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专业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特色专业建设规划(2009-2012)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落实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一根本任务,根据护理专业特点,特制定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92012)年护理专业建设规划,并通过落实专业建设规划,积极构建服务型护理专业的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引入国际护理教育标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及“国际多元化”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强化对顶岗实习及实践等环节的管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通过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的示范性专业建设,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着力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打造护理教育国际品牌。一、专业现状我校高职护理专业自1999年开设以来取得较快发展,2003年成为教育部确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重点建设基地,2006年被评审为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的重点专业。2008年全市护理专业招生总计划约2000名,其中我校达810名(占40%),可谓独占“半壁江山”。其中,“中美合作护理专业”为国家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截至2009年6月30日,护理系全日制高职学生1930名,近三年就业率在98 %以上。专业建设带头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名师奖”,外籍专业建设带头人被评为“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建立“国际护理教育委员会”,邀请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护理事业发达国家的一流护理院校院长组成“国际智囊团”,为我校护理专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推动我校与合作院校间实现“课程互通、学分互认”;拥有一支国家级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本校教师与长驻的近20名外籍教师和临床一线护理骨干组成“国际多元结构教学团队”;基本护理技能、母婴护理两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引进12种原版护理教材,编写护理双语校本系列教材8本;荣获2005年、2009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各1项;与澳大利亚凯瑟立大学的国家级护理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中澳合作护理研究中心”,培养、引导和激励高职护理专业师资队伍提高科研水平和持续创新的能力。依托校内上海现代护理实训中心以及校外教学实力强大的10所三甲医院临床实习基地及丰富的国际护理教育资源,护理系已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一大批职业道德高尚、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能熟练和职业素质过硬的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其中,“中美合作护理专业”引入国际护理教育标准,为上海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紧缺的双语国际护理人才。护理系还每年接受近100名国外合作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来校学习交流,修读护理专业课程、参加临床实习,提升了我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学校已获得“招收长学制外国留学生资格”,开始招收外国高中毕业生到“中美合作护理专业”参加学历教育,毕业后到护理事业发达国家就业。2007年成立以我校为牵头单位的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以护理专业建设为纽带,引领上海地区高等职业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引领全国高等职业护理教育改革的发展。二、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改革为动力、质量为核心”为主旨,遵循职业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本着“以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的建设理念,按照“体现先进性、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拓展创新性、兼顾适应性”的建设原则,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理念,参照国际护理人才培养的标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特色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三、建设目标根据学校国际化办学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护理技术和现代服务理念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进一步深化建设专兼结合、融合国际师资的“国际多元结构”护理教学团队,拓展护理实训中心多元化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工学结合”的一贯式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实验-实训-实习实践教学链式的课程结构,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造就适应现代服务需要、具有新型服务理念、德才兼备的优秀护理技能型人才,提高本地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就业竞争力。四、建设内容与建设措施(一)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根据护理职业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深化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强化职业技能,进一步完善早期接触临床的“一贯式”(实训-见习-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措施:1、“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护理专业学生从入学开始接触临床,逐渐增加接触临床的时间,通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训、见习、实习,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感悟、职业意识、职业认同感、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融入职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实施严格的考证制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护理专业学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护理技能考证合格证书”,部分学生参加国际“护士执业证书考试”,提升就业竞争力。3、实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市场反馈信息,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建设目标: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按区域经济、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与行业深度融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及课程体系管理监控制度。建设措施:1、职业素质教育实施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诚信作风,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以及敬业精神。始终坚持以德立人,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突出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人文领域相关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使之在获取人文知识同时,培育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对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一线护士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和行业专家对护理专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再由学校教师与课程开发专家共同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构建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的课程标准。3、以创建精品课程为出发点,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在三年内,力争国家精品课程达到12门,市级精品课程达到23门,校级精品课程达到34门。努力开发创建以优质核心课程为基础的高职护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继续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确保专业主干课程达到优质核心课程标准。在护理校本双语系列教材试用和修订的基础上,与知名出版社合作出版护理双语系列教材。(三)师资队伍建设建设目标:继续加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数量、调整结构,使各学科的师资力量配置更加合理。建设措施: 1、引进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引进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2名。从学校和附属医院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专业人员中分别选拔或引进2人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省级教改及科研项目、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临床实践及出国培训等途径,使之成为具有国际护理视野,在护理行业有一定影响力,能把握护理专业发展方向,并对专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的专业带头人。2、建设“国际化”教研室。在教研室层面,推进“国际多元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护理系各教研室设中外方主任,联合临床护理专家,通过组织专任教师、外籍教师、临床兼职教师加强相互交流,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合作,共同培养高规格的国际护理人才。3、“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养。选拔9名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较强、具有护理教学经历的教师作为专业“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到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高等级医院进修访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能胜任课程建设与教学教改,主持市级科(教)研课题。以“中澳合作护理研究中心”为平台,力争在国内外发表较多高质量的应用性研究的论文,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地位。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兼职教师试讲制、聘用制。为保证护理教学质量,学校每年举办兼职教师培训班,要求兼职教师与校内对应学科教师结对,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从教学附属医院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临床一线工作5年以上的医护人员中聘请兼职教师,专兼教师之比为1:1,承担专业核心课程部分的课堂教学任务;负责学生课间见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期间的现场指导和带教工作。5、以行业专家和国际护理专家为主体的护理专业管理委员会,将行业和国际标准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教学附属医院选派优秀的主管护师以上人员到学校授课,指导学生技能训练,更贴近于工作岗位技能,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兼职教学人才梯队。(四)教学条件建设建设目标:从教材开发、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的建设。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完成各级各类教材6部,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实践教学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全方位软件管理系统以及开放式管理模式。在现有附属或教学医院的基础上,力争新增5家社区实训基地。加强对实训基地的管理,建立院-校师生反馈联络网。建设措施:1、开发教材。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完成各级各类教材6部,其中包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鼓励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自编教材,与医院临床共同开发紧密结合护理实践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必须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审核通过可以使用)。2、实践教学。加强“院校融合”必须充分体现在校内实训环境和设施改造的投入,使之更贴近医疗机构的真实环境。建设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在现有基础上扩大护理实训基地面积,争取2010年新建护理实训大楼,建筑面积将达到8000。完善重症监护多媒体控制系统、急救HPS智能化教学系统、心里咨询、老年护理(居家护理、临终关怀)等模拟实训室。(2)建立全方位软件管理系统。将进一步开发并运行包括教学软件(技能操作流程、技能影视录像)、管理软件(实训室全程运作记录、监测)在内的实训室一体化软件系统。(3)加强实训中心的管理制度。在建立健全实训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值班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实践基地对学生实施全程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及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及时进行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3、实习基地建设。在现有附属或教学医院的基础上,新增5家社区实训基地。发挥三甲医院实习基地的优势,为专业教学实现课堂与临床实践“零距离”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教学和实习管理制度,编写实习标准,专人负责,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实习大纲和生产实习手册,加强实习过程全程监控。建立院-校师生反馈联络网,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校外实习基地整体管理模式。(五)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化改革建设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基于护理过程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根据临床护理情境设计情境式教学。建设措施:1、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灌注式教学。采用PBL教学改革,情景式、剧本式等多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对重点、难点、图示、操作等内容运用多媒体(电子教案、CAI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达到80%。2、根据临床护理情境设计情境教学,按照“展示病例病例分析找出健康问题选择护理措施制订护理方案实施方案观察、记录分析评价”的护理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在校内护理实践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六)教学管理建设目标: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监测、评价和保障体系,在校、系二级管理的模式下,充分发挥二级系部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建设措施:1、在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建立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教学听课制度,师生交流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专业教师之间相互评教制度等多项教学质量监控制度。2、加强教学档案的整理工作,按照教学运行过程,分别将教学资料分类管理,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学生成绩、专业特色等类。(七)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建设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教师承担研究课题,定期组织专业学术讲座,同时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建设措施:1、鼓励教师承担更多市、校级、中澳合作护理研究中心课题项目,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骨干教师共承担56项课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10篇。2、每年组织23次专业学术讲座。3、同时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八)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建设目标:以护理实训中心为平台,扩大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承担各级护理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相关校外人员提供专业护理知识培训,为周边社区人群培训基本急救知识以及提供专题讲座。建设措施:1、承担各级护理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3所学校(贵州省黔南州民族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等)培训师生。2、以护理岗位资格和认证考核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示范专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3、为周边社区人群培训基本急救知识以及提供生活服务、居家护理、终极关怀的专题讲座。五、特色专业建设进程根据总体目标,制定三阶段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第一阶段:2009-2010年建设目标:修订现有的教学计划,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完成新建8000的护理实训大楼。完成急救HPS智能化教学系统,建立社区实训基地,采用PBL教学改革,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步骤和措施:1、修订现有的教学计划,参照护士执业资格标准。2、职业素质教育实施于整个教学过程,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完成4门校级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2门。3、培养或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1名;“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养3名;兼职教师10名。4、教学条件建设。自编教材2本。完成急救HPS智能化教学系统。力争新增2家社区实训基地;完善实习管理制度。5、优化改革教学方法、手段,采用PBL教学改革。6、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7、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骨干教师承担2项课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组织2次专业讲座或学习班。8、为1所对口扶贫学校培训学生80余人;教师1人;为周边社区人群服务50人次。9、完成新建8000的护理实训大楼的基建工作。第二阶段:2010-2011年建设目标:探索职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市级精品课程,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建立实训基地软件管理系统,新增社区实训基地,应用情景式、剧本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二级系部的管理职能。步骤和措施:1、探索职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建成上海市级精品课程2门;优质核心课程1门。3、培养或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1名;“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养3名;兼职教师10名。4、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自编实训教材1本。建立全方位软件管理系统。力争新增3家社区实训基地;建立评价体系。5、情景式、剧本式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6、充分发挥二级系部的管理职能。7、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65T 3706-2015 汽车内饰件 干热大气暴露试验方法
- DB65T 3625-2014 一种用于奶业追溯条形码编码规范
- (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感受现代生活 第五课 飞天梦想 第三框 我们的路还很长说课稿 人民版
- 中石油秋招试题及答案解析
- 管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 2025年智能仓储机器人智能货架调整技术创新分析
- 活动2 勤洗手讲卫生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北师大版一年级-北师大版
- 2025企业合同、薪酬集体协议文本
- 2025年顶管施工试题答案及答案
- 中国女足考试题目及答案
-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 预习单
- 九一八知识竞赛题50题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增值税及附加税费预缴表
- 农村房产继承给子女协议书
- 水库除险加固及主体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鉴定书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课件
- AQ 1064-2008 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安全使用规范(正式版)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表格式)
-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4-2029全球及中国双轴取向聚酰胺(BOPA)薄膜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