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读后感-.doc_第1页
四圣心源读后感-.doc_第2页
四圣心源读后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圣心源之“一气周身”黄氏积累数十年经验,将古今学说融会贯通,在医学事业上不懈的努力,对促进医学进步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以四圣心源一书影响颇大。在阅读该书时,其中“一气周身”的理论让我影响深刻。“一气周身”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认为“一气”广义上应该等同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气的定义范畴,狭义上讲,应该是指人体生命活动之象。黄元御先生在其著作四圣心源中归纳出了 “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 ,中焦土气斡旋”的理论模型,该理论非常重视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形成了独特的人体气化理论,该理论根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切中人体生理的本质,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立法。从某种角度来说,整个宇宙都可以看作是气的运行。正如素问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言“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亦可以看做是宇宙这个不停运行的大气中的一部分气。而黄元御将这套理论运用到临床上,达到了相当满意的效果。当年乾隆皇帝久病不愈,请其诊治,获得佳效,于是赐题“妙悟岐黄”赐之,并诏为御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宝命全形论言: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即是说,阴阳就是天地之道,就是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而人是天地之间的一股气。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之间的这股气也不过是阴阳之变化。故而黄元御则把这种规律具体地总结为:阴阳就是一气之升降,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黄元御提出的“一气周流”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以及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一脉相承,是从最本质的气的层次,来阐述天地人身之气的运行,因此它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可谓由源到流,高屋建瓴。一气周流的结构是浑然一体的。人体的一气周流描述的是人体生命活动之象,从中焦来讲的话,主要表现为中焦的脾胃之气。中焦的这一团土气,脾升胃降,其不停息的升降斡旋,犹如漩涡,由内向外,旋转出来,往上左升的部分转出来就是木火之气,往下右降的部分转出来就是金水之气,整个生命的一气周流是浑然一体的。以中焦土气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一气周流中的木火金水只是中焦土气的不同状态而已。并非表现为周围一圈是木火金水,中间单独存在一团土气,不是这样的结构。一气周流的组成结构类似于太极图的结构,它实际上是浑然一体的。以五行的角度来解释的话,人体生命的活动,就好比有一个活动范围一样,这个范围规定为土。在这个范围内,最居中的这一部分定义为中土之气,偏于升发的这一部分叫做木火之气,偏于敛降的这一部分叫做金水之气,实际上都是生命活动之象,都是浑然一体的,并没有截然分开。一气周流学说所描述的这种人体生命活动之象,在人体中的运动变化离不开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这种规律可以表现为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相应协调;如破坏了这一平衡协调,就会出现脏腑经络器官的病变,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有言“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喻嘉言在其著作医门法律中说:“其所以统摄营卫、脏腑经络,而令充周无间,环流不息,通体节节皆灵者,全赖胸中大气为之主持。”一气周流学说对阴阳的强调是其上下回周,彼此互根,上下环抱。阴升逐渐化阳,阳降从而逐渐化为阴,并非是指阴阳可独自的由少而壮。五行方面,该理论认为五行是不停息的周流着的五行。“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这体现了一气周流学说的整体运动的观点。天有六气,风、火、暑、湿、燥、寒,为阳;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为阴。天之六气化地之五行,地之五行生天之六气。人之五行和天之六气是对应的,只有当其中的某一气处于“病态”的时候,才会表现出其单独的特征,如“木曰曲直”、“火曰炎上”。该学说在解释人体病理的时候,崇尚中气,兼顾四维。脾胃升降功能是“一气周流”正常与否的决定因素。黄元御认为,中气虚衰,升降失常,百病由生,而导致中气虚衰的病机主要为阳虚土湿,治疗以温阳补土为大法。阳虚土湿病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以燥金化气,湿为本气,而燥为化气,是以燥气不能敌湿气之旺,阴易盛而阳易衰,土燥为病者,除阳明伤寒承气证外不多见,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土湿也”。人不过就是天地之间的一股气合而成形而已。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之间的这股气也不过是阴阳之变化。阴阳就是天地之道,就是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阴阳就是一气之升降,升则为阳,降则为阴。所以不仅治病要从阴阳上下功夫,养身长命也要本于阴阳。阴阳虽然变化莫测,总是有其形迹可察的。可以从象的角度来把握阴阳。象也是动态的,它也在随着阴阳不停地变化着,然而却总不能遁其形迹。对象的观察细致入微,达到了数的层次,就可以秋毫在目,预言生死。医总离不开药。黄元御认为:“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四圣心源的开篇第一方即“黄芽汤”,便充分代表了黄元御推崇中气的思想。此方由人参、甘草、茯苓、干姜组成,黄元御在方后注明“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黄元御创制的其他诸多方剂也反映了“一气周流”的运行规律,其组方有从左路升发的药物,如麻黄、桂枝、附子、细辛等等;有从右路敛降的药物,如石膏、大黄、五味子等等;有从中焦斡旋的药物,如半夏、茯苓、干姜、甘草,等等。天地之间,阴阳之象无处不在。春夏秋冬,寒暑往来,日出月落,昼夜交替,无不是象。乃至病有病象,药有药象,诸象纷然,而终归一致。象即是阴阳之变化,即是一气之周流,天地之间同此一气,所谓天人一也,诸象亦同归此气,一无二致。总之,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从最本质的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