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马丽娜(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摘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信息时代主要载体和工具的计算机,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文从四个方面研究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一部分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综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三种模式;第三部分叙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案例;第四部分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时应避免的三个误区。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任重而道远,是21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这路。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教学 应用中国古代科学曾经有过光辉的历史,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闻名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到了17世纪,自然科学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而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国人的封建保守和民族创新意识不强是关键因素。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各国科技竞争更为强烈,为了赢得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各国都加快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育教学技术发生了根本改变,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中国的课程改革应尽快跟上时代步伐。1.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在被科学和技术支配的社会里,生活的情景变得极其复杂,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打破传统科学的界限,多学科知识的共同参与。当今的科学技术不仅在自然科学的领域里相互交叉,而且与人文和社会科学也紧密联系,不仅在理论上不断的创新,而且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课程的教学既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还要让他们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主动且自主的学习,注意提高在直接参与与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实际问题作出决策及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真实的模拟宏观和微观世界,又可以缩短或延长事物变化的过程,还可以代替危险或昂贵的实验和创建探究发现的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还可以把学科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大量讲解和叙述事实、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把枯燥的语言和文字描述变成了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把简单的事实罗列变成了丰富的背景和相关知识。在丰富多彩和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很快地记住大量的事实知识,还能够使自己领悟到适应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增强公民责任感和全球意识。2.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三种模式2.1演示性教学模式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等制作或选择符合需要的课件或资源,并在课堂上利用课件演示教学内容,方便教师更有效的进行教学。这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在这种应用模式中,教师完全控制教学过程,学生和接受学习,信息技术被用来强化传统的课堂教学。2.2探究性学习模式该模式具体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索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的一种教学模式。2.3研究性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自主控制学习过程,使用信息技术来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监督者和指导者。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了课堂和学科教学的界限,只要能够获取信息,学习就能发生。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信息,通过主动探索完成意义建构,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表达自己对某一内容的理解,并创造、传递新的信息,所以在该模式中信息技术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协作工具、研发工具而存在的。在这三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由被动接受学习到主动探索、主动研究不断发展的。在这三种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也不断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是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到师生互动学习过程的转化,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也不断增强;随着应用模式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也不断增多,对教学坏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3.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案例3.1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自行探究的乐趣。首先,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行探究的乐趣。观察是探究的开始,不会观察,探究也无法进行。三年级科学课程第一课就是“我看到了什么”,从儿童身边最熟悉的自然事物-大树,开始了学习活动。三年级学生年纪小,观察事物的特点是粗而不细,表面而不深入。我们可借助先进的现代媒体色彩鲜艳、画面清晰、音乐悦耳、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将森林、大树搬进课堂,“从看一棵大树到观察一棵大树,我们的活动就开始了”。借助多媒体“可大可小,并能定格”的优势,将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树皮、树杈、树枝、树叶、果实,甚至树干上的附着物定格、扩大,展示给学生观察,这样他们“看到了一颗真正的大树,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一个无比美妙的世界”,其乐无穷,真正尝到自行探究的乐趣。其次,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已形成对科学进行探究的思维方式。例如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简单易用的优势,将美丽的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以及叶是怎样长在枝条上的,各种叶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叶片上,许多很细的“脉”,这显现的和隐蔽的部分都一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整理、讨论、交流,通过像科学家那样的自行探究,自行获取有关叶子的知识。3.2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能更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应用创新的欲望。新一轮科学课程在编排上最大的特点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去学习科学知识;在做的过程中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与道德问题。根据课改的需要,添置新的图书,加强图书馆建设;添置新的实验设备,加强各种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多媒体电脑教室;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室动手实验,到图书馆看书、查找资料,从互联网上获取最新信息,给学生“做”,提供充分的物质和理论保障。如学习“水”(科学三年级上第4单元),让学生自行在实验室中观察“水”,动手做实验,采用多种方法认识各种各样的液体,学会比较水的多少,并从图书馆、互联网上进一步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特别是严重缺水地区,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困难,增强研究“水”的信息与决心。如学习第三单元“我们自己”(科学三年级上)时,我们仅让学生全面观察自己、猜猜我们是谁,是不够的,特别是学习“奇妙的指纹”,仅用眼睛来观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可以借助电子显微镜将孩子们的指纹一个个映到大屏幕上,他们才能发现,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并通过查找、学习有关资料(书籍、因特网等)让学生去了解怎样利用指纹的特征,并将自己发现的现象进行交流,这样才是“我做过了,我也理解了”。4.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避免的三个误区误区之一:课件一味追求趣味性,缺乏针对性,有哗众取宠之嫌。平时上教学论练习时,常会发现许多同学的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声效,花哨的好像幼教软件。当然,设计者的本意是想使课件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事与愿违,一些幼稚的画面或声音常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反而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教学效果。误区之二:无原则的增大教学密度,令学生应接不暇。我们知道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可将声音、图像、动画集成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并在设计者的优化组织设计下,增大信息传播速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优点。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如果内容太多,进度太快,学生就难以集中注意力,而呈现的信息切换过于频繁,学生的注意往往又难以转移。如果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味加大教学密度,纵然图文声情并茂,学生却经常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一道练习在屏幕上才显示几秒钟,就想让学生报出正确答案,操之过急;一段材料刚阅读一边,就指望学生能提取出关键信息,谈何容易!误区之三:忽视师生情感交流,满堂都是“鼠标”教学。许多老师认为,进行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解放老师,告别黑板、粉笔,只需将鼠标轻轻一点,一切问题尽可迎刃而解。所以在不少多媒体教学中,可以看到教育几乎完全依赖鼠标,一堂课在“嗒嗒”声中开始,又在“嗒嗒”声中结束,这样倒是省却了板书板画的麻烦,节约了时间,看起来很潇洒。孰不知教育者已不自觉的放弃了主导作用,而沦为一名“播映者”;学生也变成了普通观众,失去其主体地位,少量的学生活动也因为缺乏情感交流而显得苍白无力。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科学课堂教学是科学教学与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蜂拥而至,都可能引发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地把信息技术引进教学过程中去,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利用新的教育理论,发挥传统教学的优越性,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的更加完善,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参考文献【1】基础较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基200117号(2001年6月7日颁布).【2】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技出版社,1990.75.【3】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16.【4】李葆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99-114.【5】马振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问.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6】陈炳木,张剑平.多媒体课件设计.北京: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3.【7】赵琳.科学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8】毕润成.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9】河南教育报社.三年级(上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Ma lina(Zhengzhou Teachers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Abstract:Along with informationization advancement quickening, as the main carrier and the tool, computer is playing a important part in the education. The whole text contained four aspects .The first part elaborated that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sci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was necessary; The second part summarized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sci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had three kinds of pattern; The third part narrated some cases in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sci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The last proposed teacher should avoid three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