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规院).doc_第1页
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规院).doc_第2页
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规院).doc_第3页
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规院).doc_第4页
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规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IntroductionAs the capital city of Hebei, the development & planning of Shijiazhuang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of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of Hebei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citys status they decided to start Shijiazhuang Urban Space Strategic Planning. In July 2003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 was invited to take the planning research. After necessary preparation, the planning group began to analyze data and related circumstances in order to get what situation the city might be in. With one months hard work the group raised primary planning draft and made a mid-term report in Shijiazhuang on 8th September during which related authorities and expert put forward many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ose advices the members of group made further research to perfect the research, and reached final conclusions at the end of September.This planning research comprises five parts: (1) Where is Shijiazhuang? Analyze Shijiazhuangs current situation to make clear what role it plays in the region, what competences it has, and what problems it meets. A city with short history and great success;An inland metro in the coastal area; A city that can only plays supporting role in the capital economic zone;A center in puzzles of having inadequate power to be regional increase-pole.A place with potentials to be the focus of investment;A region of abundant resources and insufficient water;Shijiazhuang: A city of hope and puzzles.(2) Why?Try to find out explanations for the puzzles and problems through history review, comparison, reasoning, etc.New power needed;Traffic axle and industry axle misplace;The uncertainty of urban space developing direction;Orientation does not fit;The lock-in effect in industry;Huge imbal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iphon effect of Beijing and Tianjin.(3) Where to go?Raise directions Shijiazhuang should followed in the future including the direction for space, economy, population, traffic, culture and so on.Make rapid increase to win the competition with surrounding central cities;Make quick shift in industry structure; make progress in modern manufacture and service industry actively; Cultivate the travel industry energetically; construct a complete travel system;Excavate the urban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promote the cultural taste of Shijiazhuang;Form a cubic traffic system that comprehends railway, road, urban street, & airlines;Protect the cit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t up ecological sensitizing range;(4) What to do?Put forward strategic measures to support the directions above, and then reach two pattern for Shijiazhuangs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in the case of mid-speed and high-speed economic increase respectively.In the regional space:Incorporate itself into the global value chain actively;Improve and broaden Shijiazhuangshinterland;Construct “Shjiazhuang Metropolitan Area”- the addi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Wait for the right timing to integrate with Beijing and Tianjin.City orientation:Important fulcrum in the third engine of chinas economic increase;The third in Capital economic zone;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enter of Middle-South economic zone in Hebei;The capital of Hebei; The center of chinas medical industry.Traffic system:Complete traffic system by stage; orient the development of city;Build a system of quickness, convenience, safety, comfort and harmony.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The choice of lowest cross cost: east;The excavation of potential;Two spatial pattern based on different economic increase speed: In the case of mid-speed, the pattern changes from “1+6” to “1+4” , then from “1+4” to “1+3” ; In the case of high-speed , the pattern changes from “1+4” to “1+3” , then from “1+3” to “1+2” .Urban system:Form a spatial structure like fingers that takes main city area as the center and radiates along main traffic arterial highway. Construct a cross development belt of cities and towns.Development of industryReconstruct industry with modern manufacture industry as pioneer; remove the effect of industry lock-in.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Withdrawing the second industry entering the third industry” step by step.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Implement “123” project from outer layer to inner layer.Discern of key investmentChoose the important projects that will obviously affect citys development, building bridge for spatial expansion.Spatial governanceDivide the range of metropolitan area into 10 governance districts,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control formulations. (5) How?Give different suggestions to make the strategies more concrete and easier for local government to put into realities.Push urban space evolution from dot to bulk to “田” to “中” to “串”finally.Develop medical industry in a crossing over manner;Actively develop logistic industry;Build ecological city of SD;Build learning city of self-creation;Implement city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strategy;Actively promote system innovation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简本)三极论:温家宝在2003年8月初的讲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在中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后,温家宝认为有条件将中国经济引上一个新台阶,所以他更多地在考虑中国腹地加快发展,他同时也强调东部的示范作用和对西部、东北部的支援作用。 其经济发展思路可概括为“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l 身在何处?一、 宏观区位l 中国燕晋咽喉l 国家主动脉上的重要节点l 国家大战略的焦点之一二、 中观区位l 环渤海经济圈的外围中心l 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l 囿于一隅的河北省省会城市l 京广线上三大编组站之一所在地三、 微观区位l 居中偏东的内陆近海城市l 首都经济圈南缘城市l 双向制约的“小马拉大车”型城市l 地貌类型多样化,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l 现状人口近200万,市区土地面积40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结论: 从宏观地理区位上分析,石家庄位于中国的东北部,跻身于环渤海经济圈内。在东北亚经济结构调整中资源报警条件下,京津冀地区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先发不足后发潜力巨大的石家庄有可能成为从东北亚到环渤海的投资新热点; 中观区位上石家庄受到京津两大都市圈的影响,辐射范围萎缩到冀中南地区,即使如此,也只是在京津对冀中南地区的辐射范围内担当了配角。但是,作为省会城市,随着河北两环战略的推进,交通条件的优势日益得到发挥,石家庄有望在配角的角逐中取得绝对胜券; 微观区位上,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力不足,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在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上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这种现状限制了石家庄作为增长核心的成长,同时也不利于对周边县市带动作用的发挥。因此,石家庄应积极挖掘城市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激发城市发展的动力,于“小马拉大车”的微观区位上发挥“大车”的优势,实施非均衡战略,思考“小马”的提高和做大,利用周边经济发达城市的拉动作用,内引外连共同促进城镇发展。l 困由何因?一、 制约因素l 令人堪忧的城市生态环境使石家庄现状宜居度不高l 多样性地势的过渡形成了石家庄西部的潜在断裂l 瓶颈资源的存在加重了城市发展的忧患二、 历史遗留l 城市的超常规发展造成石家庄城市定位模糊l 原有机制、文化、观念上的问题使城市发展“偏左”l 国有企业比重大,政治经济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抑制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l 比较优势下降,“计划经济宠儿”失落,城市发展目标不明确l 短暂的发展史创造了城建史的奇迹,使城市内涵的跟进滞后l 省会城市确立较晚,城市职能滞后,区域地位提升缓慢l 城乡政策与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造成行政区划调整后石家庄为本不够大的自己加重了包袱l 生产空间拉动了生活空间的生长,造成产业轴和交通轴错位三、 现状困惑l 综合发展实力不强,但特色尚存,平庸之中亦显精彩l 产业科技附加值不高,经济外向性偏低l 民营经济薄弱,中小企业集群不发达, l 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面临城市规模扩张的挑战l 城市人口密度偏高,就业岗位缺乏,用地紧张l 发展门槛重重,城市扩张选择有限l 城市发展方向徘徊,耗费了城市过多的发展精力l 综合竞争力不足,城市面临“百业待兴”的严峻局面l 近水楼台未得月,大树底下难成凉,“灯下黑”局面显现结论: 石家庄的发展在新一轮的区域城市格局中应以“草船借箭”的方式阻止“四面楚歌”的局面出现。 资源结构与城市经济形成了辨证的存在关系,双嬴局面的形成对城市的管理和运营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石家庄要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取得领先就必须寻找新的着力点。下一步石家庄应当从这些因素中寻找新的支撑:提高经济外向度,吸引外来投资,加强对口科研资源的吸引力度等等。因此,石家庄下一步迫切需要做大城市规模。 尽管在当前条件下石家庄很难参与到环渤海经济协作的核心活动中去。但面对中国市场全方位开放的前所未有机遇,石家庄不应再迟疑,主动与冀中南腹地凝聚整体优势成为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实现的前提。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带动产业结构的区域重组,抓住机遇,抢占先机的城市会利用首发优势缩短城市竞争力的累积过程。石家庄能否再度盛装出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大区域中的地位。 石家庄的超常规发展造成城市定位滞后,影响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的三赢机制,进而产生的多向摇摆牵扯了城市过多的发展精力,造成城市发展的顾此薄彼,并丧失先机,造成马困车乏的局面,今后的发展只能以后发的优势弥补先发的不足。l 路在何方?城市出路在于基于现状和机遇分析的发展目标的确定,通过目标导向引导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一、城市经济发展目标政策导向做大-城市规模做大做强-经济实力做强做优-城市功能做优做美-城市环境做美。表3-1城市经济发展指标战略预测表年代市域GDP都市区GDP中心城区GDP20011085亿元715亿元462亿元20052081亿元1500亿元1000亿元20072250亿元1800亿元1200亿元20103000亿元2500亿元1600亿元20154050亿元3200亿元2200亿元20205500亿元4300亿元3000亿元20308000亿元5000亿元3800亿元205010000亿元7000亿元5000亿元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与重点(一) 中心城区:以医药产业为龙头,积极培育现代制造业;以流通贸易为核心,构筑现代服务平台。l 发展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中国医药第一城”l 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l 石油及化工行业急待深化与提高l 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业需自由发展,逐步推出l 对纺织行业的再认识:腾挪置换,轻装前行l 商业贸易依然是石家庄不变的主旋律l 从交通仓储到现代物流,继续发挥优势l 金融、房地产业成为亟待提高的新兴服务业l 教育业,积极推进,专业化分工强化(二) 外围县市:接受市区产业扩散,开展分工协作;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三、城市人口与城市化水平发展目标表:石家庄都市区各阶段各片区人口构成表 单位:万人时间市域都市区城市人口主城区人口 (含石东新城)正定片区鹿泉片区藁城片区栾城片区(含窦妪工业区)现状895.9202165121010520059302331851512138200795025820018141412201098029322520201513201510203762902328201520201100410-430310-330253325202030116049738527302822远景125055042030403025由人口相应测算城市化水平为:市域城市化水平为现状35%,2005年规划城市化水平为40 %;2007年城市化水平为43%,2010年规划城市化水平为50 %;2015年规划城市化水平为60 %;2020年规划城市化水平为65%;2030年规划城市化水平为70%;2050年规划城市化水平70%。四、城市旅游开发目标与旅游业发展方向l 旅游业发展的总目标一个依托,两个主导;一个载体,五个支柱l 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一年一个台阶,十年形成支柱l 旅游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提高收益,推向世界l 旅游与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战略借助文化传媒,推动旅游发展五、城市文化特色的挖掘与发扬l 通过城市精神的深度挖掘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的亲和力和市民的自豪感。l 从古到今,从内到外,进行城市文化的品位分析(历史、现代和生态)l 通过多角度融合,与时俱进的选择城市文化建设的原则六、交通发展总体目标和宏观政策l 建成以航空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城郊通勤轻轨、城市快速路为主的客货快速通道,加强与区域的协调发展。l 建设“九横十一纵五环”的市域公路网络系统、“干”字型铁路运输骨架、十字型高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连接中心城区与外围各组团的轨道交通系统和快速路系统。l 规划建成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信息中心,实现城市交通信息的采集、管理、发布一体化。l 控制城市交通的尾气排放、噪声污染,使道路两侧的空气质量和声环境在国家标准的限制范围内。七、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建设重点l 自然要素的梳理自然赋予城市的生态条件是保护的重点l 生态敏感区的建立脆弱生态环境急需保护结论: 推进缓慢的所有制结构调整,提高 “开放洼地”经济水平。打破经济国际化和区域化程度偏低的经济壁垒。产业布局应充分体现级差地租原理,符合产业偏好,产业集群发展,振兴园区经济; 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从高投入到高效益,培育制度环境,优化投资主体及结构,突破外向瓶颈,实现跨越发展; 旅游作为朝阳产业,将成为城市支柱产业之一,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必须加快垄断性旅游资源的开发,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 挖掘燕赵文化与药都文化底蕴,提升石家庄城市文化品位; 塑造完整的城市形象:现代城市的精神形象、现代城市的行为形象、现代城市的视觉形象、现代城市的消费形象、现代城市的风情形象、现代城市的经济形象; 围绕“显山、露水、增绿、现蓝”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l 迈向何处?国外大都市区规划的启示:(1)以有选择的重点建设来促进都市区的大发展;(2)以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协调都市区整体效益;(3)以都市区域化的城市管理来保障都市区发展目标的实现;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石家庄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石家庄该往何处去?石家庄的未来究竟将会怎样?石家庄究竟应该在区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在盘根错节、纷纭复杂的区域格局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能否变弊为利成为盛装出场的新亮点?一、城市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加大辐射,拓展腹地;面向渤海,开放带动;适当挂靠,合理做大。l 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不仅仅是开放而已l 经济腹地提升与拓展l 建设“石家庄都市圈”空间结构开始做加法l 随时把握时机接轨京津二、城市定位石家庄的城市定位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引擎中的重要支点,首都经济圈的第三级,冀中南经济圈的经济振兴中心,河北省省会,中国医药之都,华北中南部的物资集散和交通枢纽。建成产业强大、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功能完备、文化先进、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三、道路系统与对外交通l 近中期(2010年):东西轴线是城市的主要发展轴,也是城市用地发展的重点,加强东西向的道路建设,完成内三环的建设,加强主城区与各组团之间以及城市与外界交通联系,公路方面继续完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建设及拓宽改造的同时,规划在主城区西南建设青银高速公路,铁路方面建设石太快速客运专线,沿京深高速走向予留京武高速铁路沿线及其站址,民航方面争取石家庄机场获批为4E级国际机场,成为大都市区航空枢纽。轨道交通线网的布局以东西向为主,2010年左右开始建设高新区沿中山路的轨道线路,并分别在高新区及西南部居住区建设轨道交通车场等设施。l 远期(2020年):将东西轴线纳入城市内部联系轴,加强城市外三环路(跨滹沱河)的建设,增强南北向的联系。公路方面继续完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建设及拓宽改造的同时,提升县乡公路等级。铁路方面着手京武高速铁路及其站场的建设。民航方面争取成为冀中南地区区域性航空枢纽。积极开辟新的国际航线。着手航空港的研发。轨道交通增加中心城区与周边组团的联系,增加西北到东南的联系线。前10年l 远景(2020年以后):加强城市南北向联系,增加跨滹沱河的交通通道,强化主城区与北部新区和南部综合区的联系。结合穿城的高速公路形成生态廊道,京珠高速公路东迁。后10年铁路方面完成京武高速铁路及其站场的建设。民航方面争取成为冀中南区域性航空枢纽并扩大辐射范围。继续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加强航空港的建设规划和建设容量。轨道交通增加中心城区与周边组团的联系,增加放射状轨道交通线,增加南北向联系线。四、主城区城市发展方向选择得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要从东和东南两个方向重点发展,着眼于长远向北跨河向正定发展和向南沿轴发展的结论。五、城市布局结构及空间发展战略表:经济发展模式分析表时间发展模式近中期(20032010)远期(20102020)远景(20202050)经济稳速发展模式“1+6”模式“1+4”模式“1+3”模式“1”:中心城区“6”:正定、鹿泉、栾城、藁城、石化区、窦妪“1”:中心城区(含石化区)“4”:正定组团、鹿泉组团、栾城组团(含窦妪)、藁城组团“1”:中心城区(含石化区)、正定副城“3”:鹿泉组团、栾城组团(含窦妪)、藁城组团经济快速发展模式“1+4”模式“1+3”模式“1+2”模式“1”:中心城区(含石化区)“4”:正定组团、鹿泉组团、栾城组团(含窦妪)、藁城组团“1”:中心城区(含石化区)、正定副城“3”:鹿泉组团、栾城组团(含窦妪)、藁城组团“1”:中心城区(含石化区)、北副城组团(正定)、南副城组团(栾城、窦妪)“2”:鹿泉组团、藁城组团“白色地带”:据孙翔发表文章,是由新加坡市区建设局于1995年提出并开始试行的新概念,其目的是为发展商提供更为灵活的建设鏖战空间。发展商可以根据土地开发需要,灵活决定经政府许可的土地利用性质,土地其它相关混合用途,以及各类用途用地的比例,只要开发建设符合规划建设限制条件的都是许可的,该类用地具有较高的建设透明度和较强的投资确定性和风险最小收益最大性。白色地段是城市规划市场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确保规划的灵活性和严肃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有效途径。六、市域空间发展战略l 非均衡发展战略:功能分区,风险共担l 十字型城镇发展轴:产业轴、交通轴和城镇发展轴的融合l 石家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构想:点轴呼应,网络布点l 石家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构想:规模层次化,结构一体化l 石家庄市域城镇职能演进构想:资依托源平台,多角色融入区域整体l 发展时序加法造就的城镇结构:一点一轴三点三轴网络模式七、城市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战略l 产业重构:解除产业锁定的苗头l 中心区产业空间布局退二进三的分阶段实施:优二进三二三联动退二进三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l 城市生态框架:山水相依,地绿天蓝l 生态功能分区:自然、生产、休闲和生活串四区l 绿地系统规划:绿在城中,城在绿中l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前提l 生态环境政策管理措施:以治促保九、城市特色的挖掘与塑造l 空间布局特色:健马铸车三轴合一, 南北联动东成西就l 交通结构特色:外“优”内“患”矛盾突出,公交优先铸造立体交通l 产业布局特色:结构失衡演进缓慢,突出优势全面突破l 生态环境特色:依山傍河曲水通幽,脉络分明绿水交融l 资源构成特色:瓶颈资源制约明显,优势资源潜力巨大l 文化特色:吸收丰厚文化底蕴,引领城市文化时尚l 体制特色:以人为本创造环境,自下而上积极创新十、关键性投资的识别l 腾笼换鸟:启动石东新城起步区建设,通过起步区建设,为城市发展的诸多要求提供空间引导,进而带动老城区产业退二优三的步伐,推动城市更新。l 筑巢引凤:运用BOT、TOT等市场机制和争取国家或区域性投资等多种方法,充分改善石家庄的对外对内的基础设施条件,构筑大石家庄的3小时交通圈,把沉睡在区域中的各种资源宝藏尽快地变成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经济优势。强化中心城市与市域各种生产要素的交换频率和交换效率,增强大石家庄对区域的影响力度。尽快启动中心城区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设。l 旗舰工程:滹沱河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大型全国性运动会或节庆工程的建设、大型药都文化工程建设、大学园区、西柏坡爱国主义基地工程建设、石家庄国际机场、空港城和机场园区的建设均是旗舰工程的重要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对城市发展品质的提升、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动力的加速都将起到决定作用。l 政策特区:选择白色地带作实验地,通过民营经济园区建设,为石家庄的体制创新注入一剂强心剂,把沿海地区或南方城市的一些先进做法和理念搬到石家庄,营造比国有企业更为宽松的产业环境和氛围,为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提供鉴戒。十一、石家庄区域城镇化战略l 中心强化,非均衡发展;l 经济带动,产业兴市;l 改革带动,制度创新;l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l 着眼未来,可持续发展。十二、空间管治研究l 多种资金形式投入旧城改造区l 良好设施保障改善城市建成区l 严格土地管理控制协调过渡区l 节制产业类型管理限制发展区l 放宽政策渠道鼓励优先发展区l 关注国际动态候机引导发展区l 放眼长远未来启动发展备用区l 注重清洁生产维护生态保护区相关链接:处在经济转型阶段的地方政府常常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直接介入经济活动,如以不同形式参与本地企业或合资企业的兴办;另一个,则是建立法律规范,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并且积极招商引资。l 发挥农业潜势管制城乡开敞区;l 建设隔离绿带构筑生态走廊区l 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