有 p总p总有 由题可知p(H2O)70.09 kPap有97.8670.0927.77 kPaw(H2O)100%74%26%w有74%M(H2O)18有 M有6. 液体A和B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把组成yA0.400的蒸气混合物放入一带有活塞的汽缸中进行恒温压缩,已知该温度下A和B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40.53 kPa和121.59 kPa。问当系统开始出现液相时的总压是多少?解:yA:yB,说明压缩时A先达到其饱和蒸气压,即开始出现液相时,pA。由题可知yA解得xA0.6667p总pApB= 40.530.6667121.590.3337=67.57 kPa7. 已知水-苯酚系统在30液-液平衡时共轭溶液的组成w(苯酚)为:L1(苯酚溶于水),8.75%;L2(水溶于苯酚),69.9%。(1) 在30,100g苯酚和200g水形成的系统达液-液平衡时,两液相的质量各为多少?(2) 在上述系统中若再加入100g苯酚,又达到相平衡时,两液相的质量各变到多少?解:(1) 系统点S组成为:w(s)=100/(100+200)=33.3%,系统点与物系点的组成如下所示: m(水层) m(苯层) w(L1)=8.75% w(S)=33.3% w(L2)=69.9%根据杠杆规则有m(水层)0.5985 m(总)0.5985300179.6 gm(苯层)mm(水层)120.4 g(2) 系统中再加入100g苯酚时,系统点S组成w(s)200/(200200)50.0 %。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共轭点组成保持不变m(水层) m(苯层) w(L1)=8.75% w(S)=50.0% w(L2)=69.9%根据杠杆规则有m(水层)0.3254 m(总)0.3254400130.2 gm(苯层)mm(水层)269.8 g图3-12 二元物质沸点-组成图(答案)8. 图3-12(a)为二元系统A、B在100 kPa下的沸点-组成图(1) 指出各区的相态;(2) 有4mol的A(l)与1mol的B(l)的混合物在100 kPa下80下达平衡时平衡系统中有几个相?各相的组成(以B的摩尔分数来表示)分别为多少?(3) 各相物质的量各为多少摩尔?(4) 求80时A(l)的饱和蒸气压和B的亨利常数kB与A(l)的汽化热vapHm(汽化热不随温度变化)。(设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混合物,在稀溶液范围内,溶液遵从稀溶液规律) 图3-12 二元物质沸点-组成图解: (1) 如图3-12(b)(2) 组成为D的气相与组成为C的液相,两相平衡气相D yB0.4液相C xB0.04 (3) 杠杆规则因为 n5 mol所以 nl(0.2/0.36)52.78 mol, ngnnl2.22 mol(4) A 的气相中的分压pA,遵从道尔顿分压定律,即pAyA p总平衡液相xA0.96,B作为溶质,A作为溶剂,遵从拉乌尔定律,即pAxA可得80时kPa从图中看出A的沸点为100由克-克方程:解出 vapHm(A)25.725 kJmol-1同理 pByB p总kB xB (亨利定律)解得 kBkPa9. A-B系统液相部分互溶,且A(l)与B(l)在100 kPa下沸点分别为120和100,该二组分的气-液平衡相图如图3-13所示(1) 请将图中、区和CDE线所代表的相数、相态和条件自由度数填入下表:相区相数相态条件自由度数CDE(2) 若C点和E点所代表的两个溶液均可视为理想溶液,试计算80时,纯A(l)与纯B(l)的饱和蒸气压及该两溶液中溶质的亨利常数(溶液的浓度均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3) 计算纯A液体的摩尔汽化热(设汽化热与温度无关)。图3-13 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解:(1)相区相数相态条件自由度数2g,l12l1l211l2CDE3l1l2D(g)0(2) a. 对C点溶液,溶剂为A,溶质为B,有 pA pA由图可知,0.95,0.60,100 kPa故kPa对B溶质,有 PBkx,B pB所以kx,BkPab. 对E点溶液,溶剂为B,溶质为A同理,解出kPa, kx,AkPa (3) 由克-克方程得由图5-12可知,T1=(120273.15)时,100 kPa由(2)计算可知 T2=(80273.15)时,63.16 kPa解出 13.233 kJmol-110. 固态完全互溶、具有最高熔点的A-B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如图3-14。指出各相区的相平衡关系、各条线的意义并绘出状态点为a,b的样品的冷却曲线。图3-14 A-B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解: 1区为液态溶液,单相区;2区为固态溶液(固溶体),单相区;3区和4区是液态溶液与固态溶液两相平衡区。系统从a点降温至与液相线相交于c点时,开始有固溶体析出,二相平衡,自由度为1,继续降温,至与固相线相交于d点时,液体全部凝固,进入单相区。系统从b点降温至e点时,固、液二相平衡,液相与固相组成相同,自由度为0,当液相全部消失后,温度才会继续下降。状态点为a, b的样品的冷却曲线如上所示。11. 低温时固态部分互溶、高温时固态完全互溶且具有最低熔点的A-B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如图3-15。指出各相区的相平衡关系及各条线所代表的意义。图3-15 A-B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解:1区为液态溶液,单相区(如右图); 2区为固态溶液(固溶体),此区域内A、B可相互溶解成一相;3区是液态溶液与固溶体a两相平衡区;4区是液态溶液与固溶体b两相平衡区;5区为固溶体a与固溶体b两相平衡区。最上边的一条曲线是液相组成线,也是A、B相互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中间的acb线是固态溶液组成线,表示不同温度下与液相平衡时固态溶液的组成;下面的def线是A(s)、B(s)的相互溶解度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固溶体a与固溶体b两相平衡时固溶体a与固溶体b的组成。12. 已知CCl4(l)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为,其正常沸点为350K。100时SnCl4(l)的饱和蒸气压66.66 kPa。若CCl4(l)与SnCl4(l)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在100 kPa的压力下,加热该液态混合物至100时开始沸腾。(1) 计算CCl4(l)的摩尔汽化热及正常沸点时的摩尔气化熵;(2) 绘制此二组分液态混合物在100时的蒸气压-组成图(示意图);(3) 计算该液态混合物在100 kPa、100下的平衡液相组成及沸腾时第一个气泡的组成。解:(1) 因为 (1) (2)比较式(1) 和式(2),得8.3143637.130.239 kJmol-1因为是可逆相变,所以/T30.239/35086.397 JK-1mol-1(2) 先求100时,CCl4(l) 的饱和蒸气压因为两式联立得 192.37 kPa所以由100时192.37 kPa,66.66 kPa,可绘制蒸气压-组成图如下所示:(3) 100时,pxA (1xA)100 kPaxA0.265p yA xA yA xA / p0.51013. 已知下列反应FeO(s) CO(g)Fe(s) CO2(g) (1)Fe3O4(s) CO(g)3FeO(s) CO2(g) (2)标准平衡常数分别为、,它们与温度的关系如下T / K8730.8711.159730.6781.77设两反应的rCp,m均为零。试求:(1) 反应(1)和反应(2)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及;(2) 在什么温度下,Fe(s)、FeO(s)、Fe3O4(s)、CO2(g)、CO(g)全可共存于平衡系统中?(3) 上述两反应达平衡后,若温度再上升时,系统中哪些物质可能消失?解:(1) 由题意rCp,m0,、与温度无关,可视为常数对同一反应,由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可计算出标准摩尔反应焓对反应1 解得 17.69 kJmol-1对反应2 解得30.45 kJmol-1(2) 设两反应平衡共存时温度为T,且温度为T时由得ln0.871(17.69103)/8.314(1/T-1/873)= ln1.15(-30.45103)/8.314(1/T-1/873)解得 T754 K(3) 反应1为放热反应,反应2为吸热反应。上述两反应达平衡后,若温度再上升时,系统中Fe3O4(s)和Fe(s)可能消失。14. 由HAc及C6H6的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如图3-16(1) 列表分析各区域所存在的相数、相态和条件自由度;(2) 从图中可以看出最低共熔温度为-8,最低共熔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含C6H6 64%,试问将含C6H6 25%的溶液100g由20冷却时,首先析出的固体为何物?计算最多能析出这种固体多少克?图3-16 二组分固-液相图解:(1) 相图分析列表如下:相区相数相态条件自由度数1l22lHAc(s)12lC6H6(s)12HAc(s)C6H6(s)1(2) 将含C6H6 25%的溶液100g由20冷却时,首先析出的固体为HAc固体。最多能析出这种纯固体为当冷却到三相线之前,在Q、E两点间用杠杆原理计算,设析出固体w,由杠杆原理得w (0.25-0)(100- w)(0.64- 0.25)解得 w60.93 g15. 在图3-17所示的固-液平衡相图上,表明每一个区域所存在的相数、相态、自由度数,并指出三相线。图3-17 二组分系统固-液平衡相图解:列表表示如下相区相数11222222相态laallC(s)lC(s)lB(s)aC(s)C(s) B(s)自由度数2211111116. 某A-B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如图3-18(1) 指出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职感想课件
-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生涯规划始业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倾听的魔力课件
- 铁路局员工管理办法
-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和护理
- 企业高管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税务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实践路径
- 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成果
- 畜牧兽医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汽轮机油品基础知识培训
- 2026届高三地理复习策略+课件
- FZ∕T81012-2024机织围巾、披肩
- 作战指挥体制说课课件
- 产业链协同平台设计-洞察及研究
- 施工优化: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组织设计
- 起重机安全应急预案
- DGJ08-81-2015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
- 玉米施肥与管理技术课件
- JTY-GXF-GST1D-2D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安装调试系统说明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一)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