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瓦斯防治方案.doc_第1页
矿井瓦斯防治方案.doc_第2页
矿井瓦斯防治方案.doc_第3页
矿井瓦斯防治方案.doc_第4页
矿井瓦斯防治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瓦斯治理方案二一二年十二月十八日瓦斯防治方案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国家、公司关于煤矿瓦斯治理的工作部署,遵循“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最终实现瓦斯彻底整治,特编制本2013年度瓦斯防治方案。一、矿井概况1、xx井田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县城东侧,区内目前尚无铁路,隶属大方县大方镇、六龙镇、羊场坝管辖。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321国道与326国道相交于大方县城,井田即位于交叉处东侧。326国道和在建中的(大)方(金)沙公路从井田西北部经过,321国道由井田西南部经过,贵(阳)毕(节)高等级公路由勘查区西南部经过。2、地层井田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主要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和长兴组(P2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T1y1)、玉龙山段(T1y2)和九级滩段(T1y3),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及第四系(Q4)。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龙潭组(P2l)主要由浅灰色、灰色及深灰色性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层组成。含煤1834层,一般28层左右,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69层。含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产大量植物化石,见栉羊齿Pecopteris Brongninart sp.及蕉羊齿Compsopteris Zalessky sp.等。厚度162.49181.06m,一般170m,厚度变化较小,平面上无明显变化规律。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从垂向上看,主要有三种岩相组合,分为三段:下段(P2l1):为煤系底界至26号煤层底界,厚约41m,为前三角洲相、砂洲砂坝相、沼泽及泥炭沼泽相组成,其煤层厚度较小、连续性好、厚度及层间距较稳定,煤层含硫量较高;中段(P2l2):为26号煤层底界至14号煤层底界,厚约51m,为三角洲平原沉积组合,发育分流河道相、泥炭沼泽相、沼泽相,为三角洲的进积期,沉积了较多不稳定的薄煤层及较厚的砂体,该段煤层含硫量为本区最低;上段(P2l3):为14号煤层顶界至长兴组底界,厚约75m,为三角洲的废弃期,发育潮坪相、潮道相及泻湖相等,以沉积煤层厚度大、间距小、变化大为特征。一般含煤1834层,含煤总厚度5.0034.22m,平均16.41m,含煤系数9.49%,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7层。其中全区可采煤层有6中煤层,大部可采煤层有26、33号煤层,局部可采煤层有6下、10、14、19号4层,零星可采煤层有6上、7、8、11、30、34号7层,可采煤层总厚度8.18m,可采含煤系数约4.81%。3、构造井田位于大方背斜东翼北段,地层走向总体呈NE,倾向SE,倾角315,基本为一宽缓的单斜构造。浅部地段倾角较小,其间发育多条宽缓的次一级褶曲,使地层产状有一定的起伏变化,深部地层倾角较大。局部见有少量断层,褶曲轴及断层基本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构造形迹以褶曲为主。 褶曲井田内背、向斜发育,规模较大者为:位于井田北东部的哑口上向斜、蒙子林背斜、青林向斜、母鸡山向斜及龙滩背斜;位于井田北西部的红山向斜。现分述如下:哑口上向斜:轴向NNE,北西翼倾角一般为6,南东翼倾角一般为10,在井田内延伸长度3km左右。蒙子林背斜:轴向NNE,北西翼倾角一般为13,南东翼倾角一般为10,井田内延伸长度3km左右。青林向斜:位于北东部井田内,轴向NNE,北西翼倾角一般5,南东翼倾角一般为4,位于4、6线之间北部,延伸长度约2000m。母鸡山向斜:位于井田内北东部,轴向NNE,北西翼倾角一般为9,南东翼倾角一般为6,在井田内延伸长度1700m。龙滩背斜:位于井田内北东部,轴向NNW,北西翼倾角一般为4,南东翼倾角一般为10,井田内延伸长度500m。红山背斜:位于井田内北西部边界附近,轴向NNE,北西翼倾角一般为5,南东翼倾角一般为10,在井田内延伸长度1.5km。另外,井田内还发育宽缓褶皱及上述背、向斜的次一级褶曲,倾角虽缓,亦使地层呈现波状起伏现象。 断层井田内断层发育较少。地质勘探共发现断层14条,其中地面9条,地下隐伏断层(断点)5条(点)。在已发现的断层中,落差大于30m的断层仅2条:DF18和F101断层;落差小于30m的断层12条,其中地面7条,地下隐伏5条(点)。现将落差大于30m的断层分述如下:DF18断层:为一区域性断层,位于井田东南部,为井田东南部边界断层,对井田内煤层的开采没有影响。走向NE,倾向SE,倾角4562,井田内走向长约10km,断距145350m,为逆断层。F101断层:位于井田北西部边界101号孔附近,走向NE,倾向NW。走向长1.3km左右,断层面呈缓波状,地面测得断层产状26060,101号钻孔在孔深167.37m揭见,破碎带宽度2.96m,断失14号煤及23号煤以上地层,地层断距约30m。地表断层上下盘均为T1y1+2地层。为正断层。在地面发现断距小于30m断层7条,F1、F2、F3、F4集中位于井田内J12J13线附近煤系上段(P2l3)地层出露地段;F5、F6位于J1003号钻孔附近,F5断层延展长度约700m,F6断层延展长度约300m,F7位于井田内南东部6勘探线东侧,断层延展长度约750m,F5、F6及F7断层所在层位均为T1y3地层中上部,距煤系地层间距大于300m;钻孔中发现隐伏断层(断点)5条(点),其编号为:F001、F202、F303、F501及F802,地层断距均在10m以内。矿区地质构造特征见下表。4、煤层(1)含煤性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 l),一般厚度为170m,含煤1834层,含煤总厚度5.0034.22m,平均16.41m,含煤系数9.49%,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7层,其中基本全区可采煤层有6中煤层,大部可采煤层有26、33号2层,局部可采煤层有6下、10、14、19号4层,零星可采煤层有6上、7、8、11、30、32、34号7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总厚度8.18m。(2)可采煤层 6中煤层:基本全区发育(揭露钻孔中,仅203号孔为尖灭点),为6号煤组中最主要煤层,亦是井田内最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度0(203孔)7.06 m(802孔),平均厚2.21m,厚度有一定变化,总体趋势由北向南变薄。含夹石03层,一般01层,岩性多为泥岩,少量为炭质泥岩。可采面积79.67km2,占井田内煤层赋存面积的95%。中部J5J7勘探线之间有一呈南北向展布的带状变薄区。变薄带煤层顶、底板砂岩变厚。在6中煤层厚度变薄区,其下的6下煤层有增厚现象。顶板岩性: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为主,局部为粉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少量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中部含01层薄煤。6下煤层:为6号煤组最下一层煤,厚度变化较大,煤层厚度0.003.95m(101孔),平均0.94m,含夹石02层,一般01层,岩性多为泥岩,少量为炭质泥岩。采用厚度0.003.31m (101孔),平均0.89m,可采面积28.39km2,占井田内煤层赋存面积的34%。顶板岩性:即6中煤层底板。底板岩性:以7号煤层顶部为界统计,厚度一般9.62m左右,直接底板一般为一层泥岩,厚度一般0.50m,间接底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中下部含02层薄煤。10煤层:层位稳定。厚度02.08m(802孔),平均0.77m,含夹石01层,一般不含夹石,采用厚度0.001.38m(J603孔),平均0.73m,采用点数68,可采点数38,局部可采,可采面积48.46km2,占井田内煤层赋存面积的54%。井田中部有尖灭点、北东部大面积尖灭。上距8煤层2.1116.91m,平均厚7.95m。顶板岩性:即8煤层底板。底板岩性:以11号煤层顶部为界统计,厚度一般3.54m,直接底板一般为一层泥岩,厚度一般0.60m,间接底板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14号煤层:为煤系地层上段(P2l3)底部煤层,煤层厚度02.21m(J1302孔),平均1.01m,一般不含夹石,局部含夹石1层,结构简单,采用厚度01.63m(602孔),平均0.89m,为局部可采煤层。自北向南煤层变薄,东、西部大部可采。可采面积47.75km2,占井田内煤层赋存面积的54%。中部零星分布有尖灭区,将该地段本煤层可采性分割成群岛状。顶板岩性:岩性较粗,一般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直顶板为薄层粉砂质泥岩,产少量动物化石。含59层薄煤,其中8、10、11号煤层为零星可采煤层。底板岩性:以19号煤层顶部为界统计,厚度一般20.00m左右,直接底板一般为一层泥岩,厚度一般0.30m,间接底板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细砂岩,中下部含25层薄煤,产大羽羊齿等植物化石。19号煤层:为龙潭组中段(P2l2)中部之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厚度0.29(J307孔) 2.88m(J507孔),平均0.94m,一般不含夹石,局部含夹石12层,结构简单,采用厚度0.10(J405孔)1.71m(201孔),平均0.86m。可采面积36.81km2,占井田内煤层赋存面积的41%。井田中部自北向南煤层变薄,将该煤层可采性分割成东、西两块。顶板岩性:同14号煤层底板。底板岩性:以26号煤层顶部为界统计,厚度一般28.91m左右,直接底板一般为一层泥岩,厚度一般0.30m,间接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细砂岩。中下部含38层薄煤。26号煤层:全区发育,层位稳定,为龙潭组中段(P2l2)底部煤层。厚度0.44(J304孔) 2.50m(J1202孔),平均1.11m,一般不含夹石,局部含夹石1层,结构简单,厚度稳定。采用厚度0.44(J304孔)1.68m(203孔),平均0.99m。可采面积65.19km2,占井田内煤层赋存面积的73%,大部可采,井田北部有一哑铃状不可采区。顶板岩性:同19号煤层底板。底板岩性:以32号煤层(井田内稳定煤层之一)顶部为界统计,厚度一般13.75m左右,直接底板一般为一层泥岩,厚度一般0.30m,间接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细砂岩。中下部含36层薄煤,其中32号煤层为零星可采煤层。33号煤层:全区发育,层位稳定。下距煤系底界(铝土岩)12.53m左右,煤厚0.43(J303孔)2.49m(602孔),平均1.20m,煤层厚度变化较小,结构中等,含04层夹石,一般2层,岩性多为泥岩,少量为炭质泥岩。煤层采用厚度0.40(401孔)1.73m(801孔),平均0.91m。可采面积75.25km2,占井田内煤层赋存面积的84%。顶板岩性:一般为一组粉砂岩或细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底板岩性:以泥岩为主,局部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直接底板为一层泥岩。产少量动物化石。下部含12层薄煤,一般一层(34号)。二、开采技术条件及安全条件1、开采技术条件1)矿井开拓方式根据矿井开拓部署和通风安全等要求,矿井一期生产时布置主平硐、副平硐和北回风斜井三个井筒。(1) 主平硐主平硐为胶带输送机井筒,担负全矿运煤任务,装备1000mm宽的强力胶带输送机一台;敷设消防洒水管路和动力、通讯电缆,并设有人行道;为辅助进风井筒。主平硐井筒净宽3.8m,净断面11.0m2。 (2) 副平硐副平硐担负全矿井辅助运输任务,铺设双轨;敷设消防洒水、压风管路及动力、通讯电缆,并设有人行道;为主要进风井筒。井筒净宽4.4m,净断面15.5m2。(3) 北回风斜井北回风斜井为专用回风井,井筒内铺设高压、中低负压瓦斯抽采管路各一趟,并设有人行台阶。井筒净宽为4.8m,净断面17.7m2;井筒倾角15。三个井筒均可作为矿井的安全出口。矿井通风方式:分区式,一期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机械抽出式。2)、采区划分井田分为中、东、西三个区进行开拓,开拓开采布置整齐合理。并初步确定按分煤组进行开拓。其中:上煤组以6中、6下煤层为主,局部7煤层可采;中煤组为10、14、19煤层,下组可采26、33煤层。本井田盘(采)区划分主要按合理的尺寸以开拓大巷和人为边界为界,全井田每个煤组划分为四个采区、七个盘区,各十一个盘(采)区。其中中区各四个采区两大盘区,东区各四个盘区,西区各一个盘区。全井田总共33个盘(采)区。矿井主要开采顺序为:煤层(煤组)之间,先上后下顺序开采。盘区接替,本着先近后远原则进行安排; 采(盘)区接替关系基本按(一期)中一采区中二采区中三采区西一盘区中五盘区中六盘区和(二期)中四采区东一盘区东二盘区东三盘区东四盘区两条线进行接替。3)大巷布置根据开拓部署,全井田分为中、东、西三个区进行开拓,开拓开采布置整齐合理。并初步确定按分煤组进行开拓。其中:上煤组以6中、6下煤层为主,局部7煤层可采;中煤组为10、14、19煤层,下组可采26、33煤层。初期开拓上组煤层。 上组煤开拓布置工业场地内布置主、副平硐,井筒方位正南北方向,利用平硐暗斜井作为中一采区的准备巷道直接布置走向长壁回采工作面。利用暗斜井分段延深分别作为中二、中三、中四采区下山,均布置走向长壁工作面回采。西区利用1570m水平大巷开拓,沿煤层走向布置水平轨道大巷,轨道大巷直接与副平硐相连;为减少井巷工程量,1570m水平胶带大巷和回风大巷通过倾斜巷道与暗斜井相连。西区排水均可通过水平大巷和副平硐直接自流到工业场地,节省排水投资和费用;水平大巷可利用机车辅助运输,系统简单、运营费用低。中区主要利用与主副平硐在一条延伸线上倾斜井巷(上、下山)进行开拓开采。东区主要通过1230m水平大巷和900m水平水平大巷,布置上下山开拓。上组煤层(主要开采6中、6下煤层)集中布置开拓准备巷道。初步确定:回风暗斜井布置在6中煤层底板岩石中,主暗斜井布置在7煤层底板岩石中;副暗斜井倾角控制在6.5,基本布置在6中煤层底板岩石中。鉴于上组各煤层的间距较近,矿井建设及生产中,应注意加强探测,避免误穿有突出危险的煤层。另外,根据防治高瓦斯规定还应采取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 中、下组煤开拓布置后期中、下组煤暂按分别布置开拓准备巷道进行开拓,中组煤暗斜井(下山)布置在19煤层底板,下组煤暗斜井(下山)初步确定布置在33煤层顶板。各暗斜井直接分别与主、副平硐和回风斜井(或总回风石门)相联络。矿井一期移产生产时主要利用平硐、斜井布置工作面进行回采,无大巷。采区布置中一采区内共有两层可采煤层,其中6中煤层全区可采,6下煤层采区西翼可采,均为上煤组,采用联合开采,开采顺序由上至下。根据煤层赋存特点及矿井开拓部置,中一采区布置方式采用沿平硐和暗斜井直接布置走向长壁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顺槽与副平硐、副暗斜井(轨道下山)间的联络方式采用联络斜巷及中部车场的形式。运输顺槽与主平硐、主暗斜井及胶带输送机下山采用溜煤立眼相联。回风顺槽与回风暗斜井、回风下山以回风联络斜巷相连。顺槽为分煤层布置,工作面初期采用 “U”型通风方式,工作面顺槽挂中线施工,以保证工作面的等长。为加强瓦斯治理措施,进行瓦斯预抽,一期投产时准备出一个瓦斯预抽回采工作面。在煤层浅部鉴定的非突出区域暂不考虑布置底板瓦斯抽采巷,以高位钻孔抽采和采空区瓦斯抽采为主。由于矿井16中14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运输顺槽和切眼均已形成,因此,不再设置底板瓦斯抽采巷,采用本煤层预抽瓦斯消突。设计在深部开采有突出危险的煤层时,布置煤层底板瓦斯抽采巷,一方面可进行顺槽超前预抽,另一方面回采时抽采下邻近层的卸压瓦斯。本矿井按突出矿井设计,首采6中煤前的所有回采面上、下顺槽等煤巷掘进前,必须“先抽后掘”进行消突,严格执行防治高瓦斯规定的相关规定,采取综合或局部“四位一体”防突措施后,确保无突出危险后方可掘进。鉴于深部煤层突出危险性较大,设计布置底板瓦斯抽采巷进行穿层钻孔预抽。采煤方法、工艺及采煤设备本矿井开采的为近水平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结合矿井开拓布置,不同块段的工作面采用长壁式倾斜或走向采煤法,后退式回采,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本井田开采的主采煤层(6中煤层)的特点是:煤层以中厚煤层为主,厚度变化相对较大,倾角平缓,构造较简单,瓦斯含量较高,有利于机械化开采。根据本矿井的具体条件,矿井一期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对于后期6下煤层及其它薄煤层的正规工作面回采,可根据当时的技术发展状况及实际情况采用高档普采、薄煤层综采或刨煤机综采等工艺。采煤机选用MG160/375-WD型双滚筒电牵引采煤机,采高1.42.9m,截深600mm,功率375.5kW,电压1140kV,牵引速度0612m/min,牵引力440kN。2、矿井主要灾害因素及安全条件1)、瓦斯含量:根据地质勘探报告,本井田内共采取107个煤芯瓦斯样。 自然瓦斯成分各煤层甲烷成分介于32.79%(J103号孔10煤层)99.74%(J306号孔26煤层),其平均值为84.83%;二氧化碳含量平均值为1.06%;氮含量在0.25%(J306号孔26煤层)67.21%(J103号孔10煤层)之间,平均值13.97%。分析组分含量氧含量以10号煤层最大为8.83%(103孔)、7.47%(J204孔)、7.42%(802孔);氮含量最大为71.61%(10号煤103孔);甲烷含量最大为99.24%(6中煤层J306孔)。根据所采样品瓦斯组成由浅至深划分为:氮气带:CH4020,N280100,CO2020, 氮气沼气带:CH42080,N22080,CO2020。沼气带:CH480100,N2020,CO2020。6中煤层沼气带主要分布井田西部;7号煤大部为沼气带;10号煤层沼气带主要分布井田的西北部,14煤层无氮气沼气带,全为沼气带;19号煤层、26号煤层主要为沼气带,少量氮气沼气带。甲烷含量最高为28.34ml/g.r(J306号孔7号煤层),其次是27.35ml/g.r最低为6.05ml/g.r。6上煤层可燃气体含量最高为11.29 ml/g.r(404孔)。6中煤层可燃气体含量最高为26.20ml/g.r(J302孔)。可燃气体含量15ml/g.r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勘探区西北角,1520ml/g.r分布全井田,20ml/g.r主要分布于标高+1300m以下,呈条带状分布。根据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4月xx井田6中煤层瓦斯地质图和瓦斯预测研究报告,xx井田东北角煤层露头一线瓦斯含量受煤层埋藏深度和煤层露头影响较大,经分析预测,煤层深度在27m附近区域瓦斯含量为5m3/t;埋藏深度在46m附近区域瓦斯含量为6m3/t;埋藏深度在64m附近区域瓦斯含量为7m3/t;埋藏深度在83m附近区域瓦斯含量为8m3/t。xx井田西南大部分地区瓦斯含量与煤层标高的相关性比较大,经预测,煤层标高在+1616m附近瓦斯含量为5m3/t;煤层标高在+1400m附近瓦斯含量为10m3/t;煤层标高在+1188m附近瓦斯含量为15m3/t;煤层标高在+975m附近瓦斯含量为20m3/t;煤层标高在761m附近瓦斯含量为25m3/t。2)瓦斯等级根据河南理工大学2008年10月提交的xx煤矿中一采区6中煤层高瓦斯危险性补充鉴定报告,xx矿中一采区6中煤层为高瓦斯煤层,矿井为高瓦斯矿井。3)煤尘爆炸性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编制的勘探地质报告对井田内6中、6下、7、8、14、19、26、32煤层取样进行了煤尘爆炸性试验,火焰长度、岩粉量均为0。故该区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试验成果见下表。根据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9年5月5日提交的6中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显示:本矿6中煤层无爆炸性。其它煤层为做鉴定。4)煤的自燃倾向性全井田仅上煤组进行了煤的燃点测试,测试结果:T1-T3介于23(6下煤层)47(8号煤层)之间,平均值为34,6上、6中、7、11、14、19、26、30、32、34煤层自燃趋势等级为不易自燃煤,6下煤层为不自燃煤层,8号煤层为易自燃煤层。3、矿井采掘现状本矿为生产矿井,矿井现拟采采区为中一采区最后2个工作面、中二采区布置准备工作面。三、瓦斯综合治理工程(一)通风系统工程1、总回风1570平台斜坡处有20米巷道顶板受压使巷道变形严重,增加了通风阻力,需要重新挑顶,挂网打锚杆喷浆。每米单价2000元,共需4万元。2、总回风从1488变平处往上有110米底鼓严重,导致巷道断面偏小,需要落底800mm。每米单价150元,共需1.65万元。3、总回风从1488往1400方向有220米顶板受压使巷道变形严重,增加了通风阻力,需要重新挑顶,挂网打锚杆喷浆。每米单价2000元,共需44万元。4、总回风变电所处往上有20米底鼓严重,导致巷道断面偏小,需要落底400mm。每米单价120元,共需2400元。5、总回风从1400变平处往上有200米底鼓严重,导致巷道断面偏小,需要落底600mm,每米单价130元,共需2.6万元。 故,通风系统改造共需计52.49万元6、局部通风机,实现“双风机、双电源”“三专两闭锁”,完善局部通风系统。7、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检查工作,发现设施漏风较大或遭到破坏必须立即修复或重新构筑。8、严格按通风质量标准化筑建通风设施,提高矿井抗灾能力。9、所有采掘工作面的主要风门都必须实行联锁并确保完好,同时安风门开停传感器,防止风门同时敞开造成风流短路,影响工作面风量。10、所有封闭的盲巷都必须确保封闭严密。11、通防部每月三次要对矿井通风系统、通风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二)瓦斯抽放工程1、抽放管路(1)2608上顺瓦斯抽放主管路629.6m,其中高低负压各一趟,共1259.2m,直径250mm。2608上顺瓦斯抽放支管路629.6m,直径108mm的铁管。(2)2608上顺瓦斯抽放主管路629.6m,其中高低负压各一趟,共1259.2m。2608上顺瓦斯抽放支管路629.6m,直径108mm的铁管。(3)2601上顺瓦斯抽放主管路1101.5m,直径250mm, 2601上顺瓦斯抽放支管路1100m,直径108mm。(4)2601下顺瓦斯抽放主管路1101.5m,直径250mm。2601下顺瓦斯抽放支管路1100m,直径108mm。 2、抽采设备瓦斯抽放钻机SZ-1900钻机5台3、钻孔进尺(1)2608工作面上顺施工平行钻孔273个进尺19110米;2608工作面上顺施工条带区域瓦斯钻场13个,钻场深5m,宽4m,高2.2m;2608工作面上顺穿层钻孔7090m,每米80元,共计56.728万元。(2)2608工作面下顺施工平行钻孔260个进尺18010米;2608工作面下顺施工条带区域瓦斯钻场12个,钻场深5m,宽4m,高2.2m;2608工作面上顺穿层钻孔6800m;(3)2601工作面上顺施工平行钻孔100个进尺7500米;2608工作面下顺施工条带区域瓦斯钻场2个,钻场深5m,宽4m,高2.2m;2608工作面上顺穿层钻孔1200m;(4)2601工作面下顺施工平行钻孔50个进尺3750米;2608工作面下顺施工条带区域瓦斯钻场2个,钻场深5m,宽4m,高2.2m;2608工作面上顺穿层钻孔1200m。2013年xx矿总施工钻孔进尺274594米,xx二矿施工钻孔进尺157249米,抽放量xx矿440万立主米,xx二矿280立方米。4、防突仪器为了加强防突检测效果,本矿需建设一个瓦斯检测实验室,本矿目前已有WTC型1台、MD-2型1台、ZWC-2型1台。还需增加仪器设备如下:、煤层吸附常数ab值测定仪1台;、气相色谱分析仪1台;、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测定仪1台;、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测定装置4套;、煤坚固系数测定仪1台;(三)瓦斯监测监控工程1、本矿目前监控系统已经完善,2013年还需投入监控线6000m;2、安装好井下各个采掘面安全监测监控装置,必须按规定设置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断电范围,确保瓦斯超限能自动报警、断电,完善CO、风速、风门开关等传感器的设置工作。3、定期对安全监测监控设备进行调试、校正,使用过程中,发现便携式检测报警仪或便携光学甲烷检测仪与甲烷传感器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先以读数较大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须在8小时内对两种仪器调校完毕,严禁人为调低或甩掉不用,瓦检员、安全员要认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处理。4、对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进行集中管理,并配备专职维修人员。四、瓦斯综合治理存在问题(一)通风系统矿井主平硐安装皮带运输原煤兼作附助进风井;副平硐运送人员、材料兼作进风井。北回风斜井为专用回风井,主、副平硐位于工业广场内,采用斜、平硐综合开拓、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主平硐坡度为3,净断面为15.4,长824米;副斜井筒坡度为4,净断面为13.6、长970;风斜井坡度为18,净断面为16.4,长950米。风井地面砌筑有风机值班房、防爆门和风硐设施,利用风机反转反风,为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地面通风机房安装有FBCDZ.NO.26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1主通风机为主机,2主通风机为备机。配备2X375kw电动机。目前主扇风机开启单级,实测总进风量为8667m3/min,总回风量为8711m3/min。从现有矿井现状来看,通风系统满足井下各地点用风需要,但仍需完善和优化;(二)监测监控目前我矿使用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一套,型号KJ90N;矿井人员管理系统一套,型号:KJ90(C);矿视频监控系统由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与矿井数字工业电视DLP大屏幕显示系统组成。对照AQ1029-2007标准、规定继续进行完善。(三)瓦斯抽放系统目前xx矿有高负压抽放系统和低负压抽放系统2套抽放系统。高负压抽放系统抽放采煤工作面本煤层和穿层钻孔抽放、高位钻孔抽放、掘进工作面的边抽边掘和钻场抽放。高负压抽放系统抽放能力为280m3/min,低负压抽放系统抽放采空区瓦斯,能力为160m3/min。 五、本年度总体目标1、防范一般瓦斯事故,杜绝较大瓦斯事故与重大瓦斯事故的发生;2、防范采、掘工作面瓦斯超限;3、建立完善的瓦斯防治系统,最大限度地消除瓦斯危害;4、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确保监控有效。六、瓦斯治理范围及治理重点我公司为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我矿生产现状及各系统实际情况分析,治理方案应以完善通风系统和防治高瓦斯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安全监测监控、瓦斯抽放等安全系统为目标,配合各项保障措施来达到瓦斯治理的基本要求。七、保障措施为保证本年度瓦斯防治能够得到全面的治理,达到预想的效果,顺利实施瓦斯防治规划、完成好治理瓦斯的远景规划,特成立瓦斯防治小组,具体对规划进行监督与落实,并保证瓦斯防治资金投入。瓦斯防治领导小组:组 长:xx副组长:xx成 员:xx瓦斯防治办公室设在通防部,吕自绍为瓦斯防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瓦斯治理工作;瓦斯防治督查督办办公室设在安监部,张兴业为瓦斯防治督查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瓦斯治理的监督监察工作。八、相关要求(一)人员素质要求(1)健全“一通三防”机构,加强和地质部门的结合。(2)配齐配强“一通三防”和地质工程技术人员,人员最低达到技校毕业水平。(3)加强职业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全员培训实行“五个一”(一日一专题、一周一案例、一月一考核、一月一评比、一月一奖惩)和“三同时”(工人干部同时参加培训、同时考试、同时接受奖惩),做到班前培训全员学,脱产培训系统学,多招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二)管理要求(1)严格执行关于瓦斯综合治理工作决定。(2)严格班前班后会制度。(3)严格落实瓦斯浓度按0.8%断电管理制度。(4)严格落实区队“二、四”学习计划(5)坚持月度“一通三防”例会制度。(6)实行“一通三防”重大隐患排查制度。(7)严格调度和监控中心值班制度,发现井下瓦斯超限必须在1分钟内向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必须及时做出处理意见。(8)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坚持瓦斯超限谈话制和分级追查处理制(瓦斯浓度低于3.0%由矿总工程师或安全副矿长负责追查处理,3.0%及其以上由矿长组织追查处理)。(9)瓦斯治理始终做到地质、掘进工作先行。(10)瓦斯治理工程做到“两同时、一超前”(瓦斯治理工程与采煤工作面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投入使用)。(11)严格管理人员跟班下井制度,保证各采掘面每班有区、队长以上管理人员跟班。(12)所有采煤工作面投产前,须经现场验收,“一通三防”具有一票否决权。(三)加强技术(1)优化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2)通风设施可靠,加强对通风设施的维护,严格管理;主要巷道的风门设有传感器。(3)采用大功率对旋局部通风机和大直径风筒。(4)瓦斯易集聚地方增设传感器。(5)井下局部通风实行双电源双风机,并能自动切换。(6)井下局扇供电线路、设备实行强制性停电检修,局扇视同地面主扇进行管理 。(四)重责任(1)建立健全各级管理人员“一通三防”责任制,制度牌板上墙上桌。(2)凡瞒报“一通三防”非人身事故、瞒报瓦斯超限的,给予分管领导行政记大过直至撤职处分。(3)矿井发生“一通三防”死亡事故实行安全责任追究。九、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本矿井为高瓦斯矿井,但可采煤层自然发火倾向三级,煤尘爆炸危险等不安全因素。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防范瓦斯威胁,设计选用井下环境安全监测系统和束管自动监测系统等综合治理装备和措施,切实防止瓦斯灾害发生。1、掘进时期瓦斯管理(1)加强通风管理。依据施工要求,合理分配风量,确保工作面、硐室及其它用风地点的风量、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要求,杜绝不合理通风。(2)井下工作人员对通风设施、设备(风门、密闭、风帘、风桥、风障、调节窗、局部通风机等)必须爱护,严禁乱动和损坏。(3)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的地点,严禁无计划停风。如因有计划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且停风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停电。(4)加强独头盲巷管理,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准停风。(5)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必须将工作面所有人员全部撤出,并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严禁人员入内。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由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浓度。只有经过检查,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0.8%或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送电开启局部通风机;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0.8%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最高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0%时,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停风区中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0%时,必须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由救护队实施排放。(6)风筒管理人员必须按质量标准接好风筒,风筒接头使用反压边,风筒口距迎头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要求,严禁将风筒断开、撕裂或用矿车刮坏。(7)风筒应与电缆分别挂于巷道的两侧,否则,相互之间应保持0.3m以上的距离。严防矿车掉道撞坏风筒或电缆。(8)矿井所有掘进工作面必需使用“双局扇、双电源、自动换机”和“三专、两闭锁”。(9)通防队对停风巷道要及时密闭,并按规定检查瓦斯、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度,并做好记录。2、采面形成时期瓦斯管理(1)采煤工作面、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装置必须由专业人员维修,并定期标校,确保装置的报警点、断电点、断电范围符合规定,处于优质良好状态。采掘工作面必须按照规定标准悬挂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2)瓦斯检查员必须按规定进行瓦斯检查。必须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三签字”、 “三对口”制度和现场交接班制度,杜绝空班、漏检、假检现象。(3)加强工作面断层管理,揭露断层前20m,生产技术部及时通知通防部和采掘区队,加强观测汇报,瓦斯员蹲点检查瓦斯。(4)加强采空区及采煤工作面采空区有害气体管理,揭露每处贯眼时,提前检查瓦斯,防止采空区有害气体涌出导致瓦斯积聚。(5)矿长、矿技术负责人、采掘、通风区队的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爆破工、电机车司机及流动电钳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6)井下装放炮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爆破工在每次装药放炮时,必须用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执行“一炮三检”制度,放炮地点附近10m范围内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3、每一生产水平和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通风。掘进工作面应采用独立通风。4、杜绝引爆火源。(1)井下使用的供电线路、电气设备必须完好,符合要求,各种电气.检测装置等必须使用防爆型,杜绝失爆现象。通讯装置必须使用本质安全型。(2)井下爆破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或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毫秒)及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的煤矿许用炸药。(3)下井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4)必须保证矿灯完好、隔爆,下井人员必须保护好矿灯,不得在井下打开、拆卸、摔打。(5)电瓶车运输大巷铁路与进采区的铁路必须设置可靠的绝缘夹板,防止杂散电流进入采区。(6)严格控制井下电焊、气焊、喷灯焊接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