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稻品种.doc_第1页
安徽水稻品种.doc_第2页
安徽水稻品种.doc_第3页
安徽水稻品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早籼802品种(生态)类型:早籼常规稻品种审定编号:皖稻2009001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399S(来源于安农S-1-6421)Z96-12(来源于浙江嘉兴农科院),系谱法选育。主要特征特性:剑叶较短,茎鞘紫色,穗镰形下垂,无芒或少量极短芒。颖壳黄色,颖尖紫色,谷粒长度中长,谷粒形状为椭圆形。2006年、2007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80cm左右,亩有效穗26万左右,每穗总粒数95粒左右,结实率74%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竹青)长1-2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7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6年米质(区试点样品,下同)达部标4级,2007年米质达部标等外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6年区试亩产46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2.45%(不显著);2007年区试亩产473公斤,较对照品种减产0.42%(不显著)。2008年生产试验亩产47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适宜推广区域:我省沿江区、皖南山区和皖西丘陵区作早稻种植。注意事项: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早籼802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早籼802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早籼802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寒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2、中2优1286品种(生态)类型: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审定编号:皖稻2009002育种人: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中2A中恢1286(明恢63与IR841杂交后系统选育获得)主要特征特性:芽鞘紫色,叶鞘(基部)紫色,叶片浓绿色;茎秆节颜色黄绿色,茎秆节间红色;剑叶叶片直立较宽,主茎叶数17叶左右;花药黄色,柱头黑色;长穗、穗型较大、穗下垂;颖壳茸毛少,颖壳黄色、颖尖紫色,无芒,护颖白色,谷粒长型、较小。2005年、2006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01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9万左右,穗总粒数153粒左右,结实率79%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全生育期117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协优92)迟熟1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5年抗叶枯病(抗性3级)、感稻瘟病(抗性6级);2006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5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6年米质达部标3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5年区试亩产48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4%(显著);2006年区试亩产56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2.4%(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亩产50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1.2%。适宜推广区域:我省沿江区和皖南山区作晚稻种植。注意事项:在不同使用条件下,中2优1286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中2优1286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中2优1286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3、优431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审定编号:皖稻2009003育种人:安徽同创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32A恢431主要特征特性:2006年、2007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6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6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88粒左右,结实率83%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汕优63)迟熟1-2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感稻瘟病(抗性7级);2007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6年米质(区试点样品)达部标5级,2007年米质(区试点样品)达部标4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6年区试亩产59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1.3%(极显著);2007年区试亩产62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0.5%(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亩产61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0.8%。适宜推广区域:我省大别山区以外地区作中籼种植。注意事项:在不同使用条件下,优431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优431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优431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4、川农2号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审定编号:皖稻2009004育种人: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G683A(来源于G46BK17B)泸恢17主要特征特性:2005年、2006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2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7万左右,穗总粒数158粒左右,结实率83%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全生育期139天左右,比对照品种(汕优63)迟熟5-6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5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感稻瘟病(抗性7级);2006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中抗稻瘟病(抗性4级)。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5年米质达部标3级,2006年米质达部标5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5年区试亩产54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4%(不显著);2006年区试亩产60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2.0%(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亩产60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1%。适宜推广区域:我省大别山区以外地区作中籼种植。注意事项:在不同使用条件下,川农2号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川农2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川农2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5、宁粳3号(W006)品种(生态)类型:晚粳常规稻品种审定编号:皖稻2009005育种人: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宁粳1号宁粳2号,系谱法选育。主要特征特性:2006年、2007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84厘米左右,亩有效穗23万左右,穗总粒数97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M1148)早熟4-5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7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6年米质达部标1级,2007年米质达部标2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6年区试亩产50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0.8%(不显著);2007年区试亩产46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3%(不显著)。2008年生产试验亩产47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1.9%。适宜推广区域:我省沿江区和皖南山区作晚稻种植。注意事项:在不同使用条件下,宁粳3号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宁粳3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宁粳3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6、新隆粳3号品种(生态)类型:晚粳常规稻品种审定编号:皖稻2009006育种人:安徽益海嘉里水稻科技有限公司品种来源:爱知香(日本引进)武运粳3号,系谱法选育。主要特征特性:稃尖无色,稃毛疏短。2006年、2007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82厘米左右,亩有效穗23万左右,穗总粒数93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9克左右,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M1148)早熟4-5天左右。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2级);2007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6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7年米质达部标3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6年区试亩产50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3%(不显著);2007年区试亩产49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0.1%(极显著)。2008年生产试验亩产46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0%。适宜推广区域:我省沿江区和皖南山区作晚稻种植。注意事项: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新隆粳3号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新隆粳3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新隆粳3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7、糯稻N-2品种(生态)类型:常规糯稻品种审定编号:皖稻2009007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从轮回422变异株中,经过3代系统选育而成。主要特征特性:2005年、2006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11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9万左右,穗总粒数138粒左右,结实率84%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汕优63)迟熟1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5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中抗稻瘟病(抗性4级);2006年高抗白叶枯病(抗性1级)、抗稻瘟病(抗性2级)。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5年米质达部标5级,2006年米质达部标4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5年区试亩产525公斤,与对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