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谐的音符.doc_第1页
不和谐的音符.doc_第2页
不和谐的音符.doc_第3页
不和谐的音符.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 和 谐 的 音 符 我想当野马王素燕案例背景:语文课常通过老师引领学生解读课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把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的新内容,以及价值和情感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不光知其阐释了什么、怎样阐释,还要使文中闪烁的思想光华、人文情怀去感染影响学生。但学生未必都领会,课堂经常出现不和谐的音符。 案例描述:这节语文课上布封的马,为了让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我问了一个问题:你欣赏野马还是家马,并说说你的理由。家马,没有人欣赏,理由是家马受到人类的虐待,而野马呢?则是全班响应。很多学生并且用抑扬顿挫的语言美读了课文描写野马的句子。我心中一喜,布封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野马的赞美和对家马的同情,看来学生已经领悟作者的情感。正当我欣欣然时,突然,在一个角落出现了声音:“当野马真好呀,这么自由。我想当野马!”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了。随即有人应声附和:“对,如果我是野马,就没有人管我了,那我想干什么就什么,那多幸福呀!”“谁愿意当家马谁就是笨,好好的要让人管,还得在那拼命干活。”我一愣,没想到喜欢野马就是喜欢它的“野”呀,学生们居然认为“在劳动的家马是耻辱的,自由不羁的野马是绝对的自由的”。居然藏着这样的不和谐音符,怎么办呢?是就此打住还是任其发展下去?,我得让他们自己说服自己,自己发现自己观点的错误才行。于是我不动声色地出示了自由奔驰的野马图、辛勤劳作的役马的图片、驰骋疆场的战马图和拼搏进取的赛马图,并展示了名流青史的宝马图,接着出了一个辩题:家马与野马谁更美?我提示同学们想想野马与家马分别有什么优缺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知识以及自己的体验进行辩论。学生四人小组自由确立辩题,激烈的讨论后展开了辩论。(正方:家 马 比 野 马 美。 反方:野 马 比 家 马美。)正方:“家马任劳任怨,默默奉献,舍己从人,而野马对人类根本就没有贡献。”反方:“那是家马没有主见。野马富有个性,无拘无束,它们的生存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鼓掌)正方:“家马虽然不如野马那么自由,但是家马的奉献精神不是更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吗?战马与主人同生共死,表现出的是一种勇毅,纵观历史,不是有很多的宝马立下了赫赫战功,至今名流青史吗?(掌声响起)反方: “野马比家马更强健更轻捷,虽不曾拥有荣誉,但至少它能在广阔的草原上尽兴奔跑,能得到自由的快乐,能做真正的自我。” (掌声热烈)正方:“野马虽然比较自由,但也不可能拥有绝对的自由,在草原上它们到处有天敌,如果说它们中的一员单独到处冒险,就可能有生命的威胁。它们的自由也不是绝对的随心所欲。”反方:“野马虽然时刻有生命威胁,但艰难的处境可以磨炼意志,使它善于生存。” (掌声再度响起)正方:“家马确实受人束缚,但家马往往可以因为伯乐的存在,而变得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掌声再次热烈)反方:“可世上往往很少有伯乐,韩愈的马说不是说有很多的马历尽千辛万苦后老死于槽枥之间吗?它们有时付出根本就得不到回报。”正方:“人的价值不在于获得多少,而在于付出多少。我想马也应该如此。世上不是有很多默默奉献的人吗?”(掌声暴响)趁热打铁,我读了梁晓声写的文章我愿为一匹马,把其中最精辟的语句作为结束语:做一匹自由的野马,就要做一匹善于生存而不放任自我的野马;做一匹战马,就要成为与主人共存亡,同荣辱的“战友”;做一匹劳动的役马,只要没有鞭子的殴打,我愿做一匹默默无闻的役马。不管做什么马,我都要做一匹有尊严的马。”学生们笑了,我也欣慰地笑了。案例反思:我想,在这节课中其实可以置之不理,可以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庆幸的是我选择了适时的点拨,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于是学生和我同时进入了一个思考的境地,他们需要去思想和观察,需要讨论和交流,需要去理解和沟通,需要学会质疑和提问。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讨论和辩论,不仅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观点,懂得了劳动的光荣和自由是有空间的,而且学会了辩论,学会确立自己的观点并抓住对方的漏洞来进行批驳。一、要谅解学生的无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谅解孩子们的无知”。在这节课中,学生们认为“在劳动的家马是耻辱的,自由不羁的野马是绝对的自由的”,是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生活积淀,相应的感知能力又较贫乏而造成的。对于这样的错误观点,如果轻描淡写地带过,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放任自由和鄙视劳动的观念。如果明确指出他们的观点的偏颇,又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失面子,如果正面摆出一副说教者的口吻,跟他们谈论守纪与自由的关系,现在这些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可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才不吃那一套呢?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有可能会让今后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只有谅解学生的无知,采取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学生的尊重,才能让学生从内心受到教育。二、要让学生主动建构来说服自己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情感和态度价值观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源,进行意义建构的学习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因此要尽量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因此,在上例中,当我发现学生的观点错误时,我让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知识和课文所学新知识主动去寻找答案,学生们先在小组内合作协商确定辩题后讨论,然后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他们的思路逐渐变得开阔,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明确家马与野马的优缺点,明白只有做有尊严的马才能活得有价值,从而主动纠正自己的观点。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意义建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教师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因此在上例中我借用多媒体出示了自由奔驰的野马图、辛勤劳作的役马图、驰骋疆场的战马图和拼搏进取的赛马图,并展示了名流青史的宝马图,以便沟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对家马和野马有更全面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我出了一个“家马与野马谁更美”的辩题让学生辩论,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去合作讨论辩论,启发学生在辩论中自己去纠正片面的认识。在学生讨论和辩论中,我注意点拨和梳理归纳,辩论前,我告诉学生辩论时既要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批驳,同时要树立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中,当学生的辩论陷入“野马的自由问题”时,我适时点拨:可以给自由确立一个前提限制,我们在辩论时应该审清题意,该全盘否定,还是该有选择地批判,请大家把好自己的关卡。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于是从“相对的自由”与“绝对的自由”方面去辩论。辩论结束时,我进行了梳理归纳,借用梁晓声的我愿为一匹马中的句子,让学生从辩论当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从而帮助学生主动扭转了“劳动可耻和可以放任自由”的错误观点。学生是待发展的人,他们身上具备极强的可塑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