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特色经济乡镇申报材料_第1页
最佳特色经济乡镇申报材料_第2页
最佳特色经济乡镇申报材料_第3页
最佳特色经济乡镇申报材料_第4页
最佳特色经济乡镇申报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办公范文大全最佳特色经济乡镇申报材料一、基本情况常村镇位于叶县西南部青山东麓,北与鲁山县接壤,西、南和方城县相连,东同夏李乡毗邻,扼叶县、鲁山、方城三县交界,属伏牛山余脉与黄淮海平原连接处,境内青山耸翠、壑秀林幽;河涌清流、湖映碧玉,山水风光旖旎,文化底蕴丰富、人文风情优美。镇政府驻地距县城30公里。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浅山丘陵面积占三分之二,耕地万亩。辖37个行政村, 208个自然村,283个村民组,万人。20XX年5月撤乡建制镇。政府驻地常村街,常住人口6542人,其中户籍人口3612人,寄住人口为2930人。镇区现总面积约平方公里。20XX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于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XX年被民政部授于全国民政系统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优秀服务品牌,五年来获得国家级荣誉3项、省级8项、市级26项、县级64项。属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革命老区镇,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镇,全国重点镇建设试一、基本情况常村镇位于叶县西南部青山东麓,北与鲁山县接壤,西、南和方城县相连,东同夏李乡毗邻,扼叶县、鲁山、方城三县交界,属伏牛山余脉与黄淮海平原连接处,境内青山耸翠、壑秀林幽;河涌清流、湖映碧玉,山水风光旖旎,文化底蕴丰富、人文风情优美。镇政府驻地距县城30公里。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浅山丘陵面积占三分之二,耕地万亩。辖37个行政村, 208个自然村,283个村民组,万人。20XX年5月撤乡建制镇。政府驻地常村街,常住人口6542人,其中户籍人口3612人,寄住人口为2930人。镇区现总面积约平方公里。20XX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于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XX年被民政部授于全国民政系统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优秀服务品牌,五年来获得国家级荣誉3项、省级8项、市级26项、县级64项。属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革命老区镇,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镇,全国重点镇建设试点镇。发展思路:近年来,常村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项目富民、文化强民、平安为民的目标,重点打造新型能源基地、山区小杂果基地、休闲旅游目的地、西南商贸重镇四大特色经济支柱。统筹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趋势和气势。二、政治建设常村镇党委始终把村、镇两级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重点在班子的选配,思想建设、依法执政等方面着手,打造过硬的两级干部队伍,配强配齐了37个村三委班子,使一大批在群众中有威信、能发展、敢于担当的创业型人才选配到班子中来,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村级民主议事组织,运用好四议两公开的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扬民主,把一切事情交付群众酝酿,推行阳光、公开、透明的村级管理办法。不断强化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强村级组织在基层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力打造基层组织联系干群之间的纽带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重点打造了37个村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站点),创办一流的办公条件,实行一站式服务,优化办事流程,彻底改变群众的办事难、慢、拖等,大大方便了群众的需求,进一步融洽和谐了干群关系。三、特色经济特色林牧业。常村镇有荒山面积约11万亩,90%以上已确权流转,全镇森林覆盖率在60%以上,发展林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常村镇北部山区初步形成以种植薄皮核桃为主的特色生产基地,南部山区以种植木瓜等为主的小杂果生产基地。3万亩的青海源公司的薄皮核桃基地现已进入盛果期,带动周边相继发展起约4万亩的薄皮核桃种植。常村核桃被确定为叶县五大地缘性标示明显的农产品品牌之一。木瓜、栀子、桃、梨等山杂果等经济林面积达约2万亩。畜牧业势头强劲,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规模养殖户380户,各类散养户达3000多户,重点以养牛、羊、猪、三禽为主。林牧业生产总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特色旅游业。旅游开发前程似锦,常村镇植被茂盛、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山川秀美、景点众多;众多的神话传说,优美生动、令人神往;名人倍出、人文荟萃,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老青山、歪头山、石门湖、一线天等自然景观,牛凤墓、无字碑、点军场、毛遂洞等人文景观在全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老青山是澧河的发源地,它高峻峭拔、气势雄壮,天气晴好的时候,在市区白龟山湖畔就可以看到它的雄姿。孤石滩水库库容达亿立方米, 库区水光潋滟、一碧万顷,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会有大批的游人前来休闲旅游。老青山东麓的石门嘉遁,是汉代大儒高凤的隐居地,明代太常寺卿牛凤的归葬地;唐代异人元丹丘在此隐居炼丹,诗人李白来此游历访友。当前,石门嘉遁旅游景区已纳入县旅游开发计划,开发方案正在规划设计中。楚长城遗址蜿蜒萦回于老青山、歪头山一线,战国雄风宛然在目;上百处岩画天书斑纹的点化灵动于山崖,充满高深莫测的神秘色彩。文集古遗址蕴藏着唐宋金元明等多个朝代的文化遗存,为研究古时的社会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正在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的不断强大,旅游业收入占到第三产业的50%以上。特色能源业。加拿大阿特斯(中国)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正在环评中。西气东输二线两个大型的天然气门站已建成投产,两座大型加气母站正在建设中,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国家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 ,叶县将军山风电项目已被省发改委立项,计划投资亿元,该工程计划新建一座风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48兆瓦,拟安装 24台2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正在崛起的新型能源业占到全镇第二产业的半壁江山,也正在慢慢替代其它落后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色商贸业。常村由于距离县城较远,东邻夏李乡、南接独树镇、西连拐河镇、北倚张官营镇,距最近的乡镇也有10公里,距最远的将近30公里,处于该区域内南北、东西交通的中心地带,历来是叶县西南部最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优越的区位优势,对促进当地的第三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建的澧源商贸城可吸纳200家商铺入驻,老商业区原有商户180多家。目前,有各类百货零售业,美食餐饮业,服装鞋帽零售,网购直销店,娱乐休闲业,文化旅游业,五金交电,包装材料,化工原材料等门类齐全的商贸中心区,在大都市能买到的在这里也基本都有,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购到想要的东西。四、社会事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全镇在校学生3216人,在校教师21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拥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37个,新农合参合率95%;20XX年低保人数3980人、五保供养345人,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参保率100%.新型农村社区崭露新姿。建成了栗林店、文集、石院墙新型农村社区,大型综合性美丽澧源社区试点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中,已初具规模。中心镇建设日新月异。累计投资900多万元用于镇区道路、照明、供水、排污、市场、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店铺林立、客商云集,市场繁荣、货畅其流,成为叶县西南经济、文化、旅游、商贸重镇。扶贫开发效果明显。西刘庄等19个村成功实施国家贫困社区资金互助社试点项目,受到国家扶贫办的好评。累计修建各类水泥路250多公里,累计修建县乡道路357公里。目前,所有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90%以上的自然村实现通水泥路,80%的农户实现了户户通工程。完成坡地整理1万多亩。实施小水库除险加固、渠道维修、人畜吃水等水利项目25个,60%的自然村已实现通自来水。镇内现有网通、移动、联通等大型网络运应商,通讯信号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户达30%以上,基本能满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五、文化建设常村镇有丰厚的文化底蕴,20XX年镇政府科学制定规划了全镇的文化产业发展近、中、长期规划方案,对全镇的文化产业有了全面部署,在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强力推动下,近年来文化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镇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配套一流,有标准化演播室、图书室等,全镇村村建有文化大院,有戏剧大舞台,安装有各类健身器材,村村建有农家书屋,均藏书3000册以上,多数村成立有舞狮队、秧歌队等各类文艺团体,各类民间表演团队20多支,每年开展一次活动汇演比赛。开展经常性的文明信用农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办有文化长廊、文明宣传一条街等,大力宣传崇尚文明,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尚,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镇的文化产业发展每年都得到上级的好评和奖励。常村历史文化悠久,源源流长,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文集古文化遗址是仰韶文化的遗存。歪头山上,楚长城遗址、毛遂洞是战国时期的历史见证。有尖山、龙王山上均有摩崖石刻等文化古迹几十处。近年来,常村镇重点围绕这些文化资源强力挖掘打造成文化观光旅游目的地,现已规划出三条成型的游览线路,每年都能吸纳周边县市约8万人来游玩。六、生态文明常村乡地处伏牛山余脉,属浅山丘陵区,山清水秀,如诗似画,风光旖旎。有老青山、歪头山等大小山峰69座,有孤石滩、石门等大小型水库9座及澧河、漂麦河等河流13条。老青山,亦名西唐山,主峰海拔高度米,为叶县第一高山。山上森林及植被覆盖率80%以上,多奇花异草,珍禽稀兽,还有木耳、香菇等特产和全虫、丹参等中草药材。天然溶洞蛤蟆嘴洞位于此山东北麓。老青山旅游景区已初步形成,游人日增。歪头山属伏牛山余脉,主峰海拔604米,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