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肉牛生产技术规范1 牛源选择1.1品种:选择来自非疫区,具有动物防疫部门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的西门塔尔、利木辛、西德黄牛、夏洛来、皮埃蒙特、安格斯等品种牛的杂种牛,或荷斯坦公牛犊。1.2年龄选择:幼、中、老龄牛均可育肥,但以13岁牛为好。1.3个体选择:要求体躯高大、背腰宽长、胸深尻平、头宽口方、颈短而厚、垂肉发达、肷窝浅大、眼明有神、健康无病。2 小区或牛场建设2.1场址选择:养牛小区或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燥、采光充足、排水良好、环境幽静、交通方便、没有传染病威胁、无“三废”及其它污染、有利于防疫的地方,位于居民区常年风向下风向。2.2牛场建设:养牛小区或规模养牛场的建筑要科学、布局要合理,应满足牛生长、生产需要,冬暖夏凉,宽敞明亮,利于防疫管理。一般分为管理区、生产区、排污区、绿化带、隔离带等。小区或场入口处建有消毒室、消毒池,并配套建设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有条件的还可配套沼气设施。2.3圈舍结构:牛舍采用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的标准化养殖棚。3 饮水及饲草料3.1水源条件:场区内应有足够的生产用水,满足生产需要,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2饲草料:主要有麦秸、玉米秸等农作物秸秆、苜蓿等人工种植牧草及野生牧草,甜菜、马铃薯等根茎,玉米、小麦、豆类等籽实,酒糟、粉渣、菜籽饼、豆粕等糟粕类,食盐和按规定剂量允许添加的微量元素添加剂等。3.3饲草、饲料在饲喂前进行加工调制。籽实饲料要粉碎,青干草、农作物秸秆饲料和青绿饲料要切短或进行青贮、氨化、微贮处理。3.4饲草饲料量:一般成年牛日均饲喂量占体重的3%,青饲草按含水量折算,饲草料品种应尽量多样化。4 肥育技术4.1饲养管理要求4.1.1牛舍、饲槽及用具在每次进牛之前应用强力消毒灵等消毒剂彻底消毒一次,育肥期间每月消毒一次;每天应清理舍内外粪便,经常保持圈舍、用具、饲料、饮水清洁卫生。4.1.2进牛必须逐头做健康检查,外地购进的牛要来自非疫区,隔离观察15天以上,确认健康后才能合群。4.1.3育肥牛购进后,应按品种、性别、年龄、体重分组编号,打上耳标,分槽管理,详细记录其来源、育肥日期、体重等有关资料。4.1.4肥育牛进圈一周内应用阿维菌素等驱虫药物对牛内外寄生虫进行预防性驱治。4.1.5饲喂方法及饮水。一般应日喂2次,间隔12小时,饲喂顺序是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少喂勤添,不喂霉烂草料。每天应饮水23次,冬季水温8以上。4.1.6肥育开始后每日要让牛日光浴23小时,牛体刷拭12次,尽量使其安静少动,限制运动量。4.2育肥形式4.2.1舍饲育肥期为120天,要求日增重10001500克。4.2.2肥育期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适应期,为期15天左右。主要适应舍饲管理和舍饲日粮,饲料要适口、松软、易消化;第二阶段为育肥中期,一般为6075天。应科学搭配日粮,精料由少到多,尽量满足增重时的营养需要,设法使牛多吃多休息,以利长膘;第三阶段为育肥后期,一般为30-45天左右,是生产无公害牛肉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牛不大喜欢吃草,也不喜欢活动,但日增重最快,应经常刷拭牛体,适当增加精饲料喂量与食盐给量,如食欲较差,应适当减少精饲料喂量。4.3饲料配方与日粮组成日粮配合要按照肥育期饲养标准规定的营养需要进行。肥育期应按高于预计增重的饲养标准进行饲养,日粮的能量应随着肥育期的进展逐渐提高,蛋白质含量应占干物质11%12%。注意调剂日粮种类,满足维生素A、E及钙、磷的需要。5 兽医防疫要求5.1 肉牛场(小区)防疫制度5.1.1所有进入封闭场(小区)的人员都应在场区所属浴池淋浴。换上已消毒好的工作鞋、工作服方可进入场区。浴池、更衣室要保持清洁卫生,每天清扫,每周消毒一次。 5.1.2 凡进入场(小区)的所有车辆物品应在入口处用高压喷枪冲洗消毒,杜绝与生产无关物品进入封闭场区。 5.1.3 凡需要带进栋舍内的所有工具及物品都应在熏蒸箱内经过福尔马林熏蒸后方可带入牛舍,不能熏蒸的要经过紫外线照射消毒。 5.2 疫病监测5.2.1 肉牛场(小区)应根据区畜牧兽医局的要求,结合本场实际,积极配合动物疫控中心开展疫病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反馈。5.2.2 常规监测的疫病包括:口蹄疫、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病。除上述疫病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它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 5.3 免疫5.3.1 肉牛场(小区)根据区畜牧兽医部门提出的免疫方案,结合本场实际,制定免疫程序开展免疫。5.3.2 注意事项对牛群免疫要在确保所用疫苗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注意以下事项: 5.3.2.1 注射时应将疫苗摇匀使用。5.3.2.2 疫苗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应低温保存,防止失效。5.3.2.3 防疫器械在防疫前后应彻底消毒。5.3.2.4 注射免疫时应一畜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注射部位要准确,防止打空针、飞针。5.4 疫病控制和扑灭肉牛场(小区)出现疑似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畜牧兽医站应立即赴现场调查诊断,封锁现场,并根据具体疫病种类采取措施:5.4.1 确诊发生或疑似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肉牛场(小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对牛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销毁、紧急免疫接种、消毒、无害化处理措施。5.4.2 发生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疫病,应对牛群实施净化措施。5.5 无害化处理 5.6.1 因传染病和其它需要扑杀的病牛,应在指定地点由当地畜牧兽医站监督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5.6.2 牛场废弃物要实行无害化处理,确保防疫安全。蛋鸡生产技术规范1 品种选择迪卡、罗曼、海赛克斯、海兰、依沙褐蛋鸡等。2 鸡舍修建2.1建址:按照“走出庭院,人畜分离”的原则,选择在地势高燥,排水好、背风向阳、通风、有利于防疫的地方,处于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2.2标准:按照蛋鸡生长特点和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合理布局管理区、生产区、排污区、绿化带和隔离带,养殖区入口处必须建有消毒池和消毒室,并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2.3结构:砖木(混)结构、全封闭工厂化圈舍。2.4规模:养鸡小区修建标准蛋鸡舍1600平方米,存栏蛋鸡2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蛋鸡舍400平方米,存栏蛋鸡5000只以上。3 饲养管理3.1育雏期饲养管理:指0-6周龄间的饲养管理。 3.11雏鸡选择:选择规范化种鸡场的健康雏鸡。3.12进雏前准备:(1)舍内消毒。鸡舍清扫冲洗后,用0.1%的新洁尔灭或4%来苏儿水或0.2%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全面喷洒,然后关闭门窗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消毒后要空舍2周,进雏鸡前5天再一次熏蒸消毒;(2)舍内预温。进鸡前2天对育雏舍进行预温,使舍内温度达到28。3.13饲喂:(1)方式及密度:采用网上平养;饲养密度为:1周龄5060只/平方米,23周龄3040只/平方米,46周龄1014只/ 平方米。(2)饲喂次数及喂量:一般每日喂料6次,随着日龄增长,到6周龄时减少到3次。(3)饮水:雏鸡入舍后及时饮水和开食,先饮水后开食,水温与舍温接近,饮水中可加入5%葡萄糖和适量的抗菌素及电解多维以减少应激。3.14日常管理:(1)温度:第一周温度3235,以后每周降温23直到1820为止。(2)湿度:10日龄前因舍内温度高、干燥、雏鸡的饮水量及采食量小,要适当往地面洒水或用加湿器补湿,将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3)光照:雏鸡入舍后前3天,23小时光照,4-7日,每天18小时;第二周,18小时;以后每周缩短2小时直到育成期光照(每天不低于8小时)。(4)断喙:在710日龄断喙,用断喙器将鸡上喙断去1/2(指鼻孔到喙尖的距离),下喙断去2/3。(5)调群:按雏鸡体重分大、中、小群,对于低于标准的要增加给料量;对于超重的要暂不增料,保持原来的给料量,切忌减料,使同批雏鸡生长均匀,同进同出。3.2育成期饲养管理:7周龄-17周龄(开产前)间的饲养管理。3.21饲养密度:采用网上平养,饲养密度810只/平方米,饲槽每只占位7.5厘米,水槽每只占位3.0厘米。3.22换料及饲喂:更换饲料要逐渐过渡减少应激。如果鸡群体质较好,可采用“五五”过渡方法,即雏鸡料50%,育成前期料50%,混合饲喂1周后再改育成料;如果鸡群体质较差,可采用“三七”过渡方法,即雏鸡料70%,育成前期料30%,混合饲喂1周,再配合1周“五五”过渡,然后再改为育成料。3.23光照、通风:育成期每天光照的总时数不低于8小时,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1-2瓦;定期通风透气,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氨味小。3.3蛋鸡产蛋期饲养管理:3.31转群上笼:育成鸡从18周龄时转入产蛋笼中饲养,上笼前,将病、弱、残鸡挑出,转群前后12小时内不喂饲料,3天内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以缓解转群应激。3.32换料及饲喂:1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时,育成料换成预产料,到产蛋率达到5%时,再换成产蛋期料;饲料以干粉料形式供给,自由采食,一直维持到产蛋高峰期(产蛋率达90%),然后保持恒量饲喂,为减少饲料浪费,每次添料不要超过食槽高度的1/3,供给充足、与舍温接近的清洁饮用水。3.33温度及光照:蛋鸡舍温度保持在18-23之间,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18周龄开始增加光照,每隔一周增加光照2小时,直至全天光照达16小时;辅助光照灯的开关时间要固定。3.34通风换气:定期通风换气,确保舍内空气清新和相对湿度合适。3.35鸡蛋收集:集蛋时将破壳蛋、砂皮蛋、软蛋、特大或特小蛋单独存放,不作为鲜蛋销售,鸡蛋在鸡舍内暴露时间越短越好,从鸡蛋产出到蛋库保存不超过2小时。4、疫病防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按照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的要求,实施对鸡的主要传染病和寄生虫的预防、监测、消毒、控制和扑灭。41 隔离411对淘汰蛋鸡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每批鸡出栏后圈舍应空置2周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病原,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412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鸡场从业人员必须定期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方能上岗,本场工作人员及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的消毒。413饲养人员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设备。414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严禁携带与饲养鸡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415引进鸡苗或种蛋时,应从非疫区且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鸡场或繁育场引进,并经当地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416患病鸡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42 消毒421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确定消毒剂种类及其使用浓度、方法,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落实消毒工作责任。422做好日常消毒,定期对圈舍、蛋箱、蛋托、饲喂器具进行消毒,必要时带鸡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剂,保持有效浓度,同时要严格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423强化随时消毒。在出现个别鸡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所在圈舍进行局部强化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的鸡的消毒及无害化处理。424加强终末消毒。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在鸡出栏后,应对全场或对空舍的单元,饲养用具等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425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消灭老鼠,割除杂草,填干水坑,以防蚊、蝇孪生,消灭疫病传播媒介。43 免疫及药物预防431根据动物疫病流行病学情况以及对生产的危害程度,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432对规定强制免疫的病种,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目前主要免疫接种的病种有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禽流感、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炎、减蛋综合征、鸡痘等。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免疫密度必须常年保持100%。433体弱、有病、发育较差等不宜免疫的和补栏的鸡,应在病愈、体弱康复和补栏后及时进行免疫补针、建立免疫档案。434使用疫苗必须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来自正规供应渠道,按规定条件进行冷冻或冷藏;消毒防腐剂应轮换交替使用,产蛋期禁止使用酚类、醛类消毒剂。436治疗药和预防药应依照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允许使用的兽药目录,治疗药凭兽医处方在兽医指导下使用;严格遵守规定的作用和用途使用剂量、疗程、休药期。45 疫情处置451当发现疑似传染病时,应及时隔离病鸡并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452确诊为一般动物疫病时,应在当地畜牧兽医站的指导下,采取隔离、治疗、免疫预防、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453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的,应配合当地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强制措施,迅速控制,扑灭疫情。生猪生产技术规范1品种选择目前我区推广的瘦肉型良种猪主要有: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在瘦肉型猪育肥生产中推行“杜长大”或“杜大长”的三元杂交育肥模式,即:以长白、大约克猪为亲本生产“长大”或“大长”二元母猪,二元母猪再与杜洛克公猪杂交后生产三元仔猪,全部用于育肥。2圈舍建造2.1建设原则:走出庭院,人畜分离。2.2选址:养猪场应建在地势高、排水好、向阳、通风、有利于防疫的地方,处于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2.3建筑结构: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的标准化养殖棚(或全封闭式圈舍)。2.4建设标准与规模养猪小区:能繁母猪舍1600平方米(8平方米/头)以上,育肥猪舍3000平方米(2平方米/头)以上。养猪场:能繁母猪舍800平方米(8平方米/头)以上,育肥猪舍1000平方米(2平方米/头)以上。2.5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地布局管理区、生产区、污物处理区。养殖小区(场)入口处必须建有消毒池和消毒室,消毒室内安装喷雾消毒器、紫外线杀菌灯等消毒设施,并配套建设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3科学饲喂3.1实行“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3.2同一小单元育肥猪要做到品种、体重、体质均匀一致,育肥期不得随意调圈,以防嘶咬,影响增重。3.3育肥猪按体重分为8-20公斤、20-60公斤、60-90公斤三个阶段饲养。3.4日喂次数:体重40公斤前日喂4次,以后日喂3次,所喂料按料水比1:1拌湿饲喂或干料饲喂。3.5日喂量:8-20公斤阶段约为体重的6%,20-60公斤阶段约为体重的5%,60-90公斤约为体重的4%,每阶段换料过渡期不少于5天。3.6每次饲喂后供给充足的饮水。 4科学管理4.1育肥猪分群时应注意尽量保持原圈原群饲养、个别调整的原则。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对并圈的猪喷洒来苏儿、酒精等,消除气味差异,并群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以防咬伤。4.2及时调整猪群,保持合理的密度,使每头猪有1.0-1.2平方米的占地面积。病猪、僵猪及时隔离饲养。4.3保持圈内卫生清洁。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三定位”。4.4入栏第一周,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一周后使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驱虫药驱虫一次。4.5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4.6按季节温度的变化,做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暖工作。冬季躺卧处应注意保暖,夏季应在地面洒水,定时通风,使猪有凉爽舒适的感觉。4.7每周消毒2次,每周消毒药更换一次。4.8适时屠宰出栏。根据育肥猪的生长特点,体重在90100公斤出栏屠宰为宜。5疫病防治5.1 防疫管理5.1.1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落实动物防疫措施。5.1.2建立场长、兽医技术人员和饲养员卫生防疫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5.1.3 猪场应具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更衣消毒室、兽医诊断室等设施。5.1.4 建立免疫接种、疾病诊疗、检疫、消毒、疫苗和药品的进货、保管和使用记录以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等资料档案。记录应保持完整、整洁,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名。5.1.5 落实灭鼠、灭蚊、灭蝇工作计划和措施,禁止其它家畜、禽、犬、猫等动物进入场内。场内食堂不得外购猪肉及其产品。5.1.6 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应立即向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尽快控制、扑灭疫情。5.1.7 规范引种程序,引入种猪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必须进行隔离饲养并加以疫情监测,经检查确定为健康猪后,方可混群饲养。5.1.8 猪只出场,必须经所在地畜牧兽医站的检疫员按规定实施产地检疫,检疫合格后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凭证上市或运输。5.1.9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内应遵守本场的防检疫规章制度。疫病流行期间或受疫病威胁期间,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5.2 疫病控制5.2.1饲养员和兽医每天必须对所有的猪只进行日常健康检查。所有疑似发病猪必须立即进行诊断、治疗。对疑似发生传染病的猪只,必须立即隔离,并上报动物防疫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诊断、控制和扑灭。5.2.2做好圈舍、设备等的日常清洗和消毒工作。5.2.3制定猪常见寄生虫的驱虫方案和驱虫程序,应选用高效、安全、广谱、低残留的抗寄生虫药定期对不同猪群实施驱虫灭虫。5.3 免疫5.3.1 根据我区疫病的发生的种类和特点,结合猪场实际情况,确定免疫接种内容、方法和合理的免疫程序。规范填写免疫档案,并仔细观察免疫反应情况。5.3.2 养猪场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免疫接种结合其他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5.3.3 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清洗和消毒,疫苗应现用现配,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作无害化处理。5.4消毒5.4.1 凡进人生产区的所有工作人员应洗手、戴工作帽、穿工作服和胶靴,或淋浴和更换衣鞋。工作服、帽等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5.4.2 场内应建立必要的消毒制度并认真实施,应定期开展场内外环境消毒、猪只体表喷洒消毒、饮水消毒、夏季灭源消毒和全场大消毒等,并观察和监测消毒效果。疫病流行期间,应增加消毒次数。5.4.3 使用的消毒药应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且配制方便,应根据消毒药的特性和场内卫生状况等选用不同的消毒药,以获得最佳消毒效果。5.4.4 每批猪出栏后,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扫、冲洗和严格消毒,至少空圈5天7天后再进猪。肉羊生产技术规范1 育肥肉羊的选择1.1选用杂交肉羊,杂交肉羊父本选用纯种肉用或肉毛兼用品种。所选育肥肉羊必须健康、无传染病和其它疾病。1.2主要父本品种:选用无角陶赛特羊、特克塞尔羊、萨福克羊。1.3根据羊的年龄,分为羔羊育肥和成年羊育肥。羔羊育肥是指1周岁以内幼龄羊的育肥;成年羊育肥是指成年羯羊和淘汰老弱母羊的育肥。各品种羊均可用于育肥,以肉用品种及其杂种羊的育肥效果最好。1.4选择羔羊当年育肥,可降低饲料消耗,加快出栏周转,提高羊肉品质,增加养羊经济效益。2 圈舍建造2.1原则:走出庭院,人畜分离。2.2选址:养羊小区(场)应建在地势高、排水好、向阳、通风、有利于防疫的地方,处于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2.3建筑结构: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的标准化养殖暖棚。2.4建设标准与规模:养羊小区:存栏能繁母羊300只以上或年出栏肉羊1500只以上;能繁母羊舍600平方米(2平方米/只)以上,肉羊舍900平方米(1.2平方米/只)以上;肉羊养殖场:存栏能繁母羊200只以上或年出栏肉羊500只以上,繁殖母羊舍400平方米(2平方米/只)以上或肉羊舍600平方米(1.2/平方米只)以上。2.5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地布局管理区、生产区、排污区、绿化带和隔离带。养殖小区(场)入口处建有消毒池和消毒室,并配套建设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 3 育肥前的准备3.1饲草料的准备:肉羊以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进行饲养。常用的粗饲料有苜蓿、青(鲜干)草、青玉米、秸秆、树叶等;精饲料有玉米、大麦、燕麦、豆粕(饼)等,适量的食盐和其它常量、微量元素等矿物质饲料。饲草料要经加工调制和合理配合。农作物秸秆切铡至1.52.5厘米长,制作成微贮或氨化饲料后饲喂。玉米青贮除单贮外,推广与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块根、块茎及糠麸、糟、渣类饲料混贮。精饲料要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和各种饲料的营养成分,结合肉羊的营养需要,因地制宜选用多种饲料品种按饲养标准配制全价日粮。饲料中严禁加入动物源性饲料。3.2羊只的准备:做好羊只的健康检查,驱虫健胃、公羊去势、免疫等工作。3.3羊圈的准备:做好羊圈及设施的清扫消毒。4 育肥4.1舍饲育肥期的长短因羊而异,羔羊断奶后大约经过90120天,体重达到3040公斤即可出栏屠宰。成年羊约经过4060天短期舍饲育肥出栏。4.2羊只在育肥前应有1015天的预饲期,以适应育肥饲料。育肥前期(30天):青粗饲料大约占日粮的60%70%,精料占30%40%,育肥后期(4560天):精料可加大到60%70%;青粗饲料要任羊自由采食,混合精料可分为上、下午两次补饲。5 饲养管理5.1饲喂顺序应遵循先粗后精,先干后湿的程序,即先喂干草,再喂多汁饲料或青贮料,最后喂精料,喂前应捡出饲料中混有的杂物。5.2坚持定时定量,少添勤喂,做到不堆槽,不空槽,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草,饲料变换应逐步进行。5.3定期称重对比,及时调整日粮配方,应保证羊只对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营养需要。5.4饮水:日饮水12次或自由饮水。冬季水温不低于8。5.5注意观察羊的食欲、精神状态和粪便状况,发现羊只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行动不安,粪便过稀或过干等异常情况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发现可疑病羊,应立即隔离饲养。5.6定期清扫圈舍粪便和更换新土垫圈,经常保持圈舍干燥清洁。6、疫病防治6.1 规模羊场(小区)防疫制度6.1.1 场区入口处设立消毒池和消毒垫、消毒灯,保持消毒液新鲜有效,供车辆和人员进入生产区的第一次消毒。凡进入场区和生产区的车辆应经过消毒池,人员应下车经过消毒室,经紫外线灯消毒15分钟。6.1.2 生产区入口进行第二次消毒,外来人员进入每栋羊舍进行第三次消毒。6.1.3 所有进入生产区的人员都应换上消毒好的工作鞋、工作服。6.1.4 每栋羊舍门口要设立消毒垫,并保持消毒液新鲜有效,所有进羊舍人员应脚踏消毒垫2分钟。6.1.5 凡需要带进羊舍内的工具及物品都应经过过氧乙酸浸泡消毒。6.1.6 规模羊场(小区)所有工作人员不得在家中饲养偶蹄动物,严禁把偶蹄动物产品带入场内。6.1.7 饲养员要做好通风管理工作,保持圈舍干燥清洁,不饲喂发霉变质或污染的饲料,定期进行饮水消毒。6.1.8 技术员、饲养员应经常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李清照高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工程造价自考试题及答案
- 控制感染考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日照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校际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 刻蚀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 考研考试题型及答案
- 康复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继电器线圈绕制工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医用材料产品生产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阳极炉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质性数据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简介课件
- 应急管理专题讲座(二)
- 质量分析工具-5W1H分析法课件
- QES三体系内审检查表 含审核记录
-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
- 螺杆式冷水机组招标技术要求
- 小区道路维修施工方案(全面完整版)
- 心包积液以及心包填塞
-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
- 机电传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1
- 化粪池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