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产权合同理论与判解研究 篇一知识产权专业书目知识产权专业(方向)推荐书目 一、推荐原则本书目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来推荐学习书目。 其推荐原则分别如下本科生在基本掌握民法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产权的入门学习,在侧重于实务运用。 硕士生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知识产权的基本制度,在掌握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再为实务运用、理论研究两个方向的深入发展作实质、方法上的准备。 博士生侧重于方法论的学习、思维方式的开拓与知识产权理论研究。 二、推荐书目(一)本科生 1、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xx版。 2、赵敦华著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 3、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张玉敏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6、李开国、张玉敏主编中国民法学,法律出版社xx年版。 7、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修订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王泽鉴著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9、王泽鉴著法律思维玉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10、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xx年版。 11、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xx年版。 12、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xx年版。 13、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第2版。 14、郭禾主编知识产权法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15、薛虹著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6、沈仁干、钟颖科著著作权法概论(修订本),商务印书馆xx年版。 17、李明德、许超著著作权法,法律出版社xx年版。 18、黄晖著商标法,法律出版社xx年版。 19、汤宗舜著专利法教程(第三版),法律出版社xx年版。 20、孔祥俊商业秘密保护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1、知识产权局条法司著信专利法详解,知识产权出版社xx年版。 22、董保霖著商标法律详解,中国工商户办社xx年版。 23、程永顺编知识产权四法十二条例,知识产权出版社xx年版。 24、孔祥俊著wto知识产权协定及其国内适用,法律出版社xx年版。 25、郑成思,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xx年版。 26、奥地利博登浩森著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汤宗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27、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971年巴黎文本)指南,刘波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28、罗马公约和录音只怕公约指南,刘波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29、罗东川、马来客主编知识产权名案评析,经济日报出版社xx年版。 30、靳学军、宋鱼水主编知识的力量北京市海滨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十年案例评析,法律出版社xx年版。 31、谭筱清主编数字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与判解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xx年版。 32、许海峰主编知识产权诉讼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xx年版。 33、许海峰主编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xx年版。 (二)硕士生 1、英罗素著西方哲学史,马元德译,上午印书馆1976年版。 2、英艾耶尔著二十世纪哲学,李步楼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爱尔兰j?m?凯利著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xx年版。 4、德阿图尔?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默尔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xx年版。 5、英韦恩?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xx年版。 6、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上午印书馆1963年版。 7、英洛克著政府论,叶启芳等译,上午印书馆1964年版。 8、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上午印书馆xx年修订第三版。 9、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高鸿钧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10、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上午印书馆1959年版。 11、何勤华西方法学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12、葡叶士朋欧洲法学史导论,吕平义、苏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米健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xx年版。 14、美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德卡尔?拉伦茨著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xx年版。 16、黄茂荣著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17、意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8、周罗马法原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9、王泽鉴“民法丛书系列(民法总则、民法物权 1、2、债法原理 1、 2、3)及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8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张玉敏著走过法律,法律出版社xx年版。 2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写知识产权纵横谈,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22、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xx年第3版。 23、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新世纪的若干研究重点,法律出版社xx年版。 24、冯晓青等著知识产权法热点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xx年版。 25、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26、吴汉东等著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xx年版。 27、古祖雪著国际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xx年版。 28、陶鑫良、袁真富著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出版社xx年版。 29、德利亚?利普希克著著作权与邻接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中译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 30、韦之著著作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吴汉东等著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2、曾陈明汝著商标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33、黄晖著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xx年版。 34、尹新天著专利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xx年版。 35、张晓都著专利实质条件,法律出版社xx年版。 36、魏衍亮著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xx年版。 37、程永顺主编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实物,法律出版社xx年版。 38、李琛著知识产权片论,中国方正出版社xx年版。 39、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法律出版社xx年版。 40、张玉敏主编中国欧盟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xx年版。 41、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xx年版。 42、张耕著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研究,法律出版社xx年版。 43、张广良著知识产权侵权民事救济,法律出版社xx年版。 44、沈仁干主编数字技术与著作权观念、规范与实例,法律出版社xx年版。 45、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编知识产权经典判例,知识产权出版社xx年版。 三、博士生 1、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美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新1版。 3、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xx年版。 4、挪威斯坦因?u?拉尔森主编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xx年版。 5、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 6、英丹皮尔著科学史及其宗教和哲学的关系,李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版。 7、法巴特著符号学原理,王东亮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 8、英霍克斯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瞿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9、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xx年版。 10、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xx年新1版。 11、费孝通著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英约翰?香德、彼得?斯坦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3、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14、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15、美弗里德曼著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李琼英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16、尼尔?麦考密克、奥塔?魏因贝格尔著制度法论,周洁谦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修订版。 17、日川岛武宜著现代化与法,王志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1994年版。 18、美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9、美波斯纳著法律与文学李国庆译,中国政法大学xx年版。 20、美波斯纳著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21、苏力著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美霍姆斯著普通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23、英劳森、拉登著财产法(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24、德京特?雅科布斯著规范?人格体?社会,冯军译,法律出版社xx年版。 25、美本杰明?卡多佐著司法过程性质的分析,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26、美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xx年版。 27、意朱塞佩?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8、德弗朗茨?维亚克尔著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的发展魏观察重点,陈爱娥等译,上海三联书店xx年版。 29、谢铭洋著指挥财产权之基础理论,元照出版公司1997年第2版。 30、美劳伦斯?莱斯格著思想的未来,李旭译,中信出版社xx年版。 31、美劳伦斯?莱斯格著代码,李旭等译,中信出版社xx年版。 32、美罗伯特?p?墨杰斯等著新技术时代的知识产权法,齐筠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33、澳彼得?达沃豪斯、约翰?布雷斯韦特著信息封建主义,刘雪涛译,知识产权出版社xx年版。 34、美威廉?m?兰德斯、理查德?a?波斯纳著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金海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 35、李扬等著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法律出版社xx年版。 36、金海军著知识产权私权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37、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修改立法资料选,法律出版社xx年版。 38、李雨峰著枪口下的法律中国版权史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xx年版。 赵元果编著中国专利法的孕育与诞生,知识产权出版社xx年版。 39、左旭初著中国商标法律史(近现代部分),知识产权出版社xx年版。 40、李明德著美国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xx年版。 41、李响著美国版权法原则、俺案例及材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42、德雷炳德著著作权法,张恩民译,法律出版社xx年版。 43、英萨莉?斯皮尔伯利著媒体法,周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xx年版。 44、王太平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原则、理论基础与具体构造,法律出版社xx年版。 45、李琛著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 46、吴汉东等著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xx年版。 47、曹新明著中国知识产权法典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48、刘茂林著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49、日富田彻男著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0、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1、美米勒、戴维斯著知识产权法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第三版,影印本),法律出版社xx年版。 52、brad shermanand lionelbently:the makingof modernintellectual propertylaw-the britishexperience,1760-1911,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9. 53、peter drahos:a philosophyof intellectual property,dartmouth publishing,1996. 54、ronan deazley:on theorigin ofthe rightto copy,hart publishing,xx. 55、john feather:publishing,piracy andpolitics-an historicalstudy ofcopyright inbritain,mansell publishinglimited,1994. 56、assafa endeshaw:intellectual propertypolicy fornon-industrial countries,dartmouth publishing,1996. 57、william cornish:cases andmaterials onintellectual property(fourth edition),sweet&maxwell ltd,xx. 58、robert m.sherwood:intellectualpropertyand economicdevelopment,westview press,1990. 59、gillian davies:copyright andthe publicinterest,published jointlyby vchverlagsgesellschaft mbh&vch publishinersinc.,1994.附1.知识产文丛系列,郑成思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 2.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系列,刘春田主编,商务印书馆。 3.北大知识产权评论系列,郑胜利主编,法律出版社。 4.网络法律评论系列,张平主编,法律出版社。 5.知识产权研究系列,唐广良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 6.知识产权法研究系列,王立民、黄武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二知识产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践(张晓津)知识产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践张晓津上传时间:xx-4-21对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能否造成精神损害,能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我国民法通则和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因而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一直为知识产权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广为关注。 在审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如何认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如何计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都是司法实践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通过和施行无疑对民事侵权,包括知识产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在对知识产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提出对知识产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一点建议,以期促进对权利人精神权利的保护。 一、知识产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一)相关法律规定对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能否造成精神损害,能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世界各国的法律规定有所不同,对精神权利的保护程度是不一致的。 英美法系并未规定对侵犯精神权利的经济赔偿的救济措施;大陆法系则通常都规定了对精神权利的侵犯采取赔偿权利人精神损失的救济措施1。 我国民法通则和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对此问题并未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但从中可以找到知识产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该规定中的“赔偿损失”可以理解为我国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也是知识产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最根本的法律依据。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了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是指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对于侵害著作权人权利的行为,该法规定了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形式。 这里的赔偿损失可以理解为对侵害著作人身权而对权利人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直接具体的法律依据。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作者可以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因此,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著作人身权应当同公民一样受到同样的保护。 对于著作权人的精神权利各国版权法所保护的内容有所不同,而伯尔尼公约第6条之2第一款所明确规定的精神权利仅仅有两项,即作者身份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作者仍保有要求其作品作者身份的权利,并有权反对对其作品的任何有损其声誉的歪曲、割裂或其他更改,或其他损害行为。 因此我国著作权法对精神权利的保护是符合伯尔尼公约的要求的,且保护水平较高。 此外,我国著作权法第36条还规定了作为邻接权主体之一的表演者的表明表演者身份和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精神权利。 从国际保护来看,作为邻接权主体之一的表演者的精神权利较版权人的精神权利的出现要晚得多。 伯尔尼公约仅规定了对版权人精神权利的保护,而有关邻接权保护的罗马公约及其他任何国际条约都未规定对表演者精神权利的保护问题,直到1996年的世界表演和唱片条约才明确规定了表演者的精神权利。 我国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于精神权利保护问题及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未作规定。 (二)学界理论观点对于知识产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对知识产权侵权中涉及的侵害人身权的问题,应当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予以补救。 其赔偿范围仅限于对受害人人身精神权益的精神损害赔偿,不包括因侵害知识产权人身精神权益而遭受的财产损失。 对于侵权情节一般的,首先应当适用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或公开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形式,而不适用赔偿损失的责任形式;对精神损害情节较重,适用其他民事责任形式不足以使受害人的权益受到保护的,应当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但是在确定赔偿数额时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避免出现过高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2。 二、知识产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实践(一)侵害著作人身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侵害著作权人人身权的问题,已经适用了精神损害赔偿对权利人进行保护。 这也是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最主要和常见的一种类型。 如在吴冠中诉被告上海朵云轩、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中,两被告联合在香港拍卖出售了一幅假冒其署名的画,法院认为被告侵害了原告的署名权,判令赔偿原告由此受到的损失3。 网络的发展在对著作权人经济权利的保护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对著作权人精神权利的保护提出了挑战。 在网络环境下,精神权利是否仍应受到保护呢?是否应当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络已经使得天衣无缝地改变他人作品并在网络上传输变得易如反掌,作者的精神权利,尤其是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极易受到侵害。 在网络时代保护作者的精神权利还是极为必要的,因为这一方面是保护著作权,鼓励和促进作者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需要,一方面也是保证公众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保障网络健康发展的需要。 此外,网络环境下对于表演者精神权利的保护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网络技术使得侵权人可轻而易举地对表演者表演形象非法歪曲,对表演者表演进行篡改,破坏表演者表演的完整性等等。 在法院去年处理的六作家诉世纪互联公司网络版权侵权纠纷一案中,原告方认为被告擅自将其作品上网,使原告受到各方询问,干扰了写作计划,从而遭受精神损害,故六作家各提出赔偿精神损失5000元的请求。 由于该案中不涉及侵犯作者精神权利的问题,在网络上传输的作品均是完整的,并对作品予以正确署名,因而判决驳回了六作家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后原审法院提出在互联网上应承认精神权利的保护,如果侵权内容包括了作者在作品中依法享有的精神权利,即可判决赔偿4。 可见,法院还是倾向于保护权利人在网络空间的精神权利的。 但在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时,笔者认为应强调这种赔偿属补偿性,而非惩罚性,因而应将精神损害赔偿额限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避免出现过高的精神损害赔偿额。 (二)侵害专利权、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侵害其他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进行不正当竞争等纠纷中,侵权行为也会造成对权利人的商誉、信誉等关于法人名称权、名誉权的精神利益的损害。 虽然相关法律对此并未作出具体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对此类精神损害予以赔偿的案例。 例如对于因侵权造成的商誉损失,在北京巴黎大磨坊食品有限公司诉北京太阳城商场侵犯商标权纠纷案中,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商誉损失一万元,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 另外,在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诉被告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名誉损失费320万元,后双方在二审就商誉损失问题达成调解。 三、最新司法解释与知识产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一)指导性原则xx年3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为民事侵权包括知识产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提供了指导性原则,包括 1、精神损害赔偿适用条件只有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法院才可根据受害人的请求判令侵权人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如果未造成严重后果,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一般不予支持,而是根据情形判令其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2、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该解释中确定了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性质为精神损害抚慰金,即是一种补偿性的赔偿,而非惩罚性赔偿,因而应避免出现过高的赔偿额。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参照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 (二)有关侵害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著作人身权、商誉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该司法解释第五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而依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应享有法律规定的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当其上述精神权利受到侵害时,也应有权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这里就出现了著作权法的规定与该司法解释的规定相矛盾的问题,容易造成司法实践中的混乱。 而且,在侵害其他知识产权而引起商誉等有关法人或其他组织名称权、名誉权的案件中,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前述的对其商誉损失予以赔偿的案例。 如果依该解释,这些案例所确定的对商誉的精神损害赔偿似乎也不能成立。 因此该条规定与其他法律规定之间所产生的不统一应当引起重视,笔者建议对于涉及侵害法人和其他组织知识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应予以明确规定,并与现行法律保持一致,以充分保护权利人的精神权利。 注释1吴汉东、曹新明、王毅、胡开忠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39页。 2蒋志培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载于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 3周林“冒名”侵权探究载于知识产权研究(第二卷),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158页。 4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涉及互联网络的著作权案件若干问题之探讨载民商法学2000年第8期。 篇三书逻辑学参考资料1.逻辑学导论,陈波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2.新编普通逻辑学,齐家福,栗宗祥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xx年版。 3.形式逻辑,金岳霖主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新编逻辑教程,朱志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课外阅读参考书目符号逻辑学,徐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xx年版。 小逻辑,德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逻辑哲学论,:奥维特根斯坦主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宪法学参考资料1.宪法(第三版),许崇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2.宪法学,张千帆主编,法律出版社,xx年版。 3.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莫纪宏著,法律出版社,xx年版。 4.宪法教学法规韩大元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xx年版。 5.宪法学基本理论(上、下册),张庆福主编,社会科学出版,2000年版。 6.宪法(第二版)同步辅导与案例集,胡弘弘、马红军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xx年版。 7.宪法精解,蔡定剑著,法律出版社,xx年版。 2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宪法学基本理论,张庆福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宪法学,董和平,韩大元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宪法学导论,张千帆主编,法律出版社,xx年出版。 中国宪法学导论,刘茂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主编,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政府论下篇,(英)约翰洛克,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社会契约论,(法)卢梭,商务印书馆馆,1982年版。 论法的精神上、下册,(法)孟德思鸠,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许崇德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xx年版。 宪政新论,季卫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 宪政的中国之道,王人博著,山东人民出版社,xx年版。 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周伟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法理学(二)参考资料法理学阶梯,舒国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年版。 法理学导论,刘星主编,法律出版社,xx年版。 法理学案例教程,张俊杰主编,人民出版社,xx年版。 法理学练习题集,朱景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年版。 西方法学史,何勤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法学导论,卓泽渊主编,法律出版社,xx年版。 判例刑法学(上、下卷),陈兴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2.课外阅读参考书目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法学导论,德拉德布鲁赫著,米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认真对待权利,美罗纳德德沃金著,信春鹰、吴玉章译,上海三联书店,xx版。 法理学问题,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正义论,美罗尔斯著,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xx年版。 法律的概念,英h.l.a.哈特著,许家馨、李冠宜译,法律出版社,xx年版。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美庞德著,沈宗灵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苏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法辨,梁治平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法治秩序的建构,季卫东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司法的理念与制度,贺卫方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民法(二)参考资料1.现代民法学,余能斌、马俊驹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民法的另一种学习方法,【日】星野英一著,冷罗生、陶芸、黄育红译,法律出版社xx年版。 3.民法,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4.民法学,李仁玉、陈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 5.民法,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民法总则,龙卫球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7.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一),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8.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二),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9.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三),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10.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四),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11.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五),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12.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六),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13.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七),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14.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15.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曾世雄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16.民法总则(上、下),林城二著,法律出版社xx年版17.民法总则讲要,谢怀栻著,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18.民法总则,郑玉波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2阅读书目民法的另一种学习方法,【日】星野英一著,冷罗生、陶芸、黄育红译,法律出版社200版。 民法总则,龙卫球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一),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二),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三),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四),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五),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六),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七),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曾世雄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民法总则(上、下),林城二著,法律出版社xx年版民法总则讲要,谢怀栻著,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民法总则,郑玉波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民法(物权、债权总论、侵权)(二)参考资料1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王利民主编,法律出版社,xx年版。 2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黄松有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xx年版。 3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奚晓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xx年版。 4民法总论,梁慧星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民法(婚姻家庭与继承法)(二)参考资料1.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房绍坤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2.新编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案例教程,李智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xx年版3.婚姻家庭与继承法,蒋月著,厦门大学出版社,xx年版4.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学案例教程,陶毅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xx年版5.婚姻家庭与继承法诉讼实务,李琴主编,广东经济出版社,xx年版6.婚姻家庭法案例教程,王国平,法律出版社,xx年版7.婚姻家庭法案例分析,陶毅著,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版8.婚姻家庭法前沿导论,蒋月,科学出版社,xx年版9.婚姻家庭法常见案例解析,唐健飞,湖南人民出版社,xx年版10.婚姻家庭法,王萍,科学出版社,xx年版民法(合同法)(二)参考资料合同法总论,韩世远著,法律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研究(第一卷、第二卷),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分解适用集成,李国光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案例,李永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总则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黄建中著,人民法院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分则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黄建中著,人民法院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总则),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分则),房绍坤、郭明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陈晓峰、陈明昊编著,法律出版社,xx年版。 2.课外阅读参考书目欧洲合同法,德海因*克茨著,周忠海、李居迁、宫立云译,法律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英约翰*史密斯著,张昕译,法律出版社,xx年版。 科宾论合同,美a.l.科宾著,王卫国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合同法导论,美p.s.阿狄亚著,赵旭东等译,法律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的丰富性当代合同法理论的分析与批判,美罗伯特*a*希尔曼著,郑云瑞译,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 契约的死亡,美格兰特*吉尔莫著,曹士兵、姚建宗、吴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xx年版。 契约的再生,日内田贵著,胡宝海译,中国法制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原论,余延满著,武汉大学出版社,xx年版。 违约责任论(修订版),王利明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民法解释学(第三版),梁慧星著,法律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评论(第1-4辑),王利明、奚晓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研究(第一卷、第二卷),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分解适用集成,李国光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案例,李永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总则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黄建中著,人民法院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分则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黄建中著,人民法院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总则),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分则),房绍坤、郭明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中国合同法案例,薄守省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xx年版。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陈晓峰、陈明昊编著,法律出版社,xx年版。 民法(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初级笔试预测题
- 2025年安全工程师招聘常见问题解析
- 2025年安全培训题库案例解析大全
- 2025年安全管理技能题及答案集
- 九江市瑞昌市2024-2025学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项目经理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手册
- 加盟商庆典致辞模板
- 2025年司法鉴定助理笔试模拟题及解析物证
- 2025年企业管理顾问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农林专业采伐技师水平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自考英语一单词
- 派出所纪律作风整顿工作总结
-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及答案
- 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
- 2024(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开学第一课 课件
- 招标代理服务服务方案
-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 财税公司报告
- 脱发患者的头皮及头发护理方法
-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