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以朗读法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感情 3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乐于创造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着作。 三、指导阅读,了解文意 1字音、字形 履(l) 遂(su) 宁(nng) 度(du量长短 d 量好的尺码) 2.字义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3重要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3)何不试之以足? 倒装句,实际上为:“何不以足试之?”4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四、指导复述课文 1文章言简意赅,下面就请同桌合作,根据课后的注释,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试着复述。 2找同学复述课文,注意应根据故事的发展进行复述,不要求跟课文完全一致。 五、理清顺序,探究寓意 1阅读这则寓意,按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3体会文章寓意 (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顽固守旧、墨守成规。 (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教条主义,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4评点: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六、作业 翻译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并导入新课。 二、学生交流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是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三、指导阅读,读准字音。 1字音、字形涉sh 遽j 契q 矣y 若ru 2字义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3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四、学生自读,对文中一些字词及写法的理解。 1“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2写法评析: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3点评渡江的楚国人刻舟求剑,最终的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这则寓言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五、总结学习成果。 1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 3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在揭示寓意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寓意: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瑞思课件谷歌链接
- 企业股份转让合同协议书股份转让合同协议书4篇
- 安全方面的培训证书课件
- 理财资金知识培训课件
- 甘南环保应急方案工程(3篇)
- 定西亮化工程方案(3篇)
- 安全文明校园培训内容课件
- 球磨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岑溪市明达建材有限公司建筑砌块制造项目环评报告
- 房屋渗水修补工程方案(3篇)
- 感恩教师节幼儿园教师节
- 病人出入院的护理课件
- 电缆安全小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标准)员工住房安全协议书
- 青海省尖扎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浙江温州市公用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面向高校招聘31人(第一批)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色彩的三属性05课件
- 中铁施工管理办法
- 基孔肯雅热理论培训试题
- 思政教学试讲课件
- 现场切削液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