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32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 拾级(sh) 惬意(qi) 地壳(qio) 玲珑剔透(t)B. 怅惘(wng) 褒贬(bo) 污垢(gu) 泠泠淙淙(lng)C. 嶙峋(ln) 崛起(ju) 簌簌(sh) 销声匿迹(n)D. 孕育(yn) 古刹(ch) 圩子(wi) 分道扬镳(bio) 2. 选出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2分)A. 英国BBC电视纪录片认为这个成绩能有效显示一个教育系统是否健康?B. 22日,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出席主题为“清洁能源与经济发展”的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并发表讲话。C.琅琊榜播出后,圈内人士评论“这才是国产古装剧该有的样子”,观众称“该剧是良心之作。”D. 船家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丝山等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3. 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2分)A台湾“大选”参选人洪秀柱表示,两岸关系是否稳定是台湾安居乐业的基础。B欧盟领袖于当地时间2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紧急峰会,商讨制止难民不涌入的措施。C33岁迪拜王子英年早逝,他曾在多哈亚运会上拿过马术金牌。D经过诗歌朗诵比赛,使人重拾古典文学之美,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4.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2分)A. 隋唐陶俑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中以唐三彩为最。B. 如今,美联储的加息决定或将使得亚洲国家同中国分道扬镳。C. 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D. “内地第一偶像天团”的BOBO组合,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短短的一年里交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业”,赢得了众多的奖项,当之无愧地在一周年的时候,领到了“一年级优等生”的奖状!5.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作,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深华之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B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C.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D.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与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6.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米字格内,4分) 皎洁的月光笼罩下的古运河,柔美多情,更见风致。近处,岸边垂柳,轻(f)水面,微漾涟(y);远处,拱宸古桥,身姿优美,长虹(w)波。两岸灯光璀璨,与月光交相辉映。漫步河(pn),望着泛着月光的河面,不禁吟起“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诗句来。7. 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那柔曼如提琴者, 。 (2)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4)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5)年轻人要表达有远大抱负时常引用陈涉世家中陈胜的话:“嗟乎, !” (6)秋天到了,看着眼前美景,你不禁吟诵出一句(课外积累的诗歌名句): , 。8. 语文综合实践。(8分)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自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在“万人坑”遗址边默哀,在“哭墙”前献花;数以千万记的网名,在国家公祭网和手机客户端上,进行网络祭奠。实验初中也开展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为了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这次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2) 请你设计三项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3分) (3) 对这次活动,有些同学认为初三了,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参加活动,对此,你该如何来劝说他们呢?(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采桑子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湖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注释】西湖:指颍州西湖。坞(w):湖岸凹入处。轩槛:长廊前木栏干。芰:即菱。9. (1)词中通过波平岸静 、月色清幽、 表现“西湖好”。(2分)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2分)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建兴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注释】除:提拔官职。奄:突然 戮:杀。赞:辅佐。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 社稷之器 ( ) (2)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 ) (3) 亮数外出 ( ) (4)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 )1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例句:代裔为长史A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B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C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故为之说 (捕蛇者说)12翻译下列句子。(6分)(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译文: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 译文: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译文: 13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原因有哪些,请你写出两点。(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7分)读书与境遇罗建军(1)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2)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3)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4)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书籍恰好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丰富学识,增长智慧;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追求灵魂与人格的崇高。(5)“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1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3分) 15阅读文章第(3)段,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证本段“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这一观点的。(6分) 16请为“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分) 17如何理解第(5)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林清玄(1)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2)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3)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 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4)“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喊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话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5)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6)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蓬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7)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8)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农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9)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10)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11)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12)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13)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14)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18. 阅读(5)- (9)段,分别用三字短语概括收获莲、藕的过程。(4分) 、 、 剥莲子 、 、 19. 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3分)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20. 纵观全文,谈谈标题“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的含义及作用。(6分) 21. 将本文与荷专题中的爱莲说进行比较,结合文本说说两文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不同之处。(4分) 三、作文(60+3分)22. 北宋诗人秦少游有诗云“韶华不为少年留”,然而水过留痕,雁过留声,在已逝的韶华中,总有一种东西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抹之不去,它可以是一种声音,一抹微笑,一个眼神;它可以是一份思念,一份感动,一份悔恨 请以“抹不去的_”为题,写一篇文章。【注释】韶华:美好的时光。要求:(1)填全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调研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32分)题号1234511答案DBCCBB6. 拂 漪 卧 畔 7. 略8. (1) 示例:铭记伤痛,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居安思危。不忘国耻,缅怀英烈,振兴中华。(2) 示例:“勿忘国耻”演讲比赛 、“勿忘国耻”手抄报展评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征文比赛(3分) (3) 略(3分)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9. (1) 莲香宜人 (意对即可 2分) (2)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 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 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写出两点即可 2分) (3)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写出两点即可 2分)(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10(1) 国家 (2) 忧伤 (3)屡次、多次 (4)同“邀”,邀请 (4分)12(1) 公琰立志忠正,他是一个和我共同辅佐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啊。(2分)(2) 略(3) 略13(1) 蒋琬是治理国家的人才。(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2) 诸葛亮多次外出征战,蒋琬都以丰足的粮草和充足的兵器供应他。(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2分)译文: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蒋琬凭州书佐的身份跟随先主刘备进入蜀,被任命为广都县令,先主曾因游览视察突然来到广都,看到蒋琬什么事都不处理,这时又喝得酩酊大醉,先主大怒,打算判罪杀掉他,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求说:“蒋琬是治理国家的大才,不是治理一县的小才,他处理政事以安定百姓为根本,而不追求表面形式,希望主公重新加以考察。”建兴五年,亮驻兵汉中,蒋琬和长史张裔留守共同主持府中军政大事。建兴八年,代替张裔任长史,又加封为抚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外出征战,蒋琬都以丰足的粮草和充足的兵器供应他。诸葛亮常常说:“公琰立志忠正,他是一个和我共同辅佐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啊。”后秘密上表给后主刘禅说:“我如果死去,以后的军政大事应该托付给蒋琬。”(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7分)14示例(1):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如果把读书作为一种追求,就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自我。 示例(2):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用心读书,我们才会收获有价值的人生。(3分)15示例:首先作者列举了两类人面对逆境的不同表现,然后举出司马迁、海伦凯勒的事例论证坚持的重要性,最后阐明了逆境中坚持读书的重要作用。(共6分。每个要点2分) 16示例(1):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在排队打饭或候车的喧嚣环境中还津津有味地阅读尚书。 示例(2):艾思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