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鸡传染性法氏囊.doc_第1页
第四节 鸡传染性法氏囊.doc_第2页
第四节 鸡传染性法氏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传染性法氏囊病教学目标:掌握鸡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主要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教学重点:性法氏囊病的主要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教学难点:性法氏囊病的主要症状、病理变化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引入】法氏囊位于泄殖腔的背侧,也称腔上囊,是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在70-80日龄时体积最大,以后逐渐消退,性成熟时消失。该病引起雏鸡免疫抑制,故对马立起氏病和新城疫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也使病鸡对球虫、大肠杆菌、腺病毒和沙门氏杆菌更易感,造成养鸡业的巨大损失。病原是双核糖核酸病毒。病毒抵抗力强,对一般酸性消毒药能耐受,碱性消毒药能较快杀灭。【板书】一、病原 1.定义: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为双RNA病毒科。电镜观察表明IBDV有两种不同大小的颗粒,大颗粒约60nm,小颗粒约20nm,均为20面体立体对称结构。病毒粒子无囊膜,仅由核酸和衣壳组成。核酸为双股双节段RNA,衣壳是由一层32个壳粒按5:3:2对称形式排列构成。 病鸡舍中的病毒可存活100d以上。病毒耐热,耐阳光及紫外线照射。56加热5h仍存活,60可存活0.5h,70则迅速灭活。病毒耐酸不耐碱,pH2.0经1h不被灭活,pH12则受抑制。病毒对乙醚和氯仿不敏感。3%的煤酚皂溶液、0.2%的过氧乙酸、2%次氯酸钠、5%的漂白粉、3%的石炭酸、3%福尔马林、0.1%的升汞溶液可在30min内灭活病毒。【板书】二、流行病学【板书】1.IBDV的自然宿主仅为雏鸡和火鸡。【讲解】从鸡分离的IBDV只感染鸡,感染火鸡不发病,但能引起抗体产生。同样,从火鸡分离的病毒仅能使火鸡感染,而不感染鸡。不同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IBD母源抗体阴性的鸡可于1周龄内感染发病,有母源抗体的鸡多在母源抗体下降至较低水平时感染发病。36周龄的鸡最易感。也有15周龄以上鸡发病的报道。该病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板书】2.传染源: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病鸡是主要传染源。【讲解鸡可通过直接接触和污染了IBDV的饲料、饮水、垫料、尘埃、用具、车辆、人员、衣物等间接传播,老鼠和甲虫等也可间接传播。有人从蚊子体内分离出一株病毒,被认为是一株IBDV自然弱毒,由此说明媒介昆虫可能参与该病的传播。该病毒不仅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还可通过污染了病毒的蛋壳传播,但未有证据表明经卵传播。另外,经眼结膜也可传播。 【板书】3.该病一般发病率高(可达100%)而死亡率不高(多为5%左右,也可达20%30%),卫生条件差而伴发其它疾病时死亡率可升至40%以上,在雏鸡甚至可达80%以上。 该病的另一流行病学特点是发生该病的鸡场,常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IBD产生的免疫抑制程度随感染鸡的日龄不同而异,初生雏鸡感染IBDV最为严重,可使法氏囊发生坏死性的不可逆病变。1周龄后或IBD母源抗体消失后而感染IBDV的鸡,其影响有所减轻。 【板书】三、症状该病潜伏期为23d,易感鸡群感染后发病突然,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典型发病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发病鸡群的早期症状之一是有些病鸡有啄自己肛门的现 象,随即病鸡出现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随着病程的发展,食欲逐渐消失,颈和全身震颤,病鸡步态不稳,羽毛蓬松,精神萎顿,卧地不动,体温常升高,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 此时病鸡脱水严重,趾爪干燥,眼窝凹陷,最后衰竭死亡。急性病鸡可在出现症状12d后死亡,鸡群35d达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在初次发病的鸡场多呈显性感染,症状典型,死亡率高。以后发病多转入亚临诊型。近年来发现部分型变异株所致的病型多为亚临诊型,死亡率低,但其造成的免疫抑制严重。 (1)患鸡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缩颈,颈部毛竖起、下痢、虚脱而死。 (2)发生后第12天有鸡死亡,第47天死之率达最高峰,之后鸡慢慢恢复正常。 (3)发生率可达100%,死亡率约20%30%,但也有达50%60%。【板书】四、病理变化病死鸡肌肉色泽发暗,大腿内外侧和胸部肌肉常见条纹状或斑块状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常见出血点或出血斑。法氏囊病变具有特征性,水肿,比正常大23倍,囊壁增厚,外形变圆,呈土黄色,外包裹有胶冻样透明渗出物。粘膜皱褶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内有炎性分泌物或黄色干酪样物。随病程延长法氏囊萎缩变小,囊壁变薄,第8d后仅为其原重量的1/3左右。一些严重病例可见法氏囊严重出血,呈紫黑色如紫葡萄状。肾脏肿大,常见尿酸盐沉积,输尿管有多量尿酸盐而扩张。盲肠扁桃体多肿大、出血。【板书】五、诊断该病根据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做实验室诊断。 (1)死鸡呈严重脱水现象,腿肌及胸肌,可见大片出血点或出血块。 (2)法氏囊肿大、化脓,有时出血。 (3)肾脏肿大、尿酸沉着。 (4)腺胃及肌胃交接处粘膜有时出血。 (5)由于发病很快,经34天高死亡后迅速恢正常。法氏囊肿大化脓、出血,至萎缩,以上之症状可诊断为该病。 【板书】六、防治1.科学饲养管理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体制,全价饲料。鸡舍换气良好,温度、湿度适宜,消除各种应激条件,提高鸡体免疫应答能力。对60日龄内的雏鸡最好实行隔离封闭饲养,杜绝传染来源。 2.严格卫生管理加强消毒净化措施。进鸡前鸡舍(包括周围环境)用消毒液喷洒清扫高压水冲洗消毒液喷洒(几种消毒剂交替使用2-3遍)干燥甲醛熏蒸封闭12周后换气再进鸡。饲养鸡期间,定期进行带鸡气雾消毒,可采用0.3%次氯酸钠或过氧乙酸等,按3050ml/m3。 3.搞好免疫接种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苗和活苗两类。灭活苗主要有组织灭活苗和油佐剂灭活苗,使用灭活苗对已接种活苗的鸡效果好,并使母源抗体保护雏鸡长达45周。疫苗接种途径有注射、滴鼻、点眼、饮水等多种免疫方法,可根据疫苗的种类、性质、鸡龄、饲养管理等情况进行具体选择。免疫程序的制定应根据琼脂扩散试验或ELISA方法对鸡群的母源抗体、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以便选择合适的免疫时间。如用标准抗原作AGP测定母源抗体水平,若1日龄阳性率80%,可在1017日龄首免,若阳性率80%,应在710日龄再检测后确定首免日龄;若阳性率50%时,就在1421日龄首免,若50%,应在1724日龄首免。如用间接ELISA测定抗体水平,雏鸡抵抗感染的母源抗体水平应为ET350。如果未做抗体水平检测,一般种鸡采用2周龄较大剂量中毒型弱毒疫苗首免,45周龄加强免疫一次,产蛋前(1820周龄)和38周龄时各注射油佐剂灭活苗一次,一般可保持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肉用雏鸡和蛋鸡视抗体水平多在2周龄和45周龄时进行两次弱毒苗免疫。 4.严格扑灭措施 发病鸡舍应严格封锁,每天上下午各进行一次带鸡消毒。对环境、人员、工具也应进行消毒。及时选用对鸡群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改善饲养管理和消除应激因素。可在饮水中加入复方口服补液盐以及VC、VK、VB或1%2%奶粉,以保持鸡体水、电解质、营养平衡,促进康复。病雏早期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雏鸡0.51.0ml/羽,大鸡1.02.0ml/羽,皮下或肌肉注射,必要时次日再注射一次。 (1)要注意场内卫生,加强消毒防疫。 (2)肉鸡在一周龄及二周龄时使用活毒疫苗饮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