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刀基础知识集成.doc_第1页
现代刀基础知识集成.doc_第2页
现代刀基础知识集成.doc_第3页
现代刀基础知识集成.doc_第4页
现代刀基础知识集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刀基础知识集成第一篇 刀尖形制集成 刀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其使用历史比火更早。从食物的获得、器具的制造、生命的维持,甚至语言及文化都和它有关。虽然如此,但我们对于刀具的了解却显得十分的稀少。社会新闻中,刀具時常与凶恶、犯罪画上等号,更加的模糊了视听。 因不瞭解而害怕,因害怕而恐懼,因恐懼而仇恨,因仇恨而造成災害。為了端正一般大眾對刀具的錯誤印象及不瞭解,以下便就刀具作一系列簡單的剖析。刀具世界五花八門,其中學問之深更是有如無底洞,因此本期先就刀身(Blade)的構造作一粗糙的說明。 刀尖的形式: 舊約聖經上記載該隱(Cain)殺死亞伯(Abel),我想從那時開始,人們便不斷的思考、創造自衛或攻擊的武器。各種證據告訴我們人類最早使用的刃物武器(Edged weapon)為天然具有銳利角度的石塊或木、竹棒。經過時間的洗禮及摸索後,人類學會利用敲擊技術來製造石刀, 並學會若將此一銳利的武器刺入入侵者的軀幹或致命部位,那麼入侵者將會受傷或死亡,於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把匕首(或你喜歡稱為戰鬥刀) 便問世了! 然而石頭或竹棒無法滿足人們創新的野心。石頭易碎,雖可製成石斧或在木棒上綁上石製箭頭,但仍不實用。這個問題一直到銅器時代的發展才逐漸解決。西元前1280年左右,鐵器被發現,從此後各式各樣的刀尖形式被研發,首先是劍,後來是刀。而刀又因功能分成各項琳瑯滿目的刀尖形式。在此舉出數種較典型的來做介紹。 1.劍型刀尖(Dagger Point): 劍型刀尖可說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刀尖形式,因此從它開始介紹並不為過。劍型刀尖以中央突出之劍脊為中線,兩側對秤開鋒。此種刀尖形式最大的優點便是它那薄、細的刀尖能以最少的力氣刺入敵人肉體之中。 一把製作精良的匕首能刺入肉體直至護手處。劍型刀尖另一個優點是準確,因刀身為一直線,故可十分精準的刺向你所要傷害的目標,且無須修正刀尖角度,即便在黑暗環境中亦然。劍型刀尖的缺點為: 1. 細窄的刀尖極易在刺、戳較硬物體時斷裂。在現代步兵戰爭中,一位步兵身上所穿之戰術背心或H帶上可能有彈夾、醫療包、工具鉗等等足以使劍型刀尖斷裂的物體。 2. 劍型刀尖只有相當窄,甚至沒有刀腹(Belly)及足夠的彎度,使得它十分不適合砍劈攻擊及切削作業。 2.錐形刀尖(Stillete Point): 另一種最原始的刀尖形式。具有銳利的刀尖,3或4角錐形構造,沒有刀鋒。主要用途便是刺、戳。此一刀具在16世紀之後便大量採用於軍事用途,二戰期間英軍OSS配發刺錐以穿刺敵人的軟甲。穿刺能力強,造成傷口大,結構堅固, 不具刀鋒故無須研磨是它的優點。它的缺點亦是因其不具刃面故只能刺戳,且需近身。其餘攻擊方式皆無法使用,不能應用於野外活動中(我只想到將它當營釘及挖土使用)。 3.槍型刀尖(Spear Point): 刀刃及刀背的弧線交接於刀身的中央, 此種刀尖被廣泛的使用於戰鬥刀、求生刀、口袋型小刀等,主要的優點有: 1. 刀尖位於刀身正中央,提供了相當程度的刀腹及曲線以供給砍、劈、削的力量,而位於刀身中央的刀尖以及副刃處理都提高了穿刺的準確度及能力。 2. 於刀子戰鬥時造成對方寬、深的傷口,不像劍型刀尖必須刺入動脈或致命器官才能有相當的殺傷力。 3. 在近戰時,除了刺戳之外,尚可利用其砍劈能力造成對方的傷害且拉大接戰距離。 缺點: 1. 雖然結構已較劍型刀尖堅固,但在刺戳到堅硬物體時刀尖仍會斷裂。 2. 刺戳時需要更多的力氣。 3. 若想達到相當的砍劈能力,則刀子必須加重。4.刨削刀尖(Clip Point): 刀背曲線往下掉與刀尖相接,造成刀尖處尖銳而窄。下墜的曲線點不定,但大多位於刀長中線之末緣,刀尖上揚角度不定,但皆不超過刀背,形式從十分誇張到類似槍型刀尖皆有。許多人相信此一形式與美國邊境英雄: Jim Bowie 有關,但學者們研究指出早在初期鐵器時代(900-500 BC)便已發現有此一形式之銅刀。優點為其窄細的刀尖具有類似劍型刀尖一般的刺戳能力,且又有相當優良的砍劈效果。缺點則是其刀尖的強度不夠。尤其是某些形式的刀尖太窄以至甚至刺到骨頭刀尖便會斷裂。解決之道為: 1. 使用較厚的刀材或加厚刀尖處。 2. 將刀尖的下墜點盡量向末端延伸。 3. 除去不必要之假刃。 5.上揚刀尖(Upswept Point): 刀尖位於刀背末端且上揚,造成相當大的弧度,為最佳之切削砍劈的刀尖形式。造成的傷口既長且深, 刀尖雖有刺戳功能,然因刀尖上揚故使用時需計算修正才能達到準確,但用於木工製作挖洞時則效果不錯。最適於野外使用的刀型之一。6.幾何刀尖(Tanto Point): 原為日本傳統短劍之刀尖形式,而今在市面上常見的為美式幾何刀尖(Americanized Tanto)。日本傳統及美式幾何刀尖最大的不同是美式幾何刀尖造成前後兩個刀尖,而日式的只有一個(理論上)。幾何刀尖的產生從日本的說法是當武士刀因格鬥而斷裂時,將斷裂的刀子製成短刀(Tanto),而將刀尖斜切成一個斜角。日本傳統日式刀劍的分類,刀長超過24”的稱為太刀(Katana)脇指(Wakizashi)為12 - 24”短刀(Tanto)為短於12”。因為西方人多在短刀上見到此一刀尖形式,故將此一刀尖稱為Tanto Point。但其實此種刀尖最早有文獻紀錄可推至西元220年左右的中華民族三國時代的直刀,爾後於唐朝(西元618 - 907)傳至日本。在早期日本太刀的製法中便有一種稱為切刃造,其形式便是仿中國直刀的形式,亦是有前後兩個刀尖。目前則因刀尖的研磨方式不同於刀身部(一般所謂美式幾何刀尖其刀尖處為Flat Grind,其餘則為Hollow Grind),故稱為幾何刀尖,其實若以溯本求原的精神來翻譯,應被稱為直刀刀尖或切刃刀尖。 它可能是目前最多才多藝的刀尖形式了! 最大的優點便是其刀尖強度非常的堅固,幾乎不會斷裂。某些形式刀身彎曲提供了極佳的弧度以為砍劈切削之用,有些則為一直線設計。此種刀尖形式造成了兩個刀尖,前端的刀尖用以穿刺及刨,後端的則用以割。在刀子搏鬥時此一刀尖亦可造成除刀刃砍劈形成 線的傷害外,另一個點的傷害,使對方受到更大的傷亡。缺點為其刀尖未位於刀身中央故在刺戳時準確度無法如劍型刀尖一般(有些形式則將刀尖盡量移向刀身中央), 且在狩獵活動中此種刀尖無法應用於剝皮的動作。ColdSteel為第一個將Tanto Point引進美國且大量生廠的刀廠。 7.水滴型刀尖(Drop Point): 刀尖位於刀身中線的稍上方,刀尖角度較大,切削能力較佳。相對的刺戳能力薄弱。一般用以獵刀形式。與刨削刀尖,槍形刀尖同為最常被使用的刀尖形式。有美麗小刀之父稱呼的R.W. Bob Loveless在1969年應用在其獵刀設計後便大受歡迎。在之前採用的刀匠有Randall等人。8.剝皮刀(Skinner): 最大特徵為刀尖向上傾斜,刀尖附近刃面圓滑, 刀刃曲度大,是專為剝皮設計的刀具,除了剝皮外,其餘功能差。 9.羊蹄刀尖(Sheep-foot Blade): 刀尖位於刀身底部,刀背曲線至前端時圓滑下墜,刀身前端無銳利之刃面。此種刀子為典型之水上活動用刀,因在水上活動時船身極可能在無預警情況下劇烈搖晃, 此時若手中所拿的刀尖非此設計,極易傷到自己或別人。亦是溪釣時最佳的殺魚刀刀尖形式之一。因其安全性極高,故亦被應用於救援刀,在車禍發生時割斷安全帶而不必擔心傷及自己或被救者。日本傳統廚刀Santuko亦是此一刀形。 10.鸟嘴刀尖(Bill Point): 與羊蹄刀尖相似只是刀刃成一弧度,最初是設計用於切花及修枝,後來亦被用於切斷繩索用,刀尖可用於裁紙,是相當實用的刀形。除此之外,日本的破頭師則為鳥嘴刀尖的變形,刀尖下墜後轉一圈向刀柄處延伸,刀尖不具尖端而是一圓球,此種刀子為專門切削不必要之枝芽而設計。 11.平頭或圓頭刀尖(Plate/Circular Point): 此種刀尖設計完全秉棄了刺戳功能,中華及日式菜刀皆為此一形式,在Machete上亦有此一形式,平頭處可作為拍打獵物或當鏟子挖土用。許多刀廠會在平頭之轉角處做另一帶刃銳角以作為強行突破、侵入時的工具。日本傳統的鉈若為平頭設計亦多具此一銳角。 12.加強刀尖(Reinforced Point): 刀尖做成T型或+形的立體構造, 主要用以刺戳。為中東及印度的傳統刀形。主要設計來破除步兵身上所穿之鎖子甲或鎧甲。 13.諾基刨削刀尖(Nogales Clip Point): 為雙彎曲弧度之刀刃設計, 任何物體只要被其*近握把的第一個弧度切到便會自然而然的進入第二個弧度,因此切削長度及能力大為增加。刀尖為刨削刀尖,其優點已如前述。刀尖位於刀身正中央,刺戳時無須修正,是一兼具刺戳及切削的設計,最早在18世紀中葉的土耳其Yatagon軍刀發現 。此一刀尖形式為Coldsteel 老闆Lynn. C. Thompson所設計。 14.實用型刀尖(Utility Point): 與水滴型刀尖相似,只是刀尖角度較銳利,可做穿刺工作。一般隨身刀具皆為此一刀尖模式。 15.去勢刀尖(Spay Point): 刀背曲線於刀尖末端處下墜,與刀刃形成一鈍角。刃面園滑。此種刀形最先的功能是為家中的牲畜去勢用。 亦有人將其用於日常生活之塗抹奶油上。早期美國西部拓荒時期幾乎人手一把,被稱成男孩的第一把刀。 16.魚刀(Fillet): 刀身窄細而長,彈性極佳,用於大型魚類切片用,其餘功能不佳。使用時延著魚的基椎骨兩側切片,可以切出相當漂亮之魚片,一般魚刀最少有4刀長。 17.倒幾何刀頭(Reverse Tanto Point): 刀尖便像將幾何刀尖上下顛倒一般。刀尖位於刀刃的中央,有如槍形刀尖的切割弧度,類似羊蹄刀尖的安全,是主要設計為一般切割使用。 18.斜頭式筆尖(Cut-off Pen blade): 就如同一塊鋼板被斜切一般。斜頭式筆尖為早期最為實用的刀尖形式之一,不論是西方的鉛筆刀或是日本的傳統小刀肥後守,亦或是大家小時候一把3 - 5塊的手牌超級小刀,以至於切紙用的美工刀皆是此一刀尖。可切可削且不易刺傷自己,若運用得當亦是把不錯的野外用刀。第二篇 刀刃形制集成 刀刃的形式: 刀刃的形式依其是否帶有齒刃(Serrated Edge)而分為平刃(Plain Edge)、半齒刃(Combo Edge)及全齒刃(Full Serrated Edge)。而在探討刀刃的形式之前,首先來瞭解運刀的方式。刀子可以切、削、砍、劈、剁、刺、戳、撩、刮、鋸等等,為了解說上的方便,可將運刀法簡易的分為兩大類: 1. 推切(Push Cut):切割動作是將刀刃推向前以完成。如刮鬍子時,你是將刮鬍刀刃推向前削頻果時,亦是將刀刃推向所欲削的果皮方向砍劈木頭時亦是將刀刃推入其中。 2. 拉切(Slicing Cut):切割的動作是將刀刃拉向後所完成。如切肉或切蕃茄。 運刀法可大致分為兩大類,那麼刀刃的形式對於運刀法有何差異呢?既然刀刃的形式是以具備齒刃與否而定,那麼首先就來探討齒刃的優缺點。齒刃的優點可歸為三大類:1. 增加切割的能力:在齒刃上的穿刺點(Penetration Points)在切割物體的同時提供了許多個穿刺及施力點,切割時這些穿刺點共同的運作等於有數個小刀片共同切割一般,使你在切割時更省力。2. 增加10 % 的切割長度:在相同的刀刃長度下,若將齒刃的全部刃面拉直的話,那麼有齒刃設計的刀子較相同長度下全刃的刀子其切割面長約10 %。3. 增加刀刃持續性:切割時,穿刺點首先咬入所欲切割的物體,使其弧形刃(Recessed Curve Edges)能用最少的力道及阻力來切割。磨損刃面的角色是由穿刺點來達成(至少一開始時是),因而能延長刀刃的持續性。 缺點:1. 切口不平整:使用齒刃來切割木頭、皮革等物體時,其切面明顯較平刃刀所造成的切面不平整,且幾乎大多數的齒刃皆無法擔任切削木頭的工作(你從未見過齒刃的鑿刀吧!)。2. 缺乏精準度:因齒刃是由一堆的穿刺點及弧形刃所形成,在切割時便如開車經過跳動路面一般,較難以控制精準的切割動作,因此在需要精準切割使用的刀子從不使用齒刃。(你從未見過帶齒刃的解剖刀吧!) 一般而言,平刃刀在Push Cut的動作較齒刃刀好用;而齒刃刀在Slicing Cut時較平刃刀好用,特別是對付堅硬堅固的物體如塑膠軟管、登山繩等。平刃刀在Slicing Cut上亦可扮演相當實用的角色,但其先決條件是:它必須十分的銳利。如切蕃茄時,使用齒刃刀可非常輕鬆的鋸開蕃茄而不使蕃茄因受壓而變形。但使用平刃刀時,除了刀刃要銳利之外,還要先推再拉。有經驗的人都知道要先將刀刃向前推一些,先充分應用平刃刀適於Push Cut的特性後,再向後拉,此時造成的切口才會漂亮(在切炸豬排時,刀子是要往前切,因如此的動作才不會使外層的裹粉碎散,使豬排看起來不完整,這亦是平刃刀適於Push Cut的一個應用)。在以往沒有齒刃刀的時代,水手們經常使用銼刀來研磨切繩用小刀,因如此的處理過後,會在刀刃上造成許多微小的齒刃(Micro-serrations),用來切割繩子時較方便。近代刀匠David Boye便是採用Micro-Serration edge而聞名。然平刃及齒刃兩者相比之下,還是平刃的應用性及實用性較佳,因平刃刀可做齒刃刀所能做的,而齒刃刀卻無法做平刃刀所能做的。 另一種折衷的方案便是半齒刃,其平刃齒刃的比例一般為50 - 6040 50。刀刃前端有平刃之功能,而後端有齒刃之便利。此種結合似乎是不錯的設計,且充斥整個市面。然就像多功能休旅車不能取代專業貨車及吉普車一般,在真正激烈嚴酷的條件下,它便顯得有點發窘。一般而言要真正使齒刃能發揮其功能的長度最少需1.5 - 2”,而短於1”的齒刃則完全沒有實用價值。以一把3.25”刀長的刀子而言,其齒刃部分約有1.25”,這個齒刃長度在某些情況下是太短了,平刃部分刀長只有2”,令你在切割木頭或削蘋果時都覺得綁手綁腳的。我的建議是不論你多喜愛半齒刃設計的刀子,在野外活動時多攜帶一把全刃的刀子準沒錯。 半齒刃設計的刀子齒刃位於刀刃的基部,其設計哲學為切割登山繩或塑膠軟管時,先以齒刃部將其先行處理後,不夠的切割長度以平刃處補之。而先端平刃處則作一般切割動作之用距離握把越近的刀刃越容易操控,而平刃刀是較易精準操控的刀形,故半齒刃的設計若以齒刃在前而平刃在後亦是另一個思考的方向,這樣的設計不僅適於人體力學,且在許多野外實際情況下亦是較佳,如在野外野炊時,你想用刀子切割牛排或豬排時卻發現齒刃位於刀刃基部,這時你該如何動刀?用來切削蕃茄時齒刃位於刀刃基部,又如何能發揮其功能?而一般的切削工作亦不會有重大的影響。至於切削木頭則運用刀刃基部之平刃來處理,可獲得較佳之切削準確度。在此設計中,齒刃所佔的比例約為60 ,可說幾乎完全讓齒刃刀的特性發揮出來,故即使是切割塑膠軟管或登山繩亦不會有如前平刃,後齒刃設的刀款齒刃刀長不夠的窘境。目前Victorinox瑞士刀設計了一款可單手開刀之形式,其半齒刃設計便為前齒刃,後平刃。刀具設計師不將齒刃放於刀刃前端的原因也許是因為那樣太像餐刀了吧!但Victorinox所設計出的樣式反而給人一種新奇感,也許以後如此的設計會慢慢被大眾所接受。 齒刃的形式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為如麵包刀一個一個圓弧的齒刃相接之模式,此種模式在麵包刀及戰鬥刀上常見,如Chris Reeve,Mad Dog等一種為一大齒二小齒的設計,因最早是由Spyderco所發明,故又稱為SpyderEdge,目前一般最常見的齒刃形式便為這一種。若以此為基礎,而將穿刺點變的更尖銳,弧形刃距離變的較短的形式則為Shark-Teeth Edge,如Microtech便是此一形式,但此形式尚屬於一大齒兩小齒的範圍。第三種則為一大齒四小齒的構造,此為ColdSteel所獨有設計。以野外實用而言,此種設計較佳,因其不僅可對付堅硬如冰塊,柔軟如蛋糕的材質,尚可切削木頭,這是其他齒刃設計所無法比擬的(雖然仍不及平刃刀)。 平刃刀及全齒刃刀各有其優缺點,全齒刃刀在切割繩索、繩帶上的威力是無可置疑的,但若以只能攜帶一把刀子至野外的條件來看,除非你是要從事海上活動或以切割繩索為要務,否則平刃刀是你最好的選擇。至於半齒刃設計的刀子,適合於一般都市或救難使用,但要注意其齒刃的長度是否長於1”,齒刃越長其真正的效能才能顯現出來,但相對的便要犧牲平刃的長度,因此慎選平刃齒刃比例才是你選擇半齒刃刀子所要深思的條件。第三篇 刀具钢材篇 (上篇) 碳合金钢材: 这一类钢材是通常用于锻造的钢材,属于非不锈钢。其实不锈钢也是可以锻造的, 但非常困难。另外,同一块碳钢可以用经由分段冶炼方法来获得非常坚硬的刃端和坚韧而具弹性的背端,而不锈钢不可以这样冶炼。当然,在不同程度上碳钢比不锈钢容易生锈,也比使用不锈钢风险大,但只要热处理方法正确,下面举出的所有的钢材都相当不错。 在AISI钢材命名系统中,10xx 是碳钢,其他的则是合金钢,例如,50xx系列是铬钢。在SAE命名系统中,带有字符标示的(例如, W-2, A-2)是工具钢。另外还有ASM命名系统,但它在刀具界中很少被提及,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忽略它。通常在钢材名称中的最后一个数字即为该种钢材的含碳量,如1095约含0.95%的碳,52100约含1.0%的碳,而5160 则约含0.60%的碳。 O-1: 属油硬级(Oil-Hardening types)工具钢,而且是其中性能最佳者。0-1钢是朴实的基本的工具钢,也是应用得非常广泛的优秀钢材,用它制造的刀锋完全可以很好地胜任日常的用途,而且热处理很容易。其高锰伴同铬与钨可增加硬化能, 使钢材可不需剧烈水淬 (代之以油淬) 也能硬化至高硬度(HRc62)水平。O-1钢的加工性能强, 用作刃材可加工出非常坚韧和可深度打磨的刀刃,但耐腐蚀能力则较弱,容易生锈。适用于大量通常用途,也被追求实惠的制刀师们广泛使用。0-1刀锋保持力很强,一般来说0-1都能够被打磨得很精细。这种淬油工具钢类似于1095钢。Randall刀具和Mad Dog都用0-1。 0-6: 是仅次于0-1的容易热处理的钢材,但是极难打磨。完美的晶状结构和硬石磨粒子组成了这种超级坚韧耐磨的钢材。0-6的刀胚料都要经过高温碾压处理和精细打磨,高温碾压处理的价格还算合理。0-6胚料有种奇特的近似桔红色的光泽,非常坚韧,在打磨时这一点更显著,用它做出来的刀锋保持性出奇地好。 10-系列 (1095 ,1084, 1070, 1060, 1050, 等等) : 这类钢材最显著的特征是坚韧,在刀具业中,1095被用得最广泛。10-系列钢材,按从1095-1050排序,含碳量从高到低,可达到的打磨度也从高到低,但坚韧性却从低到高到最高。同样的,按从 1060-1050排序通常适应于制剑业。而对刀来说,用作刀锋的话,1050勉强可用,1060不错,1084更好,1095就很出色了。1095是一种很“标准”的碳钢材料,性能出色而且成本不贵,具有适当的坚韧度和打磨度。这是一种较单纯的钢材,容易生锈,它仅含有两种合金成分:0.95%的碳和0.4%的锰。KA-BAR系列和TOPS系列通常使用1095,再加上黑色涂层。第三篇 刀具钢材篇 (中篇) 碳V: Cold Steel公司的专利钢材,一种经过精心冶炼的高级的碳合金钢,是冶金学和实验科学的杰作,它也是一种纯粹的碳合金钢,冷钢公司在其购买的大量高级碳钢材中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增加了这种钢材的坚韧性和持久性,然后按照严格的规则滚轧获得最好的结晶化,使刀刃可以充分利用钢材中的结晶粒方向,使刀刃变得出类拔萃,这种生产流程使每把刀都有同样的优秀品质,甚至比昂贵的手工刀更佳。碳V是Cold Steel(冷钢公司)专用的术语,它并不一定是指某种特殊的钢材,确切地说,它指Cold Steel采用的任何一种钢材,代表着他们不断选用不同钢材来制造刀具的历程。碳V 的成分和O-1很类似,性能大致在1095系列和O-1系列之间,抗锈能力和O-1差不多。曾听人说碳V就是O-1或1095,现在知道它们当然是不同的。很多业界人士坚持说它是0170-6,而又有人说它是50100-B,其实50100-B和0170-6是同一种钢材(见下文)。这就是今天的碳V的情况。 0170-6(50100-B): 同一种钢材却有不同的名称:0170-6是炼钢业的叫法,而50100-B是AISI的命名。这是一种很不错的铬-钒钢,有点象O-1,但比0-1便宜。刚去世的 Blackjack曾用O170-6制造过一些刀。碳V可能就是0170-6。50100基本上是52100,但铬含量只有52100的1/3。而50100-B中的B表示这种钢材加入了钒,是铬-钒钢。 5160: 一种很普遍的高端钢材,它是在1060基础上多加1%的铬来增加硬度,具有很好的打磨度,但其更广为人知的是杰出的坚韧性(象L-6一样)。这是一种非常出色的做长剑的钢材,如果是长刃刀剑,硬度最好控制在HRC50;而用做工作刀具的话,加工到60HRC都无妨。用5160做的刀具刀锋保持性非常好,通常被用于制造剑类(硬度低于HRc50)和使用强度大的刀具(最高硬度大于HRc60)。 52100: 一种滚珠轴承钢,一般不容易找到打磨尺寸合适的胚料,但它具有刀锋保持力和坚韧度非常好。52100是把5160重加工,加入更多合金成分和碳(52100约含1%碳,而5160含有0.60%碳),以达到更高的硬度。和5160一样,它也有亮黄色的金属光泽。比5160的打磨度好,但不如5160坚韧。常被用于制造猎刀和其他打磨度要求高而坚韧度要求不如5160那么高的刀具。 A-2: 一种高韧性耐磨工具钢材, 属风硬钢(Air-Hardening steel), 含碳量很高, 约1%,经热处理后硬度可达HRc57, 铬含量约5%, 经打磨后钢材表面光泽较暗。耐腐蚀性强, 延展性也很强, 并且有很好的抗退火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打磨起来比0-1更困难,但也没到很极端的程度。因为钢材中加有5%铬的缘故,所以锯料过程比较艰难。A-2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钢材,抗磨损能力特别强,又以很好的坚韧性和打磨度而著名。因为是压缩钢,所以不能指望它可以进行分段冶炼,突出的坚韧性使其常常作为生产战斗刀具的首选。其他几种A-系列钢材都很适合用来做刀刃。Chris Reeve和Phil Hartsfield都采用A-2,而Blackjack的几款刀也是用的A-2。 D-2: 高碳高铬工具钢, 属风硬钢(Air-Hardening steel),杰出的制刀钢材,被广泛应用砍伐刀或猎刀的制作, 也经常被用做切割钢材。具有近乎完美的抗磨损能力,即使钢材经过完全退火,这种抗磨损能力仍然能够保留。它的含碳量高达1.5%, 含铬量亦高达11.5%, 经热处理后硬度可达HRc60, 但相对地廷展性较弱, D-2的退火温度比A-2要高,而且无法得到真正的镜面抛光表面,它有个缺点就是如果要做高光表面处理时,它的表面会出现桔皮状剥落现象。D-2 有时被叫作“半不锈钢”,但达不到不锈钢的程度,它比上面提到的碳钢的抗锈性都好,也有很优秀的打磨度。Bob Dozier爱用D-2。 L-6: 属油硬级(Oil-Hardening types)工具钢,是一种用于作锯片的钢材,最常用在伐木工具上,除此之外一般很难见到其它地方用它。热处理后硬度能达到HRc57,这样的刀锋适合大多数切割用途,特别是回卷形的刀锋尤其适用。其特点是坚韧度和打磨度都很好,但容易生锈,这是简单型碳钢的通病。L-7 和它很近似,只是含碳量更高一点。和0-1一样,L-6是锻工的最爱。如果你不计较成本,这是制刀的最好选择之一,尤其是坚韧性要求高的刀具。 M-2: 一种高速钢,可以承受很高的温度,所以被运用在高温下的切割工作中,如果用来做刀,有一定挑战性,但可以在退火之前就完成刀刃的表面处理。M-2可能比D-2的刀锋保持性更好,但它更脆,所以不适合做大型刀具。它可以达到非常优秀的打磨度,而坚韧程度当然比不上那些以坚韧而出名的钢材,但比不锈钢好,打磨度也胜过不锈钢。Benchmade在AFCK系列中开始用到M-2。 W-2: 高碳工具钢材被命为W型的为水硬钢(Water-Hardening Steel), 在工具钢中价格最低。W-2钢材经热处理可达至高硬度(HRc65), 而且容易局部硬化, 以使邻近各部位硬得可以耐磨, 软得容易加工, 因此加工性极优良, 故用途广泛。但W-2耐腐蚀能力很差, 故钢材之表面多以涂层保护。这种钢材由于含有0.2%的钒,因此可用于加工相当坚韧和可打磨的刀刃。另外大部分锉刀都用W-1(一种与W-2很相似的钢材,只是W-1不含钒)。 Vascowear: 是一种非常昂贵,很难找到的高钒钢材,加工非常困难,但抗磨损性出奇地好。未用于产品化刀具生产。第三篇 刀具钢材篇 (下篇) “不锈钢”钢材: 首先请记住,没有真正不锈的钢材,如果不保养,所有的钢材都会生锈。但是下面这些钢材由于含有高于13%的铬,所以具有比上面提到的钢材高得多的抗锈能力。我要指出的是并没有一致的标准来规定钢材需要含多少铬才能被认为是不锈钢。在刀具界,实际上规定为13%,但ASM金属手册说“大于10%”,而另一些书记录又不同。另外,其他合金元素的含量对含铬量要求的影响很大,如果使用的合金得当,即使含铬量较低也能达到“不锈钢”品质。 420J: 比440系列低的碳含量(0.5%),非常柔软,不能打磨,经热处理后硬度只有HRc52-55, 耐损性等各方面的性能并不太出众。因较容易切割及打磨, 故适宜用作大量生产厂制刀具,也被用于生产低成本刀具,420J钢因碳含量低而耐腐蚀能力极强, 故也是生产潜水刀具的理想钢材。但其过于柔软,不能用于日常实用刀具。 425M: 420系列钢材的改良品种, 定名为425M, 将含碳量提高至约0.55%, 并加进1%的钼, 经热处理后可达理想硬度(HRc58), 却保留了420系钢材之优良加工性, 故极宜应用于厂制刀具。美国BUCK及GERBER两大刀厂已于90年代选用425M作为其刀身材料。 440 A, 440 B, 440C: 含碳量和硬度由A-B-C逐次增加(A-0.75%,B-0.9%,C-1.2%)。这三种钢材的抗锈能力都不错,440A最好,而440C相比最低。SOG SEAL 2000用的是440A,Randall用440B来生产他们的不锈钢刀具。普遍感觉440A对于日常使用来说刚刚好,尤其是经过优质热处理的440A(SOG的440A热处理很受好评,不知道他们请谁来做这个),440B更加结实,而440C是最优秀的。440C用的非常普遍,是目前用在高档批量刀具市场上的优质不锈钢,其强度及锋利性甚于ATS-34,含铬量高达16-18%,可能是第二最常用的不锈钢(仅次于ATS-34),也是最早被刀匠接受的不锈钢,而且一直很受欢迎,尤其是在零下处理流程被开发出来后,这种处理加强了钢材的坚韧度。在打磨时,它的缺点是粘性比较大,而且升温很快,但它比任何碳钢都更容易打磨,用手锯切料也容易得多。440C的退火温度很低,硬度通常达到HRc56-58,耐蚀性和韧性都很强,现更广泛应用于手制刀及优质厂制刀具。保养得好的话,这种材料的刀刃是非常出色和耐用的。 AUS-6, AUS-8, AUS-10 (AKA 6A, 8A, 10A): 日本不锈钢材,大略与440A(AUS-6, 含碳0.65%)、440B(AUS-8, 含碳0.75%)、440C(AUS-10, 含碳1.1% )相似。AUS-6被用来制造Al Mar的刀具;Cold Steel使用AUS-8,从而使这种钢材变得很普遍,AUS-8是一种高碳低铬不锈钢,经过长时间证明具有非常优秀的折中特点,既坚硬又坚韧,既不易生锈又能保持锋利长久,刀锋耐损性及韧性皆达优异水平, 多被应用于日本制优质刀具。Cold Steel的热处理方法使AUS-8的打磨度不如ATS-34,但也使它更柔软,或许也更坚韧。AUS-10 的含碳量近似于440C,但是含铬量降低,因此抗锈能力也相应下降,不过也增强了坚韧性。这三种钢材都加入了钒(这是440系列没有的),因此增加了抗磨损能力。 154-CM: 美国产的优质不锈钢材,目前最热的高端不锈钢之一。含碳量约1.05%, 经热处理后硬度可达HRc60-61。154-CM是最初的美洲版本,铬含量达15%, 钼含量达4%,故定名为154CM。耐腐蚀性、刀锋耐损性及韧性都很强, 但售价较高。由近代手制刀之一代宗师R.W.Loverless率先所采用。它的加工和打磨虽没440C容易,但是154CM的成品无论硬度和坚韧度都比440C有明显优势。154CM 的命名并不符合命名规则,只是制造商的产品名。 ATS-34: 日本“日立金属工业”针对美制154CM 而开发的优质不锈钢, 用料和成份与154CM相近, 而各方面之性能都达到了154CM的标准, 但价格则较低。ATS-34是一种被手工刀和高端量产刀用得最广泛的昂贵不锈钢,现已成为手制及优质厂制刀具应用的主流。ATS-34也属于高碳钢,其硬度可作到HRc59-61,打磨度非常好,即使硬度如此高仍然具有足够的坚韧度,抗锈能力不如440系列,是目前最好的刀刃钢材之一。 ATS-55: 日本“日立金属工业”继ATS-34后开发的优质钢材,和ATS-34很相似,但去掉钼,加入了其他一些元素。目前对这种钢材所知不多,但它看起来具有似乎是保留了ATS-34的优秀打磨度并增加了坚韧性。钼是高速钢生产中一种昂贵而有用的元素,而刀锋并不需要用到高速钢,所以去掉钼可以大幅度降低钢材成本,且仍然保持了ATS-34的特性。整体而言, ATS-55性能稍逊于ATS-34, 但比G-2优秀。Spyderco选用这种钢材。 三美III(San Mai III): Cold Stell公司出品的一种非常昂贵,品质极佳的日本薄片层压钢材。以坚硬的高碳不锈钢夹在中间作为刀刃的核心,上下各加一层韧性和弹性都很好的不锈钢来辅助和增强,最后的成品具有两种材料钢的特性,这种碾压出来的钢材比特韧的AUS 8A坚固25%。三美III的特征是刀锋处的线涡纹路,遍及整个刀刃的边缘,是由于打磨时各钢层显露出来而形成的。每把刀的线纹长度各有不同,因为每一片三美III都是独一无二的。象AUS 8A不锈钢一样,三美III由现代精确传送熔炉热处理和零下低温淬水流程,改进钢材的微观结构,去掉杂质。最后的成品刀刃比一般不锈钢刀刃具有更好的弹性和保持性。 BG-42: 极优质不锈钢, 含碳量1.15%, 含钒量则高达1.2%,故钢材组织微粒细密, 经热处理后硬度可达HRc60-61, 加工性优, 耐腐蚀性极强, 韧性亦佳。BG-42最初被应用于航天工业, 作为制造滑轮及机轴等的材料, 因此价格颇高。Bob Loveless 最近宣称他从ATS-34转向这种钢材,这是个征兆,BG-42在某种程度上与ATS-34近似,而有两个最大的不同之处: BG-42有两倍于ATS-34的锰含量,和1.2%的钒含量 (ATS-34不含钒), 所以可知它比ATS-34的打磨度更好。Chris Reeves 在生产Sebenzas时也从ATS-34转向了BG-42。 Cowry X(RT-6): 日本“大同特殊钢 (株)”于1993年开发的超级粉末系列合金钢材, 为近代日本冶金技术的新突破, 现已被日本刀匠们应用于大型砍伐刀具, 钢材含碳量高达3%, 经热处理后硬度可达HRc67。 Cowry Y(CP-4): 日本“大同特殊钢 (株)”于1993年开发的优质粉末系列合金钢材, 含碳量达1.2%, 更罕有地混入金属元素“钶”达0.2%, 经热处理后硬度可达HRc63, 却仍保有极佳的延展性。 CPM440V: CPM(Crucible Particle Metallurgy)粉末系钢材,美国Crucible原料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刃具钢, 厂方曾声称CPM440V为超级钢材(Super custom knife steel of the 90s),比目前市场上的所有不锈钢都经久耐用,但是它过于坚硬而难于打磨(因此它具有空前的刀锋保持性),但反过来,也就不需要经常打磨。虽然CPM440V之含碳量比传统的440C多出近一倍, 经热处理後得出之硬度却只为HRc57-58, 皆因受其他所含原素之影响(5%之钒, 17%之铬)。其真正杰出之处在於保留刀锋之耐损性及延展性这两方面, CPM440V售价很高, 故多应用于手制(刀匠手作)刀具。 CPM420V: 美国Crucible原料公司於1996年再次研制出较CPM440V更高一级的CPM钢材, 它比CPM440V多出近一倍的钒及钼含量, 故能保有更优越的刀锋耐损性及耐蚀性(比CPM440V优秀25-50%),或许比440V的坚韧度也更高。经热处理后的硬度则与CPM440V相等。CPM420V售价昂贵。 GIN-1(AKA G-2): 日本“日立金属工业”研发的优质钢材,性能与8A相近, 但硬度则比8A稍软(HRc57-58), 价格较低。一种很好的不锈钢,含碳量略低,含铬量略高,而钼含量比ATS-34低,是一种低成本的钢材,经常被 Spyderco选用。 ZDP-189 : 日本“日立金属工业”于1996年开发的新型粉末钢材, 其研发目标与“大同特殊钢 (株) ”的Cowry X钢材一脉相承, 是具有优良加工性能的超硬合金钢, ZDP-189含碳量达3%, 含铬量亦高达20%, 经热处理后硬度可达HRc67, 加工性能极优, 金属组织微粒比ATS-34及440-C更均匀细密, 耐蚀性及韧性均良好, 故“日立”对外宣称ZDP-189为“跨向21世纪的次世代刃具钢”。 VG10 : 日本“武生特制钢” 开发的“V金10号”不锈钢材, 是“V金”系列钢材中的最优级别, 含碳量约1%, 含钼1.2%及钴1.5%, 经热处理后硬度可达HRc60-62。VG-10最显著的特性是可以造出非常非常锋利的刀锋,而且是非常完美的刀锋。它的加工性能优秀, 韧性和耐腐蚀性都很强, 以VG-10 作刃材的刀,其刀锋保持度都比常用不锈钢的刀要好得多,多被应用与优质刀具。Fallkniven 的产品多采用这种钢材。 大马士革(DAMASCUS): 是一种被广泛制造的钢材,因此几乎不可能精确地定义它,不过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它比任何其他类型的钢材都更受收藏家的青睐。每个铁匠做出的大马士革都略有不同,而且层数差别很大,从最简单的三层开始到数百层,甚至有人用每击40吨的压力将300层钢箔冲压成大马士革。无论哪一种大马士革都是非常美丽的。 附:钢材中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 碳(Carbon):存在于所有的钢材,是最重要的硬化元素。有助于增加钢材的强度,我们通常希望刀具级别的钢材拥有0.5%以上的碳,也成为高碳钢。 铬(Chromium): 增加耐磨损性,硬度,最重要的是耐腐蚀性,拥有13%以上的认为是不锈钢。尽管这么叫,如果保养不当,所有钢材都会生锈的。 锰(Manganese): 重要的元素,有助于生成纹理结构,增加坚固性,和强度、及耐磨损性。在热处理和卷压过程中使钢材内部脱氧,出现在大多数的刀剪用钢材中,除了A-2,L-6和CPM 420V。 钼(Molybdenum): 碳化作用剂,防止钢材变脆,在高温时保持钢材的强度,出现在很多钢材中,空气硬化钢(例如A-2,ATS-34)总是包含1%或者更多的钼,这样它们才能在空气中变硬。 镍(Nickle):保持强度、抗腐蚀性和韧性。出现在L-6,AUS-6和AUS-8中。 硅(Silicon):有助于增强强度。和锰一样,硅在钢的生产过程中用于保持钢材的强度。 钨(Tungsten):增强抗磨损性。将钨和适当比例的铬或锰混合用于制造高速钢。在高速钢M-2中就含有大量的钨。 钒(Vanadium):增强抗磨损能力和延展性。一种钒的碳化物用于制造条纹钢。在许多种钢材中都含有钒,其中M-2,Vascowear,CPM440V和420V含有大量的钒。而BG-42与ATS-34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含有钒。第四篇 刀具长度篇 刀子的長度: 一吋短一吋險,一吋長一吋強是中國人對刀子長度的描述。但是如何敘 述刀的長度以及多長的刀適合於何種用途,卻沒有一定的解釋。 目前國際通用來敘述刀子長度的有: 全長(Over length),柄長(Handle length),刀長(Blade length)及刃長(Edge length)。全長是指整把刀從刀尖到握把底部的長度; 柄長是指從握柄底部到護手(Guard)或刃邊(Coil)底部的長度; 刀長便是從護手或刃邊到刀尖的長度,而刃長則是指真正開鋒處的長度(刃邊頂端到刀尖)。 瞭解了如何敘述刀子的長度後,另一個問題是: 何種長度的刀子適合哪種功能呢? 以下便根據人體工學及二千多年來的經驗法則將刀子的長度及其功能做一區分。所有以下敘述之長度皆以刀長為準。 2”以下: 主要作為修容用及削鉛筆之隨身刀具。除非刀刃做有鋸齒設計,否則切削能力不佳。好處是便於攜帶且無法律上之問題。 2 - 3” : 一般口袋型折刀(Pocket knife)長度,適於隨身攜帶且切削能力不錯的尺寸。一般而言90 % 的切削工作皆可在3”刀長的刀中完成,故瑞士刀及工具鉗的刀子皆為此一尺寸。 3 - 4” : 大型折刀及小獵刀: 此一尺寸的刀子已屬實用形的長度, 在野外及一般工作上皆為十分優良的工作伴侶。刀子操控性佳,準確度高且切削力強,在早期此一尺寸的折刀皆須在皮帶上掛上刀套方能攜帶,現在則因折刀大多付有背夾故能夾在口袋或皮帶上而不影響活動。4”刀長以足夠應付各式大小獵物,為獵刀中之最小尺寸。 4 - 5” : 獵刀的標準長度。方便攜帶且長度足以應付所有的獵物,是最受歡迎的獵刀長度,亦是小型自衛用戰鬥刀的長度,常做成靴刀形式。 6 - 7” : 小型戰鬥刀。依據美國OSS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在二戰初期對芬蘭雪地騎兵(Ski Trooper)殲滅前蘇聯士兵的研究報告中指出,6”的刀長足以刺穿前蘇聯士兵冬季厚重的服裝而直達致命的部位,這也就是為何美國制式的刺刀及戰鬥刀從那時之後便未短於6”。刀子越長操控性便越差,尤其在細微的切削及刺的動作上。一般而言刀長超過7” 便無法十分精細的操控刀子(試著拿18”的開山刀來削蘋果便知道),在近身搏擊的戰鬥刀上,需要十分精準的操控刀子以刺、戳,因此7” 為小型戰鬥刀的上限。 7 1/2” : 求生刀。此一尺寸剛好介於小型戰鬥刀及大型戰鬥刀(8 - 9”)之間,它既具有相當的操控性以應付細微的工作,亦有些許的砍劈能力及較長的長度來應付野外的工作,一般求生刀便是此一尺寸。 8 - 9” : 大型戰鬥刀。其實大型戰鬥刀的定義應為8” 以上,但考量於現代戰爭的特殊性以及9”以上的刀子大多可歸類為戶外活動使用,故將8 - 9” 作為大型戰鬥刀。此一尺寸的刀子攻擊方式已是以砍劈為主,刺戳為輔,且可作為手斧的替代品,攜帶上亦為方便,因此一般軍方所採用的大型戰鬥刀皆為此一尺寸。 9 - 12” :砍刀(Bolo)。 Bolo與Machete的分野在於Bolo主要對付的是木本植物,而Machete則是草本、藤本及直徑小於5cm的木本植物。一把刀子真正要具有砍的能力至少要9”,而超過12”時, 除非刀身加厚,否則在砍樹時容易產生反刀而造成使用者及刀子的傷害。 12 - 18” : 開山刀(Machete)。Machete剛好與Bolo相反,因為其主要對付的是草、藤本植物,故刀身薄而長,以方便揮舞時造成最佳的開路功能。以我的經驗,刀長超過18”之後便很難以單手控制, 因此雖然Machete做到24”,但我還是最喜愛18”。 22 - 28” : 以往步兵所使用的戰鬥刀長度,其中28” 刀長為武士刀最好揮舞的長度之一。 35 - 40” : 騎兵刀(Saber Knife)。為騎兵在馬上揮舞作戰的刀,因在馬上,故刀子較一般步兵所用為長,以達最佳之攻擊效力。 刀長很少超過40”,我想這和人類身高,手臂長及攜帶的方便性有關,亦和刀子本身的強度、韌度有無法負荷有關。以結構來說,24” 以上的刀子最好在刀面刻以血槽以增加刀子的強度,以免在使用時發生斷裂的情形。第五篇 研磨方式篇 研磨的形式: 研磨的形式及開刃的角度直接影響一把刀子的表現,以下便就數種常見的形式及角度作一介紹: 凹磨(Hollow Grind):於刀面兩側各挖除一個凹槽,因其容易加工及設計,故市面上許多工廠刀皆是此一種研磨方式。最大的優點便是經此研磨後會形成一個非常薄的刀刃,而越薄的刀刃切削能力越好。其缺點為:越薄的刀刃越脆弱。它可以切、削較硬的物體或組織,但卻不適合用以在料理食物時砍劈的動作,因刀身的縱切面為非線性,故無法切的太深。凹磨的刀子皆不建議用於砍劈動作上,因其刀刃相對的較脆弱。其最大的優點便是增加刀刃的切削能力,尤其是在刀面不夠寬闊時使用(德國Puma刀廠算出若刀背有3.5mm厚,那麼刀面至少要有20mm寬才能有相當的切削砍劈能力。若不夠寬的刀子便要以Hollow ground的方式來彌補。)。早期的剃頭刀便是用凹磨。 鑿刀磨法、片刃研磨(Chisel Grind):刀面只有一面研磨。優點有四:1.易於加工:一面研磨故只需其它研磨方式的一半加工,且不需太過精密,因此省時、省工、省錢。2.易於研磨:除非嚴重的損傷,否則只需研磨一面即可,且研磨技術不必像其它研磨方式一般的高超。3.刀刃堅固:只單邊開刃,故刀刃角度大(約30 - 45度),刀身厚。4.節省材料:在早期錘打製刀時代,此種研磨方式不需像其它研磨方式一般要削去多餘的鋼材,可節省最多的鋼材耗費。台灣原住民的刀子便是鑿刀磨法。 缺點有三:1.無法準確的切削:拿鑿刀磨法及其它雙邊研磨的刀子來切蘋果時你便會發現,雙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