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备课1-4课.doc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备课1-4课.doc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备课1-4课.doc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备课1-4课.doc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备课1-4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课时1总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 展示 反馈)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一、谈话导人: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间架。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五、作业设计1、看拼音写汉字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欢笑( ) 滋润( ) 快乐( )害怕( ) 开心( ) 浑烛( )一、谈话导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题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牛字,会渎绿线中的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锨镐、彩翼、荒山野岭裸露、咆哮、枝繁叶茂学生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写法1、 学生自由朗读2、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再读课文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间架。交流: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F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第二部分(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机国的决心和豪情。四、指导写字 学生练习五、作业设计教后记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课时2总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4、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重点难点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 展示 反馈)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一、复习。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样?二讲授新课1、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几个场景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之二:植树的意义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之三、结尾段的色彩1、教师引读第1、8节。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三、再读课文了体会诗歌感情 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四、作业设计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小鸟 ,来这里 ;松树有了 ,快活得 。撑起了 ,小白兔 ;在 ,小猴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写一段话。用上枝繁叶茂、茂盛、树丛、达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等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1)自由读(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怎样读好这-节?自己试-试。学生尝试读出感情学生品味学生说说(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1引读助背。2跟录音轻声背,3配乐齐诵。教后记课题2、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时1总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重点难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 展示 反馈)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2、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分段读文。2、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3、练习有感情朗读。四、课堂练习写字指导。1、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1、学习生字。指名读词语2、学生质疑。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交流画出的词语。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学生描红,临写。抄写词语。教后记:课题2、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时2总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3、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重点难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 展示 反馈)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一、复习导入。1、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二、讲读第二段。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1、讲读第3自然段。大屏幕出示第3自然段,引读。2、引读第4自然段。(师引)既然知春亭畔座无隙地(生读)“我们就沿着”(师引)没想到,在转弯的地方(生读)“总和”(师引)“知春亭和园门口”(生读)“大概是”3、讲读第5、6自然段。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1)听录音朗读第5自然段。(2)范读第6自然段。(3)小结。“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在玉澜堂,果然看到了开得旺的海棠花,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感悟到春天的力量!4、讲读第7、8自然段。过渡: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过渡: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三、讲读第三段。过渡:冰心奶奶在游览颐和园前,确定游览的思想: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那么,她游览了颐和园后,她的感受怎么样?她最想告诉大家什么?四、总结。同学们,冰心奶奶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而又真实地记录了她在游览颐和园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不仅赞美了春光,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殷切的希望。同学们,你们是人间最美好的春光,你们才是祖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高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五、作业布置。(1)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2)交流。(很多孩子;谈笑、休息、游玩。)交流,品读。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 提问: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她赞叹什么?指导朗读。这两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怎样读,才能表达冰心奶奶发自肺腑的赞叹之情呢?(1)自读第7自然段。(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3)指名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1)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2)交流,并进一步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7、8两段。1、指名读。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儿童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儿童多处春光肯定美丽;儿童充满了生机,本身就像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春天。)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5至9自然段。2、读一些冰心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冰心“儿童就是一切”的爱的哲学,体会她对儿童诚挚的爱。3、完成书后4回答问题。教后记:课题3、早课时1总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课文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能联系课文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 展示 反馈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一、导入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三、指导分段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四、指导朗读1、提出难读之处。五、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2、提出难写的字。3、师指导书写。4、生临写。六、布置作业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2、自学生字新词。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3、班级交流。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3、指名读。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练习写生字。教后记:课题3、早课时2总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课文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能联系课文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 展示 反馈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一、复习检查:二、精读课文:精读第二段:(1)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2)指名说图中的陈设,师评价:(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精读第三段:2、理解: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3、出示: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三、总结拓展: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四、完成作业:1、选择阅读推荐的课外书。1、听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3、齐读第一段生说书屋的陈设(3)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指名读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找一找鲁迅的书桌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指名说(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4)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在书上写写体会。(2)交流: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说说体会(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读出赞美喜爱之情。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腊梅花开得最早,作者把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鲁迅为什么会迟到?(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1、 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访问三味书屋、东风第一枝)2、 填空:本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蜡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精神。3、 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教后记:课题 4古诗两首课时1总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诗中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所描绘的情景。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重点难点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 展示 反馈)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一导入,揭题师述:同学们在寒假中刚刚过完了春节,春节意味着春天的来临。同学们一定都想去公园欣赏春天的景色,可是如果没有去成,一定会很扫兴。但是,有一位诗人没有看到美丽的春色,却写了一首诗,这就是游园不值。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谁了解叶绍翁,愿意给大家介绍?叶绍翁,宋代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人。约活动于宁宗、理宗时代,曾在朝任职。诗属江湖派。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结合挂图,介绍作诗背景:诗人在春光明媚的天气里前往朋友家的园子,想去欣赏美好的春色。可是,园子的主人刚巧不在家,诗人虽然没有能够进园观赏春色,但是他发现有一株盛开的红杏从园墙内伸出枝来,那艳丽的杏花同样带给人生机勃勃的美感。此刻,诗人诗性大发,写下了游园不值。3出示课题。二、初读全诗提出初读要求:(1)借助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注意“应怜”、“屐齿”、“柴扉”的读音。(2)齐读古诗(3)指名说诗意,质疑,相机引导。值:逢,遇到应怜:应该爱惜印:踏坏苍苔:绿色的苔藓小扣:轻轻地、缓缓地敲柴扉:柴门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翠绿的苔藓。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门。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伸出墙外来了。三、品读全诗1、 师述:诗的意思同学们已经大体掌握了,可是仅仅讲出诗的意思太单调,同学们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春天的景色,再结合挂图上画的内容,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大好日子里,我来到户外观赏春色,看到 。我心想 。 当我来到朋友家的园子前时,我小心的走到柴门前, ,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门。我觉得 ,正准备离开时,却发现 。(尽量描绘出春天的景色,体会作者心理活动的变化)2、 指名说故事,集体评议3、本诗的后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好在给予人们一种启示,同学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吗?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满生命活力的新鲜事物,必然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止。4、怎样用朗读来表达诗情呢?“应怜”、“印”、“小扣”表现喜爱春天;“久不开”表现失望心情;“满园”、“关不住”、“出墙来”表现快慰的心情5、指名汇报读,集体评议四、积累内化1、 同学们可以用看图,边做动作,边记忆的方法来背诵古诗五、拓展延伸1、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古诗,可以背给大家听听吗?六、指导书写1、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2、 完成书后练习4-(1)3、 完成习字帖相应部分一揭题指名汇报,并且指名补充。齐读课题二、初读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