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doc_第1页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doc_第2页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doc_第3页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东县双甸镇中 郑克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课前准备:准备实验用的器材:学生探究活动用:150mm200mm透明玻璃(厚3mm)一块、150mm200mm平面镜(厚3mm)一块、金属夹两个,汽车防爆膜(半透膜)、小手电筒、光盘、铁架台、蜡烛(不一定等大,开始不给打火机)两个,瓶盖、量角器。教师教学用:150mm200mm透明茶色玻璃(厚3mm)一块、150mm200mm平面镜(厚3mm)一块、金属夹两个, 教学过程一、沟通:(课前五分钟)师生互相问好,师:敢积极发言吗?生:敢。师:我现在要提课一个问题。不管问题有多难,不管你会不会答,你都敢尝试一下的,请举手。(学生陆陆续续举手)举得不痛快。放下手。后面犹犹豫豫的同学见到前面的同学举手了,他不举有点不好意思,才把手举起来,所以举手的动作有点犹豫。现在你们想好,敢尝试就把手举起来(学生马上举手)哎,我还没让举手呢,不敢尝试你就老老实实地不举,好不好?生:好。师:谁敢尝试我的这一个问题?(众学生马上举手)1、上课上得开心了,敢不敢笑? 2、有话想说,举手了,可老师又没看见,敢不敢站起来就说?好,上课!二、导入新课:(3分钟)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甲天下的山水图片吧!(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船行山顶)面对此情此景,清代诗人袁枚这样赋诗:“船于山顶行,桨在天上撑”,你能根据画面说说:船能在山顶行是怎么一回事吗?如果在波涛汹涌的海面还会出现刚才的景象吗?这是因为?(水面是光滑的平的可以看作镜子)学生说出镜子后: 同学们的课桌上也有一面的镜子,大家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你注意到它的表面怎么样?师:像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教师板书)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课件出示:平面镜) 师: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镜子大都是在玻璃后面涂上水银制成的,是不是只有涂了水银的玻璃才是镜子呢? 生:不是师:同学们说说看,还有哪些可以当作平面镜?生:铜镜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制造了铜镜。(多媒体播放有关中国古代铜镜介绍的科教短片)师:是不是只有铜才能做成镜子。(学生讨论)生:不是,有平静的水面。生:光亮的金属表面。师:不仅玻璃可制成平面镜,抛光的金属平面(向学生展示光盘的光滑一面)、平静的水面都可以看作平面镜。(我国科学家在光学领域为人类作出了很大贡献。我这里有他们的像片,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看?(请了四五位同学先后上到讲台上来,老师从讲桌下面悄悄取出一面镜子让学生看一下。)接着老师问:刚才上来的几位同学,你们看到了哪些科学家的像片? 生:我看到了自己的像。对你们不愧都是未来的科学家,简简单单的一句就说出了物理学中两个概念:“像”和“物”我们把镜前的物体称为“物”,在镜中看到的称为“像”。)括号内这段不知放在这里是否累赘?三、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一)虚像(五分钟)这个玻璃板可以看作镜子吗?师:接下来老师用这个玻璃板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表演:火烧手不烫小魔术。一块平板玻璃与黑板平行,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平板玻璃的两边分别对称地放置两支相同的蜡烛,朝学生的一面点燃,朝教师的一面未点燃,教师用把手放在未点燃的蜡烛上。)(教师边实验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师:有爱心的同学可能担心老师的手会烧伤的,老师真有这个“功夫”吗?生:没有。师:那又是为什么呢?(教师从另一面拿走未点燃的蜡烛,学生发现蜡烛的像还是存在的。)师:原来这支蜡烛并没有点燃,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只是蜡烛的像。师:同学们在镜前能否看到点燃的蜡烛的像呢?生:能看到。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师:那么,老师还是用这张纸,能不能接收到刚才实验中这支点燃蜡烛的像呢?生:可以!师:现在,教师请几位同学上来看看,好吗?谁愿意合作?(几位同学走上讲台观察)师:请你们说说,你们有没有在白纸上看到蜡烛火焰清晰的像?生:没有。师:看来这种像有点神秘,物理学中把这种能被看见,但在屏幕上得不到的像叫做虚像。(课件出示)所以我们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二)实验探究(将虚像的讲解放入第一次探究中问题汇总时,效果会怎样?)师:那你们想过平面镜成像还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师: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我们已经知道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那么,就请大家拿出平面镜观察,然后大家猜想一下,平面镜成的像跟物之间有何关系?(猜想贴在黑板上)并对学生的活动与猜想作出合理的评价。3分钟大家通过观察活动,提出这么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猜想,有些是可以直接观察到(在黑板上打勾),而有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想,要科学的确定这些观点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做?【方案二: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有非常好。归纳起来同学们想观察平面镜成的像与物的正反相同吗?与物的大小形状一样吗?像的位置在哪里?其中,像的形状和正反我们照一下镜子就可以观察到,我们就集中精力解决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大家说好不好?或: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什么关系?2、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像与物的左右有什么关系? 4、它们的连线与镜面是什么关系?】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对,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只有用实验证猜想,才可以科学的学习好物理知识。我们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首先考虑的是选用什么器材?(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要制定实验计划,包括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如何进行,观察什么,记录什么。每组同学面前都有一些实验器材,是我提供给大家的,这些器材请大家选择使用,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器材,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 (1) 学生自选器材:A、平面镜、玻璃板(开始不出现)半透膜; B、刻度尺、量角器; C、蜡烛(不等大且没有打火机)、棋子、手电筒、瓶盖其他的如小刀、夹子、黑白纸 (用光具座怎么样)10分钟(2) 学生自己做实验(3) 汇总实验的问题并交流解决A、 学生的探究课堂汇报:你选择的物体是什么?实验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的?(如不能同时观察到物和像,从而无法确定像的位置?如何比较像和物的大小?不用黑白纸看不清像?像不够清晰?点燃蜡烛、贴上汽车贴膜等 )B、 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如:只实验一次行吗?提醒学生要改变物体的位置多实验几次才能使我们的结论准确;(4) 学生二次做实验(8分钟)(5) 分析实验记录:选用的实验器材次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的大小像的大小你在探究过程中要记录的其他数据123你的其他发现(6)教师小结得出实验结论:(1分钟)用这样的实验验证了我们前面提出的平面镜的一些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上勾画出可以验证的特点,并打出多媒体课件。现在,通过我们科学的探究,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结论,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得到的结论完成下面的问题:1. 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 像。2. 像的大小形状与物体的大小形状 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7)实验反思:(8分钟)1、你们小组在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错误在哪几个环节?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2、你们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外情况? 你对这些现象的解释是什么?(8)游戏巩固(5分钟) 教师: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印象,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教师准备了一面大的平面镜(迅速安装道具),我请哪位同学上来照一照镜子,他的像怎么办呢?好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和长的象的同学(根据同学的推荐找到),照镜者在镜前做一些动作,请同学们判断扮演像的同学的表演是否符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或者用字母F来)学生游戏活动表演教师: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有没有不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并指出不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哪一条。学生和教师评价游戏表演。(9)拓展(看时间而定,若时间不够可以删去)我们刚才学习探究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现在让我们两个或三个组合作,用两个或三个镜子组合看看能有什么发现?这些发现能让你有什么奇思妙想。(万花筒、水表上面的镜子、扩大视野空间、潜望镜) 3分钟(10)教师:今天大家一起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学们表现出了学习知识、探究规律的极大热情.课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