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功能之我见_第1页
民俗文化功能之我见_第2页
民俗文化功能之我见_第3页
民俗文化功能之我见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星标星标 民俗文化功能之我见民俗文化功能之我见 作者 张文萍 阅读 480 次 加入时间 2010 12 7 民俗文化功能之我见 张文萍 摘 要 民俗文化是人类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凝聚一个民族感情和行动的文化核心点 它体现的是各民族的世界观 和价值观 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所在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随着人们对 精英文化 的偏爱 我们的民俗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仅是一些研究者的偏爱而已 这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教师对民俗文化的漠视 我们的青少年对民俗文化的陌生 文化的传承着实令 人担忧 民俗文化真的已经过时无用了吗 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提倡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 重新审视民俗文化的功能 实属有 益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功能 近年来 随着中国热的出现 民俗文化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五千年历史长河孕育出了极 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因为民俗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 而且是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确定了民俗 事象的丰富多彩 民俗和禁忌它象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民俗倡导人们应该干什么 另一方面忌俗又制约人们不能干什么 不同的 地区风俗习惯 成了各地的特色 名片 面容 或代表形象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风情 它就像各个地方的图腾 中国的民俗 就是中国的 味儿 中国人的魂 这也是外国人到中国所寻求和体味的东西 因而 民俗本身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积累 它不仅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而且在今天的文化传承中 仍将发挥它巨大的作用 然而 民 俗所具备的功能 长期以来却常常被忽视 这不得不令人担忧 记得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陈勤建教授曾说过 我们民族文化的 DNA 存在于民俗 民间文化之中 我以为学校特别是 语文课堂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要寻求教育的契机以及教学方法的新路子 谋求教育 教学质量的提高 深层开发民族 文化 很好地利用其中的民俗文化资源 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一 认识优秀的民俗 可增加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 这是民俗的社会功能所在 从民俗的产生和传承的历史来看 一些古老的民俗经过代代传承延续下来 根本原因就在于它适应各个时代人们生活和思想 的要求 起着继承历史文化的纽带作用 就拿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来说 它是中国极其多样的民俗的代表 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思想 精华 有广泛的社会功效 因此节日文化具有长久强大的生命力 这些节日表达的自然 和谐的哲学思想 追求团圆的伦理观念 不仅生长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自信心的体现 同时对中国人的文化心态 道德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 比 如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讲清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成为中国人深藏于心底情愫的原因 实际上它属于一种认同文化 如过春节 不管 亲人离家千里万里 讲究除夕回家守岁 阖家团聚 这种文化一旦被人们认同 就成为内心的表达 对于这种认同文化 一旦面 临被剥夺的威胁 人们就会内心不安 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更加拼力地维护 正因为如此 在 2008 年春节来临之际 南方数十省 区遭遇百年不遇特大风雪灾害 使回家过年的民工 学生 回乡探亲人员 滞留在旅途车站 特大冻雨又摧毁了大面积的输电线 路 使一些山区群众陷于黑暗与冰冷之中时 我国政府能正确理解和积极对待人民民俗观念的强烈心理 急人民之所急 动员全 国军民投入抗灾抢险战斗之中 及时疏通道路 抢修输电线路 让千万人回家团聚 此举既顺民心 合民意 这就是一个民俗心 理作用的明显例子 而今天 我们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民俗都是过去的东西 过时的风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过年的年味很少 而外 国人的圣诞节 情人节却很热闹的原因之一吧 这种认识是非常局限的 使他们盲目地崇拜外来文化 一味地迷恋五花八门的外 国节日 崇尚别人的风俗 从而使我们的年轻人越发不认识自己的民族属性了 而我国政府及时增加有中国特色的民俗节日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公休假 把它作为法定节日固定下来 成为我们善待自己传统 激发民族精神的代表 对弘扬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没理由不引领学生们 去感知这其中蕴含的民俗魅力 当然 今天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民族传统节日应该理解为 具有传统属性的现代节日 我们不但要把它们当作传统加以尊 重 也要把它放置在现代的条件下加以发展 这就是时代性 比如赛龙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较优的集体运动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有民俗心理的依托 所谓 不赛不发 如果把这种节日文化与语文课堂的一些教学活动 象征性的赛龙舟 如名诗词联句比 赛或一些德育活动联系起来 既丰富民俗知识 又增强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丰富学习生活 岂不是一举二得吗 二 熟知古老优秀的民俗事象 使学生了解传统历史知识 认祖识宗 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这是民俗的历史功能 民俗是活的社会化石 记载着某一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 人类社会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上都曾产生和形成过许多的民俗事象 而所有这些民俗都对每个历史阶段的人们的生活产生过影响 他们总是把民俗事象当作历史教材 并通过某些方式或仪式传给后 代 使子子孙孙牢记祖先的创造和功德 使本民族人民熟悉自己祖先所创造的历史文化 而且由于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人们产生 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如属于物质文化的四大发明及瓷器 茶叶 刺绣 丝绸等 属于非物质文化的方块汉字 中医 中国画 昆曲 京剧等 还有各民族古老的优秀民俗文化传承 如汉族的 伏羲女娲传说 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 南方各民 族的 创世纪 蒙古族的 江格尔 及民间木匠行业供奉鲁班 铁匠供奉太上老君 造纸行业供奉蔡伦 纺织行业供奉黄道婆 等认祖尊师民俗 正因为有了这些民俗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才得以保存和延续 三 优秀的民俗 可以陶冶青年学生们的情操 培养他们健康 正直的伦理道德 这是民俗的教育功能所在 民俗的产生 起初总是和教育的功能联系在一起 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对本民族人民实行传统的思想教育 从各民族 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民族心理素质中 我们可以看到 优秀的民俗作为民族的文化传统 对民族心理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它可 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帮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 可以培养人们健康 正直的伦理道德 比如清明节举行扫墓祭 奠 追念祖先 教育人们不忘过去 不忘民族 不忘国家 继承传统 加强 中国龙 的胎记 端午节的 断恶 习俗 促使人 们除毒害 灭病菌 讲卫生 有益国人的健康 中秋节的 赏月 习俗 蕴含着团圆观念 加强国人的凝聚力 男子 20 女子 15 要行人生礼仪中的 成丁礼 表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可以作为社会的正式成员 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象征着一个人的成 熟和他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 婚礼仪式中 年长的老人对新郎和新娘的祝福 就在教育他们如何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和尊敬父母 长辈 丧礼是人生终结时举行的仪礼 它可以教育后人如何尊敬老一辈和继承前辈人的遗志等 民俗的教育功能 主要在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 增强人们对生活的勇气和热爱 以及民族感和爱国心 比如在年节习俗中 爆竹是春节里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符号 放下它是为了惊走叫做 年 的这个怪兽的原意 它在现代社会则成了祈求在新的一年中 平安吉祥心愿绽放和暴发的载体 奠定了来年奋发图强的精神基座 除夕阖家团聚 辞旧迎新 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亲情和迎接 新的美好未来的热情 拜年习俗在延续中华是礼仪之邦和礼尚往来的良好风尚 压岁钱在昭示中华民族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怀和 爱戴 正好借这个机会教育孩子们不能攀比压岁钱的多寡 讲清楚 压岁 是来自 压祟 岁祟谐音 更多应体味其中蕴含的 吉祥的祝福 过 年 怪兽 和压 祟 鬼怪 都是驱邪迎吉的原意 破五迎财神 时大放礼花对天空五彩缤纷的渲染 是经济社会中人们对财富积累愿望的炫示和誓师 有了这个美好理想在前面鼓舞 新的一年怎能不为它而奋斗呢 再如 荷塘月 色 中引用的南朝乐府 西洲曲 中的歌辞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这表现的是江南采莲的优美 场景 作者说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 似乎很早就有 而六朝时为盛 通过对这首乐府诗的品味 赏析 通过对这江南旧俗的感 悟 我们不难发现 它恰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健康的生活情态 以及良好的心态 美好的人际关系等 这恐怕也是作者心之向 往所在 也是引用它的目的所在 而这旧俗中表现出的当地的民风民情 同时 历经千年成为一种美的风范 善的追求 真的 指向 已成为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 我国各民族中 都有尊老爱幼 热情好客 大公无私 乐于助人的美德 这些都是在具体的民俗活动中形成的 民俗的教育 功能是多方面的 它时时渗透到各类民俗活动之中 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就是一些生产知识和生活知识的传授 也往往通过民俗 活动 寓于其中 四 民俗是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和创造 它可以使青年学生们从中启迪智慧 体味传统文化的精美 这是民俗的娱乐功能 我们发现 传承在民间的大部分民俗活动 都带有极其浓厚的娱乐性质 各民族人民他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 在生产 实践和生活实践中 创造了许许多多供人们娱乐的民俗活动 成为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游戏娱乐文化 并以这种方式达到自我娱 乐的目的 如打腰鼓 扭秧歌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娱农歌舞 拔河 放风筝等都是起源于古代战争 相传拔河是春秋时期 吴楚相争 楚将让士兵模仿拖船的背纤动作 练习气力 以拖敌船 此外 风筝在最早的历史记载中 大多用来侦探敌情 测距 越险等 而赛龙舟 舞龙等民俗活动都是源于对古老的图腾崇拜 再如口传语言民俗中的神话 传说 故事 歌谣 叙事诗 谜 语 笑话等形式 一般来说大都轻松愉快 起调节精神的作用 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 一直流传到今天还在广泛延续和使用 发 动学生参加这些民俗文化活动 比如打腰鼓 对对联 猜谜语 讲笑话等 既开发学生们的智商 拓展同学们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