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拖轮操作规程Operational Process of TugboatsJT/T 300-19961996-07-28发布 1996-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目 次 l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定义 1 4 拖轮作业工艺 2 5 拖轮操作基本要求 2 6 拖轮一般操作方法 3 7 长途拖带作业 5 8 防台抗台 7 9 责任关系 8 10 拖轮专用号灯、号型、信号 9 11 拖轮拖带索具的计算方法 10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国产钢丝绳主要技术规格12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钢丝绳容许拉力 14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钢丝绳断裂钢丝的报废标准17 附录D (标准的附录) 化纤绳规格、重量、强度参考表18 附录E (标准的附录) 索具卡环(1989年修订本)。本规程中拖轮专用号灯、号型、信号的条文引用厂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内容。各水域的特殊要求可根据当地航政部门颁布的规定执行。本规程的制订将提高拖轮作业和航行安全,确保航道水域的运辅秩序,并提供了处理一般海损事故的科学依据,为增强水运企业的效益作出重要贡献。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交通部科学技术司提出。 本标准由交通部水运管理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港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关禄、陈 斌、张晋文。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7203000kW拖轮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沿海、内河、港口的作业拖轮。 720kW以下及3000kW以上的拖轮作业亦可参照。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ll02一74国家标准钢丝绳主要规格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1989午修订本) 交通部30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1991年4月28日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旋回拖轮 Turning Tugboat 指螺旋桨能在水中作水平360旋转的拖轮。32 大轮 Vessel 指1600总吨以上的被拖推机动船。33 驳船 Lighter 指500载重吨以上的非机动船舶。34 拖角 Towing Angle 指自被拖船首尾线的端部为起始点至拖缆延长线的夹角。35 流压角 Angle of Crab 指船舶首尾线的首端为起点始至水流方向之间的夹角。36 拖带 Towing 指由拖轮拖运非自航船(物)或协助机动船靠离、掉头、护航、抢救等的一种专业性工作。37 拖头 Towing Bow 指用拖缆将被拖船的船首与拖船连结在一起的拖带方法。38 拖腰 Towing Midships 指用拖缆将被拖船的船中附近的部位与拖轮连结在一起的拖带方法。39 拖尾 Towing Stern 指用拖缆将被拖船尾部与拖轮连结在一起的拖带方法。310 顶尾拖头 Pushing and Towing 指先用拖轮船首顶推被拖船的船尾至适当角度后再拖头的一种拖带方法。311 顶推 Pushing 指拖轮用铅首顶推被拖船的拖带方法。312 傍拖 Towing at Side 指拖轮用首缆、掮缆、尾缆、横缆和被拖船连成体的拖带方法。313 绑角 Angle of Bundle 指傍拖时拖轮首尾线和被拖船首尾线的交角。314 吊拖 Leading a Ahead 指被拖船通过拖缆套挂在拖轮钩上或直接连接在拖轮绞缆帆上的一种拖带方法。315 船首缆 Head Line 指在傍拖中,从拖轮船首出来向前带在被拖船上的缆绳。316 船首前倒缆 Alongside Astem 指在傍拖中,从拖轮腰部出来向后与被拖船连接的缆绳。317 船尾绳 Stern Line 指在傍拖中,从拖轮船尾出来连接在被拖船尾部的缆绳。318 主拖 Main Towing 指由两艘以上(含两艘)拖轮共同拖带一艘无自航能力被拖船(物)时,对被拖船(物)控制能力最强的一艘拖轮即为主拖。4拖轮作业工艺41 作业流程(图1)图 142 拖轮配备、反馈搜救情况、发布新指令 按用户的要求和实际需要配备拖轮。5拖轮操作基本要求51 听从调度指派,并与调度保持联系。52 拖轮抵达现场开始作业前,应向用船方签妥有关收费、计费单据或根据本港惯例执行。53 做好记录,认真填写航行日志等。54 按当地港航监督规定显示信号。55 按规定要求做好作业前的准备。551 甲板设备检查:按照航区特点、气象、潮流等内容和要求,依据技术规范检查甲板设备和工属具。552 信号检查: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港航法规的要求,检查航行作业所需的号灯、号型和各种有关信号等。553 机舱设备检查:根据船舶规范、检查主、辅机、电气仪器设备等并试车,机舱备车送电试舵,检查运行状况。北方港口冬季暖机应提前进行。554 助航仪器检查;根据作业任务及航区的需要检验雷达、测深仪、气象仪、定位仪。校验罗径,使之处于正常状态。555 通信设备检查:要求完好能正常使用。56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作业方案,召开航前或工前会布置各人员任务,明确其岗位职责。57 作业中随时掌握风速流向,注意周围情况。58 拖缆 a) 拖缆长度以被拖船船首钊水面距离的4倍为原则,若受环境条件限制可适当调整其长度; b) 旋回拖轮用船首倒拖作业时,拖缆可短些; c) 使用大轮拖缆时,应考虑拖缆质量和强度,根据拖缆强度适当用车,如拖缆质量太差时,应请大轮调换,以免断缆发生意外事故。59 拖角 a) 缓流中,拖角可大些,急流中则以适当小些为宜; b) 旋回拖轮用船首倒拖时可用任意拖角。6拖轮一般操作方法61 靠离泊作业611 根据风向、水流系、解缆。612 根据风向、水流掌握船位、船速和靠离角度,并注意周围障碍物。613 利用倒缆离泊,尽量从船舶首尾两端出倒缆。614 靠锚泊大轮时,应尽量靠下风船舷,并注意大轮舷梯位置必要时提醒大轮将其收起。615 靠在航大轮时,应选择大轮下风处中部合适部位保持和大轮同速并用小舵角平贴靠拢。616 离在航大轮时应先解尾缆,后解首缆。遇吹拢风离开有困难时,应清大轮停车后离开。617 靠泊完毕舵回正,关闭舵帆相航行拖带信号,打开停泊号灯。完车后,以继续保持与调度联系。618 靠泊作业以逆水为原则,非工作需要不得顺水靠泊。62 抛起锚作业621 抛锚 a) 抛锚前启开机罩,刹住刹车带,打开锚链筒盖板,松开制链器,及时向驾驶台报告准备情况; b) 抛锚前应选择锚地、锚位,到锚位时,使船首顶风或顶流,先停车,再倒车,待船舶缓缓后退时进行抛锚。抛锚中控制锚速,松链不宜太快,并及时报告锚涟方向和节数; c) 锚链的长度应根据水深、风力、流速和水域质地而定; d) 抛锚完毕,刹住刹车带,合上制链器,白天升挂锚球,夜间开启锚灯,根据附近助航标志或陆标测出锚位并在航行日志上做好记录; e) 锚地水深超过25m时,需用锚机将锚松至距海底10m左右时,然后刹住,脱开离合器待抛锚命令下达后,再将锚抛下。622 起锚 a) 起锚前通知机舱备车和供给冲锚水,先活动锚机后合上离合器,打开制链器,松开刹车,待机舱回令后起锚,必要时用车舵协助并把锚链排列好; b) 起锚中,及时报告锚链方向和节数。并注意是否钩挂异物,锚离底后落下锚球或关闭锚灯。当锚杆进入锚链筒时用最低速度将其绞贴锚眼(锚穴)。合上制链器,刹住刹车带,脱开离合器,通知机舱关闭锚机电源和停供冲锚水。北方港口冬季应放出残水。623 抛起锚安全要求 a) 锚机运转中,手不能伸到传动齿轮的运转位置做加油和检修工作; b) 注意锚机附近甲板上是否有杂物妨碍操作。63 拖带作业631 带拖缆 a) 顶流微速,接近被拖船(物)带缆出口处,上撇缆,然后引出拖缆挂钩; b) 吹拢风缓流作业时,应顶风就位如因风大操作困难,应抛锚引拖缆挂钩; c) 旋回拖轮用船首倒拖,可顺水用船首迎拖缆挂首桩或上缆机; d) 给在航大轮带拖缆,要注意大轮速度和吸、推水流; e) 给系泊大轮带拖缆,要注意大轮锚链,尽量要求大轮将妨碍拖带的锚绞起,如绞链困难应让大轮松链后再带拖缆。632 解拖缆 a) 解缆的掌握拖轮车速,应注意留有回旋余地,不使拖缆松悬过多; b) 若拖缆由被拖船(物)出,解脱时则要防止拖缆琵琶头钓挂拖轮船体和甲板上的凸出物。若拖缆由拖轮出,解脱时,拖轮应提醒被拖船(物)解缆人员注意一次解清; c) 拖缆解脱离开拖船船舷时,拖轮应谨慎动车,防止拖缆缠绕推进器。633 拖头 a) 起拖前或停拖后应避免拖缆松弛过多,必要时慢车保持舵效; b) 起拖后动作必须稳妥,拖带过程中注意大轮车速,既要服从大轮指挥,又要兼顾拖轮安全,避免被大轮横拖或倒拖。634 拖腰 a) 拖缆要有足够的长度; b) 注意大轮用车,大轮进车有进速应缩小拖角,大轮倒车无进速,可增大拖角; c) 拖离泊位后大轮进车向前,应立即缩小拖角,保持和大轮平行航进直至解缆。旋回拖轮可改倒拖为进车和大轮随航。635 拖尾 a) 掌握大轮的流压角,缓流中流压角可大些,急流中不宜过大; b) 大轮进车摆船位具有进速成倒拖拖轮时,应立即要求大轮停车,同时应利用车舵不使本船打横,有倾覆危险时应立即弃缆; c) 旋回施轮用船首倒拖无倾覆危险,但用拖钩尾拖时,驾驶人员仍应谨慎小心,随时作好弃缆准备。636 拖掉头 a) 以上风掉头为原则; b) 掉头前,拖轮应保持在大轮掉头的一侧; c) 掉头时,要注意大轮船首是否有跟拖轮转动趋势; d) 应根据大轮的速度,当时的风、流及所处的环境来掌握拖轮转向速度; e) 当拖角达90左右时,快车能充分发挥拖轮的作用; f) 当掉头过程中出现大轮倒拖拖轮现象,且拖轮满舵快车仍无法自控时,拖轮应松舵、慢车平行反向靠大轮,以减轻和避免其尾部与大轮碰撞; 8) 旋回拖轮切忌掉头过急过猛,以防断缆发生意外。637 顶尾拖头(浮筒上掉头) a) 要有足够长度的拖缆,使在顶尾时不小于50的顶推角度; b) 大轮船尾顶离浮筒,里档受水流椎压能自己甩开后,拖轮应及时顶流靠近在浮筒连线上; c) 大轮船首来回缆末解浮筒前,不应快车; d) 旋回拖轮顶尾拖头,可使拖轮和大轮平行贴靠用尾部顶推大轮船尾使其甩出。638 顶推 a) 根据大轮要求的位置就位; b) 顶推中拖轮应和大轮成最佳角度; c) 用车要注意船尾附近小船,并应指派水手了望; d) 作业中要防止本船上层建筑与大轮相幢触; e) 作业中只允许顶推主甲板以下没有舷窗的部位,当不得不顶推高出船驳主甲板以上部位时,应尽量避开栏杆、舷墙等薄弱结构部位,防止顶坏; f) 旋回拖轮在作短距离、临时性顶推时可不带首缆。639 傍拖 a) 选择最佳傍拖位置,一般选择在大轮的后部,避免使拖轮的上层建筑碰触大轮。傍靠浮吊、驳船应使拖船尾部伸出浮吊和驳船的尾部; b) 调整绑角。绑角应根据不同船型受载情况而定,旋回拖轮可不考虑绑角,使拖轮前后碰垫紧贴大轮即可; c) 收紧首缆、尾缆、倒缆,必要时增加横缆确保安全; d) 航行中应对傍拖位置相绑角进行检验,被拖船船首把定拖轮向一舷压舵不得超过10,如压舵超过10,应调整绑角,调整绑角后压舵仍超过10则需同时调整傍靠位置; e) 航行中发现首尾缆松弛应随时收紧; f) 快车航行用舵不宜过快,应逐渐用舵,过大弯头需用大舵角时应减速后再满舵,待缆绳受力稳妥后再加速; g) 两艘或两艘以上拖轮合拖被拖船(物),一般情况下傍拖拖轮功串应大于拖头拖轮的功率; h) 傍拖作业靠离泊,应及早控制船位和船速。急流中靠泊角度不宜过大,吹拢风较大应利用抛锚协助靠泊,并在船首尾垫好碰垫。7长途拖带作业71 海上长途拖带711 拖带作业一般要求 a) 必须事前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 b) 按被拖船(物)吨位、尺寸、形状、机动性能、航程、海况及预想可能发生的情况配备拖轮; c) 对拖轮和被拖船(物)的出海要求按海监局和船检局的规定办理; d) 风级超过拖轮和被拖船(物)规定的抗风等级时,应停止出海作业; e) 机备件、燃物料的贮备应满足作业工况和时限要求; f) 食品和淡水的贮备应满足作业和时限的要求; g) 消防、救生设备器材应保持有效,按规定配备的急救药品应齐全有效; h) 按岗位和技术要求配齐人员; i) 拖缆及工属具应与拖轮功率和被拖船(物)的吨位相匹配; j) 拖轮及被拖船(物)配备的拖缆、钩、导缆器(孔)拖桩或换缆装置应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和足够强度; k) 除使用的拖缆外,尚须有足够的备用拖缆; l) 拖带无人值守的船(物)时,被拖船(物)的首部水线处应用橙红色漆涂宽300mm,长150mm的观察标志; m) 龙须缆的强度不得小于拖缆强度。712 拖航前准备 a) 备齐航区范围内所需的海图(引航参考图)、潮汐表、收集航区作业期间的气象、潮流、航道变化等方面资料及作业地港口有关规定; b) 船舶证书和驾机人员的技术证书应符合要求; c) 熟悉中途港、到达港的有关规章制度; d) 应对拖船和被拖船(物)或建议被拖船(物)对所有舱口、人孔、通风管、排气管、窗门等需要水密的口孔进行灵活性、水密性检查。对无人值守的被拖船(物)应将其全部孔口封塞,必要时应进行冲水试验; e) 被拖船(物)上若有吊杆、铁架(支架)等物体,应尽量放倒、固定、绑扎好; f) 拖带有人值守的船(物)应商定双方的联络信号、方法和时间; g) 制定航行计划:做好航前准备工作,包括使船舶处于适航状态、拟定计划航线、预计离泊日期和计划到达日期、设定沿途避风锚地及研究注意事项。713 海上拖航 a) 启拖时应向当地港监和本单位主管部门报告准确的启拖时间。启拖开始后仍应按港监要求,按时向指定的港监和本单位主管部门报告船位和拖航情况; b) 遵守各项有关晦上航行之规则,勤于了望,谨慎驾驶; c) 拖方和被拖方昼夜均应指派专人守望拖缆情况和联络信号,对无人值守的被拖船(物),拖轮应指定人员勤于观察被拖船(物)之首部水线处的橙红色标志; d) 拖缆长度一般不得小于300m,风浪较大时,应按波长的倍数尽量放长拖缆; e) 保证每隔2h测定船位一次,4h相互联络次。当航经复杂水域相遇恶劣气象时,应适当增加测定船位或相互联系的次数,甚至随时测定和联络; f) 当出现危及拖轮自身安全的意外情况时,拖轮可砍断拖缆。砍缆后,拖轮应留守在被拖船(物)附近,并及时报告所在海域的主管港监或直接通过海岸电台呼叫当地的湃上搜救中心,同时尽 ”切可能抢救被拖船(物)上的人员,紧急时,由拖轮发出求救信号。72 内河长途拖带721 拖带作业一般要求 a) 按被拖船(物)的吨位、形状、数量、航道情况配备拖轮; b) 拖轮和被拖船(物)的拖航要求应符合内河港监及船险部门的规定; c) 拖鞋驾驶员如不具备内河港监签发的内河航行技术证书,则应聘请内河引航员领航; d) 拖轮和被拖船(物)应备有足够的续航力; c) 遵守内河航行等有关法规。特别是拖轮船长必须正确利用助航标水导航,掌握船队主尺度与航道条件相适应。722 拖航前准备 a) 应对导航仪器、通信设备、系缆装置、拖缆及拖带装置进行性能和强度检查; b) 应对现有的引航参考图、潮汐表等有关航行资料进行时效险查,并按最新资料改正; c) 熟悉中途港和到达港的有关规章制度; d) 拖带有人值守的船(物)应由双方商定联络信号、方法和联络时间。723 内河拖带 a) 驶经弯曲河段时为减少扫湾水的推压应使船位略偏于横流的上方,过急弯河段时应调整车速以增加舵效; b) 驶经浅滩时应降速航行,保持连续测深或利用岸上导标导航; c) 不得在狭窄、弯曲、浅滩河段、桥梁水域和船闸引航道追越或并列行驶, d) 驶经潮流河段,严格遵守内河避碰规则和当地港航机关所制订的避让规则; e) 驶经桥梁河段要严格执行桥区安全管理规定,对于桥梁净空高度的任何疑惑,均应慎重对待; f) 应尽量使船舶以垂直正交的角度从桥孔中心位置通过,当流向与桥梁走向不为90时或航道与流向不一致时,应及早进行流压修正,为减少流压影响,过桥时应适当加速; g) 启拖时要向当地港监报告启拖时间,每经一港或重要地段时,均应向当地港监报告通过时间; h) 拖带中应指派专人守望拖缆情况和联络信号。724 吊拖船队编组基本原则 a) 要保证驳船队的强度,在一般情况下,将船体结构较强的驳船放在前面,船体结构较弱的驳船放在后面,载重量大的放在前面,小的放在后面; b) 要求有较好的线型,以减少阻力,提高航速; c) 对技术设备不良,设备不全不能满足航行需要的驳船,不得编入船队; d) 装有易爆、易燃等危险晶货物的驳船不宜与相抵触的货驳混合编队; e) 应为途中增减驳船的操作提供方便。725 顶推船队编组基本原则 a) 尽量使顶推船螺旋桨的推力合力作用线与船队的水阻力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以免压舵过大,确保船队的舵效和航向稳定性; b) 将大而重的驳船作顶驳,小而短的驳船作首驳,以减少船队的转动惯性; c) 靠近顶推船船舷的驳船,应具有良好的舵没备,以便在急需时,能配合顶推船操舵; d) 首排驳应具有良好的锚设备,便于船队的锚泊和制动; c) 顶推船的功率应与驳船队的载重吨位相匹配; f) 船队的尺度(长、宽、吃水)应与航道的尺度(曲率牛径、宽度、水深)相适应,一般情况下,船队长度一般不得超过航道曲率半径的l/61/5,最多不得超过1/3; s) 驾驶台的视线盲区不宜太大; h) 应将重驳放在上风舷,以增加抗浪能力。8防台抗台81 台风季节前(一般以1个月为限) a) 完善和健全各级防台组织,部署防台工作计划; b) 对防台设备和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c) 备妥防台、抗台时所需的工属具。82 台风季节中 a) 应保持必要的戒备,及时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的气象报告; b) 打开高频无线电话和各港指定的频道,收听有关风情信息并和调度部门取得联系; c) 出海和内河作业应根据航区情况备足粮食、淡水,燃润料,对装有货物的船应加固绑扎。83 收到台风警报后 a) 港内作业的拖轮应根据现场情况,做好一切抗台准备工作,加强与本港防台指挥机构联系,服从港口防台机构的指挥和安排; b) 正在检修保养的拖轮应停止检修保养项目。对主、辅机、舵机、锚机、锚链等主要机械设备、属具等如需临时拆、卸,需经主管部门同意; c) 停航和航次修理的拖轮,应听从上级部门的指挥,做好抗台工作。厂修船则听从船厂的指挥和安排; d) 在外港作业的船舶应服从当地港口防台指挥机构的指挥,按当地港口的规定和要求进入抗台避风锚地或驶往指定的安全停泊地点; e) 在海上执行任务的船船应果断驶向就近的防台避风锚地。84 台风袭击时841 当港口当局升l号风球时,表明台风将在48h以内临近本港及附近地区。则: a) 船长、轮机长不得擅自离船,并按规定留足在船人员。临时上岸人员也应主动回船; b) 配员不足的船舶应报告主管部门增派人员加强值班; c) 补足燃、润料和淡水,并备足量的食品和药品。842 当港口当局升起2号风球时,表明24h以内将有6至7级强风,则: a) 按防台指挥部门指定的位置就位,或进入指定的防台避风锚地; b) 系泊船应加固系缆,随时调整系缆方向和长度; c) 锚泊船要加强值班,严密注意风向、风力变化及周围船舶动态; d) 将船上所有易于移动的物品绑扎固定好; e) 检查并关闭水密门、窗、人孔盖等易于进水的部位,拧紧所有螺丝。843 当港口当局升起3号风球时,表明本港在未来12h内将有8级以上大风,则: a) 全体船员进入紧急防台抗台状态,船长应组织船员进一步检查防台抗台措施落实情况,做到万无一失; b) 全体船员按岗位责任制规定坚守岗位全力抗台,发生意外情况时应立即投入抢修或抢救; c) 当有走锚危险时,应开车配合顶风,以减轻锚链受力,如果偏荡过大发生走锚,可改抛八字锚或开车操舵以减小偏荡; d) 改抛双锚时应注意两锚夹角不宜太大,两链长度相差不宜超过两节。844 当港口当局升起4、5号风球时,表明本港风力将增强到12级或12级以上,此时应视为本港在台风袭击之中,甲板人员应一律穿好救生衣,扎紧衣袖、裤管、领口,以防意外。在确保本船安全的前提下,应执行上级主管部门、防台指挥机构的命令和承担抢救工作的义务。85 台风警报解除后 a) 台风过后应迅速查明本船有无损失,如实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b) 台风过后应警惕潮汐规律紊乱,浮标可能飘移,导航设施可能损坏或丢失,江河滩地可能发生变迁,航道内可能有沉船或未标识的障碍物等情况,一经发现应主动向当地港监报告。9责任关系91 拖轮拖带大轮,因受大轮雇佣应听从大轮的指令。92 在对拖轮未构成安全威胁情况下,拖轮应对因不服从大轮指挥而发生的海损事故承担责任。93 拖轮受雇形式的责任关系以拖轮接受大轮(或被拖物)指令或带上第一根缆绳始至被明确告知不再需要时止为界限。94 拖轮一旦受雇,其间即将拖轮与被拖船(物)视为一个整体,拖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间切行动均受被拖船(物)指挥,所发生的海损事故,包括拖轮被他船碰撞,均应与被拖船(物)发生关系,由被拖船(物)负责。但拖轮有责任将即将可能发生的海损和有可能导致海事的任何紧迫信息及时向被拖船(物)上的指挥者报告,争取及早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发生事故。一旦发生险情,拖轮应积极配合被拖船(物)采取有效避让措施。95 拖轮拖带主机失灵,丧失自航能力的被拖船,若无指挥能力时,靠离泊位和航行均由拖轮指挥,成为拖轮的自主行为,则期间发生的一切海损事故均由拖轮承担责任。如果靠离泊和航行均由被拖船指挥,则期间发生的一切海损事故由被拖船承担责任。96 内河拖骅拖带驳船均由拖轮负责指挥,期间发生的一切海损事故,由拖轮承担。97 两艘及两艘以上拖轮共同拖带同一艘无自航能力的被拖船(物),应事前确认主拖拖轮,需要由拖带方承担责任的,应由主拖拖轮负责。98 两艘或两艘以上拖轮共同进行靠离泊作业时,若其中一艘为傍拖拖轮,则应以其为主;若两艘均为傍拖拖轮,则应以靠近被拖船(物)尾部的拖轮为主;若两艘拖轮均傍拖被拖船(物),尾部一侧,则以里档拖轮为主。99 拖航作业与靠泊作业的水域界线以距泊位500m处为准,其时间界线为领拖拖轮的回答声号为准,即傍拖拖轮鸣放一长声联系信号后,拖头拖轮鸣以一长声作为回答信号,即为离泊结束,拖航开始。傍拖拖轮鸣放停车声号后,拖头拖轮鸣以停车声号表示回答,即为拖航结束,靠泊开始。910 配有甚高频电话的双方船舶可应用电话明确拖航和靠离泊作业的地域和时间界限。10拖轮专用号灯、号型、信号101 拖轮号灯和号型显示1011 拖轮吊拖应显示的号灯和号型: a) 垂直两盏桅灯; b) 两盏舷灯; c) 一盏尾灯; d) 一盏拖带灯垂直于尾灯的上方,间距不小于2m; e) 当拖带长度超过200m时,晚间再增加一盏桅灯,白天在最易见处显示一个菱形体号型。1012 拖轮顶推或绑拖时应显示的号灯: a) 垂直两盏桅灯; b) 两盏舷灯; c) 一盏尾灯; d) 当顶拖船和被顶推船牢固地连接成一个组合体时,则应作为一艘机动船来显示号灯。1013 被拖船(物)应显示的号灯和号型: a) 两盏舷灯; b) 一盏尾灯; c) 参照10.1.1.e)。1014 不易察觉的部分淹没体的被拖船(物)或这类船(物)的组合体,应显示的号灯和号型。 a) 宽度小于25m,在前后两端或接近前后两端处各显示一盏环照白灯; b) 宽度为25m或25m以上时,在两侧最宽处或接近最宽处,另加两盏环照白灯; c) 长度超过100m,在a)和b)项规定的号灯之间,另加若干环照白灯,使得这些灯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0m; d) 最后一艘被拖船(物)末端或接近末端处,显示一个菱形体号型,如长度超过200m时,尽可能在前部最易见处另加一个菱形体号型。102 号型、号钟和号锣的技术要求1021 号型的颜色和尺度 a) 号型应是黑色; b) 球体直径应不小于0.6m; c) 圆锥体底部直径应不小于0.6m,其高度应与直径相等; d) 菱形体应由两个圆锥体以底相合组成; e) 号型之间的垂距应不小于1.5m。1022 号钟和号锣的强度和构造 a) 号钟、号锣所发出的声压级,在距离它1000m处,应不小于110dB(A); b) 号钟和号锣应用抗蚀材料制成,其设计应能使之发出清晰的音调,号钟口的直径应不小于 300mm; c) 钟锤的重量应不小于号钟重量的3。103 内河拖带的号灯显示1031 拖轮吊拖时应显示 a) 垂直两盏白光桅灯; b) 两盏舷灯; c) 一盏尾灯; d) 高于尾灯位置上显示一盏白光灯,但该灯光不得在正横后显示。1032 拖轮顶推、绑拖船舶、排筏时应显示: a) 垂直三盏白光桅灯; b) 两盏舷灯; c) 一盏尾灯。1033 拖轮吊拖排筏时应显示: a) 垂直显示白、绿、白光桅灯各一盏; b) 两盏舷灯; c) 一盏尾灯; d) 高于尾灯位置上显示一盏白光灯,但该灯光不得在正横后显示。1034 两艘(含两艘)以上拖轮共同拖顶组成一个船队时应显示: a) 共同顶推时,应在主拖轮上显示顶推船队的号灯,其余拖轮只显示被顶推船号灯; b) 前后吊拖时应在最前面一艘拖轮显示吊拖号灯,后面的拖轮显示被拖船的号灯。1035 被吊拖、顶推的船舶、排筏在航时应显示: a) 被吊拖、顶推的船舶应显示红、绿舷灯; b) 当为多排列式队形时,最左边的一列船舶只显示红舷灯,最右边的一列船舶只显示绿舷灯; c) 被顶推船队最前一艘船的船首应显示一盏白光船首灯,其灯光不得在正横后显露; d) 被顶推船的船尾超过拖轮船尾时还应显示白光尾灯; e) 吊拖船队中最后一排船应显示白光尾灯; f) 披吊拖的排筏应在四角高出排面至少1m处显示白光环照灯一盏,被顶推的排筏在排首两角高出排面至lm处显示白光灯各一盏,其灯光不得在正横后显露。11拖轮拖带索具的计算方法111 钢丝缆绳1111 钢丝拖缆的技术规格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1112 钢丝拖缆的允许拉力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1113 钢丝拖缆的报废标准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1114 钢丝绳破断强度经验公式: 619 破断强度0.045D29.8kN 637 破断强度0.045D29.8kN 631 破断强度0.043D29.8kN式中,D钢丝绳直径,mm。1115 钢丝拖缆的情况说明: a) 一般情况下船上用作带缆和拖缆均使用637钢丝绳; b) 一般情况下钢丝绳的安全系数K取56; c) 作带缆使用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K取8; d) 作拖缆使用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K取810; e) 换算系数C: 629 钢丝绳为 0.85 637 钢丝绳为 O.82 66l 钢丝绳为 O.80112 化纤缆绳1121 化纤缆绳的规格、重量、强度见附录D(标准的附录)1122 尼龙绳破断强度经验公式: 尼龙绳破断强度O.001140C2 9.8kN式中:C缆绳周长,cm。113 拖轮索具1131 卡环(索具卸扣)规格尺寸及容许负荷见附录E(标准的附录)。1132 卸扣强度计算公式: 卸扣强度=0.465D29.8kN式中:D-卸扣直径,mm。附录A标准的附录国产钢丝绳主要技术规格表A 国家标准钢丝绳主要规格(GB1102-74)规格直 径钢丝总断面 积参考质量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MPa)钢丝绳钢丝14001550170018502000钢 丝 破 断 拉 力 总 和(mm)(mm2)(kg/100m)(9.8N)(不小于)6196.20.414.3213.53200022102430264028607.70.522.3721.14313034603800413044709.30.632.2230.454510499054705960644011.00.743.8541.446130679074508110877012.5O.857.2754.12801088709730105501145014.O0.972.4968.50101001120012300134001445015.51.089.4984.57125001385015200165501785017.01.1108.28102.30151501675018400200002165018.51.2128.87121.80180001995021900238002575020.O1.315l.24142.90211502340025700279503020021.51.4175.40165.80245502715029800324003505023.O1.5201.35190.30281503120034200372004025024.51.6229.09216.50320503550038900423504580026.O1.7258.63244.40362004005043950478005170028.01.8289.95274.0040550449004925053600579503l.02.0357.96338.30501005545060850662007155034.02.2433.13409.306060067100736008010O37.02.4515.46487.107215079850876009535040.02.6604.95571.70846509375010250011150043.02.8701.60663.009820010850011900012950046.03.O805.4l761.101125001245001365001490006378.70.427.8826.213900432047305150557011.0O.543.5740.966090675074008060871013.0O.662.7458.988780972010650116001250015.O0.785.3980.27119501320014500157501705017.50.8111.53104.80156001725018950206002230019.5O.9141.16132.7019750218502395026lOO2820021.51.O174.27163.80243502700029600322003485024.01.1210.87198.202950032650358003900042150表A(完)规格直 径钢丝总断面 积参考质量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MPa)钢丝绳钢 丝14001550170018502000钢丝破断拉力总和(mm)(mm2)(kg/100m)(9.8N)(不小于)63726.01.2250.95235.935100388504265O464005015028.01.3294.52276.8412004565050050544505890030.01.4341.57321.1478005200058050631506830032.51.5392.11368.6548506075066650725007840034.51.6446.13419.4624506915075800825008920036.51.7503.64473.47050078050856009315010050039.01.8564.63530.8790008750095950104000Ll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桡骨头骨折课件
- 2025年公务员考试练习题考试练习题及答案指导
- 2025年融媒体舆情分析笔试高频考点解析集
- 桌球培训课程内容
- 2025年篮球规则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篮球明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A级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综合试题及答案二
- 桃红葡萄酒发酵工艺
- 2025年视觉设计岗位面试常见题
- 栽蒜苗课件教学课件
- 招生代理授权合同范本
- 2025年广西玉林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件-第4章 质量检验
- 2025年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选拔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电子技术基础说课
- 医院科室主任年度目标责任书模板
- 2025年成考考试题目解析及答案
- 2025年足球裁判三级试题及答案
- 旅行团队管理办法
- 2025年秋期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2025年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项目合作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