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在草原上的歌.doc_第1页
交织在草原上的歌.doc_第2页
交织在草原上的歌.doc_第3页
交织在草原上的歌.doc_第4页
交织在草原上的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织在草原上的歌 浅评大型多媒体交响音乐会草原和声的创新与探索 徐梦颖2013年6月22日晚,由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创编的大型多媒体交响音乐会草原和声在鄂尔多斯大剧院上演。这场音乐会分为华夏韵、草原梦、世界风三个篇章。观演完毕后,我对本场音乐会最直观的印象除了惊喜和感动以外还有深深的回味。草原和声这场交响音乐会从最初的创编、设计、到中期的排练,制作及最后的完美演出都渗透着种种气息,有丰富的文化气息,高雅的艺术气息以及鲜明的时代气息,不沉溺于以往的传统,不刻意回避跳脱传统,只是一种自然的渗透,从音乐会的主题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草原和声,看似朴实无华的名字却体现着音乐会的精神,贵在一个“和”字,“和”可以理解为融合,也可理解为和谐;“声”即代表着声音、音乐或者多元的音乐文化。古典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风格鲜明的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绚烂的世界音乐文化在草原上流淌着、交汇着、缠绕着、最终共同汇聚于和谐一体,涌动出层次鲜明的“草原和声”! 舞台背景中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交响乐团奏响了音乐会第一篇章华夏韵的第一首曲目第一交响序曲,弦乐如层层细浪,随着音符不断地流淌、推进,第一主题带着磅礴的气势咏唱出用平凡和信念感染岁月的浓烈情感。接着,钢琴细诉出质朴柔和的曲调,如一只白色的蝴蝶,轻盈而愉快地翻飞,展现出一种波澜壮阔的年代里忘我奉献的情怀。随着木管声部与弦乐声部次第与小提琴交织,那幅甜美、稳定的安宁景象却又仿佛蕴藏着无限的力量与希望,这一刻,观众们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曾经那段拼搏奋斗的荣光岁月。随着一个个乐器声部逐次加入,仿佛一朵莲花在一瓣瓣展开花苞,最终绽放到一个令人震憾的光明年代!作品再现段又回到最初那段感人至深的著名主题,庞大的乐队合奏,在激情燃烧中将“崇高”永恒镌刻在信念的碑文上! 舞台背景在旋律交织中展现了鄂尔多斯由青青草原到“羊煤土气 ” 到“ 文化强市” 一步一步经历的沧桑巨变,这也成为当今时代中华民族巍然崛起的象征。背景视频将乐曲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 以现代人的眼光审视鄂尔多斯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 让观众从“个体” 的生命中感悟到“整体”民族乃至国家的强大;从“具体” 的影像中伴随耳熟能详激情澎湃的乐曲“抽象” 的勾勒出整个民族的优秀气质。正由于文化意识的贯穿, 使规模宏大的第一交响序曲让广大听众以及艺术工作者都感受到了乐曲的内涵,其难以抑控的激动与共鸣是由交响乐团恰如其分的表演和完美的背景衬托所带来的。随着大屏幕上不断干涸龟裂的黄土地,交响乐团带来了弦乐合奏走西口。在舞台后方,舞蹈演员的剪影随着大提琴与小提琴对唱般的呜咽,表演着那份地老天荒的孤独守候。曲子第二段主题用竹笛进行了诠释,音色高亢明亮、但又透着苍凉的腔调营造出厚重、凄凉的氛围,给观众一种时空上的错觉,仿佛回到了那段苦涩的岁月,让人情不自禁地哼唱起“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这段令人动容的旋律。随后的对花和亲吻祖国也各有千秋别具一格,或热烈、或激昂,或深沉、或大气,都无不将中华大地上的九州风貌以波澜壮阔、婉约细腻的姿态展现出来,听觉和视觉的感官刺激与音乐情感的强烈渗透,增强了音乐会与观众的互动感,达到了言之有物的演出效果。音乐会的第二篇章是草原梦。草原, 不仅以其辽阔广博的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更以其不断传承的文化积淀著称于世。人们叹草原、咏草原、唱草原、梦草原, 是因为草原以其丰厚的文化蕴涵感动着无数个心灵。这个篇章以草原历史、风情为主线, 带着观众梦归古老的、美丽的、激情的草原。森吉德玛曲调线条的起伏很大,情感富于变化。演绎了在草原上广为流传的森吉德玛的爱情故事。乐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慢板,保留了原民歌缓慢、宁静的牧歌式抒情风格。描绘了“森吉德玛”美丽、婉约的艺术形象。编创者在这部分中将大提琴SOLO处理成了马头琴独奏,背景中夜色下的蒙古包配上深沉的马头琴,刻画出了草原上青年男女丰富深沉却又含蓄的情愫和爱恋。第二部分快板将原主题曲调作变化处理,加快速度,改变伴奏风格与节奏音型,使音乐性格变得轻快、欢乐,把蒙古族姑娘爱的喜悦凸现于辽阔飘逸的草原风景之中。 第三部分的音乐壮美大气,使爱情的主题升华,延伸到每一位观众的内心,感动于森吉德玛这样一个比莲花还美丽的姑娘所经历的凄美爱情故事。编配者心境不一样,音乐便有了不同的生命力,长调表演艺术家与交响乐团合作演绎的三匹枣骝马是对有着很高艺术价值的鄂尔多斯长调全新的诠释。在改编过程中运用了民族乐器古筝与交响结合,乐曲开始由弦乐、长笛、古筝勾画出一副草原美景,伴随着弦乐组如轻轻草浪般的音型远处飘来高亢悠远的长调,“三匹枣骝马呦,威风凛凛的跑呦,抚养我们兄弟成长的,是那白发苍苍的阿爸阿妈”古筝演奏员忘情的的勾、抹、挑、劈,倾泻出的音乐时而深沉,时而热情奔放,中间部分交响音乐掀起一浪又一浪的音乐高潮,配合高亢宽广的长调,带着观众随风飘摇,奔跑在自由宽广的草原上。第三部分改编者加入了手鼓和沙锤,跃动着淡淡的时尚音乐元素,赋予了该民歌新的生命气息,和声明快,音乐富有动感,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音乐中的“新”,必须出于对人性和世界的独特感受与深刻感触,并且是形成具有结构感的形式过程,才会具有实质性的生命。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改编的作品才会给人带来强烈震撼,引发共鸣和新鲜感,而不至于有“错位”的感觉。接下来的女声三重唱淡蓝的云彩轻盈的飘进耳朵,瞬间穿透整个心脏,灵魂不由开始颤抖。淡淡的唱出深深的情,仿佛真的置身于云淡风轻的大草原,真的看到了相互拥舞的云朵。 “咚、咚咚”随着几声直击人心的羊皮鼓声,几位身着白色蒙古袍的马头琴手从舞台前侧黑暗的乐池中缓缓升起,一束束定点光随之打在他们身上,这样的舞美设置使喜爱民族特色的观众们情不自禁地忘情鼓掌。呜咽的低音马头琴神秘而含蓄,神骏的第一段旋律倾泻而出,马头琴演奏员和交响乐演奏员们奔放的演奏描绘出一匹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自由奔腾的神骏。创作者以蒙古族所独有的生活元素,如马蹄声、备马声等具有独特音调色彩的民间音乐素材加入了马头琴与交响乐的演奏之中,把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演绎得更富有生命活力,马头琴在交响乐团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饱满,两种不同的音乐元素如同齿轮般互相嵌合、不断向前推进,配以背景中鲜红似火、飞驰激荡的马鬃,在音乐会中又一次掀起高潮,强烈的震荡着蒙古族血液中的豪情与对骏马、对自然的热爱!在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中,能深深感受到编创团队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对大草原这片故乡热土的绵绵情思。中华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在创作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另外,坚持民族特色也使交响乐团此次演出带着浓郁的鄂尔多斯地域文化烙印。在音乐会中,交响乐团邀请了古筝、马头琴、竹笛等民族乐器演奏员及舞蹈演员助阵,将交响乐和民乐进行巧妙结合,让观众感到熟悉和亲切,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情境之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音乐家在创作时一定要有责任感,要坚持“本土化”的创作思路,完全可以借助交响乐这一世界音乐语言传播本民族的文化。创作者们将传统文化含蕴于这个篇章中曲目的设计, 以草原的音乐元素、草原的传说故事、和草原的地域风情作为基础, 深入浅出, 力求雅俗共赏。随着音乐会的层层推进,进入了第三篇章世界风。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交响乐是“阳春白雪”,是高雅艺术,很难听得懂。交响音乐之所以有欣赏门槛,其根源是国外古典音乐传统所追求的“丰富性”和现在普遍追求的“瞬间性”之间存在的分歧。但不管什么类的音乐,与观众都是水与舟的关系。水深了水域广阔了,万舟竞发,大船小船都有得讨生活的路可走,但水面狭窄、水道枯竭了,再好再先进在漂亮的船也只能做个样子,搁浅在沙床上,给造船的人自我欣赏。 所以,音乐会的编创团队在这一篇章曲目的选择上尽量避免晦涩、深奥的古典作品,力求所奏作品听起来流畅、亲切,能走进大众的心灵深处,引起观众的共鸣。在这部分中,第一首曲目是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埃尔默.伯恩斯坦创作的豪勇七杰,现已是大型颁奖晚会最喜欢用的背景音乐,耳熟能详的旋律一奏起,观众们立刻表现出热烈的反应,不断鼓掌叫好,演出又达到了一个高潮。日本作曲家久石让的夏天,以大段弦乐轻快的拨弦开始,使得交响乐团的表演如夏天一般充满活力,充满希望。闭目享受,那跳动的音符,欢快的节奏,让人好似看到了夏天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单纯无害而又快乐不已的笑容。拉得长长的影子,飞向天空的气球,记忆中母亲年轻的身影。这些意象随着旋律仿佛心底最柔软地方正开出一朵小花,轻摇漫舞。接下来乐团演奏的是具有浓郁法国民族色彩的法兰多拉舞曲,旋律快速而热烈,随着主题的不断渐强,再一次调动了观众们的情绪。作为至今全世界最常被演出的歌剧,随着交响乐团和三位歌唱演员的表演,观众们从歌剧茶花女中的著名选段饮酒歌中可以感受到那些或浮华、脆弱,或跳跃,天真的复杂却真挚的情感,分明轻松的音乐却沉沉地在心上拖出了痕迹,这种流泻而出的情感正是曲目最深层的内涵。最后,乐队在观众不曾减灭的热情中奏响了热烈的康康舞曲,主题旋律一响起,我们就和着节拍鼓掌与音乐互动,演出就在这样热烈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 在大众传媒兴起的今天,观众似乎对古典交响乐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欣赏和信任。但这次草原和声让我对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剧院这支队伍充满了敬重和羡慕,同时惭愧于自身对交响乐的偏颇和寡闻。只要有生活,便有音乐在流淌,乐团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这种贴近生活不浮夸的丰满与整齐。乐队指挥的风格也简约冼练,没有半点花捎而庸俗的噱头,永远驻守着音乐这片平实的土壤,散发着自然、朴实的清香。演奏员们用极美的音乐语言,感动了现场观众。高贵、典雅、华丽却不矫饰,时而忧郁、沧桑,时而活泼、明快,这样的音乐语言营造出的轻松、娱乐氛围,改变了交响乐的严肃面孔。编创团队所做的各项尝试让人们感觉高雅音乐原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深奥难解,拉近了高雅音乐与群众间的距离,改变了高雅音乐“难懂”的印象。 这次演出加入的种种民族特色的素材,又一次强调了交响乐团在交响音乐本土化、民族音乐交响化中起的决定性作用。现阶段交响乐团的一大任务就是利用这超越语言超越国界的语言,使本土的作品更加丰满,使作品展示的不仅仅是一种“奇观化”的民族风貌,而是更加契合时代主题,更富欣赏性,更利于这些民族的奇观“走出去”。另外,令人炫目却又不至于缭乱的舞美设计也是演出的一大亮点,编创团队利用现代声光技术,为交响音乐的普及推波助澜。面对着新的技术手段、媒体传播方式以及大众消费文化的变迁,交响乐团的运作方式受到了很多的影响。但是这也是一个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