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制人:吉顺斌 审核人:谢跃娟、吉传凤 使用日期:2014-2 教学案:童年的朋友学习目标:1能根据文中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描绘出外祖母的形象;2能感受外祖母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对我一生的深远影响;3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重点难点:1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体会亲情的概念。2通过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揣摩,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预习反馈,有侧重训练。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有侧重的选评。重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情况,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二、课文导入,由走近作者入手。1走进作者不容见ppt。三、预习检查。1.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颤动( ) 噗噗( ) 咕哝( ) 马鬃( ) 发绺( )敏ji( ) z zhu( ) 丰rn( ) chn( )罚2童年的朋友选自 ,作者是 (国籍)作家 ,他的自转体三步曲是 、 和 。3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样的一个人?4找出文章中描写外祖母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反复阅读,体会这些描写的独到之处。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活动1:朗读结尾段,找出关键词 “最”活动2: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外祖母是“我”“最知心”“最了解”“最珍贵”的人?(自主研读,独立批注组内讨论,尝试合作展示全班交流)1、“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抬梳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可见祖孙关系密切,是“我”最了解的人。2、因其密切,“我”对外祖母的一颦一笑都了如指掌,从第1、6两段由粗到细的外貌描写中可见一斑。3、因其密切,外祖母总是用“温暖而柔和”的腔调与“我”对话,她也因此而成为我“最知心”的人。4、当“我”孤独无助时,外祖母出现了,她仿佛是一盏明灯,给我光明,带我前行。她又成为我一生中“最珍贵”的人。 活动3:合作探究,品味鉴赏。跳读课文,将预习时所找的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与同学讨论交流,说说你的感受。(自主研读,独立批注组内讨论,尝试合作展示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板书。五、再读,深入研究。1、文章第一段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2、说说“我”和外祖母的关系。3、作者为什么要把外祖母的声音比做鲜花?4、文中有几次写到外祖母的眼睛,你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吗?说说你的看法。5、段中有一个独特的比喻句,请你找出来,分析其独特在何处。6、在文章的中心句中,作者说“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外祖母的爱心呢?(自主研读,独立批注组内讨论,尝试合作展示全班交流)六、四读,主题提炼。活动4:结合背景链接,结合本文内容,探究本文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自主研读,独立思考组内讨论,尝试合作展示全班交流) 友情提醒:参见教学参考资料。 七、合作,自主探究。活动5:学生自主问题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穿针引线。 八、练习,训练反馈。教师根据学情做恰当的评价。九、延伸,课后练习。1有人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写人最好是写眼睛,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就多次写到了外祖母的眼睛,你能写写老师或父母的眼神吗?(课后练习三)2如何理解“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你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朋友是谁?用学习文中的写法,用简短的文字描绘出你心目中朋友的形象。 3完成课时金练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导学案:童年的朋友学习目标:1能根据文中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描绘出外祖母的形象;2能感受外祖母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对我一生的深远影响;3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重点难点:1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体会亲情的概念。2通过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揣摩,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将下列词语再写两遍。颤动( ) 噗噗( ) 咕哝( ) 马鬃( ) 发绺( ) 2根据拼音,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 并将列词语再写两遍。敏ji( ) z zhu( ) 丰rn( ) chn( )罚 3童年的朋友选自 ,作者是 (国籍)作家 ,他的自转体三步曲是 、 和 。4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样的一个人?5找出文章中描写外祖母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反复阅读,体会这些描写的独到之处。【探究案】活动: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脉络。全文可分四部分,找出各部分的起止,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不超过10字)(自由朗读,画出相关句子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并将关键词板演到小黑板上出示小黑板,小组间相互补充,相互订正) 活动:课文题目是童年的朋友,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母是“我”童年的朋友?为什么?(自主研读,独立批注组内讨论,尝试合作展示全班交流) 活动3: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这句话删掉“你小点声说!”好不好?说说理由。(自主研读,独立批注组内讨论,尝试合作展示全班交流) 活动4:赏析佳句。文中对外祖母的外貌描写生动形象,请你找出认为写得精彩的外貌描写语句,进行赏析。 活动5:学生自主问题合作探究: 【训练案】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4题同志们、朋友们 B 辛亥革命年来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凝聚和动员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创造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使中华民族 A (巍然屹立、稳如泰山)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也是全体中华儿女 C (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职责。1.在横线B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B处的标点是_2.根据上下文,为A、C处从括号中各选择一个合适的成语。 A C 3.选段中有两个病句,请写出修改意见。第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二、写人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把外貌描写得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习本文描写外貌的方法,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也画画像,字数不限。 教学案:一面【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体会词语的强烈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崇敬和怀念鲁迅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4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体会词语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崇敬和怀念鲁迅的思想感情。2难点: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以前曾学过鲁迅先生写的一些文章,但未必全部了解他的为人。在七年级上册学习社戏时,我们曾介绍过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与革命家。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这“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二、简介作者三、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词语:踱( ) 地窖( ) 赫然( ) 窘境( ) 捻( )摩挲( )颓唐( )抖擞( ) 憎恶( )揩油( )恣情( )不能自已( )2.找出并朗读三次外貌描写的文字。 四、探究活动1:比较每次外貌描写的异同。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远 景 中 景 近 景 描写 特征 写法外貌描写作用: 活动2:阅读对鲁迅先生的三次肖像描写的段落,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段都是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但由于距离、光线明暗,状貌也就不一样。第一次作者是站在处,光线 ,而人物形象模糊,作者只作了 的描写,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景。第二次作者站在处,光线,因而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 景。 (2)这三次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外貌的最突出的特点:_ (3)第二次有两处突出的细节描写:一是;一是 。这些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性格和的精神。活动3:随着我和鲁迅先生对话的深入,我的感情是怎样步步发展的? 对 话心 情 我的感受“你要买这本书?”立刻感到受了父亲的抚摩感到严肃和慈爱活动4:仔细品味语言,体会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2、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3、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予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4、 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作业: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教学反思:导学案:一面【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体会词语的强烈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崇敬和怀念鲁迅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4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预习案】1 走近作者。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毕业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 “右翼剧联”, 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此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2关于毁灭和铁流。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 鲁迅十分重视十月革命以来的苏联文学, 尤其注重介绍反映联国内革命战争的作品。 鲁迅着力推荐的作品是法捷夫的毁灭和拉菲摩维奇的铁流。 这两部小说写的都是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战斗生活。 鲁迅认为“这两部小说, 虽然粗制, 却并非滥造, 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 实在够使描写多愁善病的才子和千娇百媚的佳人所谓 美文, 在这面前淡到毫无踪影。” 鲁迅甚至说, 他爱毁灭,“就像亲生儿子一般”, 并说“实在是新文学中的一个大炬火”, 是社会主义文学的“一部纪念碑的小说”。鲁迅把这类作品看作是战斗的无阶级渴望的精神粮食。因此他一方面鼓励曹靖华翻译铁流, 一方面“经过不少艰难亲自翻译毁灭, 并且自费印刷出版。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将词语抄写一遍。踱( ) 地窖( ) 赫然( ) 窘境( ) 捻( )摩挲( )颓唐( )抖擞( ) 憎恶( )揩油( )恣情( )不能自已( ) 4速读课文,先在文中找出三次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并标上序号,抄下来然后朗读一遍。 5阅读全文后,你有哪些疑惑?请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探究案】活动1:试填写下表,比较每次外貌描写的异同。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远 景 中 景 近 景 描写 特征 写法外貌描写作用: 活动2:阅读对鲁迅先生的三次肖像描写的段落,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段都是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但由于距离、光线明暗,状貌也就不一样。第一次作者是站在处,光线 ,而人物形象模糊,作者只作了 的描写,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景。第二次作者站在处,光线,因而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 景。 (2)这三次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外貌的最突出的特点:_ (3)第二次有两处突出的细节描写:一是;一是 。这些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性格和的精神。活动3:随着我和鲁迅先生对话的深入,我的感情是怎样步步发展的? 对 话心 情 我的感受“你要买这本书?”立刻感到受了父亲的抚摩感到严肃和慈爱活动4:仔细品味语言,体会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2、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3、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予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4、 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训练案】基础题: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共36分) 地窑 楷油 姿情 不能自己 磨挲 度来度去 2下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6分)。A平素:平时。陡然:山势陡峭的样子。B优遇:优厚的待遇。不能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C赫然:这里是鲜明的意思。抖擞:发抖。D踌躇:走来走去的样子。揩油:比喻占公家或他人的便宜。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6分)。A隶体“一”字似的胡须。 B胡须报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C我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D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4课文说“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其原因是( )(6分)。A鲁迅先生死了,这损失是难于计算的。B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C我们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5一面中描写鲁迅肖像的顺序是( )(6分)。A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B由近到远,由细到粗。C由上到下,由远到近。 D由上到下,由近到远。提高题: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40分)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 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很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1由于观察条件的变化,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也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第一次由于 、 ,因此只能从 、 、 等方面整体勾勒。第二次由于鲁迅先生从店后走出来,突出描写了鲁迅先生的 、 、 、。第三次描写鲁迅先生的 、 、 、 。这是把人物头部和全身结合起来写。2文中三次描写都写出鲁迅“瘦”的特点,表现了鲁迅的什么品质?3.文中描写鲁迅的头发、胡须和精神,表现了鲁迅什么品质?拓展题:(20分) 作者抓住鲁迅的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请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外貌描写,最好凸显人物的思想性格,不少于150字。一面【预习案】1略 2B 3C 4B 5.A【训练案】1. 光线暗、距离远,体态、衣着、烟嘴。脸色、神情、头发、胡须。脸色、胡须、长衫、烟嘴。2说明鲁迅先生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人类的革命事业,他“无私奉献,自我牺牲”。3体现鲁迅刚毅顽强的性格。教学案:我的老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树立尊师爱师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2.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领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我们从顽皮稚童到青涩少年再到风华青年的生命历程中,老师,都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恩的人,他们虽然生活清苦,却关注祖国未来,心联学子之心;虽是一烛微火,却燃尽自己,照亮别人。从小到大有多少老师教过我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终身难忘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一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自己最难忘的老师叙写得令人动情、感人至深的。二、走近作者魏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是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197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东方,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他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地球上的红飘带。二、读思结合,初步感知朗读课文,回答问题。1)文中描写的老师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老师?2)文中共记叙了哪些事情,试作简单概括。3)试以自己的角度把这些事分类?并说明理由。明确1)蔡芸芝;她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宽容、平易近人、热爱学生、富有教学艺术和魅力的优秀的老师。明确2)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老师排除小纠纷。梦里寻师。明确3)从事情双方关系: 老师对学生的爱 学生对老师的依恋 ;从时间上:在学校(课内课外)暑假;从详略上:较详( )详( )略( ) 三、同学合作,情景再现1分别给每件事加一个小标题。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做一个2分钟的课本剧表演。教师评价:总体来讲,同学们的表演都还差强人意,尤其是同学,但仍有不足之处,比如说语言不够流利,和情境结合得也不够紧密;态度不够庄重,甚至有嬉皮笑脸的现象;另外几乎没有身体语言,即使有感觉上也比较生硬,不够自然。四、再读课文,质疑探究1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2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是本文一大特点,你认为它成功在什么地方?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3本文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体现的?4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明确1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 (我们) ”铭记在心,难以忘怀。明确2文中七件事都是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校到家庭,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全文紧扣“我”而选材,蔡老师固然是“我们”的老师,课文中的每一个事例也都写到她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对她的热爱,但每件事都只是从“我们”起笔,简单带过,而又都落笔在“我”身上,详细地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我”对老师的热爱与怀念,其落脚点正如题目所写,是“我的老师”的“我”。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明确3一是通过合理的选材。本文以人物为中心,以深情为线索组织事例,寓情于事,以事传情。其次,全文紧扣“我”而选材,每件事都只是从“我们”起笔,而又都落笔在“我”身上,详细地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我”对老师的热爱与怀念。此外,作者以儿童的口吻记叙全文,从那时孩子的眼睛写老师,紧紧抓住了儿童特点进行选材。二是通过传神、细腻的描写。作者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如假期惜别时的场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默默”两字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干言万语。还有“梦中寻师”的动作,更表明了学生依恋老师的程度,只有梦境才能满足“我”的心愿。这心理、这感情、这思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明确4明线:以我的老师蔡芸芝这个人物为线索。暗线: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六、结束语这篇回忆性散文,浅显平易,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佶屈聱牙的句子,一切犹如在皎洁的月光下,绕膝童稚向人们述说他们的亲见亲闻一般,语言像清澈的山涧涓流,叮咚有声,简洁优美。而且,作者在平常的选题上却开掘了别样的风景,对于常见的选材,作者很少涉及,即使涉及也是换了角度。如那欲打不打的刹那间,男扮女装的演出,吃蜜蜂的兴致,有腔有调的读书,排解委屈的片断,统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一位“温柔慈爱”、“循循善诱”,“有着一颗热爱儿童心”的教师形象就闯入我们的心扉,这就是刻画人物的功力所在,值得我们日后创作中仔细体味借鉴。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 蔡老师对孩子 假生气真爱学生 课 校 平(温柔、慈爱) 教跳舞关系密切 内 内 时 观蜜蜂良师益友 教读诗影响深远 课 校 假排纠纷公平慈爱(详) 外 外 期 孩子对蔡老师 看写字可亲可敬 (热爱、依恋) 梦寻师依恋挚爱(详)导学案:我的老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树立尊师爱师的思想。(加粗的为重难点)预习案:1.收集作者及背景资料。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黑痣( ) 卜( ) 模( )仿 焚( )香3.结合下面括号里的提示,体会加点词语的思想感情。(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假愠?真爱?会意的笑声?) (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本来是贬义词,为什么用在这里?) 4.尝试概括分析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我”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5.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 探究案:1.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文中描写的老师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2)文中共记叙了哪些事情,试作简单概括。 3)试以自己的角度把这些事分类?并说明理由。 2.小组合作,情景再现。1)分别给每件事加一个小标题。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做一个2分钟的课本剧表演。3.再读课文,质疑探究1)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2)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是本文一大特点,你认为它成功在什么地方?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 3)本文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体现的? 训练案基础题:80分1. 填空7分每空本文节选自 ,巍巍是著名的诗人、 家, 家。巍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叙述了 、 、 、 、 、 、 七件事。从中间我们可以看出蔡老师是一位 的老师。从蔡老师身上能学到做人的道理是: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8分A.在蔡老师的帮助下,使我得到了安慰。B.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例外。C.蔡老师常在课外的时候教我们跳舞。D.蔡老师对我们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蔡老师!我不知道当时你是不是觉察,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一句,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8分 提高题:阅读语段,完成习题。20分(每题5分)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语段所写的事情是_,表达了“我”对老师的 之情。文中加点的“迷迷糊糊”和“模模糊糊”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3选文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B.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C.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抒情 D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抒情拓展题:20分1.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围绕中心,通过合理的选材来描写人物,你能不能模拟写作一个人物,与大家分享! 教学案: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贝聿铭的主要建筑作品及所取得的荣誉。2能说出课题“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的作用,理解贝聿铭的爱国之情。3能用记者采访的形式,与同学合作,成功地进行一次人物访问,锻炼自己围绕采访主题设计问题、锻炼口语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贝聿铭及其爱国之情。2教学难点:关于贝聿铭的建筑。【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这些就是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的代表作。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通讯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来感受贝聿铭先生的杰出成就。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预习案第一题。三、寻找大师的足迹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贝聿铭小档案。2从表格来看,这篇课文介绍了贝聿铭的经典作品、成名经历,课文为什么不以一个伟大的建筑家贝聿铭传、建筑界的泰斗、贝聿铭经典作品等为题,却以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为题?(贝聿铭作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已不仅仅是在设计建筑,从事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而是在用“笔和尺”进行艺术创作,设计给人带来美感和享受的艺术作品。也就是说,他设计的建筑物,从肯、巴、香到中银,很大程度上其意义已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供人使用的建筑,而是一件经典的不可重复的艺术作品,而艺术是从属于文化的。这一件件艺术作品,就出自一位承继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华夏儿女之手,是一现代建筑艺术同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如香山饭店。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说贝聿铭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华夏的文化,是一个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3请找出文中表现贝聿铭爱国情怀的语句,感受体悟作者不变的爱国心。4.找出有关根的语句,如何理解一系列关于“根”的寓意?5. 贝聿铭“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从“非议”到“骄傲、标志”这说明了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贝聿铭的什么品质?四、与大师对话师:作为一个世界顶级的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人生历程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下面就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来了解贝聿铭。1阅读P38做一回小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钣金冲压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钣金件加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培训班领导发言课件
- 知识产权培训效果课件
- 钢轨探伤QC成果课件
- 2025年肇庆安全生产试题及答案
- 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江苏课件
- 钢琴集体课音基课件
- 滨河管理会计师培训知识课件
- 钢厂精益安全培训课件
- 总经理助理岗位竞聘PPT范文-竞聘总经理助理演讲稿
- 世界范围内社区支持农业CSA(下)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
- NB∕T 10209-2019 风电场工程道路设计规范
- GB/T 4668-1995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 GB/T 17107-1997锻件用结构钢牌号和力学性能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课件 第一章
- 校园文化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 轨行区作业安全专项方案
- 大地的耳朵-阅读答案
- 2021年内江市工会系统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