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浓郁飘香豫酒文化 - 河南酒文化 河南,我的家乡,因位于黄河之南而得名,又因地处心脏而被誉为中原美名。河南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源源流长的历史底蕴;五彩斑斓,丰富生动的艺术内涵;古乡古韵,悠久绵长的文学价值,为中华大地塑造了最美丽的风景!而属于河南文化之冰山一角的酒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在中华大地也是首屈一指。 一、酒祖中原,故乡河南 曹操有诗为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河南,是酒的故乡。杜康是酒的鼻祖,他所造的酒,也是声名远扬,杜康造的酒以杜康命名。 相传,酒的发明者,是我们河南的杜康,据考证,汝阳县蔡店乡杜康村就是当年杜康的酿酒之处。该村三山环抱,一溪旁流,杜康河水清冽碧透,为杜康造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杜康用自己的才智,创造了佳饮。从此,世间才有了酒。据传说,杜康造酒之后,酒就以自己独特的魅力迅速传遍了全国,风靡世界。后人为了纪念杜康,修建了杜康祠,来缅怀这位发明者。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五位国王,据史记夏本纪及其他历史文献记载,在夏朝第四位国王帝相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政变,帝相被杀,那时帝相的妻子后缗氏已身怀有孕,逃到娘家“虞”这个地方,生下了儿子,因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所以,取名少康。少年的杜康以放牧为生,带的饭食挂在树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时间后,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剩饭变了味,产生的汁水竟甘美异常,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反复地研究思索,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遂有意识地进行效仿,并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为“杜康酒”(说文解字注:“杜,甘棠也”)。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杜康就是我们酒的祖先,而他是就我们河南汝阳人,可以说现在各式各样的酒都是源自于河南。 二、六朵金花,领跑豫酒 从2010年至今,有一个名词在媒介越叫越响,在消费者心中越叫越深刻,它就是“六朵金花”。在2010年7月15日由河南日报社主办,河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河南省商务厅相关领导及豫酒六大核心企业负责人、白酒营销界精英等共同参加的2010豫酒品牌与消费专题研讨会上,仰韶、宋河、杜康、宝丰、张弓、赊店六家白酒龙头企业,首次被形象地喻为豫酒“六朵金花”。2010年11月24日,由河南日报社主办的第二届(2010)河南市场名酒品牌“金象奖”颁奖典礼在郑州举行,豫酒“六朵金花”被正式授牌。豫酒“六朵金花”花开河南,社会反响强烈,不仅消费者认可,而且还受到政府、经销商和行业协会的认可,为推动豫酒发展,近期,河南省知名酒类经销商河南省副食品有限公司也推出了“情系豫酒,共创辉煌”系列活动,主推豫酒“六朵金花”,为提升豫酒形象、促进豫酒消费做出了努力。省副食也在此次活动中提出,“永远割舍不掉的故土情结,永远改变不了的家乡口味”,打出“家乡”牌,提倡河南人喝河南酒。这与此前省工信厅倡导的“河南人喝豫酒,豫酒国人喝”的消费理念不谋而合。为提高豫酒知名度,省副食还专门成立了河南名酒专卖店,主要销售以“六朵金花”为代表的河南名酒。作为行业协会,省酒业协会同样倍加关注豫酒发展。1月18日,省酒业协会携河南主流名酒企业及豫酒产业100万职工发出“关于在各类政务商务接待中倡导我们一起喝豫酒的倡议”。各方给力,“六朵金花”叫响河南;空前团结,豫酒振兴氛围浓郁。“六朵金花”“河南白酒品种很多,有些厂家发展的也不错,六朵金花的推出,让宣传、销售得到聚焦,对河南白酒产业发展将起到带动作用。省副食作为专业的酒类经销企业,对河南白酒有感情,也有责任。”河南省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庆云如此解释公司对“六朵金花”所做的大力推广。“河南白酒需要品牌集群,一枝独秀很难形成气候,只有打造一个集群化的平台,才能有效推动河南白酒产业振兴。”业内专家李策认为,“六朵金花”的推出,打造了一个品牌联盟,顺应了市场需求,对豫酒整体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就在各方对豫酒“六朵金花”给力之时,“六朵金花”企业也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声音。六家企业共同发布河南振兴豫酒“六朵金花”企业宣言,提出加快发展,注重品质,叫响品牌,诚信经营,豫酒企业加强沟通交流,不搞恶性竞争,为全面振兴豫酒共铸辉煌。 三、豫酒飘香,走出中原 上世纪90年代,张弓酒借马季之口,“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成为央视白酒广告投放第一,一举叫响; 姜昆以“天下美酒多,宝丰酒好喝”将宝丰酒传遍四方; 陈道明以“宝丰酒,不过是好酒”将宝丰酒推向全国; 姜昆的搭档唐杰忠则说“林河酒中国的XO”;还有每天新闻联播之前,“东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一时间,豫酒的几大品牌家喻户晓。那些年,你我共同追逐的豫酒酒质好,历史悠久,豫酒文化更是弥足珍贵。 贾湖文化。位于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史前聚落遗址,距今约9000年。考古学家经过对遗址陶器残留物分析研究,确认了这些残留物中含有一种酒类饮料的沉淀物,9000年前贾湖人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方法。目前,富平春和贾湖双品牌运作,富平春老品牌作为基础,贾湖则为高端品牌。仰韶文化。仰韶酒自出现起,就汇入中华6000年历史长河中,可谓6000年醇香不改。陶池发酵,陶锅蒸酒,陶坛储存,陶瓶盛装,“陶蒸”的古老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从而使仰韶酒风格独具。杜康文化。杜康是中国白酒的酿造鼻祖,是中国酒文化的奠基人。公元196年魏武帝曹操的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使杜康成了酒的代名词。“复兴杜康,为国增光”,这是周恩来总理于1972年赋予杜康的历史使命。杜康酒自1972年先后在伊川和汝阳恢复生产后,曾在国内白酒行业创造辉煌。仪狄文化。战国策魏策、酒经等史籍中有多处仪狄造酒的记载。距今4100多年前,仪狄宝丰造酒,仪狄是中华造酒鼻祖。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款清香型白酒,宝丰酒在酿造过程中,坚持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宝丰酒传统古法酿造技艺,严格按照“四清”标准进行酿制,具有清香型白酒“一清到底”的独有特点。国色清香系列更加之“二次窖藏,二次勾调”等工序,悉心打磨,达到了上世纪国家名酒最高品质。道家文化。宋河位于豫东鹿邑宋河镇。春秋时,老子(道家开山鼻祖)、孔子(儒家至圣先师)两位中华文化史上光照日月的文化巨人,在古时称苦县(今鹿邑)的小城相聚,孔子问礼于老子,彼此碰撞出光耀千古的智慧光芒。观鹿邑乡志,在中国历史上,先后有汉桓帝、魏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梁太祖、宋真宗、宋徽宗等八位皇帝驾幸鹿邑,拜谒老子,帝王用鹿邑产美酒祭祀老子,留下了绵绵不绝的酒史文化。进入宋代,宋太祖用国号“宋”为送河更名,宋河酒从此名扬天下。而如今 “国字宋河”,既是中国名酒新锐,又是豫酒标杆性产品,在多个重大事件上被指定为礼遇接待产品,是中原乃至中国白酒文化的经典代表。汉御文化。相传商初,有勇士名叫张弓,此人忠勇侠义,为捍卫国家,他主动戍边御敌。家中新婚妻子,每逢吃饭时都要盛出一碗,放于瓮中,待夫归来。张弓抗敌得胜,荣归故里,夫妻团圆,妻子向他叙说离别相思之苦,并拉他去看瓮中饭食。张弓一尝,甘爽清冽,醇香可口,连声赞好,远亲近邻得以尝之,均称美物,以后便如法炮制;地方官吏以珍稀贡品进贡商王,商王赐名“张弓酒”,赐该村为“张弓村”。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刘秀落荒逃至张弓镇,于张弓镇北“二柏担一孔”桥下藏身避险。刘秀脱险后,沽张弓酒庆幸抒怀,酒后策马东行至落虎桥,酒力泛胸,余香盈口,不禁勒马回望张弓镇,连赞好酒。刘秀称帝后,封张弓酒为宫廷御宴用酒,其藏身脱险的小桥赐名为“卧龙桥”,其勒马回头处建起了“勒马镇”。张弓酒自此名扬天下,流传至今。诚信文化。赊酒,源于夏,兴于汉,盛于明清,因东汉光武皇帝刘秀御封而得名。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皇族刘秀起兵于宛(今南阳)反抗王莽,光复汉室。小长安一战,因寡不敌众,刘秀逃至宛东一小镇,人困马乏,与众将在刘记酒店再议大事。店掌柜有感其信义,拿出上等好酒款待,未收分文。计议商定,唯缺帅旗,抬头忽见酒幌随风飘动,正中一斗大的“刘”字耀眼分明。刘秀大喜曰:“天助我也!”遂赊酒幌为帅旗,曰:“胜后必谢赊酒赊旗之功。”之后,其兴兵南阳,大战昆阳,定都洛阳,史称“三阳开泰”。公元25年,刘秀登基后,秉信践诺,御封刘记酒店为“赊旗店”,酒为“赊酒”,世袭宫廷御用。自此,赊酒名扬天下,被历代誉为“诚信之酒”、“成功之酒”。 四、春色满园,异彩丰呈 1.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东邪:商丘。一碟一两半,曰:商丘规矩,干了动筷子。干了六碟,没动筷子,先喝一斤,可想而知。一条鱼,头三尾四肚五背六不必细说。结果:让你宾馆睡一天,回家睡一天,吃啥吐啥。西毒:驻马店。驻马店人曰:酒杯虽小能醉人。驻马店喝酒兴楼上楼、礼一外无数。例如楼上楼:五个杯子,猜枚,先输喝一杯,再输喝两杯,依次类推,一枚五个酒上楼,楼上晃几圈,再下楼。南帝:南阳。盆地文化出文人,二月河、姚雪垠,南阳人喝酒秀中带猛,颇具一灯大师风采,八仙桌边一溜酒盅,晓知以礼,动知以情的劝酒,你就论打儿喝吧! 北丐:濮阳。濮阳人喝酒,一个字:猛!上去就是亢龙有悔。烟盒三个高度,四个人一瓶水果罐头,六瓶酒2. 河南归来不喝酒 近读一教授张海斌(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猛文河南归来不喝酒,将河南酒桌上劝酒之风习描写的琳琳尽致,估计读过此文的人若到河南,恐怕得为自己的酒量掂量一下。河南人喝酒之盛由来已久,劝酒之风也是五花八门,不知河南酒文化之盛,枉到河南走一遭,但也无须为自己不胜酒力而自寻烦恼。身为河南人,外出公干,因劝酒一事多次受到外地友人讥讽,言外之意是批评河南人欺负外地人。为何?因在河南有规矩,若是外地朋友来,必设宴招待,宴席之上必有白酒,不喝白酒显示不出河南人的热情;白酒如果喝不够,客人没有喝倒,也说明没有尽到地主之谊。3. 酒桌文化丰富多彩 首先是接风酒,一般是“敬一个、端两个”的风俗,客人,要接受敬酒。敬酒以见底为敬,但在向客人敬酒之前,你先得把酒杯中已有的酒喝完,然后由敬酒的人倒满,两人碰杯一饮而尽,也就是敬酒的人喝一杯,客人喝两杯,但敬的酒一定要喝完,这是对敬酒者的尊重。其次是端酒,敬酒者恭恭敬敬地双手捧酒,走到客人座位边,站立在客人的座位旁,向客人表达祝福或感激之意后,再将酒高高奉上,等客人喝完放下酒杯后再离开,当然并不意味着要喝一满杯,也同样不意味着要干完。还有送行酒,河南酒网,先上一条鱼,鱼头三杯酒,鱼尾四杯酒、鱼背五杯酒,鱼肚六杯酒,也就是通常所说“头三尾四背五肚六”的规则,一般是鱼头对着主陪,也就是主陪要喝三杯酒,然后是尾四,由副主陪来喝,鱼背是对着副主宾,鱼肚对着主宾,也就说副主宾要喝五杯,主宾必须喝六杯。最后还有个烟盒的“立正,稍息,卧倒”三杯酒,有的地方也叫做入席三杯酒,一般喝白酒的时候才有这个规矩,也就是按照香烟的盒子的三个不同高度,来给酒杯倒酒。河南人的劝酒浸染着一股艺术的气质与善良的霸气。有板有眼,循循善诱,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恍如软刀子杀人,于温藉融和之间,让人酩酊大醉。而且,其敬酒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说法,每一种说法都有一套论证,人情世故,天文地理,深文周纳,无所不包,对被敬者构成了强大的论证,让人觉得不满饮此杯,简直枉披人皮矣。我的朋友彦新教授便极善劝酒,每次端杯,老兄都先要充分论证满饮的意义,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理由,引经据典,勾古稽今,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般的文化享受。这种劝酒的艺术与一些地方动辄“不喝此杯,便是看不起兄弟”之类的做法,自是另出机杼棋高一着矣。尤其可爱的是,劝到高潮时,老苏还能即兴背一首情诗助兴,声与情并茂焉,其情之真意之切,让人觉得不喝此杯简直有愧列祖列宗,即便手里端的是断肠散鹤顶红,也决不皱皱眉头。 河南人喝酒的规则,有一种属地主义的色彩。无论是席位的安排,敬酒的顺序,动箸之先后,都有一套细致的规矩。这些规矩皆是属地法,解释权都归主人,上海的习惯法自不能适用。于是乎,在河南这些天,我们一干人在酒桌上动辄得咎,犯规不断,而每次犯规,都有相应的“惩罚”,端的叫天天不应,只好认罪伏法,推杯换盏,以致醉卧沙场。记得有一次清蒸鱼端上酒桌,鄙人率先夹了一小块,尚未入嘴,便被当地的朋友逮住,他断喝一声:“鱼头酒三杯”。闻得此言,不禁肝胆俱裂,只好入乡随俗,浮三大白。这就是河南人喝酒的“霸道”。众所周知,法理学上有个推定,即所有人都被预设知晓法律之全部内容,故而不承认所谓“不知者不为罪”之说。河南人喝酒的规矩,似乎也有如是之效力。所谓不知晓当地饮酒习惯的说法,在那里是没有抗辩之效力的。 而且,河南人喝酒有一种严格的程序主义的色彩。每次敬酒与被敬,都有着具体而微的程序,有板有眼,敬者与被敬者都深谙其味,行动如仪。这种仪式背后隐藏着深厚的礼俗文化,古朴凝重,令人肃然起敬。印象深刻的是陈景良教授之敬酒,其做派巍巍然有古风。陈教授向每个人敬酒时,一定要与之攀谈几句,内容因人而宜,一丝不苟,诚挚澹定,有首长之风。这种做派让人觉得不满饮此杯实在罪孽深重,于是个个三仰其脖,喝得面如桃花不吐人言。在我看来,这种精致的程序似乎又是一个“陷阱”了:开席之际,先共饮三杯。三轮轰炸下来,酒量不佳的便开始目光游移脸上做可爱状了。接下来便是东道主挨个敬,敬酒动辄三杯,前两杯他是不喝的,直到第三杯才陪你一道干。这道程序完毕,菜鸟们自是神智模糊东倒西歪了。不消下道程序,个个便如斯诺克桌上的色球,被人笃定地收拾。酒席座次。在河南做客,当进入酒席时,一定要按照主人的安排来坐。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座次,一是客人坐主席,主人和重要陪客坐客人的两边,以显示主人对客人的的尊重;二是主人坐主席,客人坐主人的左右两边,主席即为买单者。在河南的许多酒店,每每发生为安排座位拉拉扯扯,即为此理。初到河南,不必谦虚,主人安排什么座位,听从懿旨,谦让过度反倒不好,座次是有讲究的,不达到目的主人不会罢休,拉拉扯扯、推推让让,反倒让主人难看。二、酒菜安排我到过很多地方,吃饭的时候酒菜的安排没有太多的规矩,凉菜、热菜乱上一通。河南各地皆非如此。一般情况下,先上凉菜,后上热菜,再后上主食,最后上水果。因人多寡,菜的数量亦有差异,常见的有四凉四热,六凉六热,八凉八热,上偶数不上单数。先上凉菜,后上热菜,凉菜不上完,热菜绝对不能上,这是规矩。为何先上凉菜,就是为喝白酒之需。凉菜如果上够双数,酒宴就可以开始,举杯喝白酒的时候到了。很多情况下,凉菜只上单数,比如点了四道凉菜,上了三道,主人必撤掉一道,然后宣布开始。只要酒杯一举,撤掉的凉菜再端上来,无害规矩。三、酒规酒杯一举,正式的宴席开始了,喝酒成了这桌宴会的主角。前三杯是必喝的,在座诸位都要举起酒杯,喝够三杯酒。酒过三巡,敬酒开始了。第一个出场的是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一般情况下是向客人敬三杯酒,然后再碰一个,即每一个人要喝四杯酒。主人敬完后,陪客也要依次敬酒,同样敬三碰一。主人、陪客敬完后,客人按道理也需回敬,敬三陪一。如果是五六个人在一起喝酒,这一圈下来,估计一瓶白酒早就见底了。很多外地朋友对河南的这一规矩有意见,认为总让客人喝酒自己不喝,其实差也。想一想敬酒者每一人喝一杯,一圈下来比任何一个人喝的都多。不仅如此,如此这般的敬酒,实与深厚的中原文化有极大的关系,一部河南文化史,就是半部中国文化史,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仪何来?即来源于悠久的中原。有朋友不解,言我们喝酒,敬对方即自己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对此我颇不以为然,诚如敬茶,对长者、对贵客,有自己端茶杯一饮而尽的道理吗?敬茶者,即把茶杯恭恭敬敬端给客人,敬茶之风源于敬酒,有悠久之历史,只不过中原尚留古代遗风,绝无欺负之意。四、鱼头酒河南不是鱼米之乡,吃鱼远比不了江南诸省,但河南各地的酒席上必上鱼,不论是桂鱼、鲳鱼、石斑鱼,还是鲤鱼,总之必须有鱼,无鱼不成席。河南人真的嗜好吃鱼?非也。纯为喝酒。在河南一条鱼端上来,客人千万不能先吃,吃鱼之前有很多说道。餐厅的服务员很清楚,不用主人事先交代,他就知道今天谁是贵客。鱼端上来,服务员一定会把鱼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