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媒介的形态演变及启示.doc_第1页
教育媒介的形态演变及启示.doc_第2页
教育媒介的形态演变及启示.doc_第3页
教育媒介的形态演变及启示.doc_第4页
教育媒介的形态演变及启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媒介的形态演变及启示【摘 要】教育媒介在教育活动各要素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制约着教育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方式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可以说,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方式的演化,归根到底是由教育媒介的发展而引起的。本文梳理了教育媒介形态的技术演变,进而窥探蕴含其中的教育理念之流变,探索了以教育媒介形态变化划分教育形态的可能。【关 键 词】教育媒介;多媒体;形态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14-03教育媒介是重要的教育物资之一,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教育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的专门化程度和一定的教育观。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是一定教育观的物质体现”。1教育媒介的形态演变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以技术的教育应用为切入点探索教育媒介的形态演变,实质上是探索教育自身形态与教育技术互动发展的历程。笔者通过对技术与教育发展关系的梳理,认为教育媒介形态经历了教具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等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育媒介实践有不同的技术发展作为其支持,同时也代表了某种技术应用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一、从世界图解到 “恩物”:教育媒介形态教具化教育形态教具化起源于或可追溯到近代欧洲的直观教学。17世纪,著名的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让一切学校布满图像”,“让一切教学用书充满图像”,他竭力推进直观教学,并编写了一本插图教科书世界图解,夸美纽斯也因此获得了“直观教学之父”的赞誉。正如世界图解,又叫可见的世界,夸美纽斯通过150张图片的呈现让遥远的“世界”变得可见,使得原本只能靠教师用单调语言文字描述的世界场景以“直观”而“真切”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些图解学生获得了关于自然、生活、社会等等方面百科全书式的知识。2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也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另一位教育学家福禄培尔吸收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精髓, 创立了学前教育理论的体系,并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幼儿园。他的主要功绩还在于提出了幼儿游戏理论以及创制了“恩物”。福禄培尔仿照大自然的性质、形状及法则特制了“恩物”以适应儿童教育的特殊要求。“恩物”是大自然的缩影,儿童利用“恩物”,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发展智力和体力,从中发现和掌握世界及其固有的秩序。3无论是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还是福禄培尔其“恩物”,其核心思想就是“适应自然”。他们在各自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不仅做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遵循和顺应儿童的天性,而且积极营造与自然融和、一体的环境。教育形态教具化的本质上还是“虚拟”模拟“真实”、“人工”模拟“自然”的一种方式,使得人类的教育摆脱了单纯依赖口耳相传和文字教材的初始状态。二、从视听教育到教育技术:教育媒介形态多媒体化教具化阶段以实物作为教育媒介,大都可以称之为视觉教育。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有声电影和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声音”也成为教育信息的载体,视觉教育进而发展为视听教育。在声音媒体方面,麦克风作为扩音教学媒体进入教室,使得大规模的集体授课或教育传播成为可能,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还有磁带录音机等等也作为新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活动,直到发展到现在的数码录音笔以及mp3播放器等,这些声音媒体设备在扩音教学应用、放音教学应用(音乐以及语音教学)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在图形媒体方面,投影仪、视频展示台、数码照相机等设备的使用推动了图片教学法、实物投影法等新型教学法的诞生,而且在幻灯、投影教学中,通过声音和图形结合,做到声画同步,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图像媒体方面,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以及激光影碟机的出现推动了第二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函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多媒体的出现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这种媒体集文本、图形、图像以及声音等传统信息载体于一体,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以及超文本与超媒体等特征,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成为教师工作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至此,教育媒体化推动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实质性阶段,教育技术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成为了教育的“制高点”。三、从教学机器到智能教学系统:教育媒介形态智能化一般认为,普雷西是利用自动教学机器进行教学的第一人,他于1924年和1925年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展示和介绍教学机器。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并据此创设程序教学法及其教学模式,设计一种新的教学机器。由于斯金纳的身体力行和不懈倡导,人们又重燃对教学机器的激情与兴趣,并掀起了一阵“教学机器热”。在这股热浪的推动下,教学机器的研制由试验阶段进入了实用阶段,以美国哈佛大学和拉德克里佛大学于1958年开始将教学机器用于人类行为的课程教学为起点,各种程序教学教材以及教学机器先后被创制和改进,一些学校和培训机构在教学以及训练过程中使用教学机器,教学机器的使用在缩短教学与训练时间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从当时实践可以看出,教学机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成为机器“智者”。5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与普及,教学机器呈现的计算机化发展态势,产生了教育领域中的一次信息革命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based education)来临。计算机辅助教育使用计算机来帮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帮助教师管理教学活动和组织教学等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微型计算机的问世及其普及,计算机辅助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形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cai)、计算机管理教学(cmi)等多个领域。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出现,使得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个别教学、操练与练习、教学测试、教学模拟、教学游戏、微型世界都能在计算机平台上实现,极大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教学效果。人工智能的出现,又让计算机辅助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智能化阶段,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ce tutorial system),又称智能辅导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计算机为交互媒介、利用计算机模拟教学专家的思维过程,形成开放式的人机交互系统。6该系统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家教”行为。从程序教学法产生,到教学机器问世,再到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兴起以及“智能导师”的出现,机器承担了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这是人类教育史的一次进步,可以说人类教育形态被机器化或智能化了。教育媒介形态的智能化是网络时代教育形态的基本特征,网络自主学习就是一种典型。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机器(“智能导师”)真的取代了教师的部分工作。那么,我们要继续追问在未来世界中“机器将取代课堂中的人类教师吗?”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人们莫衷一是。7但是可以明确的是,现在教师的权威已经逐渐消失,过去“教师是知识的象征”和“知识的权威”,而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和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馆等也正在代替传统的以知识传播和“知识贩卖”为职的“智者”。教师智能化的同时,学伴也被键盘化、虚拟化和智能化,一种“虚拟学伴系统”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来模拟同伴的行为。面对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给教育带来极大冲击的现实以及“学校可消亡”、“教师的职能可由教学机器所替代”的可能,叶澜教授不无忧虑地说道:“这实在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要素之一”。8四、从网络教育到虚拟校园:教育媒介形态虚拟化网络教育的平台是互联网(internet,因特网)。互联网的出现以及网络教育的兴起对人类教育生产了深刻影响。首先,网络教育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评价方式。刘易斯帕尔曼在学校过时了一书中,以“超学习”(hyperilearning)来描述正在出现的网络学习环境,也就是说,数字传媒和互联网将学习实践从连续的课堂课程学习转变为非线性的超文本学习环境。在这种“超时空”和“超文本”的学习环境下,人们的学习方式也从“识记型学习模式”转变到“资源型学习模式”,9案例研究、探究式学习、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cscl)等基于网络以及信息资源的各自学习方式正成为区别于传统计算机辅助教育(cai)的新型网络学习模式。其次,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型远程教育迅速发展。第一代远程教育是以信函传递为主要手段的函授教育,第二代远程教育是以广播电视远程通信为主要手段的广播电视教育,而第三代远程教育则是以网络通信为主的实时交互双向通信为主要手段的新型模式。前两种教育是单向传播模式,在实现师生之间、学伴之间的双向交流存在不足,而第三种新型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实现了双向传播式学习,从而“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通过网络与通信技术将全世界的学习者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强大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造就了全球化、终身化、个别化、数字化的学习型社会。如果网络技术通过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观念进而改变教育形态,那么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则从根本撼动了人们对实践、认识等基本哲学范畴的认识,掀起了一场技术以及思想领域的“双重革命”。虚拟现实本质是一种交流性的媒体,我们不止一次地强调“虚拟不是一个新概念,人类一开始就试图描述他们所处的环境。除了操纵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外,人们还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另一个世界”。10但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却给了现代教育一个全新的改变,虚拟实验室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或虚构的情境中,观察和操纵实验对象,获得体验以及知识。虚拟现实技术除了在实验演示教学方面发挥着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外,还在特殊教育以及复杂技能训练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前者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开发的集语言、体态、情感于一体的“中国手语合成系统”,改善聋哑人受教环境,给聋哑人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后者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技能培训,如训练飞行员的模拟器以及用于汽车驾驶的培训系统。此外,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高难度和危险环境下的作业训练,11比如医疗手术训练、地铁逃生训练等。虚拟现实技术“一石激起千层浪”,它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引起的争论才刚开始,未来如何发展一切都存在不确定性。教育形态是教育诸要素,主要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中介三个要素之间的组合形态,我们从教育中介(教育媒介)的发展视角去探索教育形态的演进可以发现,新技术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现代教育媒介形态发展过程是一部新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历史。传统的教育形态划分一般以社会历史发展等标准进行,忽视了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而作为中介的教育媒介是教育活动中两类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为两类主体选择、改造,同时也影响和塑造了不同的教育主客体,突出表现为对教与学双方面对于学习与教学的观念的改变。因此,我们可以将教育媒介的形态演变作为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之一。参考文献:18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8.2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3唐玉光,胡惠闵.福禄培尔论游戏体系中的“恩物”和“作业”j.教育评论,1986,(3):76.4张松,黄堂红,周雄俊.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37.5祝智庭.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