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八单元_第1页
语文第八单元_第2页
语文第八单元_第3页
语文第八单元_第4页
语文第八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9个生字,绿线内7 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3、能有条理的口述课文中的故事。4、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故事,明白其中所蕴涵的道理。教学准备: 投影片第一课时(揠苗助长)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3、能有条理的口述课文中的故事。4、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寓言 读准字音。 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一种文体,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有时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往往短小精干,生动有趣,耐人寻味)2、今天,老师带来二篇“寓言故事”(补充课题),你们想学吗?二、教学揠苗助长: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预习: 揠苗助长 宋国 焦急 筋疲力尽兴致勃勃 纳闷 巴望 一大截3、学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4、“纳闷”是什么意思?(因为心里疑惑而发闷)5、课文中是谁纳闷呢?再读课文,交流(儿子)6、宋国农夫的儿子为什么“纳闷”?(因为儿子对父亲讲的话产生了疑惑,所以“纳闷”起来。7、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想想:父亲回到家里究竟讲了一些什么话?是怎么讲的?这些话为什么会引起儿子的“纳闷”?8、小小组讨论,交流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父亲为什么这么高兴?从哪看出他高兴?结合成语“兴致勃勃”(禾苗都长了一大截,父亲自然高兴)父亲说:“真把我累坏!”究竟是干什么的?父亲“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怎么不累坏了?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结合理解成语“筋疲力尽”父亲还说:“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半天里就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可能吗?9、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位父亲为什么这样舍得花力气。(1)他巴望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理解“巴望”)扣住“天天”(2)他为禾苗不见长高而焦急。扣住“一点儿也没有”10、儿子既然“纳闷”,为什么不立即下田探望,而要等到“第二天”?(天已经黑了,来不及,只好等到第二天)。11、怎么知道天已黑了?(前面已有交待,这位父亲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12、儿子下田探看,结果怎样?(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13、怎么会?禾苗不是棵棵都长了一大截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14、这一结果是怎么造成的?(1)回到课题“揠苗助长”,这一做法本身是错误的,可笑的。(“揠”,拔的意思)(2)这一做法急于求成,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所以自食恶果。15、我们从这一结果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三、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2、学生描红临写四、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3、完成习字册第二课时(鹬蚌相争)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及语言环境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相持、筋疲力尽”的意思。3通过品读课文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并能从中明白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一)导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故事鹬蚌相争。(二)和老师一起写课题。1.(板书:鹬)看了这个字,大家一定知道“鹬”是一种鸟类。来看看这鹬究竟长着啥样?(出示图片)发现鹬有什么特点了吗?(嘴特别长)就是这张长嘴,特别贪吃,小鱼、小虾、一些贝类,它都爱吃。2.故事的第二位主人公那就是“蚌”(板书:蚌)见过蚌吗?它有什么特点?(外面是硬硬的壳,壳里是雪白的蚌肉)(图片出示)是啊,当蚌遇到危险的时候,它就会把它的壳紧紧地合上。3.当这位贪吃的长嘴鹬遇上了有着坚硬外壳的蚌时,故事就这样发生了。(三)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故事,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想想故事的主要内容。(四)检查自读情况。1.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啄肉 夹住 威胁 毫不示弱 筋疲力尽 喜笑颜开(1)指名学生读。(词语读正确了,但我有个建议,想着这些词语的意思读,你会读的更好。小朋友们,自己再练一练)(2)师生配合读词。要不,我们一起来读,第一组词:啄肉,这是鹬的动作。夹住,这是蚌的动作。老师的手臂就是鹬的长嘴,那蚌的壳呢?(动作演示)(边演示边读:啄肉)鹬的动作可快了,那是“猛地啄肉”而河蚌呢?那是“牢牢地夹住”(出示两个词组)朗读。(边做动作边读)继续朗读下面的词语。(3)你看,这样读词语多好,咱们不仅读正确了词语的读音,还读出了词语的意思呢。赶紧同桌两个同学配合着把这些词再读一读吧。(同桌读词)(4)读好了这些词,老师相信,你能把课文读得更棒。2.不知不觉中,咱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了,小朋友们,读到现在,你知道故事讲了些什么呢?(评价:故事你已经读懂了,如果你说的时候语言再简洁些,大家会听的更明白。再试试)鹬 ,蚌 ,他们两 ,最后 。3故事的主要内容,咱们还可以再简单一些,用一个词语来说,那就是(鹬蚌相争),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争)4、小朋友,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鹬和蚌是怎样争的,把描写鹬和蚌相争的句子划下来。(静静地读书是一种思考。)二、精读课文,感悟明理。(一)交流:小朋友们,你们划下了哪些句子?(出示两段文字)1.(出示图片)你看,鹬的嘴被河蚌死死地夹住了,这时,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拔出嘴来)想象一下,它会怎么做呢?2.是呀,鹬有打,又敲,又甩想尽一切办法,使出浑身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指导读好:“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3. 这时,鹬想到了什么办法?(点击:威胁)什么叫“威胁”?(吓唬)你来吓唬吓唬河蚌?(朗读)(评价:鹬说这话是想让河蚌害怕,所以想想鹬说这话时的神态、动作,再练一练)再指名读。4.鹬的话,让河蚌害怕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点击:毫不示弱)河蚌不但毫不示弱,而且居然还“得意洋洋”。赶紧读读河蚌说的话吧。河蚌在说这话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朗读)(二)让我们一起来模仿沙滩上争斗的场面,分好鹬鸟组、河蚌组。1.到底谁能斗得过谁?连斗三次,(站起来,带着动作斗坐下来斗第三次,趴在桌子上斗)(提示:声音越来越低)(学生分角色朗读)2.还有力气斗吗?这时候的感觉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点击:筋疲力尽)3.鹬和蚌你来我往,一争一吵,谁也不让谁,这就叫(点击:相持)引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鹬和蚌相持着,)太阳下山了,别的河蚌都钻到水里去了,鸟儿也忙着归巢,可(鹬和蚌相持着,)呀,不好,老渔翁来了,鹬啊、蚌啊,快罢手吧,别再斗了,可(鹬和蚌相持着,)。(三)鹬和蚌,争个你死我活,到最后呢?(白白便宜了老渔翁)这正应了那句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板书)1.老渔翁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这真是(拓展词语:手到擒来、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2这怎能不让老渔翁“喜笑颜开”呢?做一回这幸运的老渔翁吧,读一读。3小练笔:渔翁捉住了鹬和蚌,兴冲冲地回去了。回到家里,他得意地对老伴说: 听了渔翁的话,鹬垂头丧气地想: 蚌呢,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 。 4小练笔交流(评点:(1)是呀,后悔了吧,你两落得如此下场,全是因为一个字(争)。(2)如果不争,你们也早和你的伙伴们一起回家了,哪会像现在这样即将成为人家的盘中餐呢。(3)这正应了一句话:争一时两败俱伤,退一步海阔天空。)三、拓展延伸,深化寓意。讲述故事的出处。1. 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故事: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当时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你们知道是哪个故事吗?(鹬蚌相争)2今天就让我们来当一回苏代,拿起书有声有色地为赵王讲讲这个故事。(朗读课文:大王,我到赵国来,路过易水河边,看到了这么一件事)3.“听了这个故事,赵王猛然醒悟,他拍着脑袋说:“多谢先生的启发,我明白了”于是,赵王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同学们,赵王明白了什么呢?你能把他的话补充完整吗?(我明白了 )4看样子,苏代的故事还真有道理,像这样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寓言)(板书)。5.一个故事化解了纷争,平息了战争,这就是寓言的魅力。平时读读寓言也是一种很好地学习。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寓言故事书,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明白更多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板书)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25、争论的故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9个生字,绿线内3 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3、有条理的口述课文中的故事。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争论 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激烈的讨论)2、今天,老师带来一篇“争论的故事”(补充课题),你们想看吗?3、看了课题,最想知道什么呢?(谁和谁争论?他们在争论什么?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生字的音,读通顺句子。(2)、给课文标小节号,并给课文分段,说说每一段主要讲了什么。(3)、思考刚才所提的问题,到文中去找答案。2、检查:(1)、出示 充饥 味道 烤鸭 评理 剖开 笨蛋 抓住 关键 赞许 煮熟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烟熏火燎 (2)、指读、齐读(3)、指名分节读课文,把刚才分的段再想一想(4)、交流分段(15)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争论的故事。(611)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后感想。三、精读课文。过度:盛老师究竟讲了个什么故事?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课文。1、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谁和谁为了什么在争论?(板书: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 大雁的吃法)齐读第二节。 2、他们是怎样争论的?(板书:争论不休)相机理解:不以为然(1、对2、如此这样3、然而) 争论不休(1、休息2、表示禁止3、停止,罢休)联系上下文,看谁能找到正确答案。3、指导朗读第三节: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在读、评议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出示)“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改陈述句“,没有什么味道。”“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突出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改陈述句“大雁是行的。”(突出弟弟不服气的语气)4、引读第四、五节。从对话中,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生)当他们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5、齐读盛老师的故事。四、指导写字。1、识记字形。左右结构的7个生字中,“剖”左宽右窄,“饥”左右大致相等,其余均左窄右宽。“赞”上下大致相等,注意上半部分左边的“先”最后一笔是竖提。“键”右半部分、“赞”上面部分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些。2、指导描红。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2、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一、一分钟速记:味道 充饥 浪费 满意 不以为然时机 关键 评理 赞许 争论不休1、速记,说说记得方法2、选择12个说说话二、学生表演回顾盛老师讲的故事(课前请学生准备好)1、出示填空题:(指名口头填空)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 射下后 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而争论不休,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可大雁飞了。2、奇读这句话。三、精读第二段: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吧!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互相讨论讨论。2、现在谁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师生交流3、你们真聪明,有这么多好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你们的想法写道书上了。我请四位同学开火车读读这四句话,要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4、生读一句,师出示一句。谁能告诉大家,最后这儿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感想没有写出来。)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聚精会神”“赞许”的意思。为什么盛老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指导朗读。四、总结全文1、分角色朗读第二段。2、小结并再次出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关键在于先做起来。五、练习说写一个片断:饭桌上的对话电视机前的谈话课堂上的一次争论要求自选一题或类似题目,重点写对话,要根据人物动作神态适当使用提示语。先说一说,再写一写。补充阅读二猫争功一、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或句子画出来。二、指名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两只猫捉到一只老鼠,大家为了得到主人的奖赏,争论功劳该属于谁,结果让老鼠趁机跑掉了。)三、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赏罚分明 趁机四、想一想,是什么使捉到的老鼠逃跑了?到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受到的启迪。26 剪枝的学问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只识不写的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桃子,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必须留心周围事物,向生活学习。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2、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四段4、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段意合并法,以“我”心理变化为线索来概括)。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了解一件事情,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2.这些栽种的人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你知道为什么吗?(为了美观,为了营养,为了花开得大,为了果子结得大等。)3.修剪枝条还有这么多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跟修剪枝条有关的文章,题目是(齐读)理解剪枝:为保证正常开花,结果和保持树形,对花木的枝条定期进行修剪。一般在秋冬或冬春按时进行。学问:知识,从中的道理。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1) 出示词语疯长 咔嚓 挥舞 剪枝 仿佛 胖娃娃 那番话 、减少 靠 养分(2)指点读准音,特别是最后“分”是多音字。(3)掌握词义疯长:花卉枝叶长得很旺,不开花,不结果。远近闻名:远处和近处都非常有名。形容很有名气。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带读第一小节)(4)齐读生字词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说说每节的意思。第一段(1)介绍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段(2-3)“我”和王大伯在桃园里的对话,王大伯讲述了剪枝的原因。第三段(4)描写春天桃园美景和“我”与小伙伴的嬉戏、盼望。第四段(5)稻子丰收了,“我”悟出了王大伯话中的道理。三、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远近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2导读第二自然段过渡:那王大伯是怎样种桃树的呢?肯定有什么秘诀,是吧?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是满怀好奇,那就让我们走进桃园去看看。(板书:满怀好奇)指名读第二自然段。(1)交流。(2)剪枝剪得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咔嚓 挥舞 一根根)(3)作为“种桃能手”居然剪掉这么多枝条,我非常不理解,他是怎样问王大伯的?你觉得在这两个问句中,哪些词能表达“我”不解的心情?(怎么 干吗)“干吗”换词(为什么)(练读问句)。(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过渡: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为什么要剪掉那么多枝条,还能结桃子吗?作者一脸疑惑。(板书:一脸疑惑),还是让王大伯来为我们解答吧!3导读第三小节(1)指读。(2)出示王大伯说的话。王大伯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纸条有什么样的表现和心理活动?(3)王大伯对不能结条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着”“充满自信地说”,这是为了什么?(为了来年长出更大更多的桃子)。(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将信将疑)(板书:将信将疑)(他怀疑剪去的枝条反而能长出更大更多的桃子,这是不是可靠。)(5)指导朗读第三节。 4那王大伯桃园里的桃树长得到底怎样,能不能结出更大的桃子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四、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2.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精读课文,感受“我”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 2、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教学过程:一、听写生字词二、继续精读训练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王大伯是种桃能手,可是他却把好好的桃枝剪了,还说是为了长出更大的桃子,春天来了,那些桃树长得怎样了呢?2.导读第四小节(1)指名读。(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么样?(开得茂盛,开得很美。)从哪儿看出来?(3)练读有关句子。(4)“我”盼望着什么?(花开得多,果儿就结得多)(5)齐读第四小节。3.导读第五小节。(1)夏天来了,王大伯的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又大又多)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挂满,一个个,仿佛胖娃娃的脸蛋。)练读句子。(2)“我”看到又大又多的桃子喜的是什么?惊的是什么?(喜的是桃子大丰收,惊的是想不到剪去枝条的桃熟,反而真的长出了更大的桃子。)(3)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4)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剪枝”表面是指枝条减少了,实际上它还指生活中许多不利,无效的事物和因素都应该舍去。这样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和进步。这才是作者由剪枝而体会到的学问。(4)你们知道的事情中哪些隐含着这样的道理?妈妈常劝我考试要放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兵不在多,而在精。(5)齐读第五小节。三、总结全文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 那就让我们到课外再去搜集一些资料,交流交流。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的生活。四、布置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板书:26、剪枝的学问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五、补充阅读养水仙1你养过水仙花吗?能简单介绍一下怎样种植的吗?2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水仙花在种植的过程中,是怎样一天天变化的。3读课文,了解日记的一般写法。 日期 星期几 天气4水仙花是怎样一天天变化的呢?请你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仔细读读爸爸的话,你懂得了什么?练习8教学目标:1、仔细看图,明白三个小伙伴及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然后再用几句话写下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最后议一议:三个小和尚该怎样做?2、照样子,练写“轰、蒜、森”三个字。3、背熟四条成语和明日歌。4、选择最感兴趣的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班级展览并交流。5、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学用字词句1、审题,明确训练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2、看图,喜欢哪一组连环图。为什么?注意点:各抒己见;要有条理;要有道理; 适时辅导(好词佳句即时板书)注意引导:(1)仔细观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几句话图意讲清楚。(2)把故事发生的结果说清楚。(3)围绕结果,说说喜欢哪幅图?(4)联系图画,谈谈自己的生活实际。(5)讨论:三个小和尚该怎样做才能让庙里的水缸总是满满的?3、学生写话、交流展示、共同评议二、写好钢笔字1、我的发现:下半部分要写的左小右大才好看。2、你还有什么发现?3、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三、读读背背(一)成语1、你掌握了哪一类的成语?2、读一读,你理解哪个成语的意思?交流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郑人买履:指只知生搬条文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的教条做法。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3、寻找共性:(1)都来自寓言故事(2)都告诫人们一个道理4、指导朗读和背诵5、多种形式练背(二)明日歌1、自由读这首诗,谈谈你的感受,并说说你是怎么读懂的?2、全班交流,明白这首诗的意思。 做事总是今天拖到明天,明天再拖到后天,时间白白地过去了,不知不觉年纪大了,却一事无成。告诫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间,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3、指导正确断句,读出节奏。4、有感情朗诵5、拓展:课外寻找有关相同意思的诗或名言警句。四、想想做做1、谈话:交流自己的爱好2、明确学习任务:办一份手抄小报3、怎样办小报?(1)选取主题(2)小报命名(3)分工合作* 收集资料* 编排设计* 整理呈现4、完成后带来,组织评议,准备办小报展览。(1)推选代表介绍小报:把小报的特色说清楚。(2)学习优点、提出建议(3)张贴展示习作8(大作)教学目标:1、同过学习例文,激发编写童话的兴趣,初步学习编写童话的方法。2、能根据自己的认识,选用合适的图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饭前不洗手有什么危害吗?如果有小朋友不讲卫生,饭前便后不洗手,你准备怎么教育他呢?你会对他说什么?2、如果你只讲大道理,小朋友会觉得枯燥乏味,听不进去;我们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听故事,如果我们编一个因为不讲卫生而影响身体健康的童话故事,他们一定喜欢听,也就更能接受这个道理。(板书:编童话讲道理)耿新华同学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二、学习例文1、让我们来读读例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请同学分小节朗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